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学实验用浓硫酸稀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6642发布日期:2018-11-16 21:40阅读:8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化学实验用浓硫酸稀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实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化学实验用浓硫酸稀释装置。



背景技术:

浓硫酸,俗称坏水,化学分子式为H2SO4,是一种具有高腐蚀性的强矿物酸。浓硫酸指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70%的硫酸溶液。浓硫酸在浓度高时具有强氧化性,这是它与稀硫酸最大的区别之一。

由于浓硫酸中含有大量未电离的硫酸分子,所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等特殊性质;而在稀硫酸中,硫酸分子已经完全电离,所以不具有浓硫酸的特殊化学性质。发烟硫酸是无色或棕色油状稠厚的发烟液体,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吸水性很强,与水可以任何比例混合,并放出大量稀释热。

进行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时,应将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烧瓶用玻璃棒引流),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稀释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出,稀释好的硫酸应冷却至室温后存放入试剂瓶中。浓硫酸密度比水大得多,直接将水加入浓硫酸会使水浮在浓硫酸表面,大量放热而使酸液沸腾溅出,造成事故,所以实验过程中为酸入水稀释,但目前浓硫酸稀释装置多为较普通的人工近距离进行稀释,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放热、万一飞溅起使人接触到则会腐蚀皮肤,烫坏皮肤、如此非常危险,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目前浓硫酸稀释装置多为较普通的人工近距离进行稀释,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同时在稀释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会造成飞溅起使人接触到则会腐蚀皮肤,如此非常危险,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化学实验用浓硫酸稀释装置,本装置可降低烧杯内介质温度,防止液体飞溅,同时本装置采用密封结构,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化学实验用浓硫酸稀释装置,包括:进液口、把手、顶盖、第一储液箱、第二储液箱、第二锥形齿轮、烧杯、右制冷块、制冷块进水口、底座、搅拌棒、转杆、第一液位感应器、第二液位感应器、左制冷块、出水口、电机底座、电机、进水口、轴承座、壳体、第一截流阀、第一轴承杆、空心轴承杆、第二截流阀、玻璃管、单片机、L型管路、第一锥形齿轮和硫酸排出口,

所述底座上端面设置有壳体,壳体顶端设置顶,顶盖设置有把手,把手右侧的顶盖上安装有进液口;

所述底座上装有电机底座,并且电机底座位于壳体的左侧,电机底座的上方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壳体的左侧壁与第一轴承杆一端相连,第一轴承杆另一端与第一锥形齿轮相连,电机通过信号线与单片机相连;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烧杯并且烧杯位于壳体内;

所述壳体左侧壁装有轴承座,并且位于第一轴承杆上方,空心轴承杆上端穿过轴承座,并且轴承座固定连接,空心轴承杆下端与转杆相连,转杆的侧壁上垂直设有多个搅拌棒,转杆底部置于烧杯内,并且转杆悬空设置在烧杯底部上方,空心轴承杆中部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啮合传动;

L型管路一端通过密封轴承与空心轴承杆上端内腔壁相连,L型管路另一端与设置在壳体左侧壁的进水口相连;

所述顶盖下端面设有第一储液箱并且与进液口相连通,第一储液箱介质出口与第一截流阀介质入口相连,第一截流阀介质出口与第二储液箱介质入口相连通,第二储液箱介质出口与第二截流阀介质入口相连接,第二截流阀介质出口与玻璃管相连,玻璃管与烧杯内壁相贴合;

所述壳体左侧壁与烧杯左侧壁之间设有右制冷块,在壳体左侧壁下方设有出水口,壳体右侧壁与烧杯右侧壁之间设有右制冷块,壳体右侧壁下方设有第一进水口,右制冷块和左制冷块均通过信号线与单片机相连;

第二储液箱右内壁设有第一液位感应器,第一液位感应器通过信号线与单片机相连,烧杯左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液位感应器,第二液位感应器通过信号线与单片机相连;

所述烧杯底部设有硫酸排出口。

进一步,根据一种化学实验用浓硫酸稀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的侧壁上垂直设有4个搅拌棒。

进一步,根据一种化学实验用浓硫酸稀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位感应器、第二液位感应器均为mwm264防腐液位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采用制冷块,制冷块将烧杯外侧的水进行冷却,实现了烧杯内外液体介质的热交换,进而降低了烧杯内的温度,解决了在稀释过程中因烧杯内温度过高造成的液体飞溅,提高了安全系数。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空心轴承杆,解决了在密封环境内向烧杯内注水的问题,本装置采用第一截流阀和第二截流阀的双级限流,可对浓硫酸注入烧杯内的流速进行精确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L型管路和空心轴承杆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单片机控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化学实验用浓硫酸稀释装置,包括:进液口1、把手2、顶盖3、第一储液箱4、第二储液箱5、第二锥形齿轮7、烧杯8、右制冷块9、制冷块进水口10、底座11、搅拌棒12、转杆13、第一液位感应器14、第二液位感应器15、左制冷块16、出水口17、电机底座18、电机19、进水口20、轴承座21、壳体22、第一截流阀23、第一轴承杆24、空心轴承杆25、第二截流阀27、玻璃管28、单片机60、L型管路50、第一锥形齿轮29和硫酸排出口31,

所述底座11上端面设置有壳体22,壳体22顶端设置顶盖3,顶盖3设置有把手2,把手2右侧的顶盖3上安装有进液口1;

所述底座11上装有电机底座18,并且电机底座18位于壳体22的左侧,电机底座18的上方设有电机19,电机19的输出端穿过壳体22的左侧壁与第一轴承杆24一端相连,第一轴承杆24另一端与第一锥形齿轮29相连,电机19通过信号线与单片机相连;

所述底座11上设置有烧杯8,并且烧杯8位于壳体22内;

所述壳体22左侧壁装有轴承座21,并且位于第一轴承杆24上方,空心轴承杆25上端穿过轴承座21,并且轴承座21固定连接,空心轴承杆25下端与转杆13相连,转杆13的侧壁上垂直设有多个搅拌棒12,转杆13底部置于烧杯内,并且转杆13悬空设置在烧杯8底部上方,空心轴承杆25中部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7,第二锥形齿轮7与第一锥形齿轮29啮合传动;

L型管路50一端通过密封轴承与空心轴承杆25上端内腔壁相连,L型管路50另一端与设置在壳体22左侧壁的进水口20相连;

所述顶盖3下端面设有第一储液箱4并且与进液口1相连通,第一储液箱4介质出口与第一截流阀23介质入口相连,第一截流阀23介质出口与第二储液箱5介质入口相连通,第二储液箱5介质出口与第二截流阀27介质入口相连接,第二截流阀27介质出口与玻璃管28相连,玻璃管28与烧杯8内壁相贴合;

所述壳体22左侧壁与烧杯8左侧壁之间设有右制冷块9,在壳体22左侧壁下方设有出水口17,壳体22右侧壁与烧杯8右侧壁之间设有右制冷块9,壳体22右侧壁下方设有第一进水口10,右制冷块9和左制冷块16均通过信号线与单片机60相连;

第二储液箱5右内壁设有第一液位感应器14,第一液位感应器14通过信号线与单片机60相连,烧杯8左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液位感应器15,第二液位感应器15通过信号线与单片机60相连;所述烧杯8底部设有硫酸排出口31。

所述转杆13的侧壁上垂直设有4个搅拌棒12。

所述第一液位感应器14、第二液位感应器15均为mwm264防腐液位传感器。

当化学实验教学需要进行浓硫酸稀释实验时,教师将进水口20打开通过L型管道向烧杯8内注水,通过液位传感器15传递来的信号进而单片机60来控制烧杯8内水的液位高度,打开进液管1向第一储存箱4注入要所稀释的浓硫酸,打开第一截流阀23向第二储存箱注入浓硫酸,通过液位传感器15采集参数,直到到达第二储液箱的3/2时停止注入,打开制冷块进水口10让右制冷块9和左制冷块16开始工作,然后开启电机19通过第一轴承杆24、第一锥形齿轮29、第二锥形齿轮7、空心轴承杆25、带动转杆13上端搅拌棒搅拌,通过单片机60来控制搅拌速度,把第一截流阀23打开通过玻璃管28向烧杯8中注入浓硫酸;注入浓硫酸的速度可用第一截流阀23、第二截流阀27控制;当不需要加入浓硫酸稀释时,教师关闭第二截流阀27后再第一截流阀23,并且电机19继续工作让搅拌棒12搅拌,使浓硫酸与水充分混合,这样可以使稀释效果更好,当浓硫酸稀释实验完成时,教师关闭电机19,待烧杯8内稀释好的硫酸冷却至室温后通过硫酸排出口31存放入试剂瓶中,使该装置复位,当下次还需要进行浓硫酸稀释实验时,重复上述原理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