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回收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2835发布日期:2019-03-22 22:42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回收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垃圾处理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混凝土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废料按来源可以分为土地开挖、道路开挖、旧建筑物的拆除、建筑施工和建材生产垃圾这五个类别。从建筑废料的成为来看,主要包括:混凝土、砂浆、瓷片、金属、木材、砖、塑料以及一些杂物和有机物。

我国已有的建筑面积已达600亿平方米,每年的建筑废料排放量约为15.5~24亿吨,建筑废料已成为城市第二大固体垃圾。建筑过程中,混凝土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而生产1m3混凝土约需1700~2000kg的砂石。可见,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砂石资源。而我国,砂石资源即将面临枯竭的危机,且开采的运势能耗和费用相当高,并且在开采的同时会造成绿色植被的破坏,引起水土流失,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再者,在其生产过程中,就会产出co2、so2、nox,这不仅加剧了温室效应,还会导致酸雨的产生,危害农作物和植被。

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的剧增到时用地紧张,因此高耸的新建筑就要淘汰低矮的就房屋和混凝土结构。因此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建筑物将要被拆除或者改造和翻新。

目前建筑产生的废料基本上直接运往市郊区和乡村进行露天堆放、填埋或者焚烧,因而耗用大量的废料清运费和征用土地费,并且占用大量的耕地。在运送过程中产生的扬尘以及焚烧产生的有害物质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而且更会对填埋区或焚烧区的土地产生破坏性的严重污染。而随后产生一连串环境问题将会越发尖锐。

从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角度讲,建筑废料再利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更对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的影响。把建筑废料的开发再利用搞上去,就能将废料再次用于建设中,不但可节省其运输和处理的费用,更减少对农田的占用率,以及对环境的破坏,从而节省资源。

在日本,国土面积本来就很小,而且资源相对匮乏,因此,他们十分重视建筑垃圾的利用。早在1977年,日本政府就制定了《再生集料和再生集料混凝土使用规程》,并建立了以处理混凝土废料为主的加工厂,生产再生水泥和再生骨料。1991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渣土、混凝土、沥青、木材、金属等建筑废料必须送往“在资源化设施”进行处理。

上海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在市中心的“华亭”和“霍兰”两项工程的7幢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将结构施工阶段产生的建筑废料经过分拣、剔除并把有用的废渣碎块粉碎后,与标准砂按1:1的比例拌合为细骨料,用于抹灰砂浆和砌筑砂浆,其强度可达到5mpa以上。而该项目总共回收利用建筑废料480吨。合宁高速公路于1991年通车,全长为133.43km,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交通量的日益增加,及其使用年限的问题,混凝土路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而在维修过程中,就地和就近利用废弃的沪宁图再生骨料代替天然骨料配置成再生混凝土,其中废弃混凝土的利用率就高达80%,节约骨料的运输费用达117~130万元,节省出混凝土占用土地费用67~75万元。

尽管国内有部分先进企业和团体对于建筑废料的利用已经着手开始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国在建筑垃圾的回收处理这一环节上仍有着改进的空间。

至今还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建筑施工,导致建筑过程中出现一些偷工减料,引发出一些工程事故,不但影响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废料的产生也相应增加。

建筑废料的再利用是一个较为系统的工艺流程,专业性极强。然而具备这些条件的多数为个别先进企业,一些中小企业由于本身并不具备项技术,因此还会继续沿用老旧的建筑施工流程,以至于建筑废料的产生并没有得到缓解,建筑废料利用率依旧低下。

建筑废料本身并不具备任何价值,它必须通过回收和再加工才能重新赋予其新的价值。然后建筑废料再利用需要前期的资金投入,如果是资金宏厚的大企业来说,还是负担得起的,但相对于一些中小企业,他们资金的不充裕,已经局限了他们对该项目的投入。再者,建筑废料所制造出的再生产品其成本一般高于新原料的制造产品,这常常会使回收再利用企业无利可图,这无疑是建筑废料利用的再一次打击,再次扼杀了建筑废料再利用的可能性。

目前我国虽然也逐步颁发相关法规,但国标级的规范对于建筑废料再利用的规定不够全面,也只有部分经济特区有较为详细的建筑废料再利用的指导规范,并未能很好地普及其他地区。如果没有明确的规范加以指导,对于实施再利用这一项目就较为困难,即使实施了,很可能会引发出一些问题:就如工厂的不完全处理,以至于加工过程中的废气处理不当和加工后的成品质量比预期值低,对于这一风险,将会让更多的企业望而却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回收利用装置,用于将建筑垃圾粉碎后进行回收利用,提高物质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混凝土回收利用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废料的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架、位于底座上方的碾压板和设置在支架上且驱动碾压板沿竖向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的底座连接有沉积池;所述的沉积池连通有螺旋提升机构。本方案能够对混凝土、建筑板材等固体废料进行处理,利用驱动机构驱动碾压板移动从而实现加压而将固体废料破碎,从而使混凝土、板材等结构粉碎并与金属材料分离,分离之后能够利用水流带动破碎后的固体碎料移动到沉积池内,使木材、塑料等碎料在水面上漂浮,使混凝土破碎后的砂料等沉积在沉积池内形成泥浆,较大的钢筋结构无法被粉碎也无法被水流带走而留在底座上方,以此能够实现金属、混凝土、木材、塑料的分离。利用螺旋提升机构能够将泥浆从沉积池中取出而导向搅拌机进行回收利用。

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隔离板;所述的隔离板上开设有与沉积池连通的开口;所述的隔离板上设置有进水管,所述的进水管位于与开口相对的一侧。利用隔离板能够防止固体废料在加压的过程中因为受力而飞溅,从而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并且能够起到引流的作用,控制水流朝向沉积池移动而避免液体泄漏。利用进水管向底座上引导水流,从而使得本方案使用更加方便,有利于减小劳动强度,并且便于实现自动控制。

所述的沉积池内设置有位于螺旋提升机构下方的过滤层。利用过滤层便于使泥浆与液体分层,从而避免螺旋提升机构带走的泥浆中包含过多的水分。

所述的沉积池连通有出水管;所述的出水管位于过滤层下方。以此便于将多余的水分导出沉积池。

所述的出水管连通有循环泵,所述的循环泵与进水管连通。利用循环泵,能够使水流循环冲刷压碎的混凝土,从而实现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所述的碾压板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凸出的碾压块。以此便于增强废料承受的压强而提高破碎的效率,并且利用碾压块之间的间距能够为钢筋等金属结构预留空间,避免碾压板直接与金属结构接触而减小了破碎的有效空间范围。

所述的碾压块为圆台形或半球形。以此有利于保护碾压块的使用安全,延长碾压块的使用寿命,并且能够起到提高破碎效率的作用。

所述的碾压板内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的碾压板采用导磁材料制成。利用电磁铁能够吸附碎料中的磁性金属结构,从而使磁性金属得到分离而提高了分离的效率。

所述的沉积池与底座之间设置有隔离栏。以此便于拦截尺寸较大的碎料,避免未完全破碎的碎料被水流带走,从而有利于保证破碎的效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能够对混凝土、建筑板材等固体废料进行处理,使混凝土、板材等结构粉碎并与金属材料分离,从而能够分别对金属、混凝土、木材、塑料等材料进行分类回收,并且还能够实现对混凝土的回收利用,本方案具有使用方便、使用成本低的优点,能够有效的分离各种不同的废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2-支架,3-碾压板,4-液压缸,5-隔离板,6-过滤层,7-沉积池,8-进水管,9-碾压块,10-电磁铁,11-螺旋提升机构,12-出水管,13-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混凝土回收利用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废料的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的支架2、位于底座1上方的碾压板3和设置在支架2上且驱动碾压板3沿竖向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的底座1连接有沉积池7;所述的沉积池7连通有螺旋提升机构11。

将废弃的混凝土结构、废弃的板材等建筑固体废料放置在底座1上,使用驱动机构驱动碾压板3向底座1移动,从而利用碾压板3对建筑固体废料施压,使建筑固体废料破碎,木板、塑料板等结构受压力破碎而与其内部的螺钉等金属结构分离,混凝土结构受压力破碎而与其内部的钢筋等金属结构分离。破碎之后,利用水流的冲击,将塑料、木材等结构带走以及将混凝土结构破碎后得到的细小砂砾等带走并进入到沉积池7内,塑料、木材等结构由于密度比水小而浮在水面,砂砾等结构因为密度比水大而沉积在沉积池7底部,以此实现将不同的材料进行分离。由于塑料与木材的密度不同,且塑料的密度普遍大于木材的密度,通过向水流内添加溶剂而增加水流的密度至与塑料的密度接近,从而使得在沉积池7内的塑料能够悬浮在液体中层,以此能够将塑料与木材分离。

利用螺旋提升机构11能够将混凝土破碎后与水混合而成的泥浆进行转移,将螺旋提升机构11与搅拌机连通,能够将泥浆转移到搅拌机内,使泥浆与新的水泥等材料进行混合从而实现再利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螺旋提升机构11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以及惯用手段,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方案记载的内容能够实现上述效果,此处不对螺旋提升机构11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赘述。

本实施例中,利用液压缸4驱动碾压板3,所述的底座1上设置有对碾压板3进行支撑和导向的支撑结构以提高碾压板3的使用安全性能,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撑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惯用手段,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方案记载的内容能够实现上述效果,此处不对支撑结构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赘述。

所述的水流内通过添加偏碱性的溶剂,还能够去除材料本身附带的油污。例如添加碳酸氢钠。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底座1上设置有隔离板5;所述的隔离板5上开设有与沉积池7连通的开口;所述的隔离板5上设置有进水管8,所述的进水管8位于与开口相对的一侧。利用隔离板5能够防止固体废料在加压的过程中因为受力而飞溅,从而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并且能够起到引流的作用,控制水流朝向沉积池移动而避免液体泄漏。利用进水管8向底座1上引导水流,从而使得本方案使用更加方便,有利于减小劳动强度,并且便于实现自动控制。所述的进水管8上通过设置调压阀来控制水的流量,从而便于控制水流能够带走的最大粒径的固体碎料,使更大粒径的碎料留在底座1上而在后续的破碎过程中粉碎,从而便于得到具有统一粒径的碎料而便于后续的回收利用。本实施例中,其他未描述的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相同,故不赘述。

实施例3: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沉积池7内设置有位于螺旋提升机构11下方的过滤层6。利用过滤层6能够拦截混凝土碎料,只让水流通过,从而使泥浆与液体分层,从而避免螺旋提升机构11带走的泥浆中包含过多的水分。本实施例中,其他未描述的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相同,故不赘述。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沉积池7连通有出水管12;所述的出水管12位于过滤层6下方。以此便于将多余的水分导出沉积池7。本实施例中,其他未描述的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相同,故不赘述。

实施例5:

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出水管12连通有循环泵13,所述的循环泵13与进水管8连通。利用循环泵13,能够使水流循环冲刷压碎的混凝土,从而实现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实施例6: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碾压板3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凸出的碾压块9。以此在碾压板3移动的过程中,使碾压块9先与废料接触,从而增加废料单位面积内承受的压强而提高破碎的效率,并且利用碾压块9之间的间距能够为钢筋等金属结构预留空间,避免碾压板3直接与金属结构接触而减小了破碎的有效空间范围。本实施例中,其他未描述的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相同,故不赘述。

实施例7: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碾压块9为圆台形或半球形。圆台形或半球形的外表面为斜面,在碾压块9与钢筋等金属结构接触时,利用碾压块9的挤压能够将,钢筋等金属结构向碾压块9的两边挤压而避免钢筋等金属结构直接承受压力,而对碾压板3的下降形成阻碍。以此能够起到提高破碎效率的作用。并且能够减小碾压块9上的棱角,防止碾压块9的棱角处与其他物体接触而破碎,从而有利于保护碾压块9的使用安全,延长碾压块9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其他未描述的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相同,故不赘述。

实施例8:

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碾压板3内设置有电磁铁10;所述的碾压板3采用导磁材料制成。利用电磁铁10能够吸附碎料中的磁性金属结构,从而使磁性金属得到分离而提高了分离的效率。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电磁铁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惯用手段,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方案记载的内容结合公知常识能够实现上述效果,此处不对电磁铁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中,其他未描述的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相同,故不赘述。

实施例9: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沉积池7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隔离栏。所述的隔离栏上设置有若干个缝隙。以此便于拦截尺寸大于缝隙宽度的碎料,避免未完全破碎的碎料被水流带走,从而有利于保证破碎的效率。本实施例中,其他未描述的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相同,故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