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除臭剂的配方及生物除臭剂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90796发布日期:2019-02-01 19:37阅读:34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除臭剂的配方及生物除臭剂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垃圾场和养殖场常常存在较大的臭味,而给人们带来较大的困扰,目前,人们常通过往垃圾场、养殖场喷淋植物提取液或香水去解决臭味的问题,但现有的植物提取液或者香水仅是利用自身的味道掩盖并替代原有的臭味味道,并不能有效去除臭味,从而远不能满足人们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生物除臭剂的配方,其可有效去除臭味。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上述的生物除臭剂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生物除臭剂的配方,包括黄连粉、艾叶粉、蒲公英粉、以及鼠李糖脂。

按照重量百分比计,所述黄连粉为2-8%,所述艾叶粉为1-8%,所述蒲公英粉为1-10%,所述鼠李糖脂为余量。

按照重量百分比计,所述黄连粉为4%,所述艾叶粉为3%,所述蒲公英粉为3%,所述鼠李糖脂为余量。

所述鼠李糖脂为双鼠类鼠李糖脂。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生物除臭剂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鼠李糖脂获取步骤:以玉米皮纤维作为培养基,并将假单胞菌或伯克氏菌类菌液植入该培养基,培养得到鼠李糖脂;

混合步骤:将鼠李糖脂获取步骤得到的鼠李糖脂提纯、浓缩制成干粉后,与黄连粉、艾叶粉、蒲公英粉相混合,得到生物除臭剂。

在鼠李糖脂获取步骤中,将玉米淀粉在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下,得到玉米皮纤维,并将该玉米皮纤维提纯后作为培养基。

在鼠李糖脂获取步骤中,将培养基的ph值调节至8.2,还往培养基中加入浓度为0.036%的液体石蜡,以培养得到双鼠类鼠李糖脂。

在该生物除臭剂中,按照重量百分比计,黄连粉的占比为2-8%,所述艾叶粉的占比为1-8%,所述蒲公英粉的占比为1-10%,所述鼠李糖脂为余量。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物除臭剂的配方,其通过利用黄连粉、艾叶粉、蒲公英粉、以及鼠李糖脂的相互协同作用,可将产生臭味的分子瞬间转变为不臭的分子,能有效去除臭味,并可快速除臭。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物除臭剂的制作方法,其可方便于生物除臭剂的制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生物除臭剂的配方,包括黄连粉、艾叶粉、蒲公英粉、以及鼠李糖脂。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物除臭剂的配方,其通过采用黄连粉、艾叶粉、蒲公英粉、以及鼠李糖脂的结合,可利用黄连粉、艾叶粉、蒲公英粉阻止并杀死细菌使其不能繁殖,而由于鼠李糖脂是由微生物产生的阴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不仅溶于甲醇、氯仿和乙醚,在碱性水溶液中也表现出良好的溶解特性,同时,还兼具良好的化学和生物特性,并具有油、水两亲性,可以降低水表面张力,并且无毒,可以生物降解,而通过利用鼠李糖脂来补存不饱和脂肪酸的分子键,使产生恶臭的不饱和脂肪酸变成饱和脂肪酸就可以避免臭味的产生,从而能有效去除臭味。

按照重量百分比计,所述黄连粉为2-8%,所述艾叶粉为1-8%,所述蒲公英粉为1-10%,所述鼠李糖脂为余量。而通过合理设置各成分的配比,可有效去除臭味的同时,并可控制成本。

优选的,所述鼠李糖脂为双鼠类鼠李糖脂,其亲水基团一般由1~2分子的鼠李糖环构成,憎水基团则由1~2分子具有不同碳链长度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构成,以进一步提高除臭效果。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生物除臭剂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鼠李糖脂获取步骤:以玉米皮纤维作为培养基,并将假单胞菌或伯克氏菌类菌液植入该培养基,培养得到鼠李糖脂;

混合步骤:将鼠李糖脂获取步骤得到的鼠李糖脂提纯、浓缩制成干粉后,与黄连粉、艾叶粉、蒲公英粉相混合,得到生物除臭剂。

而通过将生物除臭剂的制作方法采用鼠李糖脂获取步骤和混合步骤,可降低生物除臭剂的制作难度,方便于制作。

优选的,在鼠李糖脂获取步骤中,将玉米淀粉在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下,得到玉米皮纤维,并将该玉米皮纤维提纯后作为培养基。在鼠李糖脂获取步骤中,将培养基的ph值调节至8.2,还往培养基中加入浓度为0.036%的液体石蜡,以培养得到双鼠类鼠李糖脂,以提高效果。

在该生物除臭剂中,按照重量百分比计,黄连粉的占比为2-8%,所述艾叶粉的占比为1-8%,所述蒲公英粉的占比为1-10%,所述鼠李糖脂为余量,也就是,在混合步骤中,黄连粉、艾叶粉、蒲公英粉、鼠李糖脂按照上述重量百分比进行配比。而通过合理设置各成分的配比,可有效去除臭味的同时,并可控制成本。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生物除臭剂的配方,包括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的以下成分:

本实施例的生物除臭剂的配方,通过将黄连粉的重量百分比设为4%,艾叶粉的重量百分比设为3%,蒲公英粉的重量百分比设为3%,所述鼠李糖脂设为余量,能最大限度发挥除臭效果。

本实施例的生物除臭剂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鼠李糖脂获取步骤:以玉米皮纤维作为培养基,并将假单胞菌或伯克氏菌类菌液植入该培养基,培养得到鼠李糖脂;

混合步骤:将鼠李糖脂获取步骤得到的鼠李糖脂提纯、浓缩制成干粉后,与黄连粉、艾叶粉、蒲公英粉相混合,得到生物除臭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生物除臭剂的配方,包括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的以下成分:

本实施例的生物除臭剂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鼠李糖脂获取步骤:以玉米皮纤维作为培养基,并将假单胞菌或伯克氏菌类菌液植入该培养基,培养得到鼠李糖脂;

混合步骤:将鼠李糖脂获取步骤得到的鼠李糖脂提纯、浓缩制成干粉后,与黄连粉、艾叶粉、蒲公英粉相混合,得到生物除臭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生物除臭剂的配方,包括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的以下成分:

本实施例的生物除臭剂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鼠李糖脂获取步骤:以玉米皮纤维作为培养基,并将假单胞菌或伯克氏菌类菌液植入该培养基,培养得到鼠李糖脂;

混合步骤:将鼠李糖脂获取步骤得到的鼠李糖脂提纯、浓缩制成干粉后,与黄连粉、艾叶粉、蒲公英粉相混合,得到生物除臭剂。

对比例1

本对比例的特点:在该生物除臭剂的配方中,不包含所述鼠李糖脂,而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2

本对比例的特点:在该生物除臭剂的配方中,不包含所述蒲公英粉,而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3

本对比例的特点:在该生物除臭剂的配方中,不包含所述艾叶粉,而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4

本对比例的特点:在该生物除臭剂的配方中,黄连粉的重量百分比为9%,艾叶粉的重量百分比为9%,蒲公英粉的重量百分比为15%,而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性能测试

将实施例1的生物除臭剂的配方制得的生物除臭剂运用于垃圾压缩站1,将实施例2的生物除臭剂的配方制得的生物除臭剂运用于垃圾压缩站2,将实施例3的生物除臭剂的配方制得的生物除臭剂运用于垃圾压缩站3,将对比例1的生物除臭剂的配方制得的生物除臭剂运用于垃圾压缩站4,将对比例2的生物除臭剂的配方制得的生物除臭剂运用于垃圾压缩站5,将对比例3的生物除臭剂的配方制得的生物除臭剂运用于垃圾压缩站6,将对比例4的生物除臭剂的配方制得的生物除臭剂运用于垃圾压缩站7,各垃圾压缩站在使用生物除臭剂前、使用10分钟后、使用3小时后、使用6小时后分别检测臭气浓度,并进行记录,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1)从表1的数据可知,垃圾压缩站1-3在使用生物除臭剂后,臭气浓度均低于20,而在臭气浓度低于20的情况下,现场几乎闻不到臭味,这说明实施例1-3生物除臭剂的配方,可有效去除臭味,而垃圾压缩站4-6在使用生物除臭剂后,臭气浓度仍高于40以上,这说明对比例4-6的生物除臭剂的配方的除臭效果较差,仍留有较大的臭味。而经上述对比可知,实施例1-3的生物除臭剂的配方的各成分相互协同,缺一不可,才能有效去除臭味。

(2)同时,垃圾压缩站1-3在使用生物除臭剂10分钟后的臭气浓度均低于15,这说明实施例1-3的生物除臭剂的配方能快速去除臭味。

(3)垃圾压缩站7在使用生物除臭剂后,臭气浓度在20-30之间,虽然在使用生物除臭剂后,垃圾压缩站7的臭气浓度低于垃圾压缩站4-6的臭气浓度,但远高于垃圾压缩站1-3的臭气浓度,这说明,实施例1-3的生物除臭剂的配方的除臭效果优于对比例4的生物除臭剂的配方的除臭效果,也就是,在生物除臭剂的配方采用黄连粉、艾叶粉、蒲公英粉、以及鼠李糖脂的情况下,并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将所述黄连粉的占比设为2-8%,所述艾叶粉的占比设为1-8%,所述蒲公英粉的占比设为1-10%,所述鼠李糖脂设为余量,能更优化除臭效果。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