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流体细污渣自动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8773发布日期:2019-05-11 01:18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式流体细污渣自动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式流体细污渣自动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污水在预处理阶段一般采取格栅分离技术,目前常用的格栅除污设备按齿耙垂直向型式主要有臂式格栅除污机、链式格栅除污机、钢索牵引式格栅除污机以及旋转格栅除污机,上述格栅与格栅除污机对于体积相对较大的污渣及悬浮物能够取得较好的分离效果,然而却难以彻底清除小体积污渣,从而导致污水内的细污渣(如尼龙、碎玻璃、塑料制品碎片等)大量流入沉砂池、初沉池等后续处理构筑物,甚至进入最终沉淀池,对构筑物的正常运行构成严重威胁。

格栅:是拦截水中较大尺寸的漂浮物或其它杂物的装置,能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处理负荷,并使之正常运行。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或筛网制成,安装在污水渠道、泵房集水井进口或污水处理厂端部。按格栅形状,分平面格栅和曲面格栅;按栅条净间宽,分粗格栅、中格栅和细格栅。

格栅除污机:是用机械的方法,将格栅节流的栅渣捞出水面的设备。

现有技术中,通过减小栅条净间宽,在污水预处理阶段直接采用细格栅。

现有技术的缺点是:

直接在污水预处理阶段采用细格栅,容易导致进水格栅被漂浮物淤堵,严重会导致格栅被挤垮或挤坏,造成污水处理厂停泵断水,严重影响正常生产运行。此外,减小栅条净间宽还会给格栅清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现有的格栅清污机也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式流体细污渣自动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流体细污渣自动分离装置,包括旋转过滤模块和固定罩壳模块,所述旋转过滤模块设置在所述固定罩壳模块中间的预留圆孔之中;

所述旋转过滤模块包括转轴、螺旋板、入口固定圈、细格栅筒以及出口固定圈,所述转轴穿过所述螺旋板中心部位圆孔并采取全约束方式固定,所述入口固定圈和出口固定圈分别固定在所述细格栅筒两端,所述螺旋板装于所述细格栅筒内且所述螺旋板边缘与所述细格栅筒内表面采取全约束方式固定。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式流体细污渣自动分离装置,能够实现管道接入、旋转分离、罩壳防喷、集中下泄以及自动出渣等功能,从而自动、快捷、高效的实现流体与细污渣的分离,解决目前污水预处理环节中细污渣无法有效清除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式流体细污渣自动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过滤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罩壳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流体污渣分离过程中的应用示意图。

图中:

1—旋转过滤模块;2—固定罩壳模块;3—变速箱;4—电机;

11—转轴;12—螺旋板;13—入口固定圈;14—细格栅筒;15—出口固定圈;

21—流体接入口;22—转轴孔;23—流体过渡室;24—防喷洒罩壳;25—流体下泄口;26—固定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流体细污渣自动分离装置,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

包括旋转过滤模块和固定罩壳模块,所述旋转过滤模块设置在所述固定罩壳模块中间的预留圆孔之中;

所述旋转过滤模块包括转轴、螺旋板、入口固定圈、细格栅筒以及出口固定圈,所述转轴穿过所述螺旋板中心部位圆孔并采取全约束方式固定,所述入口固定圈和出口固定圈分别固定在所述细格栅筒两端,所述螺旋板装于所述细格栅筒内且所述螺旋板边缘与所述细格栅筒内表面采取全约束方式固定。

所述固定罩壳模块包括流体接入口、转轴孔、流体过渡室、防喷洒罩壳、流体下泄口和固定支座;

所述流体过渡室为半封闭圆筒结构,结构封闭端面设有封闭端面圆盘,结构开口端面与所述防喷洒罩壳固定对接,结构侧面底部与所述固定支座连接;

所述防喷洒罩壳为圆筒结构,结构侧面底部设有流体下泄口;

所述流体接入口一端设有与流体管道对接的法兰盘,另一端与流体过渡室的封闭端面圆盘的中下部连接;

所述转轴孔设在流体过渡室的封闭端面圆盘的圆心位置。

所述旋转过滤模块与固定罩壳模块的连接结构为:

所述旋转过滤模块中的转轴从所述固定罩壳模块中的转轴孔中心穿过,所述旋转过滤模块中的入口固定圈插入到固定罩壳模块中的流体过渡室开口端中,所述旋转过滤模块中的出口固定圈与固定罩壳模块中的防喷洒罩壳开口端面齐平,所述旋转过滤模块与固定罩壳模块之间没有旋转约束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流体细污渣自动分离装置,能够实现管道接入、旋转分离、罩壳防喷、集中下泄以及自动出渣等功能,从而自动、快捷、高效的实现流体与细污渣的分离,解决目前污水预处理环节中细污渣无法有效清除的难题。

具体实施例:

如图1所示,包括旋转过滤模块1与固定罩壳模块2两个主要部分,其中,旋转过滤模块1设置在固定罩壳模块2中间的预留圆孔之中。

如图2所示,旋转过滤模块1由转轴11、螺旋板12、入口固定圈13、细格栅筒14以及出口固定圈15五个主要部分构成;其中转轴11与穿过螺旋板12中心部位圆孔,二者采取全约束方式固定;入口固定圈13与出口固定圈15分别固定在细格栅筒14两端;螺旋板12边缘与细格栅筒14内表面也采取全约束方式固定;通过以上固定措施,保证在转动转轴11时,旋转过滤模块1中其余部件全部跟随转轴11同步转动。

如图3所示,固定罩壳模块2由流体接入口21、转轴孔22、流体过渡室23、防喷洒罩壳24、流体下泄口25与固定支座26等主要部分组成;其中流体接入口21一端设有法兰盘,用于与流体管道对接,另外一端与流体过渡室23封闭端面圆盘中下部连接;转轴孔22设在流体过渡室23封闭端面圆盘圆心位置,用于圈套旋转过滤模块1中的转轴11;流体过渡室23为半封闭圆筒结构,结构封闭端面设有一中心开孔圆盘,结构开口端面与防喷洒罩壳24固定对接,结构侧面底部与固定支座26连接;防喷洒罩壳24同样为圆筒结构,结构侧面底部设有流体下泄口25。

如图4所示,旋转过滤模块1与固定罩壳模块2的连接方法为:旋转过滤模块1中的转轴11从固定罩壳模块2中的转轴孔22中心穿过;旋转过滤模块1中的入口固定圈13插入到固定罩壳模块2中的流体过渡室23开口端中一段距离;旋转过滤模块1中的出口固定圈15与固定罩壳模块2中的防喷洒罩壳24开口端面齐平;旋转过滤模块1与固定罩壳模块2之间不存在约束固定,即旋转过滤模块1可单独转动,固定罩壳模块2保持固定不动。

如图5所示,结合现场实际应用,对装置的实施方式开展进一步详细说明:

1、将旋转过滤模块1一端固定到变速箱3中的轴孔中,另外一端与旋转过滤模块2连接;变速箱3与电机4连接,固定罩壳模块2、变速箱3与电机4均固定在稳固的基础上;

2、将输送待滤流体的管道与固定罩壳模块2中的流体接入口21(图3)对接;

3、打开电机4配电开关,电机4带动变速箱3转动,变速箱3带动旋转过滤模块1转动;

4、打开待滤流体输送管道闸阀,流体首先进入到固定罩壳模块2中的流体过渡室23(图3)中,随后流体与旋转过滤模块1中的螺旋板12(图2)及细格栅筒14(图2)接触,流体中的细污渣留在细格栅筒14(图2)内部,过滤流体则从穿过细格栅筒14(图2)向四周喷洒,接触到防喷洒罩壳24(图3)后,汇集到固定罩壳模块2中的流体下泄口25(图3)中流出;随着旋转过滤模块1的不断转动(转动方向与螺旋板结构有关),留在细格栅筒14(图2)内部的细污渣在螺旋板带动下沿着相邻螺旋板之间的空间不断向出口固定圈15方向(图2)汇集移动,直至从防喷洒罩壳24(图3)的开口排出,从而完成对流体细污渣的自动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旋转过滤模块与固定罩壳模块两个主要部件的有机结合,形成流体细污渣自动化分离解决方案,实现流体的高效过滤。本装置采取了螺旋板与细格栅筒相组合的机械化过滤技术,通过灵活调整螺旋板的长度、板距、直径、细格栅的滤网结构以及栅条净间宽等参数,使装置能够适用于各种性质、流量的含污渣流体的过滤。相对于传统格栅以及格栅除污机所采取的过滤与清污流程分离技术,装置将过滤与清污两个主要流程集成为一体,过滤流体的同时自动清污,因此能够获得比人工清污以及传统格栅除污机更高的滤污效率,极大的简化了流体细污渣分离工作流程。装置潜在的应用领域包括:造纸、印染、化工、制革、酒糟、矿山、泥浆、钻井、钢铁、煤尘、电镀、木业、玉米渣、人蓄粪类等工业污水及市政污水的处理及果汁、大豆蛋白的分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