一种生物医用材料制备用原料弹片结构的粉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8513发布日期:2018-10-23 21:53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用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是一种生物医用材料制备用原料弹片结构的粉碎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医用材料(biomedicalmaterials)是用来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它是研究人工器官和医疗器械的基础,已成为当代材料学科的重要分支,尤其是随着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和重大突破,生物医用材料已成为各国科学家竞相进行研究和开发的热点。

人类利用生物医用材料的历史与人类历史一样漫长。自从有了人类,人们就不断地与各种疾病作斗争,生物医用材料是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有效工具之一。追溯生物医用材料的历史,公元前约3500年古埃及人就利用棉花纤维、马鬃作缝合线缝合伤口。而这些棉花纤维、马鬃则可称之为原始的生物医用材料。墨西哥的印第安人(阿兹台克人)使用木片修补手上的颅骨。公元前2500年前中国、埃及的墓葬中就发现有假牙、假鼻、假耳。人类很早就用黄金来修复缺损的牙齿。文献记载,1588年人们就用黄金板修复颚骨。1775年,就有金属固定体内骨折的记载,1800年有大量有关应用金属板固定骨折的报道。1809年有人用黄金制成种植牙齿。1851年有人使用硫化天然橡胶制成的人工牙托和颚骨。20世纪初开发的高分子新材料促成了人工器官的系统研究的开始,人工器官的临床应用则始于1940年。由于人工器官的临床应用,拯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的生命,减轻了病魔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的痛苦与折磨,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加快了人工器官研究步伐。目前可以说,从天灵盖到脚趾骨,从人体的内脏到皮肤,从血液到五官,除了脑以及大多数内分泌器官外,大豆有了代用的人工器官。依据生物材料的发展历史及材料本身的特点,可以将已有的材料分为三代,它们鸽子都有自己明显的特点和发展时期,代表了生物医用材料发展的不同水平。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所使用的医用材料可归于第一代生物医用材料,代表材料有石膏、各种金属、橡胶以及棉花等物品,这一代的材料大都被现代医学所淘汰。第二代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是建立在医学、材料科学(尤其是高分子材料学)、生物化学、物理学及大型物理测试技术发簪的基础之上的。研究工作者也多由材料雪茄或主要由材料学家与医生合作来承担。代表材料有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据羟基乙酸、聚甲基丙烯酸羟乙基酯、胶原、多肽、纤维蛋白等。这类材料与第一代生物医用材料一样,研究的思路仍然是努力改善材料本身的力学、生化性能,以使其能够在生理环境下有长期的替代、模拟生物组织的功能。第三代生物医用材料是一类具有促进人体自修复和再生作用的生物医学复合材料,它以对生物体内各种细胞组织、生长因子、生长抑素及生长基质等结构和性能的了解为基础来简历生物医用材料的概念。它们一般是由具有生理“活性”的组元及控制载体的“非活性”组元所构成,具有比较理想的修复再生效果。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材料之间的复合,材料与活细胞的融合,活体材料和人工材料的杂交等手段,赋予材料具有特异的靶向修复、治疗和促进作用,从而达到病变组织主要甚至全部由健康的再生组织所取代。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材料是第三代生物医用材料中的代表材料。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生物医用材料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其定义是随着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而演变的。但是,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即生物医用材料是一类人工或天然的材料,可以单独或与药物一起制成部件、器械用于组织或器官的治疗、增强或替代,并在有效试用期内不会对宿主引起急性或慢性危害。但由于生命现象是极其复杂的,是在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适应生存需要的结果,生命具有一定得生长、再生和修复精确调控能力,这是目前所有人工器官和生物医用材料所无法比拟的。因此,目前的生物医用材料与人们的真正期望和要求相差甚远。

现有的生物医用材料制备用的粉碎装置进行粉碎分离的过程中,原料在粉碎之后在过滤板上容易发生物料堆积,造成过滤板的堵塞,影响原料粉碎的效果和效率,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医用材料制备用原料弹片结构的粉碎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医用材料制备用原料弹片结构的粉碎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设置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加料箱,加料箱的下部与箱体的上部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箱体的上部内腔中设置粉碎腔,粉碎腔的下方设置匀料腔,所述匀料腔的下方设置筛选腔,所述粉碎腔的内部设置固定横板,所述固定横板与粉碎腔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横板上设有粉碎槽,所述粉碎槽的内部设置粉碎轮,所述粉碎轮与粉碎腔之间通过转轴的作用转动连接,所述粉碎轮上设置切料导槽,所述匀料腔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倾斜设置的落料斜板,所述落料斜板中部下表面与一号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一号弹簧的另一端与箱体的侧板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筛选腔中设有弹性连接板、斜置滤板和横置滤板,所述横置滤板与箱体侧板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出口,所述横置滤板的一端与箱体的侧板内壁表面固定连接,横置滤板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轴与斜置滤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箱体的内腔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板,底板为截面呈三角形的板状结构,所述底板与弹性连接板之间设置三号弹簧,所述三号弹簧的一端与弹性连接板之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底板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两端与箱体侧板的连接处均设有第二出口。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料箱的下部内腔中滑动设有落料挡板,落料挡板的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块滑动设于箱体的上表面,所述落料挡板上设置均匀的挡料杆,所述挡料杆与落料挡板之间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粉碎槽的内壁上设置刀具,所述刀具与粉碎槽的内壁之间转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横板上设置通槽,所述通槽连通横板的上下端面。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落料斜板为倾斜结构设置,倾斜角度为15°~25°,落料斜板的一端与箱体的侧板之间通过铰接轴的作用转动连接,两个落料斜板之间形成落料通道。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滑腔为截面呈梯形的圆台状空腔结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性连接板的两端内腔中均加工有滑腔,所述滑腔的内部设有二号弹簧,二号弹簧的一端与滑腔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斜置滤板的端部设置在滑腔的内部,二号弹簧的另一端与斜置滤板的端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斜置滤板为倾斜结构设置,倾斜角度为8°~10°。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斜置滤板和横置滤板均为表面加工有过滤通孔的板状结构。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四角均固定安装有行走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粉碎轮,大大提高了原料的粉碎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落料斜板产生震动,不仅有效避免了落料通道处发生堵塞,同时提高了原料在落料斜板表面的下滑速度;斜置滤板的周期性摆动,促进原料滑下,而原料从斜置滤板和横置滤板表面的过滤通孔落下,有效避免了原料的堆积,提高了工作效率。综上,整个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粉碎效果好,通过一号弹簧和弹性连接板的设置有效加速了原料的下落速度,且避免了滤板发生堵塞,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生物医用材料制备用原料弹片结构的粉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生物医用材料制备用原料弹片结构的粉碎装置中结构a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生物医用材料制备用原料弹片结构的粉碎装置中弹性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3,一种生物医用材料制备用原料弹片结构的粉碎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设置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箱体3,所述箱体3的顶部设有加料箱4,加料箱4的下部与箱体3的上部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加料箱4的下部内腔中滑动设有落料挡板8,落料挡板8的一端与滑块9固定连接,所述滑块9滑动设于箱体3的上表面,所述落料挡板8上设置均匀的挡料杆10,所述挡料杆10与落料挡板8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箱体3的上部内腔中设置粉碎腔5,粉碎腔5的下方设置匀料腔6,所述匀料腔6的下方设置筛选腔7,所述粉碎腔5的内部设置固定横板11,所述固定横板11与粉碎腔5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横板11上设有粉碎槽,所述粉碎槽的内部设置粉碎轮12,所述粉碎轮12与粉碎腔5之间通过转轴的作用转动连接,所述粉碎轮12上设置切料导槽13,所述粉碎槽的内壁上设置刀具14,所述刀具14与粉碎槽的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横板11上设置通槽15,所述通槽15连通横板11的上下端面,所述匀料腔6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倾斜设置的落料斜板17,落料斜板17为倾斜结构设置,倾斜角度为15°~25°,落料斜板17的一端与箱体3的侧板之间通过铰接轴16的作用转动连接,两个落料斜板17之间形成落料通道,所述落料斜板17中部下表面与一号弹簧18的一端固定连接,一号弹簧18的另一端与箱体3的侧板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筛选腔7中设有弹性连接板22、斜置滤板21和横置滤板20,所述弹性连接板22的两端内腔中均加工有滑腔26,滑腔26为截面呈梯形的圆台状空腔结构,所述滑腔26的内部设有二号弹簧27,二号弹簧27的一端与滑腔26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斜置滤板21的端部设置在滑腔26的内部,二号弹簧27的另一端与斜置滤板21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横置滤板20与箱体3侧板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出口19,所述横置滤板20的一端与箱体3的侧板内壁表面固定连接,横置滤板20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轴与斜置滤板21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斜置滤板21为倾斜结构设置,倾斜角度为8°~10°,所述斜置滤板21和横置滤板20均为表面加工有过滤通孔的板状结构,所述箱体3的内腔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板24,底板24为截面呈三角形的板状结构,所述底板24与弹性连接板22之间设置三号弹簧23,所述三号弹簧23的一端与弹性连接板22之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底板24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底板24的两端与箱体3侧板的连接处均设有第二出口25,所述底座1的下表面四角均固定安装有行走轮2。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加料箱4内的原料下落的过程中经过粉碎腔5内部的粉碎机构进行粉碎,粉碎机构设置对个粉碎轮12,提高了工作效率;粉碎后的原料在落料斜板17的阻挡作用下集中于落料通道处继续落下;粉碎后的原料在落到落料斜板17上时,一号弹簧18不断的被压缩和复位,从而使落料斜板17产生震动,不仅有效避免了落料通道处发生堵塞,同时提高了原料在落料斜板17表面的下滑速度;当原料从落料通道处落下后,落在弹性连接板22上,并向弹性连接板22的两侧散开,原料在落到弹性连接板22上时,对弹性连接板22施加向下的作用力,此时二号弹簧27被压缩,这时的弹性连接板22向下位移,当二号弹簧27弹力回复时,弹性连接板22被向上位移,从而实现了斜置滤板21的周期性摆动,有效避免了原料在堆积,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粉碎轮12,大大提高了原料的粉碎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落料斜板17产生震动,不仅有效避免了落料通道处发生堵塞,同时提高了原料在落料斜板表面的下滑速度;斜置滤板21的周期性摆动,促进原料滑下,而原料从斜置滤板21和横置滤板20表面的过滤通孔落下,有效避免了原料的堆积,提高了工作效率。综上,整个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粉碎效果好,通过一号弹簧和弹性连接板的设置有效加速了原料的下落速度,且避免了滤板发生堵塞,实用性强。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