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面板梳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9018发布日期:2018-09-28 19:10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面板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显示器面板梳理结构。



背景技术:

显示器面板是比较常规的电子器件,例如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以及各种显示设备的显示器面板等等。

目前,显示器面板在制造生产过程中,其四周都会进行点胶处理等等,点胶后,需要对显示器面板的四周进行UV固化,以保证显示器面板的加工。

在进行显示器面板的UV固化时,当多个显示器面板批量放置时,由于显示器面板设有柔性线路板,这样,放置后的显示器面板,需要将多个显示器面板的柔性线路板统一朝向布置,现有技术中,都是通过人工操作,这样,不仅操作麻烦,操作效率低,且容易损坏柔性线路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显示器面板梳理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手动将多个显示器面板统一朝向布置,存在操作效率低以及容易损坏柔性线路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显示器面板梳理结构,包括梳理板以及多个布置在所述梳理板下方且夹住显示器面板的夹爪,所述梳理板连接有驱动梳理板相对于夹爪错位移动的动力元件,所述梳理板上设有多个间隔布置且将多个显示器面板的柔性线路板统一朝向的第一梳理针,多个所述第一梳理针沿着梳理板的长度方向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夹爪以及梳理板分别连接在梳理架上,所述梳理架连接在安装架上,且所述梳理架相对于所述安装架水平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连接在纵向导轨上,所述安装架沿所述纵向导轨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梳理板朝外布置的侧边设有转动布置的转动杆,所述第一梳理针连接在所述转动杆上,且朝外延伸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梳理针呈朝上背离所述夹爪方向倾斜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夹爪具有朝外布置的外端部,所述夹爪的外端部呈尖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器面板梳理结构,多个夹爪分别抓住多个显示器面板,显示器面板的柔性线路板则置于相邻的第一梳理针之间,通过动力元件驱动梳理板相对于夹爪的错位移动,可以将多个显示器面板的多个柔性线路板统一朝向布置,实现自动化操作,不需要手工操作,大大提高操作效率,且避免损坏显示器面板的柔性线路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面板自动UV固化设备的校正台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面板自动UV固化设备的移动架与转动架配合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面板自动UV固化设备的梳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面板自动UV固化设备的顶升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面板自动UV固化设备的上解锁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面板自动UV固化设备的驱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面板自动UV固化设备的换向接驳台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较佳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器面板自动UV固化设备,用于对点胶后的显示器面板进行UV固化,当然,其也可以用于对其它产品等进行UV固化,不仅限制于显示器面板。

显示器面板自动UV固化设备包括第一输送结构、上料台、正面UV固化设备、校正台103、第二输送结构以及多个侧向UV固化设备,上料台与正面UV固化设备布置在第一输送结构上,工人将待UV固化的显示器面板放置在上料台上后,上料台通过第一输送结构,输送至正面UV固化设备内,对显示器面板的正面进行UV固化。

沿着待UV固化的显示器面板的流动方向,第一输送结构以及第二输送结构依序布置,校正台103布置第一输送结构与第二输送结构之间,机械手将正面UV固化后的显示器面板转移至校正台103上进行位置校正。

多个侧面UV固化设备沿着第二输送结构的延伸方向依序布置,在第二输送结构上设置有沿第二输送结构移动的移动架201,移动架201中设置有垂直转动的转动架202,转动架202内具有插槽,在校正台103上校正位置后的显示器面板,由机械手抓取,插在转动架202的插槽中。在相邻的侧向UV固化设备之间,设置驱动转动架202转动的驱动结构60。

上述提供的显示器面板自动UV固化设备,通过正面UV固化设备,对上料台上的显示器面板进行正面UV固化,再将正面UV固化后的显示器面板进行校正,并插设在移动架201上的转动架202的插槽中,通过第二输送结构的输送,到达侧面UV固化设备,再利用驱动结构60驱动转动架202转动,实现显示器面板在多个侧面UV固化设备中依序侧边UV固化,整个过程自动化操作,大大提高显示器面板的UV固化效率。

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并行布置的第一输送结构,各个第一输送结构上分别设有上述的上料台以及正面UV固化设备,这样,可以依序错开操作,大大提高显示器面板的UV固化效率。

校正台103的底部设置水平转动轴101,水平转动轴101由旋转马达驱动转动,水平转动轴101上连接有安装台102,校正台103布置在安装台102上,且安装台102上设置有多个侧边调节结构,该多个侧边调节结构用于调节放置在校正台103上的显示器面板的侧边位置移动,这样,通过水平转动轴101以及多个侧边调节结构,调整显示器面板在校正台103上的位置。

具体地,校正台103与安装台102之间通过纵向布置的减震定位轴107连接,这样,可以调节显示器面板在纵向的减震定位。

侧边调节结构包括校正气缸104以及由校正气缸104驱动水平移动的侧边柱105,校正气缸104驱动侧边柱105抵接在显示器面板的侧边,进而,通过侧边柱105驱动显示器面板的校正移动。

具体地,侧边柱105的顶部连接有第一水平滚轮,通过该第一水平滚轮抵接在显示器面板的侧边,这样,可以更好以及更加平稳的驱动显示器面板的校正移动。

本实施例中,显示器呈四方形状,在安装台102上设置有多个定位柱106,多个定位柱106布置在显示器面板相邻的两个侧边,在安装台102上设置有两个上述的侧边调节结构,两个侧边调节结构的侧边柱105则布置在显示器的另外两个相邻侧边,这样,通过定位柱106以及侧边柱105的配合,实现对显示器面板的水平位置调节。

上述的定位柱106的顶部设置第二水平滚轮,利用第二水平滚轮抵接在显示器面板的侧边。

本实施例中,在校正台103的侧边,设置有真空吸板,该真空吸板连接在转动马达上,由转动马达驱动真空吸板在纵向转动,这样,转动马达驱动真空吸板转动至水平状,并吸住校正台103上的显示器面板,进而再将真空吸板转动至纵向布置,可以插设在转动架202的插槽中。

转动马达连接在纵向轴上,且可以沿着纵向轴纵向移动,纵向轴连接在水平轴上,且可以沿着水平轴水平移动,这样,通过纵向轴的水平移动、转动马达的纵向移动以及转动马达的转动,实现真空吸板在空间的多个自由度移动。

在侧向UV固化设备的侧边设置有检测光纤,用于检测移动架201的位置,且在侧向UV固化设备的前方设置有阻挡气缸,当检测光纤检测到移动架201到达侧向UV固化设备时,阻挡气缸则升起,抵接在移动架201的侧边,限制移动架201继续超前移动。

转动架202的两侧分别设置转动轴,通过该转动轴与移动架201的转动连接,实现转动架202可以在移动架201上纵向转动。

转动架202的内部具有上部开口的内腔,转动架202的上部开口的一侧具有固定杆203,该固定杆203上设置有多个上述的插槽,这样,将显示器面板通过转动架202的上部开口放置在转动架202的内腔中,且转动架202的侧边插设在固定杆203的插槽中,从而,多个显示器面板则形成纵向相间隔布置。

本实施例提供了显示器面板梳理结构,在校正台103与第二输送结构之间设置有过渡工位,在该过渡工位上设置有该梳理结构;显示器面板上连接有柔性电路板,当显示器面板插设在转动架202的插槽中后,为了使得多个显示器面板的柔性电路板统一朝向布置,利用梳理结构将显示器面板的柔性线路板同侧布置。

具体地,梳理结构包括梳理板301以及布置在梳理板301下方的多个夹爪302,多个夹爪302沿着梳理板301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梳理板301上连接有驱动梳理板301相对于多个夹爪302水平错位移动的动力元件,可以是马达或者气缸等等。梳理板30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梳理针303,多个第一梳理针303平行布置,且沿着梳理板301的长度方向相间隔布置。

当实际操作中,多个夹爪302分别抓住转动架202内的多个显示器面板,显示器面板的柔性线路板则置于相邻的第一梳理针303中,这样,通过动力元件驱动梳理板301相对于夹爪302的错位移动,可以将多个显示器面板的多个柔性线路板统一朝向布置,实现自动化操作,不需要手工操作,大大提高操作效率,且避免损坏显示器面板的柔性线路板。

上述的夹爪302以及梳理板301分别连接在梳理架304上,梳理架304连接在安装架305上,且该梳理架304可以相对于安装架305水平移动,安装架305连接在纵向导轨上,这样,安装架305则可以相对于纵向导轨移动。

本实施例中,梳理板301朝外布置的侧边设置有转动布置的转动杆,上述的第一梳理针303布置在该转动杆上,且朝外延伸布置,这样,通过不同的实际需求,可以转动转动杆,实现第一梳理针303的方位变化。

第一梳理针303呈朝上背离夹爪302方向倾斜布置,这样,使得第一梳理针303可以更大范围接触柔性线路板。

本实施例中,夹爪302具有朝外布置的外端部,且夹爪302的外端部呈尖状布置,这样,有利于夹爪302夹住显示器面板。

在转动架202的上部开口的另一侧设置有摆动杆204,该摆动杆204可以朝向或背离转动架202的上部开口摆动,当摆动杆204朝向转动架202的上部开口摆动后,转动架202处于锁定状态,显示器面板被固定在转动架202的内腔中,当摆动杆204背离转动架202的上部开口摆动后,转动架202的上部开口处于打开状态,显示器面板则可以由转动架202内取出。

本实施例中,摆动杆204上设置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二梳理针205,多个第二梳理针205朝向转动架202的上部开口延伸布置,当显示器面板放置在转动架202的内腔后,且由梳理结构的第一梳理针303将显示器面板的柔性线路板梳理统一朝向后,摆动杆204朝向转动架202的上部开口摆动,且显示器面板的柔性线路板置于相邻的第二梳理针205之间。

在摆动杆204的下方设置有挡杆213,该挡杆213上设置有多个上述的插槽,且挡杆213与上述的固定杆203相对布置,且呈上下错位布置,这样,通过固定杆203上的插槽以及挡杆213上的插槽相对布置,可以使得显示器面板更加稳固布置在转动架202的内腔中。

在摆动杆204朝向转动架202的上部开口的侧面设置有磁吸块,这样,当摆动杆204摆动在转动架202的上部开口上后,磁吸块可以吸附在转动架202上,使得摆动杆204的位置更加稳固。

本实施例中,摆动杆204上连接有拉簧,当摆动杆204处于两个摆动极限位置时,该拉簧拉紧摆动杆204,使得摆动杆204在极限位置更加稳固,当然,在摆动杆204、转动架202以及拉簧形成的连杆结构中,拉簧的死点位置处于两个摆动极限位置之间。

本实施例中,在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两个转动方向相反的棘轮,分别是第一棘轮209以及第二棘轮208,在第一棘轮209的下方设置有限制第一棘轮209转动的第一限制块212,该第一限制块212抵接在第一棘轮209的轮齿上;在第二棘轮208的下方设置有上下移动的第二限制块207,该第二限制块207限制第二棘轮208的转动,且在第二棘轮208的下方设置有驱动第二限制块207朝向抵接在第二棘轮208的轮齿上的弹簧214。

这样,在第一棘轮209以及第二棘轮208的限制下,当转动架202随之移动架201在水平移动时,可以限制转动架202正反向转动,保证转动轮的位置固定。

本实施例中,在相邻的侧向UV固化设备之间的驱动结构60具有下压气缸,当移动架201移动至驱动结构60的位置时,下压气缸朝下移动抵压在第二限制块207上,弹簧214则受压缩,从而第二限制块207朝下移动,此时,第二限制块207则不会限制第二棘轮208的转动,这样,通过驱动结构60,则可以驱动转动轴转动,将转动架202转动适当的角度,移动架201再移动至侧向UV固化设备,侧向UV固化设备则对显示器面板朝上的侧边进行UV固化。

具体地,驱动结构60具有主动离合器601,转动架202的转动轴上连接有从动离合器206,这样,利用主动离合器601与从动离合器206的对接,驱动转动架202的转动。

本实施例中,移动架201在第二输送结构上移动,当移动架201移动至驱动结构60处时,需要将移动架201顶起,从而驱动结构60才可以驱动转动架202转动。

具体地,在驱动结构60的下方,也就是第二输送结构的下方,设置有将移动架201朝上顶起的顶升板401,顶升板401的下方连接有顶升气缸403,该顶升板401上凸设有多个定位凸起402,在移动架201的下方设置有多个定位凹槽,这样,通过多个定位凸起402与多个定位凹槽的配合,使得顶升板401与移动架201之间配合稳固。

上述的定位凸起402呈锥形状,这样,则更便于定位凸起402与定位凹槽之间的配合。

顶升板401的下方布置有中间板404,该中间板404与顶升板401之间连接有多个直线轴承405,顶升气缸403则连接在中间板404的下方,这样,顶升气缸403驱动中间板404运动,通过直线轴承405则驱动顶升板401的运动,且直线轴承405对顶升板401的顶升移动进行导向。

在中间板404的下方设置有对顶升板401的顶升移动进行缓冲的缓冲器406;另外,在中间板404的下方设置有纵向布置的定位螺杆,该定位螺杆可以对顶升板401的朝下极限位置进行限制。

本实施例中,当移动架201在进入第二输送结构之前,需要在过渡工位进行装料,也就是将显示器面板装在转动架202的内腔,当移动架201经过第二输送结构之后,需要在过渡工位进行卸料,也就是将显示器面板从转动架202的内腔中取出。

在过渡工位上设置有上解锁结构50,该上解锁结构50用于将转动架202上的摆动杆204朝向转动架202的上部开口摆动至极限位置,实现上锁功能,或者将转动架202上的摆动杆204背离转动架202的上部开口摆动至极限位置,实现解锁功能。

具体地,上解锁结构50包括移动板501,在摆动杆204的侧边设置有随动凸块216,该随动凸块216活动至于移动板501中,这样,随着移动板501的移动,驱动随动凸块216移动,且随动凸块216在移动板501中相对于移动板501移动,进而利用随动凸块216的移动,驱动摆动杆204的摆动。

具体地,移动板501呈纵向布置,其中设置有纵向倾斜布置的条形孔502,随动凸块216活动嵌入在该条形孔502中,这样,随动凸块216既随着移动板501的移动而移动,且可以在条形孔502中相对于移动板501移动。

条形孔502的两个端部分别呈弧形状,且条形孔502呈中间大两端部小形状布置,这样,更加有利于随动凸块216在移动板501中的移动。

本实施例中,移动板501连接有顶出气缸503,当移动架201至于过渡工位时,该定位气缸将移动板501顶出,使得移动板501与随动凸块216进行配合。

本实施例中,第二输送结构呈弯折状布置,在第二输送结构的弯折处设置换向接驳台,该换向接驳台的下方连接有转向动力元件,该转向动力元件驱动换向接驳台水平转动,实现方向的转换。

换向接驳台包括顶升动力元件701以及两个并行布置输送条705,两个输送条705由顶升动力元件701驱动上升或下降,上述的移动架201的两侧底部则置于输送条705上,该输送条705上设置有驱动移动架201沿着输送条705移动的传动结构702。

在输送条705的外侧边凸设有侧边挡板703,该侧边挡板703可以对移动架201的输送路径进行导向以及定位。本实施例中,侧向挡板包括多个相间隔布置的挡板,也就是说,侧向挡板为非连续状布置。

本实施例中,两个输送条705之间设置支撑杆704,该支撑杆704布置在两个输送条705之间,这样,可以对两个输送杆之间形成定位以及支撑。

传动结构702可以是输送带,或者,也可以是输送滚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