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水体正压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8052发布日期:2018-12-21 19:39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水体正压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体过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水体正压过滤装置;属于水样实验分析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水环境中悬浮颗粒态物主要包括悬浮泥沙、动植物碎屑、浮游动植物等。水体悬浮颗粒物记录了水环境中物理、化学和生物等重要信息,悬浮颗粒物的含量、物质组成、同位素比值等信息是研究其来源、迁移转化过程的重要参数,同时也是水环境中各类污染物的重要载体和存在介质;研究水体悬浮颗粒物的相关性质对解释水环境中各类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和归趋等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一般采用过滤装置来采集水体悬浮颗粒物样品;通常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采集一定量的水样,通过容器运输至实验室,然后过滤获得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为了保证样品的生物、物理、化学等性质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改变,需采取一定的保存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样品性质一旦发生改变则需重新采样,严重影响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种是利用过滤器现场采样,将获取的悬浮颗粒物带回实验室分析。该方法简单易行,样品也容易保存。但由于野外现场条件简陋,常用的过滤器一次过滤水样体积有限,若所需样品量大,则需要在现场耗费大量时间;此外,该过滤器为整体结构、不易拆洗,易造成样品之间交叉污染。因此,亟待一种过滤容积大、过滤效率高,易拆洗、便于野外取样操作的新型过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过滤效率高、过滤容积可调整,且易拆洗、易携带的组合式水体正压过滤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过滤罐;所述过滤罐由通过螺栓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罐体、上密封垫、滤膜盘、下密封垫、底座构成,位于罐体顶部的进液嘴通过管接头和导气管与气瓶连通,底座的下方固定有与所述过滤罐连通的排液管。

罐体与上密封垫之间夹持有扩容圈,该扩容圈的顶面镶嵌有密封圈;底座的下方有通过螺纹连接的支架;气瓶固定于气瓶架中;排液管和导气管上均安装有控制阀。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因此具有以下优点:

1、过滤罐采用了可拆卸的组合式结构,因此便于携带,非常适合野外现场采样操作。

2、由于增加了开拆卸的扩容圈,因此可根据需要通过增加或减少扩容圈数量来改变过滤管罐的体积。

3、由于采用了开拆卸的组合式结构,因此清洗更加方便、彻底;可有效克服传统过滤装置结构都复杂,难以彻底清洗的缺陷。

4、由于增加了与过滤罐连通的气瓶,因此不仅能够保证过滤更加彻底,而且还能提高过滤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气瓶1、气瓶架2、扩容圈3、上密封垫4、底座5、支架6、滤膜盘7、排液管8、下密封垫9、密封圈10、罐体11、管接头12、导气管13、控制阀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过滤罐由通过螺栓(图中未标示出)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罐体11、上密封垫4、滤膜盘7、下密封垫9、底座5构成,罐体11的顶部有进液嘴(图中未标示出),该进液嘴通过管接头12、导气管13与气瓶1连通,底座5的下方固定有与所述过滤罐连通的排液管8。

为了便于增大过滤罐的体积,在罐体11与上密封垫4之间有通过螺栓夹持的至少一段扩容圈3,该扩容圈的顶面镶嵌有密封圈10。

为了便于收纳、携带,底座5的下方有通过螺纹连接的支架6。

为了保证气瓶1稳固放置,该气瓶置于气瓶架2中。

为了便于控制过滤流量,排液管8和导气管13上均安装有控制阀14。

使用时,将水体从所述进液嘴处出入过滤罐内,然后通过管接头12和导气管13向该过滤罐内注入氮气或氦气等气体,打开排液管8上的控制阀12;待过滤罐内水样全部过滤完毕后再向罐体11灌装水样,继续过滤,直至滤膜上获得足够颗粒物为止;依次卸下管接头12、螺栓,取下罐体11,用镊子小心地将滤膜(图中未示出)从滤膜盘7取下即可。

当需要过滤下一份水样时,只需用超纯水或稀酸对罐体11内壁、滤膜盘7、底座5、上密封垫4、下密封垫9等可能接触到水样的部件进行冲洗,即可开始过滤下一份水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