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涂膜结构及其涂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54457发布日期:2018-11-07 10:44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汽车涂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身涂膜结构及其涂装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车身涂装主要是采用电泳涂装(底漆涂装)、中涂涂装、喷涂色漆和喷涂清漆,底漆用的阴极电泳涂料的主要功能是对钢板的附着力和防锈力。电泳涂装是一种特殊的涂膜形成方法,仅适用于与一般涂料不同的电泳涂装专用的(水性水溶性或水乳液)涂料(简称电泳涂料)。它是将具有导电性的被涂物浸渍在装满水稀释的、浓度比较低的电泳涂料槽液中作为阳极(或阴极),在槽中另设置与其相对应的阴极(或阳极),在两极间通直流电一定时间,在被涂物上析出均一、水不溶的涂膜的一种涂装方法。中涂涂装的目的是底漆、面漆涂膜的保护和“装饰”。中涂涂膜保护阴极电泳底漆涂膜,具有遮断透过面漆层的紫外线,水分和生成腐蚀物质的功能。由溶剂排出在涂膜上形成无数细微的针孔,随温度上升,针孔膨胀扩大,这时毛细管现象水分浸入涂膜,降温时涂膜收缩,水分封闭在涂膜内。这样的涂膜膨胀和收缩反复进行,水分和生成的腐蚀物质浸透到钢板底材,终于产生锈蚀。涂了中涂后,发挥多层效果,密闭(遮断功能)针孔,与此同时也具有遮断紧外线的功能,保护阴极电泳涂膜,防止其老化。色漆的主要目的是美观和耐候性等,色漆涂装的目的是车体外板的装饰和保护。通过色漆涂装来化妆汽车,最大限度地表现车体的设计构思,实现颜色设计的各种各样的色彩和图案,大幅度地提局汽车的商品价值。随着轿车进入家庭,顾客多样化,汽车色彩向个性化发展,不仅各种闪光色增多,为适应顾客的要求,涂料厂和汽车厂还将要推出自然界都不存在的颜色,同时金属闪光色和珠光色也急速普及。清漆为透明涂层,大幅度提高其外观装饰性和耐候性,将汽车打扮得更漂亮、更豪华、更庄重。在平整光滑的底涂层上,使汽车涂层具有更高的光泽,更高的丰满度,更高的鲜映性(反映镜物的清晰度),使漆面光亮如镜。

目前涂装橘皮的检测方法采用橘皮仪检测(长波和短波检测),长波是指频率为300khz以下,波长为1000~10000的无线电波,短波是指频率为3~30mhz的无线电波。以鲜映性指标(doi)来表示涂膜的漫反射程度。鲜映性指标是反映反射图像清晰度的指标。而光泽度由多角度光泽度仪测定,光泽度仪可在任何给定角度测定光线的反射率。

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提高,对车身涂层需求更好的平滑性(涂装的橘皮少)以及要求更高的光泽(色泽鲜艳)。现有的涂装涂层,已不能满足上述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涂膜结构及其涂装方法,目的是提高车身光泽及平滑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车身涂膜结构,包括第一涂膜结构或第二涂膜结构;

所述第一涂膜结构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电泳涂装层、第一中涂层、第二中涂层、第一色漆层和第一清漆层;

所述第二涂膜结构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电泳涂装层、第一中涂层、第一色漆层、第一清漆层、第二色漆层和第二清漆层。

所述第一涂膜结构的厚度为128-168μm,所述第二涂膜结构的厚度为150-198μm。

所述电泳涂装层的厚度为16-18μm,第一中涂层与第二中涂层的厚度为30-40μm,第一色漆层与第二色漆层的厚度为12-20μm,第一清漆层与第二清漆层的厚度为40-50μm。

所述第一中涂层与第二中涂层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色漆层与第二色漆层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清漆层与第二清漆层的厚度相同。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车身涂膜结构的涂装方法,包括方法一或方法二;其中,

所述方法一是对车身依次进行电泳涂装、电泳烘干、第一次中涂涂装、第一次中涂烘干、第一次中涂打磨、第二次中涂涂装、第二次中涂烘干、第二次中涂打磨、喷涂色漆、闪干、喷涂清漆和清漆烘干后得到涂膜结构;

所述方法二是对车身依次进行电泳涂装、电泳烘干、第一次中涂涂装、中涂烘干、第一次中涂打磨、第一喷涂色漆、第一次闪干、第一次喷涂清漆、第一次清漆烘干、第二次喷涂色漆、第二次闪干、第二次喷涂清漆和第二次清漆烘干后得到涂膜结构。

所述电泳烘干是在170-180℃温度条件下烘烤19.5-20.5min。

所述第一次中涂涂装与第二次中涂涂装均是在155-165℃温度条件下烘烤19.5-20.5min。

所述第一次喷涂色漆与第二次喷涂色漆均是在75-85℃温度条件下闪干4.5-5.5min。

所述第一次喷涂清漆与第二次喷涂清漆均是在135-145℃温度条件下烘烤19.5-20.5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合理的涂装涂层的设置,使得车身涂膜后,与整车膜厚车身相比,在光泽值方面平均高3.5左右,涂装的橘皮相对更少。采用两次中涂涂装,与正常膜厚车身相比,在水平面长波值方面平均要低1.2左右,在水平面短波值方面平均要低2.6左右,在水平面doi值方面平均要高0.8左右,在垂直面长波值方面平均要低1.0左右,在垂直面短波值方面平均要低4.0左右,在垂直面doi值方面平均要高0.4左右。采用两次清漆、色漆涂装车身,与正常膜厚车身相比,在水平面长波值方面平均要低0.9左右,在水平面短波值方面平均要低2.6左右,在水平面doi值方面平均要高0.7左右;在垂直面长波值方面平均要低2.4左右,在垂直面短波值方面平均要高0.3左右,在垂直面doi值方面平均要高0.5左右。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涂膜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涂膜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标记为:

1、电泳涂装层,2、第一中涂层,3、第二中涂层,4、第一色漆层,5、第一清漆层,6、第二色漆层,7、第二清漆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车身涂膜结构,包括第一涂膜结构;第一涂膜结构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电泳涂装层1、第一中涂层2、第二中涂层3、第一色漆层4和第一清漆层5。第一涂膜结构的整体厚度优选为128-168μm。

其中,电泳涂装层的厚度为16-18μm,第一中涂层与第二中涂层的厚度为30-40μm,第一色漆层的厚度为12-20μm,第一清漆层的厚度为40-50μm。具体涂装时,涂装厚度优选设置为:第一中涂层与第二中涂层的厚度相同。

上述车身涂膜结构的涂装方法是对车身依次进行电泳涂装、电泳烘干、第一次中涂涂装、第一次中涂烘干、第一次中涂打磨、第二次中涂涂装、第二次中涂烘干、第二次中涂打磨、喷涂色漆、闪干、喷涂清漆和清漆烘干后得到涂膜结构。

上述方法中优选的设置参数为:电泳烘干是在170-180℃温度条件下烘烤19.5-20.5min。第一次中涂涂装与第二次中涂涂装均是在155-165℃温度条件下烘烤19.5-20.5min。喷涂色漆是在75-85℃温度条件下闪干4.5-5.5min。喷涂清漆是在135-145℃温度条件下烘烤19.5-20.5min。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涂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电泳涂装:涂装厚度为17μm,在175℃温度条件下烘烤20min;

步骤二、第一次中涂涂装:涂装厚度为35μm,在160℃温度条件下烘烤20min,之后打磨大颗粒;

步骤三、第二次中涂涂装:涂装厚度为35μm,在160℃温度条件下烘烤20min,之后打磨所有颗粒;

步骤四、喷涂色漆:喷涂厚度为15μm,在80℃温度条件下闪干5min;

步骤五、喷涂清漆:喷涂厚度为45μm,在140℃温度条件下烘烤20min。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车身涂膜结构,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电泳涂装层1、第一中涂层2、第一色漆层4、第一清漆层5、第二色漆层6和第二清漆层7。第二涂膜结构的厚度优选为150-198μm。

其中,电泳涂装层的厚度为16-18μm,第一中涂层的厚度为30-40μm,第一色漆层与第二色漆层的厚度为12-20μm,第一清漆层与第二清漆层的厚度为40-50μm。具体涂装时,涂装厚度优选设置为:第一色漆层与第二色漆层的厚度相同,第一清漆层与第二清漆层的厚度相同。

上述车身涂膜结构的涂装方法是对车身依次进行电泳涂装、电泳烘干、第一次中涂涂装、中涂烘干、第一次中涂打磨、第一喷涂色漆、第一次闪干、第一次喷涂清漆、第一次清漆烘干、第二次喷涂色漆、第二次闪干、第二次喷涂清漆和第二次清漆烘干后得到涂膜结构。

上述方法中优选的设置参数为:电泳烘干是在170-180℃温度条件下烘烤19.5-20.5min。第一次中涂涂装是在155-165℃温度条件下烘烤19.5-20.5min。第一次喷涂色漆与第二次喷涂色漆是在75-85℃温度条件下闪干4.5-5.5min。第一次喷涂色漆与第二次喷涂色漆是在135-145℃温度条件下烘烤19.5-20.5min。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涂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电泳涂装:涂装厚度为17μm,在175℃温度条件下烘烤20min;

步骤二、中涂涂装:涂装厚度为35μm,在160℃温度条件下烘烤20min,之后打磨所有颗粒;

步骤三、第一次喷涂色漆:喷涂厚度为15μm,在80℃温度条件下闪干5min;

步骤四、第一次喷涂清漆:喷涂厚度为45μm,在140℃温度条件下烘烤20min,之后整车全打磨;

步骤五、第二次喷涂色漆:喷涂厚度为15μm,在80℃温度条件下闪干5min;

步骤六:第二次喷涂清漆:喷涂厚度为45μm,在140℃温度条件下烘烤20min。

对比例1

本实施例的涂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电泳涂装:涂装厚度为17μm,在175℃温度条件下烘烤20min;

步骤二、中涂涂装:涂装厚度为35μm,在160℃温度条件下烘烤20min,之后打磨所有颗粒;

步骤三、喷涂色漆:喷涂厚度为15μm,在80℃温度条件下闪干5min;

步骤四、喷涂清漆:喷涂厚度为45μm,在140℃温度条件下烘烤20min。

下面对实施例与对比例进行对比分析车身涂膜涂装后的橘皮数据及光泽数据,其中(1)、(2)均为实施例1的涂装车身结构;(3)、(4)均为对比例1的涂装车身结构:

实施例1与对比例1的具体测试橘皮数据如下表1:

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两遍中涂车身与对比例1的涂装车身相比,在水平面长波值方面平均要低1.2左右,在水平面短波值方面平均要低2.6左右,在水平面doi值方面平均要高0.8左右,在垂直面长波值方面平均要低1.0左右,在垂直面短波值方面平均要低4.0左右,在垂直面doi值方面平均要高0.4左右。

实施例1与对比例1的具体光泽检测数据如下表2:

表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两遍中涂车身与正常膜厚车身相比,在光泽值方面平均要高3.5左右。

实施例2与对比例1的具体测试橘皮数据如下表3:

表3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两遍清漆车身与正常膜厚车身相比,在水平面长波值方面平均要低0.9左右,在水平面短波值方面平均要低2.6左右,在水平面doi值方面平均要高0.7左右;在垂直面长波值方面平均要低2.4左右,在垂直面短波值方面平均要高0.3左右,在垂直面doi值方面平均要高0.5左右。

实施例2与对比例1的具体光泽检测数据如下表4:

表4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两遍清漆车身与正常膜厚车身相比,在光泽值方面平均要高3.5左右。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