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气除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3060发布日期:2019-03-02 04:56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尾气除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瓷砖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尾气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喷雾塔又称喷淋塔,是一种工业尾气处理设备。喷雾塔(喷淋塔)是目前工业生产中用于气体吸收所使用的结构最简单的尾气处理设备,在喷淋塔内,液体呈分散相,气体为连续相,一般气液比较小,适用于极快或快速化学反应的吸收过程。

在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喷雾塔在喷雾时,一般采用旋风除尘器进行一次除尘,在一次除尘结束后再使用布袋除尘器收尘,尾气才能够达标排放。因为采用旋风除尘器要经过八个小时洒壶式吸尘,又因管道弯弯曲曲造成尾气运行阻力较大,这就必须加大抽湿风机的功率,从而造成尾气处理能量消耗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传统技术中喷雾塔存在旋风除尘器除尘耗时较长的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尾气除尘系统,用于对燃烧系统进行尾气除尘操作。该尾气除尘系统包括有主除尘系统以及辅助除尘系统;

所述主除尘系统包括有除尘塔,所述除尘塔包括有过滤室,于所述除尘塔上开设有与所述过滤室相通的第一进气口以及第一出气口,于所述过滤室内设置有除尘袋,所述除尘袋上开设有过滤排放口,所述过滤排放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口对接,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接有上箱体,与所述上箱体连接有抽风机;

所述辅助除尘系统包括有缓冲方箱,所述缓冲方箱包括有第二进气口以及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第一进气口对接,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第二出气口相对设置,于所述缓冲方箱内自所述第二进气口指向所述第二出气口形成有缓冲过滤通道,于所述缓冲过滤通道内设置有闸板,所述闸板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缓冲方箱内,所述闸板通过旋转对缓冲过滤通道的通过截面面积进行调节。

优选地,所述第二进气口设置于所述缓冲方箱的底部,所述第二出气口设置于所述缓冲方箱的顶部,于所述缓冲方箱的底部还设置有灰斗。

优选地,所述缓冲方箱包括有单元箱体,所述单元箱体采用矩形筒状结构,所述单元箱体成规则矩阵结构设置,于所述缓冲方箱的顶部设置有抽风箱,所述抽风箱与所述第二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通过所述抽风箱与所述第一进气口连通。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缓冲加压风机,所述缓冲加压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第一进气口之间。

优选地,所述缓冲方箱包括有方箱构架,所述单元箱体设置于所述方箱构架内,于所述方箱构架的底部设置有支腿。

(三)有益效果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尾气除尘系统中,其包括有主除尘系统以及辅助除尘系统,从燃烧设备中排放的尾气首先进入到辅助除尘系统中,烟气在经过缓冲方箱时,能够在缓冲方箱内暂存,同时,在经过缓冲方箱时还能够被缓冲方箱内的闸板进行拦截过滤,从而实现尾气的第一次除尘。尾气在经过辅助除尘系统后进入到主除尘系统,主除尘系统采用布袋过滤,可以对尾气再次进行除尘作业。本实用新型采用双系统对尾气进行除尘处理,其除尘效果较佳,最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尾气处理时间短,可实现尾气的快速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尾气除尘系统的结构示意简图;

在图1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除尘塔1、缓冲方箱2、方箱构架3、支腿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尾气除尘系统的结构示意简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尾气除尘系统,用于对燃烧系统进行尾气除尘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尾气除尘系统包括有主除尘系统以及辅助除尘系统,尾气从燃烧系统(窑炉或者其他燃料燃烧炉)中输出后,首先进入到辅助除尘系统中进行一次除尘,然后再经过主除尘系统进行二次除尘,这样两次除尘能够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除尘效率。

具体地,主除尘系统包括有除尘塔1,除尘塔1包括有中箱体以及上箱体,上箱体仅具有抽气功能,从而保证中箱体内的气体快速、顺畅地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尘塔1包括有过滤室,具体是中箱体具有过滤室,于除尘塔1上开设有与过滤室相通的第一进气口以及第一出气口。在实际生产作业中,除尘塔1采用竖直设置,第一进气口开设在除尘塔1的底部位置上,第一出气口开设在除尘塔1的顶部位置上,这样,烟气从除尘塔1底部进入,然后上升从除尘塔1顶部排出,烟气在除尘塔1(过滤室)内上升的过程中实现除尘过滤。本实用新型使用除尘袋对烟气进行除尘处理,即于过滤室内设置有除尘袋,除尘袋上开设有过滤排放口,过滤排放口与第一出气口对接,与第一出气口连接有上箱体,与上箱体连接有抽风机,利用抽风机产生负压使得过滤室内的烟气可以快速通过除尘袋,烟气在经过除尘袋的过程中利用除尘袋对粉尘拦截,从而实现粉尘过滤。

具体地,辅助除尘系统包括有缓冲方箱2,在本实用新型中,缓冲方箱2的具体结构如下:包括有单元箱体,单元箱体由不锈钢板材制成,单元箱体采用矩形筒状结构,单元箱体成规则矩阵结构设置,于缓冲方箱2的顶部设置有抽风箱,抽风箱与第二出气口连通,第二出气口通过抽风箱与第一进气口连通。

在单元箱体设置有多个的结构设计中,为了避免单元箱体堆叠坍塌的情况出现,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方箱构架3,方箱构架3由角铁制成,方箱构架3为一个钢铁框架结构,将单元箱体规则摆放到方箱构架3内,在竖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单元箱体相通,这样烟气能够通过单元箱体上升。在每一个单元箱体内都设置有一个闸板,闸板采用水平设置,这样,烟气在通过单元箱体的过程中,烟气在沿垂直方向上升会撞击到闸板上,利用闸板拦截粉尘,从而实现烟气的第一次粉尘过滤。于方箱构架3的底部设置有支腿4,利用支腿4将方箱构架3架高,从而为灰斗提供安装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缓冲方箱2包括有第二进气口以及第二出气口,第二出气口与第一进气口对接,第二进气口与第二出气口相对设置,于缓冲方箱2内自第二进气口指向第二出气口形成有缓冲过滤通道,于缓冲过滤通道内设置有闸板,闸板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缓冲方箱2内,闸板通过旋转对缓冲过滤通道的通过截面面积进行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缓冲方箱2由单元箱体组成,当单元箱体的设置数量为一个时,单元箱体即为缓冲方箱2;当单元箱体的设置数量大于一个时,单元箱体采用规则布局的方式设置,在每一个单元箱体内都设置有一个闸板,利用闸板对尾气进行除尘过滤。当单元箱体设置多个时,于竖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单元箱体之间通过法兰结构实现对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进气口设置于缓冲方箱2的底部,第二出气口设置于缓冲方箱2的顶部,于缓冲方箱2的底部还设置有灰斗。灰斗采用漏斗状结构,其底部开设有清灰口。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缓冲方箱2内设置了闸板,闸板对尾气的流通速度具有一定的影响,为了保证尾气能够顺利从辅助除尘系统进入到主除尘系统中,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缓冲加压风机,缓冲加压风机设置于第二出气口与第一进气口之间,利用缓冲加压风机对缓冲方箱2内的尾气进行抽取。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尾气除尘系统中,其包括有主除尘系统以及辅助除尘系统,从燃烧设备中排放的尾气首先进入到辅助除尘系统中,烟气在经过缓冲方箱2时,能够在缓冲方箱2内暂存,同时,在经过缓冲方箱2时还能够被缓冲方箱2内的闸板进行拦截过滤,从而实现尾气的第一次除尘。尾气在经过辅助除尘系统后进入到主除尘系统,主除尘系统采用布袋过滤,可以对尾气再次进行除尘作业。本实用新型采用双系统对尾气进行除尘处理,其除尘效果较佳,最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尾气处理时间短,可实现尾气的快速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