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浸提篮的内循环式饮料浸提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3468发布日期:2018-10-30 22:07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饮料浸提罐,尤其是涉及带有浸提篮的浸提罐。



背景技术:

目前,带有浸提篮的浸提罐,由罐体、罐盖、浸提篮、循环泵和循环管道构成,循环泵和循环管道装在罐体外部,循环泵的进口位于罐体的下部,循环管道出口位于罐体上部,浸提篮的外部包有筛网。工作时将待提取的物料装入浸提篮中,盖好浸提篮的盖子然后放入罐体中,盖好罐盖,向罐体内注入浸提水,然后开启循环泵,将罐体内下部的浸提水抽出,经循环管道至罐体内的上部排出,罐体内的浸提水形成循环流动。此种结构由于浸提水循环流动主要是在浸提篮与罐体之间的空间流动,浸提篮内的浸提水流动缓慢,导致物料浸出率低,造成生产成本高,而且浸提时间长,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物料的浸出率,降低生产成本,而且缩短浸提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的解决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带有浸提篮的内循环式饮料浸提罐,由罐体、罐盖、浸提篮、循环泵、外循环管道构成,其特征为:在罐体内部有内循环管道,内循环管道与外循环管道固定连接,在内循环管道的直管段中装有一个三通,三通的直角端口向下;浸提篮装有篮内管道,篮内管道的上端接口固定在浸提篮顶部一侧,下端伸到浸提篮底部的中心处,出口向上;内循环管道与浸提篮的篮内管道上端接口之间通过软管活动连接。

进一步,内循环管道的直管段中的三通直角端出口装有调节阀,可调节出口开度大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带浸提篮的浸提罐内循环时浸提篮内的浸提水流动慢,导致物料浸出率低,生产成本高,浸提时间长,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工作时,浸提水通过循环泵、外循环管道和罐体内的内循环管道、软管、浸提篮的篮内管道由罐体下部进入浸提篮内部,在物料的缝隙中流过,经由浸提篮的外围筛网然后流到浸提篮与罐体之间的空间,再到罐体内的下部,形成循环。这就使罐体内相对低浓度的浸提水不断进入浸提篮内与物料接触,而含有浸出物相对较高浓度的浸提水排到浸提篮外部,由于浓度差的作用,提高物料浸出率和浸提效率,当浸提过程中物料变软破碎后会堵塞浸提篮的筛网,导致循环阻力加大时,循环液会经内循环管道直管段中的三通直角端口加大流出,这样防止因篮内压力过高导致物料小颗粒由浸提篮缝隙排出,影响后续过滤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罐盖打开后俯视图。

其中:1.罐体,2.浸提篮,3.篮内管道,4.软管,5.罐盖,6.三通,7.内循环管道,8.调节阀,9.外循环管道,10.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饮料浸提罐,由罐体1、罐盖5、浸提篮2、循环泵10、外循环管道9构成,其特征为:在罐体1内部有内循环管道7,内循环管道7与外循环管道9固定连接,在内循环管道7的直管段中装有一个三通6,三通6的直角端口向下;浸提篮2装有篮内管道3,篮内管道3的上端接口固定在浸提篮顶部一侧,下端伸到浸提篮2底部的中心处,出口向上;内循环管道7与浸提篮2的篮内管道3上端接口之间通过软管4活动连接。

进一步,内循环管道7的直管段中的三通6直角端出口装有调节阀8,可调节出口开度大小。

工作的时候,工作时将待提取的物料装入浸提篮2中,盖好浸提篮2的盖子然后放入罐体1中,将软管4与内循环管道7与浸提篮2的篮内管道3上端接口连接,盖好罐盖5,向罐体1内注入浸提水,然后开启循环泵10,罐体1内下部的浸提水通过循环泵10、外循环管道9和罐体1内的内循环管道7、软管4、浸提篮2的篮内管道3进入浸提篮2内部,向上流出,在物料的缝隙中流过,经由浸提篮2的外围筛网然后流到浸提篮2与罐体1之间的空间,再到罐体1内的下部,形成循环。这就使罐体1内相对低浓度的浸提水不断进入浸提篮2内与物料接触浸提,而含有浸出物相对较高浓度的浸提水则被排到浸提篮2外部,当浸提过程中物料变软破碎后会堵塞浸提篮2的筛网,导致循环阻力加大时,循环液会经内循环管道7直管段中的三通6的直角端口加大流出量,这样防止因浸提篮2内压力过高导致物料小颗粒由浸提篮缝隙排出,影响后续过滤的问题。浸提结束后,打开罐盖5,将软管4与内循环管道7在活动连接处卸开,再将浸提篮2和软管4移出到罐体1外取出废料。

在打开罐盖5时,可调整调节阀8的开度,可通过试运行实现调节阀8的开度最小,达到循环浸提效果好而又不影响后续的过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