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室内装修装潢用的腻子粉自动注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89005发布日期:2019-04-13 00:21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室内装修装潢用的腻子粉自动注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室内装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室内装修装潢用的腻子粉自动注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室内装修所用到的搅拌均匀的腻子粉和水的混合物是通过两种方式获得的,一种方式是通过施工人员的目测向腻子粉中注入一定比例的清水,并通过双手搅拌的感觉来确定腻子粉与水的混合物是否达到要求;目测的注水量不好把握,且根据个人的熟练程度目测而定,不能保证腻子粉与水的混合物的稀稠程度,进而无法保证其质量;如果目测注水量不够,就得通过目测反反复复连续注水,直到通过搅拌的感觉来确定注水量达到要求,使得每桶的腻子粉与水的比例都不尽相同,无法形成固定比例的腻子粉与水的混合物的标准,从而影响室内装修的质量;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电子秤测量腻子粉和水的质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搅拌获得;这种方式的弊端是,电子称重设备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很容易被腻子粉的粉尘污染,电子称重设备内部比较灵敏的零部件可能会被粉尘沾染而失效,从而影响电子称重设备的精确度,进而影响腻子粉和水的配比,无法保证室内装修的质量。

本发明设计一种用于室内装修装潢用的腻子粉自动注水装置解决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室内装修装潢用的腻子粉自动注水装置,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上”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一种用于室内装修装潢用的腻子粉自动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腻子桶、底板、第一支耳、第一轴、限位柱、第一复位弹簧、承压板、活动切口、第二支耳、第一支撑桩、水箱、集水槽、第一轴孔、第二进水槽、第一进水槽、第一出水槽、第二出水槽、轴槽、出水管、压盖、出水塞、漏水槽、漏水孔、第二复位弹簧、拉绳、悬杆、驱动块、第一驱动槽、第二驱动槽、第二支撑桩、拨杆、复位板簧、拨轮、第二轴孔、拨齿、第二轴、第一单向环、衔接圆块、第三轴孔、第一圆孔、阀壳、活动圆槽、旋转腔、弧形槽、第二圆孔、阀芯、第三圆孔、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轴、第二单向环、第三齿轮、齿条,其中底板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底板的上端面两侧中心处对称地安装有两个第一支耳;底板的上端面四个拐角处分别安装有一个限位柱;每个限位柱的外侧嵌套着第一复位弹簧;承压板的一个侧端面中心处开有与其上下端面贯通的活动切口;承压板的下端面上与开有活动切口的一侧相邻的两侧的中心处对称地安装有两个第二支耳;承压板上的两个第二支耳通过第一轴与底板上的两个第一支耳铰接;每个第一复位弹簧的下端与底板连接,其上端则与承压板连接;四个限位柱与位于其上方的承压板相距一定距离。

第一支撑桩安装在承压板上端面的中心线上,且第一支撑桩位于活动切口与第一轴之间;水箱中开有集水槽;集水槽的一个侧壁上端开有第一轴孔;集水槽中开有第一轴孔的侧壁上开有第二进水槽,且第二进水槽位于第一轴孔的正上方;水箱上开有第一轴孔的侧壁的上端面上开有第一进水槽,且第一进水槽与第二进水槽竖直相通;水箱上开有第一轴孔的侧端面上开有轴槽,且轴槽位于第一轴孔的一侧;集水槽的底面上开有圆柱形的第一出水槽;水箱上与开有轴槽的侧端面相背的侧端面上开有第二出水槽,且第二出水槽与第一出水槽横向相通;水箱安装在第一支撑桩上端,且水箱上的轴槽槽口面向承压板上的活动切口一侧;出水管安装在水箱上第二出水槽处;出水管上未与水箱连接的一端延伸至承压板上未开有活动切口的一侧的上方;第一进水槽通过水管与自来水水源连接。

衔接圆块的端面中心处开有贯通的第三轴孔;衔接圆块上第三轴孔外侧的端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一圆孔;衔接圆块安装在集水槽中开有第一轴孔的侧壁上,且第三轴孔与第一轴孔对接,第一圆孔与第二进水槽对接;衔接圆块与集水槽侧壁之间密封固连;阀壳内开有圆柱形的旋转腔;阀壳的一个端面上开有与旋转腔相通的活动圆槽,且活动圆槽的中心轴线与旋转腔的中心轴线重合;旋转腔的两个圆形端面上对称地开有两个弧形槽,且弧形槽的弧心轴线与旋转腔的中心轴线重合;每个弧形槽中与弧形槽槽口相对的侧壁中心处开有贯通的第二圆孔;阀壳安装在衔接圆块上,且活动圆槽槽口与第三轴孔对接,第二圆孔与第一圆孔对接;阀壳与衔接圆块之间密封固连;阀芯为圆柱形;阀芯的端面上靠近边沿处沿周向开有两个相距180度的第三圆孔;阀芯嵌入旋转腔中,且阀芯的端面与旋转腔的端面密封接触配合;两个第三圆孔与两个弧形槽相配合;第二轴一端自水箱外侧依次穿过第一轴孔、第三轴孔和活动圆槽与阀芯端面固连;第一单向环嵌套在第二轴上,且第一单向环的外圆面与第一轴孔的内圆面固连;第一齿轮安装在第二轴上,且第一齿轮位于水箱的外侧;第一齿轮与第二轴之间为键配合;拨轮的端面中心处开有贯通的第二轴孔;拨轮的外圆面上沿周向安装有两个相距180度的拨齿;拨轮通过第二轴孔与第二轴之间的键配合安装在第二轴上位于水箱外侧的轴端上;第三轴通过其一端与轴槽的轴承配合安装在水箱的外侧;第二齿轮通过键配合安装在第三轴上,且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第二单向环嵌套在第三轴的轴端;第三齿轮嵌套在第二单向环的外圆面上。

第二支撑桩通过其下端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端面的一侧,且第二支撑桩的上端自下而上地穿过承压板上的活动切口;驱动块的一个侧端面上开有呈水平分布的第一驱动槽和第二驱动槽;驱动块安装在第二支撑桩上,且第一驱动槽槽口与第一轴孔相对,第二驱动槽槽口与轴槽相对;悬杆的一端与驱动块上开有第一驱动槽的侧壁固连,另一端位于第一出水槽的正上方;拨轮位于第一驱动槽中,第三齿轮位于第二驱动槽中;第一驱动槽中与槽口相对的侧壁上靠近第二驱动槽处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有拨杆;拨杆的下端与拨轮上的拨齿相配合;拨杆的侧端面与第一驱动槽中靠近第二驱动槽的侧壁之间通过复位板簧连接;第二驱动槽中远离第一驱动槽的侧壁上安装有齿条,且齿条与第三齿轮相啮合。

出水塞为圆柱形;出水塞的下端面开有一定深度的漏水槽;漏水槽的内壁上开有若干漏水孔;出水塞的上端安装有压盖;出水塞下端嵌入第一出水槽中;第二复位弹簧位于第一出水槽的底部;第二复位弹簧的下端与第一出水槽底部连接,其上端与出水塞的下端连接;压盖与悬杆之间通过拉绳连接。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复位弹簧可拉伸可压缩。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二复位弹簧为拉伸弹簧。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二复位弹簧在承压板处于水平状态时为拉伸状态。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弧形槽的弧度为60度。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阀芯上的一个第三圆孔在初始状态与阀壳中的弧形槽相距60度。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传动比为1:1。

本发明中的阀芯与阀壳之间的密封为现有技术。

本发明中腻子桶、水箱和第一支撑桩对承压板形成的扭矩相对于四个第一复位弹簧的弹性系数而言可以忽略不计。

本发明中承压板在装有腻子粉的腻子桶的重力作用下摆动的角度很小,第二支撑桩与水箱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保证第一支撑桩带动水箱绕第一轴中心轴线向上摆动的过程中,安装在第二支撑桩上的驱动块与水箱不会发生相互碰撞干涉;由于安装在驱动块中的拨杆、拨轮、第三齿轮和齿条的宽度很大,所以水箱的摆动不会影响拨轮上的拨齿与拨杆的相互作用,拨齿与拨杆不会发生相互脱离的现象,第三齿轮不会与齿条发生相互脱离现象,从而保证拨杆与拨轮、第三齿轮与齿条在水箱带动拨轮和第三齿轮绕第一轴中心轴线向上摆动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相互传动关系。

本发明中的第二复位弹簧在承压板处于水平状态时为拉伸状态,出水塞上开有漏水孔的部分在承压板处于水平状态时位于第一出水槽外,以保证上翘的水箱内的水达到一定质量后回摆落下,水箱里的水可以顺着出水塞上的漏水孔经第一出水槽、第二出水槽和出水管全部流入腻子桶中;当水箱绕第一轴中心轴线上翘后,先前被拉伸的第二复位弹簧拉动出水塞回到第一出水槽中,并堵塞第一出水槽,静止水箱中的水晶第一出水槽和第二出水槽流出。

本发明中水箱自下而上的运动过程中,拨杆拨动拨轮旋转角度为60度;水箱自下而上的运动过程中,由于第二单向环的作用,第三齿轮的旋转对第二轴的旋转不形成干涉;水箱自上而下的运动过程中,拨轮与拨杆不产生相互作用;水箱自上而下的运动过程中,由于第二单向环的作用,齿条带动第三齿轮旋转,第三齿轮通过第二单向环、第三轴、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带动第二轴旋转60度,第二轴带动阀芯和拨轮继续旋转60度。

本发明中弧形槽的弧度为60度,阀芯上的一个第三圆孔在初始状态与阀壳中的弧形槽相距60度的设计目的是,当装有一定质量腻子粉的腻子桶被放置在承压板上出水管出水口的下方时,装有腻子粉的腻子桶对承压板产生扭矩,第一支撑桩连同水箱一起被翘起,位于腻子桶一侧的两个第一复位弹簧被压缩,位于第一支撑桩一侧的两个第一复位弹簧被拉伸;水箱通过第二轴带动拨轮和第一齿轮沿第一驱动槽向上运动,水箱通过第三轴带动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一起沿第二驱动槽向上运动;在第二复位弹簧的恢复力的作用下,出水塞沿第一出水槽向内收缩;拨杆与拨轮上的拨齿产生作用,拨杆通过拨齿带动拨轮发生自转;同时,拨杆在拨轮外轮廓的作用下绕铰接点的中心轴线向收缩方向摆动,复位板簧被压缩;拨轮带动第二轴旋转;第二轴带动安装其上的第一齿轮和阀芯同步旋转;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旋转;第二齿轮带动第三轴旋转;由于第二单向环的作用,第三轴不会带动第三齿轮旋转,第三齿轮在齿条的作用下发生与第二齿轮方向相反的旋转,第三齿轮的旋转对第二轴的旋转不构成限制;同时,阀芯上与弧形槽相距60度的第三圆孔绕第二轴中心轴线向弧形槽方向摆动,另一个第三圆孔向远离弧形槽的方向摆动;当水箱带动拨轮运动到最高处时,第二复位弹簧拉动出水塞完全进入第一出水槽中,第一出水槽被出水塞和压盖完全堵塞;与此同时,拨杆通过与之接触的拨齿拨动拨轮刚好旋转60度,阀芯上向弧形槽方向摆动的第三圆孔刚好与弧形槽一端相遇;第一进水槽、第二进水槽、第一圆孔、第二圆孔及第三圆孔之间形成一条通路,自来水依次经过第一进水槽、第二进水槽、第一圆孔、第二圆孔和第三圆孔流入水箱中的集水槽中;当水箱中的水达到一定质量,其产生的扭矩与装有腻子粉的腻子桶所产生的扭矩相平衡时,装有一定质量的水的水箱通过第二轴和第三轴分别带动拨轮和第三齿轮向下运动,第三齿轮在齿条的作用下反向旋转;此时,拨杆开始与与之接触的拨齿脱离,拨杆对拨轮不产生作用;同时,第三齿轮通过第二单向环带动第三轴旋转;第三轴带动第二齿轮旋转;第二齿轮通过与之啮合的第一齿轮带动第二轴继续向相同的方向旋转;第二轴带动拨轮和阀芯继续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当承压板在装有一定质量的水的水箱的作用下摆至水平位置后停止摆动;拨轮和第三齿轮向下运动到极限位置;在第三齿轮沿第二驱动槽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在齿条的作用下,第三齿轮旋转60度;由于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传动比为1:1,所以第三齿轮依次通过第二单向环、第三轴、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带动第二轴继续向相同的方向旋转了60度;第三轴带动拨轮和阀芯继续同步向相同的方向旋转了60度;此时,与弧形槽相遇的第三圆孔刚好与弧形槽脱离,第一进水槽、第二进水槽、第一圆孔、第二圆孔及第三圆孔之间不再是一条通路,自来水不再经过第一进水槽、第二进水槽、第一圆孔、第二圆孔和第三圆孔流入水箱中;此时,另一个第三圆孔距离弧形槽120度,拨轮上向拨杆方向摆动的拨齿距离拨杆的杆端60度;四个第一复位弹簧恢复原状;在拉绳的拉动下,压盖带动出水塞沿第一出水槽向上运动,出水槽上开有漏水孔的漏水槽部分运动至第一出水槽外,第二复位弹簧被拉伸至极限位置;集水槽、第一出水槽和第二出水槽之间形成通路,集水槽中的水依次通过第一出水槽、第二出水槽和出水管流入下方的腻子桶中;当集水槽中的水流出一部分后,由于承压板两侧出现扭矩差,承压板又开始绕第一轴中心轴线摆动,水箱一侧又开始被翘起;水箱又一次带动拨轮和第三齿轮向上运动;此时由于拨杆与拨轮上距离最近的拨齿还相距60度,拨杆对拨轮不产生作用,拨轮在沿第一驱动槽向上运动时不返生自转;拨轮不会通过第二轴带动阀芯继续发生旋转;与此同时,第三齿轮在齿条的作用下自转;由于第二单向环的作用,第三齿轮不会通过第三轴带动第二齿轮旋转;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保持相对静止;同时,在第二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出水塞重新嵌入到第二出水槽中堵塞第二出水槽;第一进水槽、第二进水槽、第一圆孔、第二圆孔及第三圆孔之间保持断路,自来水不会经第一进水槽、第二进水槽、第一圆孔、第二圆孔和第三圆孔流入水箱内;当水箱带动拨轮和第三齿轮向上运动到极限位置时,第二复位弹簧收缩极限位置,出水塞完全嵌入第二出水槽;装满腻子粉和水的腻子桶从承压板上拿下来,在四个第一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承压板绕第一轴中心轴线回摆,承压板通过第一支撑桩带动水箱向下运动;水箱带动拨轮和第三齿轮一起向下运动;齿条带动第三齿轮反向旋转;第三齿轮通过第二单向环和第三轴带动第二齿轮同步旋转;第二齿轮通过与之啮合的第一齿轮带动第二轴继续在原来的旋转方向基础上继续旋转;第二轴带动拨轮和阀芯同步旋转;阀芯上向弧形槽方向摆动的第三圆孔继续靠近弧形槽;拨轮上绕第二轴中心轴线向拨杆方向摆动的拨齿继续靠近拨杆;当承压板绕第一轴的中心轴线回摆至水平位置时,水箱带动拨轮和第三齿轮向下运动到极限初始位置;在此过程中,第三齿轮通过第二单向环、第三轴、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轴带动拨轮和阀芯旋转60度;拨轮上靠近拨杆的拨齿绕第二轴中心轴线摆动60度与拨杆相遇并与拨杆产生配合,拨轮与拨杆再次恢复至初始状态;阀芯上向弧形槽方向摆动的第三圆孔绕第二轴中心轴线摆动60度,与弧形槽的距离缩至60度,整个阀芯与阀壳的相对位置再次恢复初始状态;第二复位弹簧再次被拉伸到极限位置,出水塞再次被拉绳拉出第二出水槽回到初始状态的位置。

本发明中第一单向环的作用是为了防止第二轴发生反向旋转;如果第二轴发生反向旋转,在承压板上未放置腻子桶时第三圆孔与弧形槽之间的角度距离将大于60度;当水箱带动拨轮向上运动到极限位置时,拨轮带动阀芯旋转60度,第三圆孔不会与弧形槽相遇,第一进水槽、第二进水槽、第一圆孔、第二圆孔及第三圆孔之间就不会形成通路,自来水就不会经过第一进水槽、第二进水槽、第一圆孔、第二圆孔和第三圆孔流入水箱中,从而影响注水装置的自动注水功能;只有当第一单向环阻止第二轴反向旋转时,阀芯才能精确地与阀壳上的弧形槽相配合,从而完成注水装置的自动注水功能。

当装有一定质量腻子粉的腻子桶被放置在承压板上出水管出水口的下方时,装有腻子粉的腻子桶对承压板产生扭矩,第一支撑桩连同水箱一起被翘起,位于腻子桶一侧的两个第一复位弹簧被压缩,位于第一支撑桩一侧的两个第一复位弹簧被拉伸;水箱通过第二轴带动拨轮和第一齿轮沿第一驱动槽向上运动,水箱通过第三轴带动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一起沿第二驱动槽向上运动;在第二复位弹簧的恢复力的作用下,出水塞沿第一出水槽向内收缩;拨杆与拨轮上的拨齿产生作用,拨杆通过拨齿带动拨轮发生自转;同时,拨杆在拨轮外轮廓的作用下绕铰接点的中心轴线向收缩方向摆动,复位板簧被压缩;拨轮带动第二轴旋转;第二轴带动安装其上的第一齿轮和阀芯同步旋转;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旋转;第二齿轮带动第三轴旋转;由于第二单向环的作用,第三轴不会带动第三齿轮旋转,第三齿轮在齿条的作用下发生与第二齿轮方向相反的旋转,第三齿轮的旋转对第二轴的旋转不构成限制;同时,阀芯上与弧形槽相距60度的第三圆孔绕第二轴中心轴线向弧形槽方向摆动,另一个第三圆孔向远离弧形槽的方向摆动。

当水箱带动拨轮运动到最高处时,第二复位弹簧拉动出水塞完全进入第一出水槽中,第一出水槽被出水塞和压盖完全堵塞;与此同时,拨杆通过与之接触的拨齿拨动拨轮刚好旋转60度,阀芯上向弧形槽方向摆动的第三圆孔刚好与弧形槽一端相遇;第一进水槽、第二进水槽、第一圆孔、第二圆孔及第三圆孔之间形成一条通路,自来水依次经过第一进水槽、第二进水槽、第一圆孔、第二圆孔和第三圆孔流入水箱中的集水槽中。

当水箱中的水达到一定质量,其产生的扭矩与装有腻子粉的腻子桶所产生的扭矩相平衡时,装有一定质量的水的水箱通过第二轴和第三轴分别带动拨轮和第三齿轮向下运动,第三齿轮在齿条的作用下反向旋转;此时,拨杆开始与与之接触的拨齿脱离,拨杆对拨轮不产生作用;同时,第三齿轮通过第二单向环带动第三轴旋转;第三轴带动第二齿轮旋转;第二齿轮通过与之啮合的第一齿轮带动第二轴继续向相同的方向旋转;第二轴带动拨轮和阀芯继续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当承压板在装有一定质量的水的水箱的作用下摆至水平位置后停止摆动;拨轮和第三齿轮向下运动到极限位置;在第三齿轮沿第二驱动槽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在齿条的作用下,第三齿轮旋转60度;由于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传动比为1:1,所以第三齿轮依次通过第二单向环、第三轴、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带动第二轴继续向相同的方向旋转了60度;第三轴带动拨轮和阀芯继续同步向相同的方向旋转了60度;此时,与弧形槽相遇的第三圆孔刚好与弧形槽脱离,第一进水槽、第二进水槽、第一圆孔、第二圆孔及第三圆孔之间不再是一条通路,自来水不再经过第一进水槽、第二进水槽、第一圆孔、第二圆孔和第三圆孔流入水箱中;此时,另一个第三圆孔距离弧形槽120度,拨轮上向拨杆方向摆动的拨齿距离拨杆的杆端60度;四个第一复位弹簧恢复原状;在拉绳的拉动下,压盖带动出水塞沿第一出水槽向上运动,出水槽上开有漏水孔的漏水槽部分运动至第一出水槽外,第二复位弹簧被拉伸至极限位置;集水槽、第一出水槽和第二出水槽之间形成通路,集水槽中的水依次通过第一出水槽、第二出水槽和出水管流入下方的腻子桶中。

当集水槽中的水流出一部分后,由于承压板两侧出现扭矩差,承压板又开始绕第一轴中心轴线摆动,水箱一侧又开始被翘起;水箱又一次带动拨轮和第三齿轮向上运动;此时由于拨杆与拨轮上距离最近的拨齿还相距60度,拨杆对拨轮不产生作用,拨轮在沿第一驱动槽向上运动时不返生自转;拨轮不会通过第二轴带动阀芯继续发生旋转;与此同时,第三齿轮在齿条的作用下自转;由于第二单向环的作用,第三齿轮不会通过第三轴带动第二齿轮旋转;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保持相对静止;同时,在第二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出水塞重新嵌入到第二出水槽中堵塞第二出水槽;第一进水槽、第二进水槽、第一圆孔、第二圆孔及第三圆孔之间保持断路,自来水不会经第一进水槽、第二进水槽、第一圆孔、第二圆孔和第三圆孔流入水箱内;当水箱带动拨轮和第三齿轮向上运动到极限位置时,第二复位弹簧收缩极限位置,出水塞完全嵌入第二出水槽。

装满腻子粉和水的腻子桶从承压板上拿下来,在四个第一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承压板绕第一轴中心轴线回摆,承压板通过第一支撑桩带动水箱向下运动;水箱带动拨轮和第三齿轮一起向下运动;齿条带动第三齿轮反向旋转;第三齿轮通过第二单向环和第三轴带动第二齿轮同步旋转;第二齿轮通过与之啮合的第一齿轮带动第二轴继续在原来的旋转方向基础上继续旋转;第二轴带动拨轮和阀芯同步旋转;阀芯上向弧形槽方向摆动的第三圆孔继续靠近弧形槽;拨轮上绕第二轴中心轴线向拨杆方向摆动的拨齿继续靠近拨杆;当承压板绕第一轴的中心轴线回摆至水平位置时,水箱带动拨轮和第三齿轮向下运动到极限初始位置;在此过程中,第三齿轮通过第二单向环、第三轴、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轴带动拨轮和阀芯旋转60度;拨轮上靠近拨杆的拨齿绕第二轴中心轴线摆动60度与拨杆相遇并与拨杆产生配合,拨轮与拨杆再次恢复至初始状态;阀芯上向弧形槽方向摆动的第三圆孔绕第二轴中心轴线摆动60度,与弧形槽的距离缩至60度,整个阀芯与阀壳的相对位置再次恢复初始状态;第二复位弹簧再次被拉伸到极限位置,出水塞再次被拉绳拉出第二出水槽回到初始状态的位置。

相对于传统的腻子粉注水装置,本发明中水箱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拨杆作用于拨轮带动阀芯旋转;齿条带动第三齿轮旋转,由于第二单向环的存在,第三齿轮不会带动第三轴旋转对阀芯和拨轮的旋转形成干涉;在水箱自上而下的运动过程中,拨杆与拨轮上的拨齿脱离,拨杆不再作用于拨轮,而第三齿轮在第二单向环的作用下带动阀芯和拨轮旋转;整个自动注水装置可以根据腻子桶中的腻子粉的重量自动配比水的质量,保证了腻子粉和水的混合物的混合比例,形成一定的配比标准,从而保证了混合物的质量,进而保证室内装修的质量;由于整个装置为纯机械结构,其中不存在比较精密的细小零部件,所以在使用过程中不存在被腻子粉粉尘污染并锈蚀的情况,从而大大降低了注水装置的维修成本;本发明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注水装置透视示意图。

图2是注水装置整体剖面示意图。

图3是水箱、第二复位弹簧、出水塞及压盖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4是驱动块、拨轮、第二轴、第一齿轮、阀芯、阀壳、第二齿轮及第三齿轮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5是阀壳中第二圆孔、衔接圆块中第一圆孔、水箱中第一进水槽及第二进水槽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6是驱动块、齿条、第三齿轮、拨杆及拨轮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7是底板、承压板、限位柱及第一复位弹簧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8是驱动块示意图。

图9是水箱透视示意图。

图10是水箱中第一出水槽及第二出水槽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水箱中第一进水槽、第二进水槽、第一轴孔及轴槽透视示意图。

图12是出水塞示意图。

图13是衔接圆块示意图。

图14是阀壳透视示意图。

图15是阀壳剖面透视示意图。

图16是阀壳剖面示意图。

图17是阀芯透视示意图。

图18是拨轮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腻子桶;2、底板;3、第一支耳;4、第一轴;5、限位柱;6、第一复位弹簧;7、承压板;8、活动切口;9、第二支耳;10、第一支撑桩;11、水箱;12、集水槽;13、第一轴孔;14、第二进水槽;15、第一进水槽;16、第一出水槽;17、第二出水槽;18、轴槽;19、出水管;20、压盖;21、出水塞;22、漏水槽;23、漏水孔;24、第二复位弹簧;25、拉绳;26、悬杆;27、驱动块;28、第一驱动槽;29、第二驱动槽;30、第二支撑桩;31、拨杆;32、复位板簧;33、拨轮;34、第二轴孔;35、拨齿;36、第二轴;37、第一单向环;38、衔接圆块;39、第一圆孔;40、阀壳;41、活动圆槽;42、旋转腔;43、弧形槽;44、第二圆孔;45、阀芯;46、第三圆孔;47、第一齿轮;48、第二齿轮;49、第三轴;50、第二单向环;51、第三齿轮;52、齿条;53、第三轴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4所示,它包括腻子桶1、底板2、第一支耳3、第一轴4、限位柱5、第一复位弹簧6、承压板7、活动切口8、第二支耳9、第一支撑桩10、水箱11、集水槽12、第一轴孔13、第二进水槽14、第一进水槽15、第一出水槽16、第二出水槽17、轴槽18、出水管19、压盖20、出水塞21、漏水槽22、漏水孔23、第二复位弹簧24、拉绳25、悬杆26、驱动块27、第一驱动槽28、第二驱动槽29、第二支撑桩30、拨杆31、复位板簧32、拨轮33、第二轴孔34、拨齿35、第二轴36、第一单向环37、衔接圆块38、第三轴孔53、第一圆孔39、阀壳40、活动圆槽41、旋转腔42、弧形槽43、第二圆孔44、阀芯45、第三圆孔46、第一齿轮47、第二齿轮48、第三轴49、第二单向环50、第三齿轮51、齿条52,其中如图2、7所示,底板2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7所示,底板2的上端面两侧中心处对称地安装有两个第一支耳3;底板2的上端面四个拐角处分别安装有一个限位柱5;每个限位柱5的外侧嵌套着第一复位弹簧6;承压板7的一个侧端面中心处开有与其上下端面贯通的活动切口8;承压板7的下端面上与开有活动切口8的一侧相邻的两侧的中心处对称地安装有两个第二支耳9;承压板7上的两个第二支耳9通过第一轴4与底板2上的两个第一支耳3铰接;每个第一复位弹簧6的下端与底板2连接,其上端则与承压板7连接;四个限位柱5与位于其上方的承压板7相距一定距离。

如图1、2所示,第一支撑桩10安装在承压板7上端面的中心线上,且第一支撑桩10位于活动切口8与第一轴4之间;如图9所示,水箱11中开有集水槽12;如图11所示,集水槽12的一个侧壁上端开有第一轴孔13;集水槽12中开有第一轴孔13的侧壁上开有第二进水槽14,且第二进水槽14位于第一轴孔13的正上方;水箱11上开有第一轴孔13的侧壁的上端面上开有第一进水槽15,且第一进水槽15与第二进水槽14竖直相通;水箱11上开有第一轴孔13的侧端面上开有轴槽18,且轴槽18位于第一轴孔13的一侧;如图10所示,集水槽12的底面上开有圆柱形的第一出水槽16;水箱11上与开有轴槽18的侧端面相背的侧端面上开有第二出水槽17,且第二出水槽17与第一出水槽16横向相通;如图1、2所示,水箱11安装在第一支撑桩10上端,且水箱11上的轴槽18槽口面向承压板7上的活动切口8一侧;出水管19安装在水箱11上第二出水槽17处;出水管19上未与水箱11连接的一端延伸至承压板7上未开有活动切口8的一侧的上方;第一进水槽15通过水管与自来水水源连接。

如图13所示,衔接圆块38的端面中心处开有贯通的第三轴孔53;衔接圆块38上第三轴孔53外侧的端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一圆孔39;如图5所示,衔接圆块38安装在集水槽12中开有第一轴孔13的侧壁上,且第三轴孔53与第一轴孔13对接,第一圆孔39与第二进水槽14对接;衔接圆块38与集水槽12侧壁之间密封固连;如图16所示,阀壳40内开有圆柱形的旋转腔42如图14、15所示,;阀壳40的一个端面上开有与旋转腔42相通的活动圆槽41,且活动圆槽41的中心轴线与旋转腔42的中心轴线重合;如图15、16所示,旋转腔42的两个圆形端面上对称地开有两个弧形槽43,且弧形槽43的弧心轴线与旋转腔42的中心轴线重合;每个弧形槽43中与弧形槽43槽口相对的侧壁中心处开有贯通的第二圆孔44;如图4、5所示,阀壳40安装在衔接圆块38上,且活动圆槽41槽口与第三轴孔53对接,第二圆孔44与第一圆孔39对接;阀壳40与衔接圆块38之间密封固连;如图17所示,阀芯45为圆柱形;阀芯45的端面上靠近边沿处沿周向开有两个相距180度的第三圆孔46;如图4、5所示,阀芯45嵌入旋转腔42中,且阀芯45的端面与旋转腔42的端面密封接触配合;两个第三圆孔46与两个弧形槽43相配合;第二轴36一端自水箱11外侧依次穿过第一轴孔13、第三轴孔53和活动圆槽41与阀芯45端面固连;第一单向环37嵌套在第二轴36上,且第一单向环37的外圆面与第一轴孔13的内圆面固连;如图4所示,第一齿轮47安装在第二轴36上,且第一齿轮47位于水箱11的外侧;第一齿轮47与第二轴36之间为键配合;如图18所示,拨轮33的端面中心处开有贯通的第二轴孔34;拨轮33的外圆面上沿周向安装有两个相距180度的拨齿35;如图4所示,拨轮33通过第二轴孔34与第二轴36之间的键配合安装在第二轴36上位于水箱11外侧的轴端上;第三轴49通过其一端与轴槽18的轴承配合安装在水箱11的外侧;第二齿轮48通过键配合安装在第三轴49上,且第二齿轮48与第一齿轮47相啮合;第二单向环50嵌套在第三轴49的轴端;第三齿轮51嵌套在第二单向环50的外圆面上。

如图2所示,第二支撑桩30通过其下端固定安装在底板2上端面的一侧,且第二支撑桩30的上端自下而上地穿过承压板7上的活动切口8;如图8所示,驱动块27的一个侧端面上开有呈水平分布的第一驱动槽28和第二驱动槽29;如图2、4所示,驱动块27安装在第二支撑桩30上,且第一驱动槽28槽口与第一轴孔13相对,第二驱动槽29槽口与轴槽18相对;如图2所示,悬杆26的一端与驱动块27上开有第一驱动槽28的侧壁固连,另一端位于第一出水槽16的正上方;如图6所示,拨轮33位于第一驱动槽28中,第三齿轮51位于第二驱动槽29中;第一驱动槽28中与槽口相对的侧壁上靠近第二驱动槽29处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有拨杆31;拨杆31的下端与拨轮33上的拨齿35相配合;拨杆31的侧端面与第一驱动槽28中靠近第二驱动槽29的侧壁之间通过复位板簧32连接;如图4、6所示,第二驱动槽29中远离第一驱动槽28的侧壁上安装有齿条52,且齿条52与第三齿轮51相啮合。

如图12所示,出水塞21为圆柱形;出水塞21的下端面开有一定深度的漏水槽22;漏水槽22的内壁上开有若干漏水孔23;出水塞21的上端安装有压盖20;如图3所示,出水塞21下端嵌入第一出水槽16中;第二复位弹簧24位于第一出水槽16的底部;第二复位弹簧24的下端与第一出水槽16底部连接,其上端与出水塞21的下端连接;如图2、3所示,压盖20与悬杆26之间通过拉绳25连接。

如图7所示,上述第一复位弹簧6可拉伸可压缩。

如图3所示,上述第二复位弹簧24为拉伸弹簧。

如图3所示,上述第二复位弹簧24在承压板7处于水平状态时为拉伸状态。

如图16所示,上述弧形槽43的弧度为60度。

如图1所示,上述阀芯45上的一个第三圆孔46在初始状态与阀壳40中的弧形槽43相距60度。

如图4、6所示,上述第一齿轮47与第二齿轮48的传动比为1:1。

本发明中的阀芯45与阀壳40之间的密封为现有技术。

本发明中腻子桶1、水箱11和第一支撑桩10对承压板7形成的扭矩相对于四个第一复位弹簧6的弹性系数而言可以忽略不计。

本发明中承压板7在装有腻子粉的腻子桶1的重力作用下摆动的角度很小,第二支撑桩30与水箱11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保证第一支撑桩10带动水箱11绕第一轴4中心轴线向上摆动的过程中,安装在第二支撑桩30上的驱动块27与水箱11不会发生相互碰撞干涉;由于安装在驱动块27中的拨杆31、拨轮33、第三齿轮51和齿条52的宽度很大,所以水箱11的摆动不会影响拨轮33上的拨齿35与拨杆31的相互作用,拨齿35与拨杆31不会发生相互脱离的现象,第三齿轮51不会与齿条52发生相互脱离现象,从而保证拨杆31与拨轮33、第三齿轮51与齿条52在水箱11带动拨轮33和第三齿轮51绕第一轴4中心轴线向上摆动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相互传动关系。

本发明中的第二复位弹簧24在承压板7处于水平状态时为拉伸状态,出水塞21上开有漏水孔23的部分在承压板7处于水平状态时位于第一出水槽16外,以保证上翘的水箱11内的水达到一定质量后回摆落下,水箱11里的水可以顺着出水塞21上的漏水孔23经第一出水槽16、第二出水槽17和出水管19全部流入腻子桶1中;当水箱11绕第一轴4中心轴线上翘后,先前被拉伸的第二复位弹簧24拉动出水塞21回到第一出水槽16中,并堵塞第一出水槽16,静止水箱11中的水晶第一出水槽16和第二出水槽17流出。

本发明中水箱11自下而上的运动过程中,拨杆31拨动拨轮33旋转角度为60度;水箱11自下而上的运动过程中,由于第二单向环50的作用,第三齿轮51的旋转对第二轴36的旋转不形成干涉;水箱11自上而下的运动过程中,拨轮33与拨杆31不产生相互作用;水箱11自上而下的运动过程中,由于第二单向环50的作用,齿条52带动第三齿轮51旋转,第三齿轮51通过第二单向环50、第三轴49、第二齿轮48和第一齿轮47带动第二轴36旋转60度,第二轴36带动阀芯45和拨轮33继续旋转60度。

本发明中弧形槽43的弧度为60度,阀芯45上的一个第三圆孔46在初始状态与阀壳40中的弧形槽43相距60度的设计目的是,当装有一定质量腻子粉的腻子桶1被放置在承压板7上出水管19出水口的下方时,装有腻子粉的腻子桶1对承压板7产生扭矩,第一支撑桩10连同水箱11一起被翘起,位于腻子桶1一侧的两个第一复位弹簧6被压缩,位于第一支撑桩10一侧的两个第一复位弹簧6被拉伸;水箱11通过第二轴36带动拨轮33和第一齿轮47沿第一驱动槽28向上运动,水箱11通过第三轴49带动第二齿轮48和第三齿轮51一起沿第二驱动槽29向上运动;在第二复位弹簧24的恢复力的作用下,出水塞21沿第一出水槽16向内收缩;拨杆31与拨轮33上的拨齿35产生作用,拨杆31通过拨齿35带动拨轮33发生自转;同时,拨杆31在拨轮33外轮廓的作用下绕铰接点的中心轴线向收缩方向摆动,复位板簧32被压缩;拨轮33带动第二轴36旋转;第二轴36带动安装其上的第一齿轮47和阀芯45同步旋转;第一齿轮47带动第二齿轮48旋转;第二齿轮48带动第三轴49旋转;由于第二单向环50的作用,第三轴49不会带动第三齿轮51旋转,第三齿轮51在齿条52的作用下发生与第二齿轮48方向相反的旋转,第三齿轮51的旋转对第二轴36的旋转不构成限制;同时,阀芯45上与弧形槽43相距60度的第三圆孔46绕第二轴36中心轴线向弧形槽43方向摆动,另一个第三圆孔46向远离弧形槽43的方向摆动;当水箱11带动拨轮33运动到最高处时,第二复位弹簧24拉动出水塞21完全进入第一出水槽16中,第一出水槽16被出水塞21和压盖20完全堵塞;与此同时,拨杆31通过与之接触的拨齿35拨动拨轮33刚好旋转60度,阀芯45上向弧形槽43方向摆动的第三圆孔46刚好与弧形槽43一端相遇;第一进水槽15、第二进水槽14、第一圆孔39、第二圆孔44及第三圆孔46之间形成一条通路,自来水依次经过第一进水槽15、第二进水槽14、第一圆孔39、第二圆孔44和第三圆孔46流入水箱11中的集水槽12中;当水箱11中的水达到一定质量,其产生的扭矩与装有腻子粉的腻子桶1所产生的扭矩相平衡时,装有一定质量的水的水箱11通过第二轴36和第三轴49分别带动拨轮33和第三齿轮51向下运动,第三齿轮51在齿条52的作用下反向旋转;此时,拨杆31开始与与之接触的拨齿35脱离,拨杆31对拨轮33不产生作用;同时,第三齿轮51通过第二单向环50带动第三轴49旋转;第三轴49带动第二齿轮48旋转;第二齿轮48通过与之啮合的第一齿轮47带动第二轴36继续向相同的方向旋转;第二轴36带动拨轮33和阀芯45继续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当承压板7在装有一定质量的水的水箱11的作用下摆至水平位置后停止摆动;拨轮33和第三齿轮51向下运动到极限位置;在第三齿轮51沿第二驱动槽29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在齿条52的作用下,第三齿轮51旋转60度;由于第一齿轮47与第二齿轮48的传动比为1:1,所以第三齿轮51依次通过第二单向环50、第三轴49、第二齿轮48和第一齿轮47带动第二轴36继续向相同的方向旋转了60度;第三轴49带动拨轮33和阀芯45继续同步向相同的方向旋转了60度;此时,与弧形槽43相遇的第三圆孔46刚好与弧形槽43脱离,第一进水槽15、第二进水槽14、第一圆孔39、第二圆孔44及第三圆孔46之间不再是一条通路,自来水不再经过第一进水槽15、第二进水槽14、第一圆孔39、第二圆孔44和第三圆孔46流入水箱11中;此时,另一个第三圆孔46距离弧形槽43120度,拨轮33上向拨杆31方向摆动的拨齿35距离拨杆31的杆端60度;四个第一复位弹簧6恢复原状;在拉绳25的拉动下,压盖20带动出水塞21沿第一出水槽16向上运动,出水槽上开有漏水孔23的漏水槽22部分运动至第一出水槽16外,第二复位弹簧24被拉伸至极限位置;集水槽12、第一出水槽16和第二出水槽17之间形成通路,集水槽12中的水依次通过第一出水槽16、第二出水槽17和出水管19流入下方的腻子桶1中;当集水槽12中的水流出大部分后,由于承压板7两侧出现扭矩差,承压板7又开始绕第一轴4中心轴线摆动,水箱11一侧又开始被翘起;水箱11又一次带动拨轮33和第三齿轮51向上运动;此时由于拨杆31与拨轮33上距离最近的拨齿35还相距60度,拨杆31对拨轮33不产生作用,拨轮33在沿第一驱动槽28向上运动时不返生自转;拨轮33不会通过第二轴36带动阀芯45继续发生旋转;与此同时,第三齿轮51在齿条52的作用下自转;由于第二单向环50的作用,第三齿轮51不会通过第三轴49带动第二齿轮48旋转;第一齿轮47与第二齿轮48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保持相对静止;同时,在第二复位弹簧24的作用下,出水塞21重新嵌入到第二出水槽17中堵塞第二出水槽17;第一进水槽15、第二进水槽14、第一圆孔39、第二圆孔44及第三圆孔46之间保持断路,自来水不会经第一进水槽15、第二进水槽14、第一圆孔39、第二圆孔44和第三圆孔46流入水箱11内;当水箱11带动拨轮33和第三齿轮51向上运动到极限位置时,第二复位弹簧24收缩极限位置,出水塞21完全嵌入第二出水槽17;装满腻子粉和水的腻子桶1从承压板7上拿下来,在四个第一复位弹簧6的作用下,承压板7绕第一轴4中心轴线回摆,承压板7通过第一支撑桩10带动水箱11向下运动;水箱11带动拨轮33和第三齿轮51一起向下运动;齿条52带动第三齿轮51反向旋转;第三齿轮51通过第二单向环50和第三轴49带动第二齿轮48同步旋转;第二齿轮48通过与之啮合的第一齿轮47带动第二轴36继续在原来的旋转方向基础上继续旋转;第二轴36带动拨轮33和阀芯45同步旋转;阀芯45上向弧形槽43方向摆动的第三圆孔46继续靠近弧形槽43;拨轮33上绕第二轴36中心轴线向拨杆31方向摆动的拨齿35继续靠近拨杆31;当承压板7绕第一轴4的中心轴线回摆至水平位置时,水箱11带动拨轮33和第三齿轮51向下运动到极限初始位置;在此过程中,第三齿轮51通过第二单向环50、第三轴49、第二齿轮48、第一齿轮47和第二轴36带动拨轮33和阀芯45旋转60度;拨轮33上靠近拨杆31的拨齿35绕第二轴36中心轴线摆动60度与拨杆31相遇并与拨杆31产生配合,拨轮33与拨杆31再次恢复至初始状态;阀芯45上向弧形槽43方向摆动的第三圆孔46绕第二轴36中心轴线摆动60度,与弧形槽43的距离缩至60度,整个阀芯45与阀壳40的相对位置再次恢复初始状态;第二复位弹簧24再次被拉伸到极限位置,出水塞21再次被拉绳25拉出第二出水槽17回到初始状态的位置。

本发明中第一单向环37的作用是为了防止第二轴36发生反向旋转;如果第二轴36发生反向旋转,在承压板7上未放置腻子桶1时第三圆孔46与弧形槽43之间的角度距离将大于60度;当水箱11带动拨轮33向上运动到极限位置时,拨轮33带动阀芯45旋转60度,第三圆孔46不会与弧形槽43相遇,第一进水槽15、第二进水槽14、第一圆孔39、第二圆孔44及第三圆孔46之间就不会形成通路,自来水就不会经过第一进水槽15、第二进水槽14、第一圆孔39、第二圆孔44和第三圆孔46流入水箱11中,从而影响注水装置的自动注水功能;只有当第一单向环37阻止第二轴36反向旋转时,阀芯45才能精确地与阀壳40上的弧形槽43相配合,从而完成注水装置的自动注水功能。

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当装有一定质量腻子粉的腻子桶1被放置在承压板7上出水管19出水口的下方时,装有腻子粉的腻子桶1对承压板7产生扭矩,第一支撑桩10连同水箱11一起被翘起,位于腻子桶1一侧的两个第一复位弹簧6被压缩,位于第一支撑桩10一侧的两个第一复位弹簧6被拉伸;水箱11通过第二轴36带动拨轮33和第一齿轮47沿第一驱动槽28向上运动,水箱11通过第三轴49带动第二齿轮48和第三齿轮51一起沿第二驱动槽29向上运动;在第二复位弹簧24的恢复力的作用下,出水塞21沿第一出水槽16向内收缩;拨杆31与拨轮33上的拨齿35产生作用,拨杆31通过拨齿35带动拨轮33发生自转;同时,拨杆31在拨轮33外轮廓的作用下绕铰接点的中心轴线向收缩方向摆动,复位板簧32被压缩;拨轮33带动第二轴36旋转;第二轴36带动安装其上的第一齿轮47和阀芯45同步旋转;第一齿轮47带动第二齿轮48旋转;第二齿轮48带动第三轴49旋转;由于第二单向环50的作用,第三轴49不会带动第三齿轮51旋转,第三齿轮51在齿条52的作用下发生与第二齿轮48方向相反的旋转,第三齿轮51的旋转对第二轴36的旋转不构成限制;同时,阀芯45上与弧形槽43相距60度的第三圆孔46绕第二轴36中心轴线向弧形槽43方向摆动,另一个第三圆孔46向远离弧形槽43的方向摆动。

当水箱11带动拨轮33运动到最高处时,第二复位弹簧24拉动出水塞21完全进入第一出水槽16中,第一出水槽16被出水塞21和压盖20完全堵塞;与此同时,拨杆31通过与之接触的拨齿35拨动拨轮33刚好旋转60度,阀芯45上向弧形槽43方向摆动的第三圆孔46刚好与弧形槽43一端相遇;第一进水槽15、第二进水槽14、第一圆孔39、第二圆孔44及第三圆孔46之间形成一条通路,自来水依次经过第一进水槽15、第二进水槽14、第一圆孔39、第二圆孔44和第三圆孔46流入水箱11中的集水槽12中。

当水箱11中的水达到一定质量,其产生的扭矩与装有腻子粉的腻子桶1所产生的扭矩相平衡时,装有一定质量的水的水箱11通过第二轴36和第三轴49分别带动拨轮33和第三齿轮51向下运动,第三齿轮51在齿条52的作用下反向旋转;此时,拨杆31开始与与之接触的拨齿35脱离,拨杆31对拨轮33不产生作用;同时,第三齿轮51通过第二单向环50带动第三轴49旋转;第三轴49带动第二齿轮48旋转;第二齿轮48通过与之啮合的第一齿轮47带动第二轴36继续向相同的方向旋转;第二轴36带动拨轮33和阀芯45继续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当承压板7在装有一定质量的水的水箱11的作用下摆至水平位置后停止摆动;拨轮33和第三齿轮51向下运动到极限位置;在第三齿轮51沿第二驱动槽29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在齿条52的作用下,第三齿轮51旋转60度;由于第一齿轮47与第二齿轮48的传动比为1:1,所以第三齿轮51依次通过第二单向环50、第三轴49、第二齿轮48和第一齿轮47带动第二轴36继续向相同的方向旋转了60度;第三轴49带动拨轮33和阀芯45继续同步向相同的方向旋转了60度;此时,与弧形槽43相遇的第三圆孔46刚好与弧形槽43脱离,第一进水槽15、第二进水槽14、第一圆孔39、第二圆孔44及第三圆孔46之间不再是一条通路,自来水不再经过第一进水槽15、第二进水槽14、第一圆孔39、第二圆孔44和第三圆孔46流入水箱11中;此时,另一个第三圆孔46距离弧形槽43120度,拨轮33上向拨杆31方向摆动的拨齿35距离拨杆31的杆端60度;四个第一复位弹簧6恢复原状;在拉绳25的拉动下,压盖20带动出水塞21沿第一出水槽16向上运动,出水槽上开有漏水孔23的漏水槽22部分运动至第一出水槽16外,第二复位弹簧24被拉伸至极限位置;集水槽12、第一出水槽16和第二出水槽17之间形成通路,集水槽12中的水依次通过第一出水槽16、第二出水槽17和出水管19流入下方的腻子桶1中。

当集水槽12中的水流出一部分后,由于承压板7两侧出现扭矩差,承压板7又开始绕第一轴4中心轴线摆动,水箱11一侧又开始被翘起;水箱11又一次带动拨轮33和第三齿轮51向上运动;此时由于拨杆31与拨轮33上距离最近的拨齿35还相距60度,拨杆31对拨轮33不产生作用,拨轮33在沿第一驱动槽28向上运动时不返生自转;拨轮33不会通过第二轴36带动阀芯45继续发生旋转;与此同时,第三齿轮51在齿条52的作用下自转;由于第二单向环50的作用,第三齿轮51不会通过第三轴49带动第二齿轮48旋转;第一齿轮47与第二齿轮48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保持相对静止;同时,在第二复位弹簧24的作用下,出水塞21重新嵌入到第二出水槽17中堵塞第二出水槽17;第一进水槽15、第二进水槽14、第一圆孔39、第二圆孔44及第三圆孔46之间保持断路,自来水不会经第一进水槽15、第二进水槽14、第一圆孔39、第二圆孔44和第三圆孔46流入水箱11内;当水箱11带动拨轮33和第三齿轮51向上运动到极限位置时,第二复位弹簧24收缩极限位置,出水塞21完全嵌入第二出水槽17。

装满腻子粉和水的腻子桶1从承压板7上拿下来,在四个第一复位弹簧6的作用下,承压板7绕第一轴4中心轴线回摆,承压板7通过第一支撑桩10带动水箱11向下运动;水箱11带动拨轮33和第三齿轮51一起向下运动;齿条52带动第三齿轮51反向旋转;第三齿轮51通过第二单向环50和第三轴49带动第二齿轮48同步旋转;第二齿轮48通过与之啮合的第一齿轮47带动第二轴36继续在原来的旋转方向基础上继续旋转;第二轴36带动拨轮33和阀芯45同步旋转;阀芯45上向弧形槽43方向摆动的第三圆孔46继续靠近弧形槽43;拨轮33上绕第二轴36中心轴线向拨杆31方向摆动的拨齿35继续靠近拨杆31;当承压板7绕第一轴4的中心轴线回摆至水平位置时,水箱11带动拨轮33和第三齿轮51向下运动到极限初始位置;在此过程中,第三齿轮51通过第二单向环50、第三轴49、第二齿轮48、第一齿轮47和第二轴36带动拨轮33和阀芯45旋转60度;拨轮33上靠近拨杆31的拨齿35绕第二轴36中心轴线摆动60度与拨杆31相遇并与拨杆31产生配合,拨轮33与拨杆31再次恢复至初始状态;阀芯45上向弧形槽43方向摆动的第三圆孔46绕第二轴36中心轴线摆动60度,与弧形槽43的距离缩至60度,整个阀芯45与阀壳40的相对位置再次恢复初始状态;第二复位弹簧24再次被拉伸到极限位置,出水塞21再次被拉绳25拉出第二出水槽17回到初始状态的位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水箱11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拨杆31作用于拨轮33带动阀芯45旋转;齿条52带动第三齿轮51旋转,由于第二单向环50的存在,第三齿轮51不会带动第三轴49旋转对阀芯45和拨轮33的旋转形成干涉;在水箱11自上而下的运动过程中,拨杆31与拨轮33上的拨齿35脱离,拨杆31不再作用于拨轮33,而第三齿轮51在第二单向环50的作用下带动阀芯45和拨轮33旋转;整个自动注水装置可以根据腻子桶1中的腻子粉的重量自动配比水的质量,保证了腻子粉和水的混合物的混合比例,形成一定的配比标准,从而保证了混合物的质量,进而保证室内装修的质量;由于整个装置为纯机械结构,其中不存在比较精密的细小零部件,所以在使用过程中不存在被腻子粉粉尘污染并锈蚀的情况,从而大大降低了注水装置的维修成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