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压机进料装置及辊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6080发布日期:2019-01-22 23:15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辊压机进料装置及辊压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泥粉磨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辊压机进料装置及使用其的辊压机。



背景技术:

随着水泥应用技术的更新迭代、创新性突破升级以及市场对生产能耗降低的更高要求,为双杠杆进料装置的使用创造了条件,双杠杆进料装置在辊压机前使用可以提升料柱的压强和喂料密实度以实现强制喂料,从而实现辊压机做功效率提升,最终实现降耗提产的目的。基于双杠杆进料装置的作用机理和开度调节,挡板的结构的优化在确保稳定物料均匀性、密实度和入辊能力上有着较大挖掘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辊压机进料装置,其在不影响进料装置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可间接提升辊压机稳流仓下方挡板的有效高度,防止物料溢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辊压机,其能够更稳定、高效的物料粉磨操作。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辊压机进料装置,包括设置于辊压机的辊子上方的稳流仓以及设置在所述辊子与所述稳流仓之间的挡料槽,所述辊子包括动辊以及定辊,所述挡料槽包括对应于所述动辊设置的第一料槽以及对应于所述定辊设置的第二料槽,所述第一料槽与所述第二料槽开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料槽与所述第二料槽沿垂直于辊子轴线的方向分别设置有中间挡料板。

作为所述的辊压机进料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料槽包括平行于所述动辊的轴线设置的第一挡板以及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挡板两端并朝向所述第二料槽方向的第一侧板,位于所述第一挡板上的所述中间挡料板平行于所述第一侧板设置;

所述第二料槽包括平行于所述定辊的轴线设置的第二挡板以及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二挡板两端并朝向所述第一料槽方向的第二侧板,位于所述第二挡板上的所述中间挡料板平行于所述第二侧板设置。

作为所述的辊压机进料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以及所述中间挡料板均采用耐磨材料制成。

作为所述的辊压机进料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挡板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二侧板的长度与所述第二挡板的宽度相同。

作为所述的辊压机进料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块所述第二侧板的相背离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两块所述第一侧板之间的距离。

作为所述的辊压机进料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的宽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距离。

作为所述的辊压机进料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中间挡料板包括第一边、第二边以及第三边,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二边相互垂直,所述第三边呈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边以及第二边方向凸出的弧形结构。

作为所述的辊压机进料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块所述中间挡料板的所述第一边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挡板或所述第二挡板相连接,所述第二边朝向所述辊子设置。

作为所述的辊压机进料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侧板为长方形或梯形,所述第二挡板为长方形或梯形。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辊压机,具有如上所述的辊压机进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第一料槽以及第二料槽上分别设置中间挡料板可以实现分流分压,降低辊压机辊面中心的磨损,通过正对上方的中间挡料板来提前外泄料柱中心压力,均衡料柱各部分压力,实现料柱对辊面的均衡施压,从而减少中心物料向外部扩散的膨胀的压力,从而降低边缘效应。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一料槽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二料槽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一料槽和第二料槽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中间挡料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料槽;11、第一挡板;12、第一侧板;2、第二料槽;21、第二挡板;22、第二侧板;3、中间挡料板;31、第一边;32、第二边;33、第三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至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辊压机进料装置,包括设置于辊压机的辊子上方的稳流仓以及设置在所述辊子与所述稳流仓之间的挡料槽,所述辊子包括动辊以及定辊,所述挡料槽包括对应于所述动辊设置的第一料槽1以及对应于所述定辊设置的第二料槽2,所述第一料槽1与所述第二料槽2开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料槽1与所述第二料槽2沿垂直于辊子轴线的方向分别设置有中间挡料板3。

所述第一料槽1上的中间挡料板3与所述第二料槽2上的中间挡料板3错位设置,使得两者互不干涉。

通过在第一料槽1以及第二料槽2上分别设置中间挡料板3可以实现分流分压,降低辊压机辊面中心的磨损,通过正对上方的中间挡料板3来提前外泄料柱中心压力,均衡料柱各部分压力,实现料柱对辊面的均衡施压,从而减少中心物料向外部扩散的膨胀的压力,从而降低边缘效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料槽1包括平行于所述动辊的轴线设置的第一挡板11以及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挡板11两端并朝向所述第二料槽2方向的第一侧板12,位于所述第一挡板11上的所述中间挡料板3平行于所述第一侧板12设置;

所述第二料槽2包括平行于所述定辊的轴线设置的第二挡板21以及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二挡板21两端并朝向所述第一料槽1方向的第二侧板22,位于所述第二挡板21上的所述中间挡料板3平行于所述第二侧板22设置。

通过设置第一侧板12以及第二侧板22,增加下料溜子高度和料柱密实度及压强,增加料柱与辊面接触压力,降低两侧溢料产生:通过第一侧板12以及第二侧板22可以增加约束料柱的高度,从而增加料柱的强制过料能力;设置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22可以降低料柱因重力或挤压产生的向外膨胀应力扩散时间和距离,增加料柱的整体性,从而达到减少边缘效应的目的。

所述的辊压机进料装置能够增加辊面范围料柱密实度以及增大辊压机做功效率原因在于:因为对料柱中心应力的提前泄压和料柱形态的约束高度,使得料柱均匀抵充在辊压机辊面面积减小,为增大料柱压强进行强制喂料提供了条件,使得辊压机撑开的辊缝变大且稳定,提高了辊压机的通过量;因为料柱的约束高度增大,反向就降低了料柱侧向膨胀距离,使得料柱向辊压机辊面两侧溢出的物料大大降低,减小了辊压机的侧挡板的冲刷磨蚀和无效做功。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板12、所述第二侧板22以及所述中间挡料板3均采用耐磨材料制成。

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22的尺寸可根据实际产品需要进行单独设计,本实施例中两者之间的尺寸关系为:所述第一侧板12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挡板11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二侧板22的长度与所述第二挡板21的宽度相同。两块所述第二侧板22的相背离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两块所述第一侧板12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侧板12与所述第二侧板22的宽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一挡板11与所述第二挡板21之间的距离。

所述中间挡料板3包括第一边31、第二边32以及第三边33,所述第一边31与所述第二边32相互垂直,所述第三边33呈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边31以及第二边32方向凸出的弧形结构。两块所述中间挡料板3的所述第一边31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挡板11或所述第二挡板21相连接,所述第二边32朝向所述辊子设置。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将第一料槽1和第二料槽2设置为部分重叠,由此可以避免两者之间产生缝隙,从而避免物料从两者之间滑落。

所述中间挡料板3与对应的第一挡板11或第二挡板21之间可以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或采用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加工而成。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挡料板3与对应的第一挡板11或第二挡板21之间通过焊接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31与所述第二边32的尺寸关系为第一边31的长度为第二边32的1.73倍,第二边32垂直于对应的第一挡板11或第二挡板21,长度为略大于动辊和定辊之间间距的1/2,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二边32的长度为动辊和定辊之间间距的2/3。

中间挡料板3从形态上为一斜角30°的直角三角形加弧边长为2π/3短直边长度的弓形构成。这种弧边的功效主要是耐磨、防变形以及减轻挡板自重。

所述第一侧板12为长方形或梯形,所述第二挡板21为长方形或梯形。梯形结构主要发生在第一挡板11以及第二挡板21与辊压机内顶距离过小时,梯形的斜边向上设置,可以防止刮碰辊压机内上顶部。

同时,本实施例中还公开一种辊压机,具有如上所述的辊压机进料装置。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