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厂房治理机组高效过滤段及治理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7826发布日期:2019-01-05 00:00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整体厂房治理机组高效过滤段及治理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除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整体厂房治理机组高效过滤段及治理机组。



背景技术:

目前机械制造行业中,主要加工工序为焊接、切割、打磨等;分布较散,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烟气和粉尘,污染了工作及周边环境,一但被工人吸入还会引起患各种职业病。此时,需要对产生的烟气和粉尘进行有效地治理。

许多加工车间厂房跨距大、厂房高、焊接工位多、分布较复杂,用传统的单个捕捉焊接治理比较困难,影响生产制造;许多车间根据制造产品的工艺要求,还需采用恒温恒湿控制,则需要采用整体厂房空气治理。

但传统式样高效过滤段,均为横装式滤筒,滤筒上部的粉尘更难清除。每次清灰时上面一排滤筒清灰时,反吹粉尘落至下一排滤筒上半部分,造成清灰困难,直接影响滤筒、设备和系统的运行阻力,从而造成系统治理风量减小,直接影响着治理效果。

另外,由于以往的高效过滤段尺寸较大,而接灰灰桶常采用螺旋提升机构提升或者杠杆提升机构,其安装和拆卸极为不便,工作环境差时容易损坏,需经常更换,中间的接灰灰桶不方便进入清理,直接影响者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接灰灰桶数量少,造成灰斗安息角较小,灰斗积灰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厂房治理机组高效过滤段及治理机组,以便解决现有过滤段滤筒清灰困难、接灰灰桶清理不便及灰斗积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一种整体厂房治理机组高效过滤段,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将箱体分隔成洁净室和净化室的隔板,所述净化室内设置有竖直布置的滤筒,所述滤筒下方设置有上下布置且相互连通的灰斗和灰桶,所述隔板上设置有气包,所述气包上设置有电磁阀。

进一步,所述隔板呈阶梯状,所述洁净室处于隔板的上侧,所述净化室处于隔板的下侧,所述滤筒通过挂钩与隔板底部挂接。

进一步,所述灰斗下方并排设置有多个相互挂接的灰桶。

进一步,所述滤筒上设置有压差传感器,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电磁阀和压差传感器控制连接。

进一步,所述箱体由保温材料制成。

一种采用上述过滤段的治理机组,包括回风段、过滤段、回风机段、排风调节段、新风调节段、初效过滤段和送风段,回风段与过滤段的净化室连通,回风机段与过滤段的洁净室连通。

进一步,所述回风段与净化室的顶部连通。

进一步,过滤段、回风机段、排风调节段、新风调节段和送风段上均设置有检修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整体厂房治理机组高效过滤段,其结构简单,容易在原有整体厂房治理机组基础上改造并实现;粉尘治理效率高、治理效果好。

2、系统运行简单,运行成本低,初期投资与原横装式结构相差不大。

3、滤筒竖装布置,清灰效果比原有滤筒横装的方式大大提高,不会出现滤筒上部积灰现象。每次清灰时,竖装滤筒清下来的粉尘直接掉落至灰斗和灰桶中,不会造成滤筒积灰,此结构方式,系统压力相对稳定,不会因滤筒积灰原因而增大机组阻力,也不会影响系统整体的运行阻力。

4、接灰灰桶数量增多,延长了设备维护周期;接灰灰桶采用搭扣式,还解决原有检修不便及灰斗安息角较小的技术问题。

5、该设备治理由于独特结构设计,技术成熟、稳定,运行简单,净化效率高,可以运用于大多数整体厂房治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整体厂房治理机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整体厂房治理机组高效过滤段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整体厂房治理机组高效过滤段左视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整体厂房治理机组高效过滤段中接灰灰桶示意图。

图中:1—回风段;2—过滤段;3—回风机段;4—排风调节段;5—新风调节段;6—初效过滤段;7—送风段;21—箱体;22—隔板;23—滤筒;24—挂钩;25—气包;26—电磁阀;27—灰斗;28—灰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4,本申请的整体厂房治理机组高效过滤段,包括箱体21、隔板22、滤筒23、挂钩24、气包25、电磁阀26、灰斗27和灰桶28;本申请的治理机组,包括回风段1、过滤段2、回风机段3、排风调节段4、新风调节段5、初效过滤段6和送风段7,过滤段、回风机段、排风调节段、新风调节段和送风段上均设置有检修门。

所述的箱体21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整体厂房治理机组高效过滤段的主体,即为高效过滤段2的外壳体,箱体21前端顶部与回风段1连通,箱体21后端与回风机段3连通。

箱体内设置有将箱体分隔成洁净室和净化室的隔板22,所述洁净室处于隔板的上侧,所述净化室处于隔板的下侧,所述净化室内设置有竖直布置的滤筒23,滤筒通过挂钩24与隔板底部挂接,所述的挂钩24与滤筒23内侧和隔板22下端连通,固定滤筒23于隔板22下方,净化室顶部与回风段1连通,除尘过滤时,含尘气流从上往下流入净化室,能提高含尘气流与滤筒的作用时间,从而提高过滤效率和效果;所述滤筒下方设置有灰斗27,所述灰斗27与回风段1连通,灰斗安装在箱体21内侧下方,收集反吹过程滤筒23外表面掉落的粉尘,所述灰斗下方并排设置有多个相互挂接的灰桶28,灰桶与灰斗连通,收集经灰斗落下的粉尘;所述隔板顶部设置有气包25,气包与回风机段3连通,所述气包上设置有电磁阀26,电磁阀控制气包25内的反吹压缩空气的开闭。考虑气流流速及过滤风速,隔板22设计成阶梯式样,可缓冲气流流速和过滤风速,同时可适当降低高效过滤段进出口截面风速,减小局部阻力对系统的影响。

所述滤筒上设置有压差传感器,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电磁阀和压差传感器控制连接。

为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以下单独介绍各个重要部件的特点:

箱体:将粉尘治理高效过滤段各个部件安装于箱体内,箱体由保温材料制成,具体由夹心保温板制成,不影响原有的加热或冷却空气再循环利用,在夏季和冬季可以大大减少冷暖成本的支出。

隔板:将净化室与洁净室隔离,滤筒通过挂钩安装于隔板上,反吹气包安装于隔板上方。

滤筒:通过高效过滤将粉尘烟尘(≥0.1微米)过滤。通过高精度滤筒(聚酯纤维滤筒、木浆纤维滤筒、高强度聚酯滤筒、活性炭纤维滤筒等等),将废气中细小的粉尘(≥0.1微米)去除干净。还可根据现场产生废气成分,可选配活性炭纤维滤筒过滤,并吸附有机废气,净化治理后空气。总之,滤筒的具体结构可根据过滤环境自由选择,装配和拆卸均方便。

滤筒挂钩:通过滤筒挂钩将滤筒有效地安装于隔板下方,以达到密封性要求。

气包:为反吹提供储存压缩空气。

电磁阀:粉尘被滤筒阻拦在其表面上,在滤筒表面不断累积,滤筒内外压差不断增大,当压差传感器感应压差达到预先设定值时,将信号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磁阀打开,将气包内压缩空气瞬间喷向滤筒内面,把沉积在滤筒外表面的粉尘吹落掉入灰斗内。

具体除尘过滤时,车间厂房产生的粉尘,通过回风口收集,经回风管进入整体厂房治理机组回风段。再进入净化室高效过滤段,经过高效滤筒过滤分离,将粉尘(≥0.1微米)过滤拦截。净化后的空气,经隔板进入隔板上方的洁净室。考虑到整体厂房治理风量较大,考虑高效过滤段进出风截面风速,隔板设计成阶梯形,可适当降低高效过滤段进出口截面风速,减小局部阻力对系统的影响。完后,洁净气体经隔板上方的风道进入至回风机段,经回风机电机流向下道治理工序。

粉尘被滤筒阻拦在其表面上,在滤筒表面不断累积,滤筒内外压差不断增大,当压差达到预先设定值时,PLC控制器控制电磁阀打开,将气包内压缩空气瞬间喷向滤筒内面,由于滤筒垂直安装,便于粉尘掉落,不像以往水平安装,每次清灰时上面一排滤筒清灰时,反吹粉尘落至下一排滤筒上半部分,造成清灰困难。垂直安装滤筒外表面的粉尘被吹落掉入灰斗内,再掉落至灰桶中。

当掉落灰桶中的粉尘达到一定程度,需要进行清理时,操作者先将整体厂房治理机组停机,再由回风段检修门进入机组内。将接灰灰桶由高效过滤段往回风段拖出,由于灰桶一个挂着一个,拖出的时候只需要将靠回风段的第一个拉出,后面一列的灰桶一同被拉出,方便操作;将一个个灰桶中的粉尘清理至垃圾袋中。清理完毕后,放过来安装,将灰桶放置灰斗下方,一个接着一个,挂着推进去即可。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