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有害气体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2706发布日期:2019-03-19 21:53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内有害气体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有害气体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器又称“空气清洁器”、空气清新机、净化器,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PM2.5、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过敏原等),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家电产品,主要分为家用 、商用、工业、楼宇。空气净化器去除甲醛等有害气体时,一般是利用活性炭进行吸附,活性炭吸附饱和后需要对活性炭进行及时的更换,但频繁的更换活性炭比较麻烦,且成本也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室内有害气体净化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室内有害气体净化装置,包括壳体和橡胶罩,所述壳体一侧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口,且壳体上远离进气口一侧侧壁上开设有出气口,且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顺次安装有风扇、过滤网、电热丝和活性炭网,其中风扇通过支架与壳体的内壁相连接,过滤网和活性炭网通过卡槽与壳体的内壁相连接,电热丝的两端通过耐高温陶瓷与壳体的内壁相连接,且壳体的侧壁上通过螺丝安装有盖板。

所述橡胶罩为圆柱形空心管,且橡胶罩的一端设有封头,封头上胶接有软管,并且橡胶罩的外侧套接有磁铁片。

优选的,所述出气口的竖截面为圆形,且出气口的直径等于橡胶罩的外径。

优选的,所述磁铁片的内壁与橡胶罩胶接连接,且壳体的侧壁上嵌入安装有铁环,并且铁环位于出气口的外侧,铁环的中轴线与出气口的中轴线相重合,并且铁环的内径小于磁铁片的外径。

优选的,所述橡胶罩的封头上开设有通孔,软管插设在通孔内侧,且通孔内壁与软管胶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性炭网包括无纺布布袋和活性炭,活性炭填充在无纺布布袋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使用过程中,通过风扇带动空气流动,过滤网可以在空气流动过程中除去空气中的粉尘等大颗粒的污染物,活性炭网能够有效的对甲醛等有害气体进行吸附,装置运行一段时间后,将橡胶罩插设在出气口内部,软管远离将橡胶罩的一端放置到窗外,打开电热丝,此时通过风扇向活性炭网提供热空气,活性炭网上的活性炭受热发生脱附作用,活性炭可以再生,待活性炭冷却后装置可以继续用来吸收有害气体,避免了经常更换活性炭,有效的降低了经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室内有害气体净化装置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室内有害气体净化装置的橡胶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进气口、3出气口、4风扇、5过滤网、6电热丝、7活性炭网、8橡胶罩、9软管、10磁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室内有害气体净化装置,包括壳体1和橡胶罩8,壳体1一侧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口2,且壳体1上远离进气口2一侧侧壁上开设有出气口3,且进气口2与出气口3之间顺次安装有风扇4、过滤网5、电热丝6和活性炭网7,其中风扇4通过支架与壳体1的内壁相连接,过滤网5和活性炭网7通过卡槽与壳体1的内壁相连接,电热丝6的两端连接有耐高温陶瓷,耐高温陶瓷通过螺丝与壳体1的内壁相连接,且壳体1的侧壁上通过螺丝安装有盖板,橡胶罩8为圆柱形空心管,且橡胶罩8的一端设有封头,封头上胶接有软管9,并且橡胶罩8的外侧套接有磁铁片10,出气口3的竖截面为圆形,且出气口3的直径等于橡胶罩8的外径,磁铁片10的内壁与橡胶罩8胶接连接,且壳体1的侧壁上嵌入安装有铁环,并且铁环位于出气口3的外侧,铁环的中轴线与出气口3的中轴线相重合,并且铁环的内径小于磁铁片10的外径,橡胶罩8的封头上开设有通孔,软管9插设在通孔内侧,且通孔内壁与软管9胶接连接,活性炭网7包括无纺布布袋和活性炭,活性炭填充在无纺布布袋的内部。

本实施例中,本装置使用过程中,通过风扇4带动空气流动,过滤网5可以在空气流动过程中除去空气中的粉尘等大颗粒的污染物,活性炭网7能够有效的对甲醛等有害气体进行吸附,装置运行一段时间后,将橡胶罩8插设在出气口3内部,磁铁片10与铁环相吸引,能够使得橡胶罩8不易脱落,软管9远离将橡胶罩8的一端放置到窗外,打开电热丝6,此时通过风扇4向活性炭网7提供热空气,活性炭网7上的活性炭受热发生脱附作用,活性炭可以再生,待活性炭冷却后装置可以继续用来吸收有害气体,避免了经常更换活性炭,有效的降低了经济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