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喷涂机械除尘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61725发布日期:2018-09-18 18:19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尘净化装置,具体是指一种环保喷涂机械除尘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所有的工业产品生产的最后一道工艺是喷涂,需要在产品表面上喷涂几个保护产品的保护膜。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喷涂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化料微粒颗粒,将这些颗粒直接排放出去不仅会影响操作工人的健康,还会污染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有些除尘装置由于设备简单,使用时还会粘附大量的化料,化料在这个过程中非常容易引燃,发生火灾,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这些设备不仅降低了生产效率,还会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清除;所以,一种经济合理、性能优良的环保喷涂机械除尘净化装置成为这个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除尘装置设备简单、容易粘附化料,降低生产效率、严重时甚至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环保喷涂机械除尘净化装置,包括除尘器本体,所述除尘器的内部设有扰流板,所述扰流板包括扰流板一、扰流板二和扰流板三,所述扰流板上均设有清水进水管,所述扰流板的上方均设有循环水出口,所述除尘器的上方设有风机,所述除尘器的下方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的下方还设有溢水口、排污口和水泵;所述进气口上设有水帘。

清水喷雾头存在,可以最大限度地对废气进行加湿,废气在扰流板的作用下可以凝结成水,扰流板增加了除尘器内部的化料清理时间,减少了企业的清除成本,增加了企业的效益,循环水出口的存在可以尽量减少对内部附着化料的清除次数。

进一步地,所述扰流板一呈L型设置在除尘器左侧壁内部的上方,所述扰流板二设置在除尘器的右侧壁且在扰流板一的下方,所述扰流板三设置在除尘器的左侧筒壁且设置在扰流板二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清水进水管上设有若干喷雾头,喷雾头的存在可以使废气凝结成水。

进一步地,所述扰流板一、扰流板二和扰流板三与筒壁之间的夹角呈钝角,最大限度地延长了除尘器内部单次的化料清洗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喷雾头呈线性均匀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水泵为防水水泵,防水水泵延长了水泵的使用寿命,防止在有水的情况下水泵发生异常故障。

进一步地,所述扰流板一、扰流板二和扰流板三的前方设有尖锐部。

进一步地,所述扰流板一的转折处设有循环水帘出口。

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一种环保喷涂机械除尘净化装置清水喷雾头存在,可以最大限度地对废气进行加湿,废气在扰流板的作用下可以凝结成水,扰流板增加了除尘器内部的化料清理时间,减少了企业的清楚成本,增加了企业的效益,循环水出口地存在可以尽量减少对内部附着化料的清除次数;本发明的结构简单、制造经济合理,适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环保喷涂机械除尘净化装置中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除尘器,2、扰流板,3、扰流板一,4、扰流板二,5、扰流板三,6、清水进水管,7、循环水出口,8、风机,9、进气口,10、溢水口,11、排污口,12、水泵,13、喷雾头,14、循环水帘出口,15、水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附图1,对本发明进行详细介绍。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提供了一种环保喷涂机械除尘净化装置,包括除尘器本体1,所述除尘器1的内部设有扰流板2,所述扰流板2包括扰流板一3、扰流板二4和扰流板三5,所述扰流板2上均设有清水进水管6,所述扰流板2的上方均设有循环水出口7,所述除尘器1的上方设有风机8,所述除尘器1的下方设有进气口9,所述进气口9的下方还设有溢水口10、排污口11和水泵12,所述进气口9上设有水帘15。所述扰流板一3呈L型设置在除尘器1左侧壁内部的上方,所述扰流板二4设置在除尘器1的右侧壁且在扰流板一3的下方,所述扰流板三5设置在除尘器1的左侧筒壁且设置在扰流板二4的下方。所述清水进水管6上设有若干喷雾头13。所述扰流板一3、扰流板二4和扰流板三5与筒壁之间的夹角呈钝角。所述喷雾头13呈线性均匀排列。所述水泵12为防水水泵。所述扰流板一3、扰流板二4和扰流板三5的前方设有尖锐部,所述扰流板一3的转折处设有循环水帘出口14。

本发明一种环保喷涂机械除尘净化装置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打开风机8,废气从进气口9进入后,当到了挡流板二4时,废气在扰流板二4和喷雾头13的作用下凝结成水,循环水从扰流板3上方的循环水出口7流出,扰流板3的位置和角度设计最大限度地延长了内部附着化料的清除时间,性能优良,除尘器1内部下方的排污口11,污水从此处排出,当污水较多时,到达溢水口10,多出的污水从溢水口10溢出。

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