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麦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94932发布日期:2019-03-13 23:46阅读:7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打麦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小麦加工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打麦机。



背景技术:

小麦是小麦系植物的统称,是单子叶植物,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如伏特加),或生质燃料。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a及维生素c等。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几乎全作食用,仅约有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麦的地区,中国是世界最早种植小麦的国家之一。2010年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位居第二的粮食作物(6.51亿吨),仅次于玉米(8.44亿吨)。

现有技术中打麦操作是利用外力驱动机械对小麦工作,对小麦进行去皮操作,并去除混入小麦内部的泥土杂质,但传统的打麦机是利用提升机进行送料,将原料一股脑投入打麦筒内部,小麦之间相互挤压,打麦板转动的过程中,与小麦的接触面积较小,打麦效果差,打麦效率低,综上所述,现急需一种打麦机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打麦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打麦机是利用提升机进行送料,将原料一股脑投入打麦筒内部,小麦之间相互挤压,打麦板转动的过程中,与小麦的接触面积较小,打麦效果差,打麦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打麦机,包括装置主体和间歇性下料机构,所述装置主体包括打麦筒、风选机、上料仓、传动带、电动机、机架、提升机、灰槽、下料口、转轴和打麦板,所述打麦筒设置在机架顶端,所述电动机设置在机架侧端,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打麦筒内部,所述打麦板设置在转轴上,所述风选机设置在打麦筒顶端,所述下料口连接在打麦筒右端,所述上料仓设置在打麦筒顶端左侧,所述电动机的输出端通过传动带带动转轴相连接,所述提升机的出料口与上料仓连接,所述灰槽设置在打麦筒底端,所述间歇性下料机构设置在上料仓内部,所述间歇性下料机构包括环形齿条、不完全齿轮、同步带、供料板、传动杆和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转动连接在上料仓内部,所述转轴通过同步带与传动轴相连接,所述不完全齿轮设置在传动轴上,所述不完全齿轮位于环形齿条内部,所述环形齿条滑动连接在打麦筒顶端,所述传动杆设置在环形齿条侧端,所述供料板与传动杆固定连接,所述供料板滑动连接在上料仓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打麦筒环形侧面下侧与灰槽接触面均布有漏灰孔。

进一步地,所述供料板的端面面积与上料仓的端面面积相同,且供料板环形侧面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不完全齿轮的齿槽与环形齿条内部的齿槽相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灰槽底端设置有卸料阀。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仓前端面开设有供供料板滑动的方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因添加了环形齿条、不完全齿轮、同步带、供料板、传动杆和传动轴,该设计利用设备本身的驱动力进行驱动,节省了电能,同时利用不完全齿轮机构驱动供料板在上料仓内部往复运动,往复的打开和关闭上料仓,实现间歇性下料的目的,提升打麦效果,提高打麦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间歇性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中:1.打麦筒;2.风选机;3.上料仓;4.间歇性下料机构;5.传动带;6.电动机;7.机架;8.提升机;9.灰槽;10.下料口;11.转轴;12.打麦板;41.环形齿条;42.不完全齿轮;43.同步带;44.供料板;45.传动杆;46.传动轴;a.漏灰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打麦机,包括装置主体和间歇性下料机构4,装置主体包括打麦筒1、风选机2、上料仓3、传动带5、电动机6、机架7、提升机8、灰槽9、下料口10、转轴11和打麦板12,打麦筒1设置在机架7顶端,电动机6设置在机架7侧端,转轴11转动连接在打麦筒1内部,打麦板12设置在转轴11上,风选机2设置在打麦筒1顶端,下料口10连接在打麦筒1右端,上料仓3设置在打麦筒1顶端左侧,电动机6的输出端通过传动带5带动转轴11相连接,提升机8的出料口与上料仓3连接,灰槽9设置在打麦筒1底端。

间歇性下料机构4设置在上料仓3内部,间歇性下料机构4包括环形齿条41、不完全齿轮42、同步带43、供料板44、传动杆45和传动轴46,传动轴46转动连接在上料仓3内部,转轴11通过同步带43与传动轴46相连接,不完全齿轮42设置在传动轴46上,不完全齿轮42位于环形齿条41内部,环形齿条41滑动连接在打麦筒1顶端,传动杆45设置在环形齿条41侧端,供料板44与传动杆45固定连接,供料板44滑动连接在上料仓3内部,该设计利用设备本身的驱动力进行驱动,节省了电能,同时利用不完全齿轮42机构驱动供料板44在上料仓3内部往复运动,往复的打开和关闭上料仓3,实现间歇性下料的目的,提升打麦效果,提高打麦效率。

打麦筒1环形侧面下侧与灰槽9接触面均布有漏灰孔a,供料板44的端面面积与上料仓3的端面面积相同,且供料板44环形侧面设置有密封圈,不完全齿轮42的齿槽与环形齿条41内部的齿槽相啮合,灰槽9底端设置有卸料阀,上料仓3前端面开设有供供料板44滑动的方口。

本发明在工作时:提升机8将小麦原料投入上料仓3,并从上料仓3进入打麦筒1内部,运行电动机6,电动机6的输出端通过传动带5转动带动转轴11转动,转轴11带动打麦板12转动,打麦板12对小麦进行打麦操作,运行风选机2,风选机2产生风能,将小麦皮和泥土杂质从漏灰孔a漏入灰槽9内部,同时转轴11通过同步带43带动传动轴46转动,传动轴46带动不完全齿轮42转动,不完全齿轮42的齿槽与环形齿条41的齿槽相啮合,当不完全齿轮42的齿槽与环形齿条41下侧的齿槽相啮合时,环形齿条41向外滑动,并通过传动杆45带动供料板44向外滑动,当不完全齿轮42的齿槽与环形齿条41上侧的齿槽相啮合时,环形齿条41向内滑动,并通过传动杆45带动供料板44向内滑动,由此往复,供料板44向内滑动至完全进入上料仓3内部时,上料仓3停止上料,供料板44向外滑动时,上料仓3持续上料,从而解决了传统的打麦机是利用提升机8进行送料,将原料一股脑投入打麦筒1内部,小麦之间相互挤压,打麦板12转动的过程中,与小麦的接触面积较小,打麦效果差,打麦效率低的问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