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中VOCs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8597发布日期:2019-01-15 23:20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气中VOCs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气中VOCs的处理系统,属于工业有机油气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工业有机油气排放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包括罐区油气、成品油装卸油气等。工业有机油气污染物种类组成较为复杂,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有机化合物,主要以烃类化合物(烷烃、烯烃和芳烃)、酮类、酯类、醇类、酚类、醛类、胺类、腈、氰等有机化合物为主。

现有技术是采用冷凝吸附技术回收处理油气,油气先进入冷凝系统,在低温工质的作用下,大量的油气重组分和部分轻组分被冷凝下来。冷凝系统后设置吸附器,用以处理尾气中未冷凝和难冷凝的轻组分,从而实现尾气达标排放。油气中微量轻烃类物质(主要为C2~C5),采用二级或者三级冷凝处理很难被冷凝下来,此类物质被吸附剂截留在系统内,形成循环烃,这部分循环烃在系统富集,最终多被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满足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排放标准,同时也为了满足复杂的尾气工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气中VOCs的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有机油气处理系统中无法处理循环烃的富集问题,确保净化气VOCs达标排放。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气中VOCs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接的缓冲罐、加压器、冷凝器、吸附器,缓冲罐用于收集来自罐区含VOCs的尾气,吸附器后连接有烟囱,所述吸附器和缓冲罐之间的脱附气管上还设有氧化反应装置,所述氧化反应装置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加热器和反应器,反应器内通入有氧化剂。

所述氧化反应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加热器前的预热器。

所述预热器为列管式换热器或浮头式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

所述氧化反应装置还包括设置在预热器前的真空泵。

所述氧化反应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反应器后的引风机。

所述引风机为罗茨风机或离心风机。

所述氧化剂为臭氧或空气或氧气或富氧尾气。

所述加热器为列管式换热器或浮头式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或夹套式换热器。

所述反应器为固定床或流化床或蓄热式反应器或夹套式换热器。

所述反应器内设有催化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吸附器和缓冲罐之间通过设置氧化反应装置,在氧化剂的作用下,油气中的循环轻烃在氧化器中被分解,由于氧化反应装置是另外设置在吸附器和缓冲罐之间,循环烃量相对较小,催化氧化反应装置需要处理的气量仅为装置需要处理总气量的10%左右,可以根据尾气的组成以及开车情况,间歇开启氧化反应装置,以减少氧化反应装置的使用频率。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冷凝吸附法处理油气中VOCs技术存在的循环烃在系统内富集的问题,达到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目的,同时也减小了系统投资、节约了运行成本。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还在氧化反应装置中设置预热器、引风机、真空泵等,使得整个氧化反应更加顺利的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系统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油气中VOCs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接的缓冲罐、加压器、冷凝器、吸附器,缓冲罐用于收集来自罐区含VOCs的尾气,吸附器后连接有烟囱,所述吸附器和缓冲罐之间还设有氧化反应装置,所述氧化反应装置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加热器和反应器,反应器内通入有氧化剂。所述氧化反应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加热器前的预热器、设置在预热器前的真空泵以及设置在反应器后的引风机。

所述反应器为固定床或流化床或蓄热式反应器或夹套式换热器,所述反应器内设有催化剂。所述氧化剂为含氧尾气或臭氧或空气或纯氧气,所述加热器为列管式换热器或浮头式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或夹套式换热器,预热器为列管式换热器或浮头式换热器或板式换热器,所述引风机为罗茨风机或离心风机。

本实施例的油气中VOCs的处理系统具体运行过程为:含VOCs油气首先进入缓冲罐,经过加压器将油气压力提高到需要值进入冷凝器,根据物料组成,冷凝器可根据需要设置成二级或者三级冷凝。油气中绝大部分有机物在冷凝器中冷凝分离,进入吸附器进行吸附,余下的有机物被吸附罐内吸附剂吸附,不需要处理循环烃时,尾气净化后,气体通过系统设置的烟囱就地达标排放。

尾气用冷凝+吸附工艺处理过程中,由于吸附剂性能的特殊功能,使脱附气含有微量轻烃类物质,被吸附剂截留在系统内,形成循环轻烃,需要定期处理。在冷凝+吸附工艺处理过程中,在吸附器和缓冲罐之间的脱附气管上设有氧化反应装置,在氧化剂的作用下,在反应器内处理循环烃,根据系统开车情况以及尾气来源情况,开启该系统,确保净化气达标排放。

本系统尤其适应无组织排放油气,浓度范围从几十~几十万mg/m3之间波动、流量频繁变化较大、组成复杂的特点,抗缓冲能力较强,且彻底解决了循环烃的累积问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采用等同替换等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