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04918发布日期:2020-07-07 14:38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气体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有机,特别涉及一种气体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厂排放的废气,常见于油漆生产、化纤行业、金属涂装、化学涂料、制鞋制革、电镀、胶合板制造、轮胎制造、废水处理厂等行业。

有害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丙酮、甲苯、苯酚、二甲基苯胺、甲醛、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醇等,若将这些有害物质直接排放至环境中则造成环境污染,为了防止环境污染,需将这些气体处理合格后方可排放至环境中。

例如,采用气体处理设备处理废气,气体处理设备包括燃烧床及吸附塔,吸附塔设有活性炭,即通过活性炭吸附方法处理废气,其处理方法为:将废气通入吸附塔中,废气被吸附塔中的活性炭吸附,当活性炭吸附饱和时再通过燃烧床进行活性炭的脱附工艺,然而,现有气体处理设备的内部工作温度不易及时得到控制,在进行脱附过程中,吸附塔随着脱附工作的持续进行,内部的温度也随之升高,当温度升高到大于气体自燃的温度时,气体就会自燃,导致自燃的气体引燃吸附塔内的活性炭,甚至是发生火灾,不利于安全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可实现实时控温的气体处理设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体处理设备,用于废气处理,包括送气管、除尘器、燃烧床、换热器、主风机、多个吸附塔及补冷装置,所述送气管包括吸附送气管及脱附送气管,所述除尘器通过所述吸附送气管与所述吸附塔连通,所述燃烧床、换热器及吸附塔之间依次通过所述脱附送气管连通,所述主风机通过所述脱附送气管与所述换热器连接,且所述主风机通过所述吸附送气管与所述吸附塔连通,所述多个吸附塔之间并列连通,所述吸附塔包括炭箱,所述炭箱开设有连通所述炭箱内腔的气体入口、气体出口、热风入口及热风出口,所述气体入口及气体出口与所述吸附送气管连通,所述热风入口及热风出口分别与所述脱附送气管接通,所述补冷装置与所述热风入口连通。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脱附送气管包括热风主进气管及与所述热风主进气管连通的热风分进气管,所述热风分进气管与所述热风入口连通,所述补冷装置与所述热风主进气管连通。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风分进气管及所述补冷装置分别设有多个,一所述热风分进气管与一补冷装置连通。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补冷装置还设有电动阀,所述补冷装置为冷风机,所述冷风机通过所述电动阀与所述热风主进气管连通或者阻断。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体处理设备进一步包括安装在所述吸附塔上的水冷装置,所述水冷装置位于所述吸附塔气体入口处。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炭箱内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吸附区域及第二吸附区域,所述活性炭模块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吸附区域及第二吸附区域中,所述第一吸附区域及第二吸附区域之间设有主流道,所述热风入口及热风出口均与所述第一吸附区域及第二吸附区域连通,所述热风入口与所述主流道的一端对应设置,所述热风出口分别开设于所述主流道两侧的炭箱侧壁。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吸附区域设于所述炭箱内腔的上方,所述第二吸附区域设于所述炭箱的下方,所述主流道设于所述炭箱中部,所述热风出口分别开设于所述炭箱的上部或者下部。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体处理设备进一步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安装于所述炭箱内腔中使所述第一吸附区域与第二吸附区域形成多个容纳单元,且每相邻两所述容纳单元之间相互连通,所述活性炭模块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容纳单元中。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架进一步包括固定在炭箱中部内壁上的固定柱,所述容纳单元包括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固定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炭箱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活性炭模块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活性炭模块的另一端。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体入口、气体出口、热风入口及热风出口分别设有电动阀,且所述除尘器的出气端、热风入口及热风出口均设有阻火器,所述炭箱还包括可旋转地安装在炭箱上的安全门,所述炭箱的一侧壁开设有与炭箱内腔连通的窗口,所述安全门可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窗口。

本发明的气体处理设备通过设置与所述热风入口连通的补冷装置,其可提供冷风,从而给输送至吸附塔内腔的脱附热风气体进行降温,即对脱附热风进行补冷措施,以保证气体处理设备在一个安全的温度环境中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发明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的主旨。

图1为本发明气体处理设备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吸附塔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部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处理设备用于废气的吸附与脱附处理,其通过plc自动控制器控制,气体处理设备包括送气管9、除尘器200、燃烧床300、换热器400、主风机500、水冷装置(未图示)、多个设有温度传感器的吸附塔100及补冷装置700,送气管9包括吸附送气管91及脱附送气管92,除尘器200通过吸附送气管91与吸附塔100连通,燃烧床300、换热器400及吸附塔100之间依次通过脱附送气管92连通,主风机500通过脱附送气管92与换热器400连接,且主风机500通过吸附送气管91与吸附塔100连通,多个吸附塔100之间并列连通。

所述吸附塔100包括炭箱1,炭箱1具有内腔(未标号),炭箱1开设有连通炭箱1内腔的气体入口11、气体出口12、热风入口13及至少两个热风出口14,所述气体入口11及气体出口12与吸附送气管连通,热风入口13及热风出口14与脱附送气管接通,补冷装置700与热风入口13连通,其可提供冷风。补冷装置700还设有电动阀,在本实施例中,补冷装置700为冷风机,电动阀为电磁阀7,冷风机通过电磁阀7与热风主进气管921连通或者阻断,以利于控制气体处理设备的工作温度。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炭箱1开设有保护气体入口(未图示),可从保护气体入口输入惰性气体至炭箱1内,当吸附塔100内温度过高时可及时降温,以增强其安全性。

请考图1,其中,用点画线绘制的线条为吸附送气管91,用于进行吸附工作,用实线绘制的为脱附送气管92,用于进行脱附工作,主风机500用于提供气体流动的动力。

当温度传感检测到吸附塔100内部温度升高到预设定的安全值时,plc自动控制器发送运行补冷程序指令至补冷装置700,驱动补冷装置700进行补冷工作,以给输送至吸附塔100内腔的脱附热风气体进行降温,即补冷装置700提供冷风进行补冷措施,当温度降到预设定的安全值时,plc自动控制器发送停止补冷程序指令至补冷装置700,补冷装置700停止工作,从而可保证气体处理设备在一个安全的温度环境中正常运行。

所述脱附送气管92包括热风主进气管921及与热风主进气管921连通的热风分进气管922,热风分进气管922与热风入口13连通,补冷装置700与热风主进气管921连通,即可事先给热风主进气管921中的脱附热风气体进行降温。可选地,热风分进气管922及补冷装置700分别设有一个或者多个,在本实施例中,热风分进气管922及补冷装置700分别设有两个,一热风分进气管922与一补冷装置700连通,即实现脱附热风的二次降温,提高降温效果。具体地,顺着脱附热风流动的方向为前方,热风主进气管921设有阀门(未图示),且阀门位于补冷装置700的后方,以增加安全性,例如,当吸附塔100温度过高时,可以打开此阀门,直接将气体从热风主进气管921排出。

所述水冷装置安装在吸附塔100上,其位于吸附塔100气体入口11处,在本实例中,水冷装置设于炭箱1的顶部,如果炭箱1内腔的活性炭模块发生着火时,水冷装置在plc自动控制器的驱动下,向炭箱1内腔喷水灭火,进一步加强气体处理设备的消防安全。

如图2、图3所示,吸附塔100进一步包括活性炭模块3及安装架2,在本实施例中,气体入口11开设于炭箱1的顶部,气体出口12设于炭箱1的底部,其中,气体出口12用于输入处理前含有害物质的气体,气体出口12用于输出处理后的气体,热风入口13用于向炭箱1内腔输入燃烧床(未图示)内的气体和热量,热风出口14用于向炭箱1内输出经过活性炭模块3处理后的燃烧床内的气体,从而形成一个循环的气体吸附及脱附的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的箭头指向为气体流向),充分回收利用热量。

所述炭箱内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吸附区域4及第二吸附区域5,活性炭模块3分别设于第一吸附区域4及第二吸附区域5中,第一吸附区域4及第二吸附区域5之间设有主流道6,热风入口13及热风出口14均与第一吸附区域4及第二吸附区域5连通,热风入口13与主流道6的一端对应设置,热风出口14分别开设于主流道6两侧的炭箱1侧壁(如图1所示的箭头指向为气体流向)。通过在第一吸附区域4及第二吸附区域5之间设有主流道6,将热风入口13与主流道6对应设置,以及所述热风出口14分别设于所述主流道6两侧的炭箱1侧壁,可减小气体在炭箱1中循环流动的阻力,从而降低功气体处理设备运行的功耗和噪音。

所述多个热风出口14分别位于炭箱1相同或者不同的一侧,并靠近气体入口11或者气体出口12。可选地,热风出口14分别位于第一吸附区域4的上方与第二吸附区域5的下方。较佳地,多个热风出口14关于主流道6对称设置。通过上述热风出口14的位置设置,均可减小气体在炭箱1中的流动阻力,利于气体循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附区域4设于炭箱1内腔的上方,第二吸附区域5设于炭箱1的下方,主流道6设于炭箱1中部,热风出口14分别开设于炭箱1的上部或者下部,以减小气体在炭箱1中的流动阻力,利于气体循环。

如图2、图3所示,所述安装架2安装于炭箱1内腔中使第一吸附区域4与第二吸附区域5形成多个容纳单元22,且每相邻两所述容纳单元22之间相互连通,活性炭模块3可拆卸地安装于容纳单元22中,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活性炭模块3层叠设置。通过将活性炭模块3可拆卸地安装于容纳单元22中,以实现多个活性炭模块3独立的可拆卸安装,使得活性炭模块3安装方便,且当部分活性炭出现失效的情形时只需更换失效的活性炭模块3即可,从而利于维修更换。

如图3、图4所示,安装架2包括固定在炭箱1中部内壁上的固定柱21及可透气的承载件23,容纳单元22包括长条形的第一支撑件221及第二支撑件222,第一支撑件221与固定柱21固定连接,第二支撑件221与炭箱1内壁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一支撑件221与第二支撑件222对称设置,第一支撑件221与活性炭模块3的一端连接,第二支撑件222与活性炭模块3的另一端连接,以实现活性炭模块3的定位安装。

所述第一支撑件221包括第一固定部2211及第一支撑部2212,第一固定部2211固定在炭箱1内壁上,第一支撑部2212自第一固定部2211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第二支撑件222包括第二固定部2221及第二支撑部2222,第二固定部2221固定在炭箱1内壁上,第二支撑部2222自第二固定部2221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2212及第二支撑部2222的折弯角度为小于或者等于90度,第一支撑部2212与第二支撑部2222的折弯方向相向,第一支撑部2212与活性炭模块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支撑部2222与活性炭模块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以简化容纳单元22的结构。

所述第一支撑件221进一步包括第一限位部2213,第一限位部2213自第一固定部2211的另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第二支撑件222进一步包括第二限位部2223,第二限位部2223自第二固定部2221的另一端弯折延伸形成,且第一支撑部2212、第一限位部2213及第一固定部2211之间围成第一安装槽2214,第二支撑部2222、第二限位部2223及第二固定部2221之间围成第二安装槽2224,活性炭模块3的一端收容于第一安装槽2214中,另一端收容于第二安装槽2224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2213及第二限位部2223的折弯角度为小于或者等于90度,第一限位部2213与第二限位部2223的折弯方向相向,第一支撑部2212、第一限位部2213及第一固定部2211采用冲压工艺一体折弯成型,第二支撑部2222、第二限位部2223及第二固定部2221采用冲压工艺一体折弯成型,以简化容纳单元22的结构。

所述承载件23可拆卸的容纳于所述容纳单元22中,活性炭模块3设于所述承载件23中容纳单元22中,所述承载件23设有把手(未图示),所述把手设于所述承载件23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通过设置把手利于取出承载件23,从而取出活性炭模块3。

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撑部2212与第二支撑部2222上开设有固定槽223,承载件设有凸部31,凸部31与固定槽223配合,即实现活性炭模块3的抽屉式安装,利于活性炭模块3的安装与维修。凸部31固设有移动轮(未图示),移动轮可在固定槽223中滑动,通过设置固定槽223与凸部31配合,便于活性炭模块3的安装更换,且可减小取出活性炭模块3时的拉力。

如图1、图2所示,气体入口11、气体出口12、热风入口13及热风出口14分别设有电动阀,电动阀为电磁阀7,通过设置电磁阀7,可打开或者关闭气体入口11、气体出口12、热风入口13及热风出口14,也可控制气体入口11、气体出口12、热风入口13及热风出口14处的气体流量。当炭箱1进行吸附工作时,在plc自动控制器的驱动下,打开气体入口11及气体出口12的电磁阀7,同时关闭热风入口13及热风出口14的电磁阀7,当炭箱1进行脱附工作时,在plc自动控制器的驱动下,关闭气体入口11及气体出口12的电磁阀7,同时打开热风入口13及热风出口14的电磁阀7,即炭箱1的吸附工作与脱附工作分别独立进行。

所述炭箱1还包括安装在炭箱上的安全门(未图示),炭箱1的一侧壁开设有与炭箱1内腔连通的窗口(未标号),所述安全门可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窗口,即实现炭箱1的封闭式结构,使其使用安全。

本发明的气体处理设备通过设置与所述热风入口连通的补冷装置,其可提供冷风,从而给输送至吸附塔内腔的脱附热风气体进行降温,即对脱附热风进行补冷措施,以保证气体处理设备在一个安全的温度环境中正常运行。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