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料精准的化工生产用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75869发布日期:2019-01-02 23:35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料精准的化工生产用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工设备,具体是一种加料精准的化工生产用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一种反应设备,主要由由釜体、釜盖、夹套、搅拌器、传动装置、轴封装置、支承等组成,其主要是通过电动机带动搅拌轴来使物料充分反应以获得所需。目前常用的反应釜在有些化学反应过程中需要在中途添加催化剂等,这种添加的剂量较少,往往在进料斗与釜体内连通而内壁潮湿,内壁上易粘附,使进入到反应釜内部的剂量少,无法精准的加入到反应釜内部进行反应使用,导致反应釜内部的化学反应不彻底,影响产生的生成;另外,反应釜内部的搅拌器结构简单,内部的液体流动性差,导致内部原料混合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料精准的化工生产用反应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加料精准的化工生产用反应釜,包括壳体、支架、电机、进料斗、转轴和加热层;所述壳体固定焊接在支架上,加热层位于壳体内的内壁上,并且在壳体与加热层之间留有加热腔,加热腔的底部连通有用于送水的进水管,加热腔的顶部连通有用于排出水的出水管;所述壳体的底部连通有带阀门的排料管,能够将反应后的产生排出;所述进料斗固定安装在壳体的顶部,进料斗为漏斗装结构,底部水平,在进料斗的底部上开设有若干个固定下料孔,在所述进料斗内放置有一与其配合的旋转斗,旋转斗的底部上开设有与固定下料孔对应的旋转下料孔,所述旋转斗上盖有密封盖,保持旋转斗内的密封,需要添加时旋转旋转斗即可;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壳体的顶部,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下伸入到壳体内,在电机的输出轴下端固定连接有竖直的转轴,在所述转轴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多个搅拌块,搅拌块跟随转轴转动,在搅拌块的一侧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进料孔,另外一侧上开设有若干个与进料孔对应的分料孔,并且一个进料孔对应两个分料孔,进料孔的直径大于分料孔的直径,进料孔朝向电机的旋转方向,使搅拌块跟随转动时使液体从进料孔进入从分料孔流出,保证内部液体流动性。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斗的底部与旋转斗的底部之间设置有一密封垫,密封垫固定在进料斗的底部,并且进料斗上的固定下料孔贯穿密封垫,保持进料斗与旋转斗之间密封,避免原料进入到进料斗与旋转斗之间。

进一步的:通过旋转旋转斗使旋转下料孔与固定下料孔对应连通,将旋转斗内的原料送入到固定下料孔中继而进入到壳体,再旋转旋转斗,使旋转下料孔与固定下料孔错开,对壳体内进行阻隔。

进一步的:在所述旋转斗的顶部外侧边缘上固定有一圈支撑板,支撑板位于壳体的顶部上方,在壳体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钢球,钢球的上端对应的支撑板下侧上开设有一圈环形的上钢球槽,钢球的下端对应的壳体顶部上表面开设有一圈与上钢球槽相同的下钢球槽,将钢球卡设在上钢球槽和下钢球槽之间,通过钢球支撑支撑板,从而支撑整个旋转斗,使其能够安全稳定的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的顶部固定有进液箱,所述的转轴穿过进液箱,在进液箱内连通有进液管,进液箱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进液孔,使进液箱内的液体均匀的分散到壳体内,便于混合搅拌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旋转斗旋转能够将其内部与壳体内阻隔,避免旋转斗内进入到水汽而使内壁潮湿,通过旋转斗能够减少旋转斗内壁上粘附的原料,使原料能够进入到壳体内反应,保证反应彻底,使加料更加精准,并且旋转斗操作方便快捷;搅拌块的两侧开设连通的进料孔和分料孔提高了内部的液体流动,增加液体流速,从而使原料搅拌更加均匀,提高反应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加料精准的化工生产用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加料精准的化工生产用反应釜中进料斗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加料精准的化工生产用反应釜中搅拌块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支架,3-电机,4-进料斗,5-旋转斗,6-密封垫,7-固定下料孔,8-旋转下料孔,9-支撑板,10-钢球,11-密封盖,12-上钢球槽,13-下钢球槽,14-进液箱,15-进液孔,16-进液管,17-转轴,18-搅拌块,19-进料孔,20-分料孔,21-加热层,22-加热腔,23-进水管,24-出水管,25-排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加料精准的化工生产用反应釜,包括壳体1、支架2、电机3、进料斗4、转轴17和加热层21;所述壳体1固定焊接在支架2上,加热层21位于壳体1内的内壁上,并且在壳体1与加热层21之间留有加热腔22,通过加热腔22内装填冷热水对壳体1内进行换热,加热腔22的底部连通有用于送水的进水管23,加热腔22的顶部连通有用于排出水的出水管24,使加热腔22内的水循环流动,不断的与壳体1内的反应物换热,为反应釜提供适宜的反应温度。

所述进料斗4固定安装在壳体1的顶部,进料斗4为漏斗装结构,底部水平,在进料斗4的底部上开设有若干个固定下料孔7,使落在进料斗4底部的粉料能够进入到壳体1内,在所述进料斗4内放置有一与其配合的旋转斗5,旋转斗5的底部上开设有与固定下料孔7对应的旋转下料孔8,通过旋转旋转斗5使旋转下料孔8与固定下料孔7对应连通,将旋转斗5内的原料送入到固定下料孔7中继而进入到壳体1,再旋转旋转斗5,使旋转下料孔8与固定下料孔7错开,旋转斗5内的原料便不会进入到固定下料孔7中,对壳体1内进行阻隔,在进料斗4的底部与旋转斗5的底部之间设置有一密封垫6,密封垫6固定在进料斗4的底部,并且进料斗4上的固定下料孔7贯穿密封垫6,保持进料斗4与旋转斗5之间密封,避免原料进入到进料斗4与旋转斗5之间;在所述旋转斗5的顶部外侧边缘上固定有一圈支撑板9,支撑板9位于壳体1的顶部上方,在壳体1与支撑板9之间设置有若干个钢球10,钢球10的上端对应的支撑板9下侧上开设有一圈环形的上钢球槽12,钢球10的下端对应的壳体1顶部上表面开设有一圈与上钢球槽12相同的下钢球槽13,将钢球10卡设在上钢球槽12和下钢球槽13之间,通过钢球10支撑支撑板9,从而支撑整个旋转斗5,使其能够安全稳定的转动;在所述旋转斗5上盖有密封盖11,保持旋转斗5内的密封,需要添加时旋转旋转斗5即可。

所述电机3固定安装在壳体1的顶部,电机3的输出轴竖直向下伸入到壳体1内,在电机3的输出轴下端固定连接有竖直的转轴17,在所述壳体1内的顶部固定有进液箱14,所述的转轴17穿过进液箱14,在进液箱14内连通有进液管16,进液管16的另外一端通过泵与储液箱连通,储液箱为存放反应液的设备,将反应液送入到反应釜内,进液箱14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进液孔15,使进液箱14内的液体均匀的分散到壳体1内,便于混合搅拌使用;在所述转轴17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多个搅拌块18,搅拌块18跟随转轴17转动,在搅拌块18的一侧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进料孔19,另外一侧上开设有若干个与进料孔19对应的分料孔20,并且一个进料孔19对应两个分料孔20,进料孔19的直径大于分料孔20的直径,进料孔19朝向电机3的旋转方向,使搅拌块18跟随转动时使液体从进料孔19进入从分料孔20流出,保证内部液体流动性。

所述壳体1的底部连通有带阀门的排料管25,能够将反应后的产生排出。

使用时,反应液等通过进液管16送入到壳体1内,电机3带动转轴17转动,转轴17上的搅拌块18对壳体1内的原料搅动,搅动方向为进料孔19的朝向,使得旋转使液体从进料孔19进入从反面的分料孔20流出,将液体分开流动,另外进料孔19的直径大于分料孔20的直径,能够增加分料孔20流出的液体的流速,提高料液的流动混合效果;当需要增加添加剂或少量反应物时,将其装入到旋转斗5内,通过旋转斗5转动使底部的旋转下料孔8与固定下料孔7对应连通,内部的原料向下进入到壳体1中,不使用时,旋转旋转斗5将旋转下料孔8与固定下料孔7错开,避免壳体1内的水汽进入到旋转斗5内而使旋转斗5内部潮湿,避免旋转斗5内的原料粘附在内壁上,保证旋转斗5内干燥,使原料能够顺利的落入到壳体1内;反应后产生产物从底部的排料管25排出。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