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42847发布日期:2019-10-23 01:17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活中清洁装置应用广泛,尤其是利用过滤组件对其内部气路通道中的气流进行净化除尘的清洁装置,例如空气净化器、吸尘器、吹吸机、吹吸式轨道清洁车等。通常,清洁装置的气流发生装置驱动空气沿气路通道流动,气流在通过过滤组件时被除尘除杂从而达到净化气流的目的。而一旦过滤组件发生脱落、错位或密封差,轻则使净化效果差而降低用户体验,重则导致机器故障甚至损毁。

举例来讲,干式吸尘器通常包括机头组件、过滤组件和储尘桶组件。机头组件包括用于驱动气流沿气路通道流动的风机、支撑风机的底盖和盖设于风机上部的顶盖;过滤组件设置在由机头组件和储尘桶组件扣合形成的密闭空间内,并于气路通道中位于风机的上游。使用时,含尘气流在风机的驱动下被吸入储尘桶组件内并经过滤组件处理成洁净气流,灰尘收集在储尘桶组件中,而洁净气流流经风机后通过风道排出。如果过滤组件发生脱落、错位或密封差,一方面,含尘气流中的大件物体可能会被吸入风机,致使风机叶轮卡住或过载而遭到破坏,造成机器不能正常使用;另一方面,含尘气流中的灰尘不能被很好的过滤,致使机器的出风中含有大量灰尘,致使给用户带来较差的体验感。

另外,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过多的杂质灰尘会累积在过滤组件上,为保证气流的正常流动及过滤组件的过滤效果,用户需要经常拆卸过滤组件以进行更换或清理。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清洁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清洁装置,以解决过滤组件易脱落或密封差、过滤组件拆卸不便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包括:

盖体,包括风口和位于所述风口处的卡槽,所述卡槽具有多个限位件;

过滤组件,被多个所述限位件限位地安装于所述卡槽内并遮蔽所述风口;

气流发生装置,驱动空气流经所述过滤组件和所述风口;

固定组件,包括非封闭的弹性圈状本体以及分别连接至所述圈状本体的两个端部的一对把手,当所述把手接收用户的机械操作时,所述把手带动所述圈状本体发生内缩形变以使所述圈状本体配接至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过滤组件之间,当所述把手被释放后,所述固定组件抵压所述过滤组件以使所述过滤组件稳定地保持在所述卡槽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一对所述把手分别自所述圈状本体的相应端部朝向所述圈状本体的圈内延伸并且于各自的末端部延伸呈匚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一对所述把手分别具有凸部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抵压固定所述过滤组件的中部区域,所述凸部垂直凸伸于所述圈状本体的所在平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圈状本体具有与多个所述限位件相适配的多个固定部以及与多个所述固定部交替设置且首尾相连的若干凸出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限位件卡扣配接且抵压固定所述过滤组件的边缘区域,所述凸出部朝向所述圈状本体的圈内凸伸以抵压固定所述过滤组件的中部区域。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组件由具有两端的镀锌钢丝弯折成型,一对所述把手分别形成于所述镀锌钢丝的两端,所述圈状本体形成于所述镀锌钢丝的中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为轴对称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组件具有柔性并设置为高密度阻燃海绵。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包括支撑件,所述过滤组件夹持于所述支撑件和所述固定组件之间;

所述支撑件设置为具有若干通孔的板状体,所述过滤组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贴靠于所述支撑件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朝所述壳体外部暴露并被所述固定组件抵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圈状本体配接至所述卡槽内时,所述圈状本体的全部或部分紧密贴靠所述卡槽的内壁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圈状本体由其一端部转动一圆心角α延伸至其另一端部,所述圆心角α满足180°≤∠α<36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洁装置设置为干式吸尘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流发生装置设置为风机;所述吸尘器包括机头组件与储尘桶组件,所述风机和所述盖体设置于所述机头组件上,所述风机驱动空气依次经过所述储尘桶组件、所述过滤组件、所述风口和所述风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从以上技术解决方案看出,本发明具有诸多突出的实质性技术特点,实施本发明技术方案之后,其显著的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

(1)本发明在传统的清洁装置上增设固定组件,过滤组件可被固定组件很好地固定在其安装位置处,防止过滤组件在使用过程中脱落、错位或密封差,保证过滤组件的过滤效果,避免清洁装置性能差或清洁装置的其他部件(如气流发生装置)损毁;

(2)固定组件具有一对把手的设计,组装或拆卸操作方便,进而方便过滤组件的清洗和更换。

(3)固定组件具有多个凸出部来增加固定组件与过滤组件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过滤组件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干式吸尘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干式吸尘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机头组件、过滤组件和固定组件的另一视角分解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机头组件、过滤组件和固定组件的组装状态仰视图;

图5是图4中a区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固定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在其气路通道内设有过滤组件,并利用过滤组件对气流进行净化除尘,该清洁装置可具体为空气净化器、吸尘器、吹吸机、吹吸式轨道清洁车等。

参照图1至图6所示为本发明清洁装置的一具体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清洁装置具体设为干式吸尘器,下面结合该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参图1和图2,吸尘器100包括工作头组件(图未示)、软管(图未示)、储尘桶组件20、机头组件10和过滤组件30。其中,所述工作头组件包括地刷、圆刷、扫尘刷、扁吸中的任意一种或其它类型的刷子或吸头,所述工作头组件通过所述软管连接于储尘桶组件20的接口24;储尘桶组件20包括具有上述接口24的尘桶21、支撑尘桶21的尘桶安装底座22以及设置于尘桶安装底座22下方的滚轮23;机头组件10通过卡扣、螺纹等连接方式沿轴向v密封扣合至尘桶21上方,机头组件10包括盖体、固定组件13以及设于气路通道中并用于驱动空气沿气路通道流动的气流发生装置,所述气流发生装置可具体设置为风机、风扇、气泵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流发生装置设置为风机,所述风机包括电机和叶轮且位于机头组件10内部;过滤组件30位于气路通道中,其通过固定组件13固定连接在机头组件10的所述盖体上,过滤组件30及固定组件13设于机头组件10与储尘桶组件20之间。使用时,在所述风机的驱动下,气流自所述工作头组件进入吸尘器100的气路通道内,并依次流经所述软管、接口24、尘桶21、过滤组件30;在穿过过滤组件30时,气流中的灰尘或异物被过滤组件30阻隔并收集在尘桶21内,而净化除尘后的洁净气流经所述风机后沿气路通道排出。

具体地,参图2和图3,所述盖体包括支撑所述风机的底盖12和盖设于所述风机上方的顶盖11。底盖12上设置有风口1220和位于风口1220处的卡槽14。其中,风口1220贯通底盖12从而使机头组件10内部与外部相连通;卡槽14与风口1220相连通并暴露于机头组件10的外部,卡槽14具有多个限位件121,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限位件121自卡槽14的内壁面140垂直地向气路通道内延伸;过滤组件30安装于卡槽14内并被多个限位件121限位,过滤组件30遮蔽风口1220以对流经风口1220的空气进行过滤净化。

使用时,在所述风机的驱动下,气流于风口1220处由机头组件10外部向机头组件10内部流动,依次流经过滤组件30、风口1220和所述风机。也即,在本实施例中风口1220为一进风口,相应的过滤组件布设在位于气流发生装置气流上游的该风口处;在其他实施例的清洁装置中,过滤组件还可布设在位于气流发生装置气流下游的风口处。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风口1220形成于底盖12的下部中间位置处并对应于前述电机设置,在风口1220处空气与轴向v相平行地由下往上流动(也即空气流动方向由下往上)。

在这里,由于限位件121通常尺寸较小,过滤组件30容纳于卡槽14内的同时,不能实现完全的限位,即过滤组件30只有部分边缘区域被限位,过滤组件30的其他大部分区域,例如中间区域或相邻限位件121之间的边缘区域都没有被限位住,所以还需要固定组件13来加强过滤组件30的限位固定。

具体地,固定组件13弹性卡扣配接至限位件121内侧,并且固定组件13从外部抵压固定过滤组件30,也即固定组件13从下方压住过滤组件30并且固定组件13被限位件121卡扣限位。

具体地,参图4至图6,固定组件13包括非封闭的弹性圈状本体、第一把手132和第二把手133。其中,所述圈状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1313和第二端部1314,第一把手132连接至所述圈状本体的第一端部1313,第二把手133连接至所述圈状本体的第二端部1314。第一把手132和第二把手133用于接收用户的机械操作:当第一把手132和第二把手133接收用户的机械操作时,第一把手132和第二把手133带动所述圈状本体发生内缩形变以使所述圈状本体配接至限位件121与过滤组件30之间;这样,当第一把手132和第二把手133被释放后,所述圈状本体部分或完全扩张恢复形变,固定组件13抵压过滤组件30以使过滤组件30稳定地保持在卡槽14内的安装位置。

固定组件13的具体组装过程如下:过滤组件30限位于卡槽14内之后,施力于固定组件13的第一把手132与第二把手133以使二者相互靠近,第一把手132与第二把手133连动所述圈状本体发生内缩形变,再将固定组件13安装于过滤组件30及卡槽14的限位件121之间,释放第一把手132与第二把手133,这样所述圈状本体发生扩张恢复形变,固定组件13将过滤组件30压紧固定于卡槽14内。即,先安装过滤组件30于风口1220处的卡槽14内,然后将固定组件13的所述圈状本体卡扣配接至卡槽14的限位件121,从而实现压装住过滤组件30。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发现,通过固定组件13对过滤组件30进行抵压固定,可将过滤组件30很好地固定在卡槽14内,防止过滤组件30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脱落、错位或密封差,保证过滤组件30的过滤效果,避免风机损毁或吸尘器异常;并且固定组件13组装或拆卸操作方便,进而方便过滤组件30的清洗和更换。

在本实施例中,过滤组件30为垂直于空气流动方向布设的滤布和/或过滤棉等柔性件,优选地,过滤组件30为高密度阻燃海绵,其具有透气性好、易清洗的优点,并且可以更好地过滤掉小尺寸的粉尘。过滤组件30具有相对朝向机头组件10内部的第一表面和相对朝向机头组件10外部暴露的第二表面301,固定组件13抵压接触过滤组件30的第二表面301。

进一步地,底盖12包括暴露于气流通道中的支撑件122,风口1220至少部分由支撑件122限定出来,过滤组件30夹持于支撑件122和固定组件13之间。本实施例中,支撑件122具体设置为具有若干通孔的板状体,过滤组件30的所述第一表面贴靠于支撑件122表面,风口1220包括上述的若干通孔。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圈状本体配接至卡槽14内时,所述圈状本体的全部或部分紧密贴靠卡槽14的内壁面140并且所述圈状本体具有进一步扩张恢复形变的趋势。

进一步地,卡槽14的内壁面140形成于支撑件122和限位件121之间且围成一圆柱形空间,过滤组件30设置为相对应的圆柱体;从图4和图5所示的仰视视角来看,所述圈状本体大致上由第一端部1313转动圆心角α延伸至第二端部1314,圆心角α的角度满足180°≤α<360°。

所述圈状本体包括与多个限位件121相适配的多个固定部1311以及与多个固定部1311交替设置且首尾相连的若干凸出部1312,固定部1311抵压固定过滤组件30的边缘区域,凸出部1312朝向所述圈状本体的圈内延伸以抵压固定过滤组件30的中部区域。如此,通过凸出部1312可增加固定组件13与过滤组件30的接触面积,防止过滤组件30翘起而造成其密封性变差,从而可大大提高固定组件13对过滤组件30的压装效率,并且凹凸的结构设计也有利于增加固定组件13的自身强度和弹性。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121和固定部1311设置为相匹配的四个,凸出部1312设置为三个。

进一步地,把手132、133分别自所述圈状本体的相应端部朝向所述圈状本体的圈内延伸并且于各自的末端部延伸呈匚形。具体来讲,第一把手132自第一端部1313朝向所述圈状本体的圈内延伸,第一把手132具有与第一端部1313相对的第三端部1321;类似的,第二把手133自第二端部1314向所述圈状本体的圈内延伸,第二把手133具有与第二端部1314相对的第四端部1331,第三端部1321及第四端部1331均为匚形。利用前述匚形的结构设计,可进一步地增加固定组件13与过滤组件30的接触面积,提高固定组件13的压装效率。

第一把手132具有凸部1322以及支撑部1320,第二把手133具有凸部1332以及支撑部1330。其中,支撑部1320包括上述第三端部1321,支撑部1330包括上述第四端部1331;支撑部1320、支撑部1330抵压固定过滤组件30的中部区域;凸部1322、凸部1332垂直凸伸于所述圈状本体的所在平面,在使用时凸部1322、凸部1332背离过滤组件30的第二表面301向外凸伸以方便用户操作施力。

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13由具有两端的丝状件弯折成型,第一把手132、第二把手133分别形成于该丝状件的两端,所述圈状本体形成于该丝状件的中间。该丝状件具体可为镀锌钢丝,其具有很好的抗腐蚀和抗氧化。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该丝状件也可为其他材质,只需其具有满足需求的弹性形变能力及结构强度即可。

另外,固定组件13设置为轴对称结构,其对称轴如图5中线t所示。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发现,本发明在传统的清洁装置上增设固定组件,过滤组件可被固定组件很好地固定在其安装位置处,防止过滤组件在使用过程中脱落、错位或密封差,保证过滤组件的过滤效果,避免清洁装置性能差或清洁装置的其他部件(如气流发生装置)损毁;并且固定组件组装或拆卸操作方便,进而方便过滤组件的清洗和更换。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