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尘式建筑施工用夯实机及除尘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35166发布日期:2019-01-05 11:1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尘式建筑施工用夯实机及除尘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尘式建筑施工用夯实机及除尘方法。



背景技术:

夯实机是用来夯实地面作业的建筑施工机械,振动夯机用于夯实底土,尤其用于沟渠作业、河道和管道作业或园艺及景观工程中的回填作业。在交通道路作业中,振动夯机主要用于对路肩的夯实作业以及修复作业,由于振动夯机的结构缘故,振动夯机在工作方向上具有推进运动。夯机处理的表面不是点状的,而是平坦的且位置不固定的,夯机推进运动的方式与夯机振动质量的定向直接相关,尤其是与振动质量相对于激振装置的中心轴线或下部结构的夯机轴线的定向直接相关。

夯实机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夯锤的锤击会产生大量的灰尘,污染环境、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目前采用电风机将灰尘吸进收集装置内,增大了夯实机工作时的能源消耗,并且电风机运作会产生噪声污染环境;同时大多夯实机只配备一个夯锤,锤击频率低,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尘式建筑施工用夯实机及除尘方法,通过气囊和除尘室的配合,将锤击产生的灰尘吸进除尘室内,无需电风机提供动力,解决了现有夯实机在工作中由于夯实锤的锤击产生的大量灰尘会污染环境、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的问题;通过两个夯实锤交替锤击地面,增加锤击频率,提高了工作效率,解决了现有夯实机只配备一个夯实锤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防尘式建筑施工用夯实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两个驱动室;所述驱动室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液压缸;所述电液压缸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一表面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一表面与驱动室固定连接;

所述壳体相对两侧面均通过支撑板固定连接有除尘室;所述气囊一表面连通有气管;所述气管一端贯穿壳体并延伸至除尘室内部;

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吸尘室;所述吸尘室一表面通过气管与除尘室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压板一表面固定连接有长杆;所述长杆一端贯穿驱动室并延伸至吸尘室内部;所述长杆位于吸尘室内部一端固定连接有夯实锤。

进一步地,所述吸尘室内部设置有两个集风罩;所述集风罩一表面通过气管与除尘室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储水室;所述壳体一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水泵;所述水泵进水口通过水管与储水室连通;所述水泵出水口通过水管与除尘室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水管位于除尘室内部一端固定连接有喷头。

进一步地,所述吸尘室为一面开口的中空长方体;所述吸尘室一表面固定连接有毛刷。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一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自锁式滚轮。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一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手。

一种防尘式建筑施工用夯实机的除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s00其中一个电液压缸伸长;带动压板压缩其中一个气囊;同时另一个电液压缸收缩;带动压板拉伸另一个气囊使其恢复原状;

ss01压板压缩的气囊产生气流;气流依次通过气管、除尘室、集风罩将吸尘室内的灰尘吹向另一个集风罩;

ss02压板拉伸恢复原状的另一个气囊产生气流;气流依次通过气管、除尘室、集风罩将吸尘室内的灰尘吸入除尘室内;

ss03水泵抽取储水室的水;依次通过水管、喷头对除尘室的灰尘进行降尘工作。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气囊和除尘室的配合,气囊在机械力的作用下形状发生变化产生气流,气流依次通过气管、除尘室、集风罩将锤击产生的灰尘吸进除尘室内,除尘室内的喷头喷水对灰尘进行降尘工作,无需电风机提供动力,降低了夯实机工作时的能源消耗,避免了现有夯实机在工作中由于夯实锤的锤击产生的大量灰尘会污染环境、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的问题。

2、本发明设置有两个夯实锤,能够实现两个夯实锤对地面的交错式锤击,增加锤击频率,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现有夯实机只配备一个夯实锤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防尘式建筑施工用夯实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吸尘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除尘室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壳体,101-驱动室,102-电液压缸,103-压板,104-气囊,105-支撑板,106-除尘室,107-气管,108-吸尘室,109-长杆,110-夯实锤,111-集风罩,112-储水室,113-水泵,114-水管,115-喷头,116-毛刷,117-自锁式滚轮,118-推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为一种防尘式建筑施工用夯实机,包括壳体1;壳体1内部焊接有两个驱动室101;驱动室10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液压缸102;电液压缸102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103;压板103一表面固定连接有气囊104;气囊104为螺旋管状可压缩气囊;气囊104一表面与驱动室101固定连接。

其中,壳体1相对两侧面均通过支撑板105固定连接有除尘室106;气囊104一表面连通有气管107;气管107一端贯穿壳体1并延伸至除尘室106内部;且气管107一端设置有过滤网;避免灰尘通过气管107进入气囊104内。

其中,支撑板105一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自锁式滚轮117;壳体1一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手118。

其中,压板103一表面固定连接有长杆109;长杆109一端贯穿驱动室101并延伸至吸尘室108内部;长杆109位于吸尘室108内部一端固定连接有夯实锤110;两个电液压缸102交替伸缩依次通过压板103、长杆109带动夯实锤110反复上下运动;实现两个夯实锤110对地面的交错式锤击;增加锤击频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中如图2和图4所示,壳体1内部焊接有吸尘室108;吸尘室108内部设置有两个集风罩111;集风罩111一表面通过气管107与除尘室106连通;吸尘室108为一面开口的中空长方体;吸尘室108一表面固定连接有毛刷116;毛刷116下端抵达地面;避免壳体1受到地面杂物碰撞,并且阻止吸尘室108内灰尘外逸。

其中如图2和图5所示,壳体1焊接有储水室112;壳体1一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水泵113;水泵113进水口通过水管114与储水室112连通;水泵113出水口通过水管114与除尘室106连通;水管114位于除尘室106内部一端固定连接有喷头115;储水室112一表面开设有注水口;除尘室106底部开设有排水口并设置有密封盖;喷头115喷水对除尘室106内的灰尘进行降尘工作。

其中,电液压缸102、水泵113均通过导线分别与控制器和电源电性连接。

一种防尘式建筑施工用夯实机的除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s00其中一个电液压缸102伸长;带动压板103压缩其中一个气囊104;同时另一个电液压缸102收缩;带动压板103拉伸另一个气囊104使其恢复原状;

ss01压板103压缩的气囊104产生气流;气流依次通过气管107、除尘室106、集风罩111将吸尘室108内的灰尘吹向另一个集风罩111;

ss02压板103拉伸恢复原状的另一个气囊104产生气流;气流依次通过气管107、除尘室106、集风罩111将吸尘室108内的灰尘吸入除尘室106内;

ss03水泵113抽取储水室112的水;依次通过水管114、喷头115对除尘室106的灰尘进行降尘工作。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控制器控制两个电液压缸102交替伸缩;其中一个电液压缸102伸长;带动压板103压缩其中一个气囊104;同时另一个电液压缸102收缩;带动压板103拉伸另一个气囊104使其恢复原状;压板103压缩的气囊104产生气流;气流依次通过气管107、除尘室106、集风罩111将吸尘室108内的灰尘吹向另一个集风罩111;压板103拉伸恢复原状的另一个气囊104产生气流;气流依次通过气管107、除尘室106、集风罩111将吸尘室108内的灰尘吸入除尘室106内;控制器控制水泵113抽取储水室112的水;依次通过水管114、喷头115对除尘室106的灰尘进行降尘工作;无需电风机提供动力;降低了夯实机工作时的能源消耗;避免了现有夯实机在工作中由于夯实锤的锤击产生的大量灰尘会污染环境、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的问题。两个电液压缸102交替伸缩依次通过压板103、长杆109带动夯实锤110反复上下运动;实现两个夯实锤110对地面的交错式锤击;增加锤击频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