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阻燃过滤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5595发布日期:2019-02-15 21:08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阻燃过滤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过滤框。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粉尘颗粒,因为粉尘颗粒的质量小,当流动的空气作用于粉尘颗粒时,会使粉尘颗粒处于漂浮状态,弥漫的粉尘会降低可见度、影响视野、妨碍操作、降低劳动生产率,甚至会造成事故,过量的粉尘排入大气也会造成大气污染。因此过滤滤材,例如过滤框就有了它不可或缺的地位,因为很多工业生产必须要在相对洁净的空间内进行,如表面处理、油漆涂装、喷涂、精密电子、光学电子、生物制药、食品生产、空气冷却等,这些环境需要流动的空气,但不能有粉尘,所以就需要用过滤棉将粉尘过滤掉,只让洁净的空气在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循环起来,从而达到生产运行的需要,过滤滤材的相对耐湿度和防火要求是两个重要的性能指标,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过滤滤材的阻燃效果和耐湿度比较差;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为使过滤滤材达到阻燃效果,在材料中加入阻燃纤维和表面喷涂阻燃剂的方法加工而成,制造工艺复杂,且阻燃效果不理想,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阻燃过滤框,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阻燃过滤框,包括一过滤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框架内设有一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两侧均贴附有一阻燃无纺布层,所述阻燃无纺布层上设有一石墨烯碳酸酐酶涂层;

所述过滤网呈波浪状,呈波浪状的所述过滤网包括至少三个弯折部,所述阻燃无纺布层上设有与所述弯折部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横截面呈劣弧状,所述弯折部通过浸胶固定在所述凹槽内。

所述过滤网采用PP滤纸、玻璃纤维纸、复合PP-PET滤纸、熔喷涤纶无纺布、熔喷玻璃纤维纸中的一种。

所述过滤框架包括两块板状体,所述板状体呈长方体状,所述板状体的一侧面上设有用于嵌入阻燃无纺布层的外侧部的条状凹槽,所述阻燃无纺布层的外侧部通过胶粘固定在所述条状凹槽内。

两块所述板状体之间设有两根支撑杆,两根所述支撑杆中的一根设置在所述过滤网的上方,两根所述支撑杆中的另一根设置在所述过滤网的下方。

所述支撑杆可拆卸连接所述板状体。

所述支撑杆的两端部均设有一螺栓孔,所述板状体上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过一螺栓,所述螺栓的一端部拧入所述螺栓孔内。

本实用新型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同时通过此设计,在过滤空气时,由于外侧的无纺布的阻燃性能,能够提升整个过滤滤框的热稳定性,使得此滤框适合应用于高温气体过滤系统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阻燃过滤框,包括一过滤框架3,过滤框架内设有一过滤网1,过滤网的两侧均贴附有一阻燃无纺布层2,阻燃无纺布层上设有一石墨烯碳酸酐酶涂层;过滤网呈波浪状,呈波浪状的过滤网包括至少三个弯折部,阻燃无纺布层上设有与弯折部相匹配的凹槽,凹槽的横截面呈劣弧状,弯折部通过浸胶固定在凹槽内。本实用新型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同时通过此设计,在过滤空气时,由于外侧的无纺布的阻燃性能,能够提升整个过滤滤框的热稳定性,使得此滤框适合应用于高温气体过滤系统中。此滤框适合应用于表面处理、油漆涂装、喷涂、精密电子、光学电子、生物制药、食品生产、空气冷却等环境下的空气过滤设备内。浸胶是织物通过胶液浸槽,使织物纤维浸上胶浆,以提高织物与胶料的连接强度。凹槽提供了较大的接触面积,再利用过滤网的弯折部通过浸胶与阻燃无纺布相连,提高了两者的连接强度。

过滤网采用PP滤纸、玻璃纤维纸、复合PP-PET滤纸、熔喷涤纶无纺布、熔喷玻璃纤维纸中的一种。以保证过滤效果。

涂覆有石墨烯碳酸酐酶涂层的阻燃无纺布需经过以下步骤制备:步骤一,改性石墨烯粉体的制备,称取适量石墨烯粉体溶解于去离子水与乙醇混合溶液中,经过超声分散制备出质量分数为0.01%-1%的石墨烯均匀分散液,再加入0.01%-1%的硅烷偶联剂,硅烷偶联剂包含KH550、KH560、KH570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在60℃-100℃的反应条件下回流10-24h,最后将溶剂蒸发获得的糊状产物用去离子水与无水乙醇进行冲洗抽滤并真空烘干,制得改性石墨烯粉体;步骤二,稀释缓冲液的制备:按照配比称取适量的Tris、MgCl2、NaC1溶解于Dilution Buffer或者Elution Buffer试剂中,即可制得稀释缓冲液;步骤三,称取适量的步骤一中的改性石墨烯粉体与步骤二中制备的稀释缓冲液混合,经过超声分散,使得改性石墨烯均匀分散在稀释缓冲液中,再用盐酸调节PH值到6.0-9.0,最后加入适量的碳酸酐酶与双元醛类交联剂,优选GA交联剂,在20℃-40℃条件下搅拌活化0.5h-3h,制备出改性石墨烯碳酸酐酶溶液;步骤四,在步骤三制备的改性石墨烯碳酸酐酶溶液中加入粘合剂,在20℃-40℃下搅拌0.5h-2h制备出石墨烯碳酸酐酶涂覆浆料,利用该浆料对阻燃无纺布进行浸泡与涂覆,在低温30℃-60℃环境下烘干既可制备出涂覆有石墨烯碳酸酐酶涂层的阻燃无纺布。通过对石墨烯进行硅氧烷化改性,不仅提高石墨烯在溶液中的分散性,同时在石墨烯片层表面接枝上氨基集团,再将改性后的石墨烯与碳酸酐酶进行溶液共混,在双元醛交联剂的作用下将碳酸酐酶固载于石墨烯微片上,最后利用粘合剂的粘合力将石墨烯与碳酸酐酶附着于无纺布等过滤材料中,该种方法制备过滤材料不仅能够起到物理过滤作用,同时还可以起到抑菌、吸附去除二氧化碳的功能。其原理为:由于过滤层的存在,气体中的细菌在此处被拦截与聚集,滤网上附着的石墨烯具有“纳米刀效应”,使得细菌细胞膜易被割破,从而达到抗菌、抑菌的作用;同时石墨烯具有超强的吸附作用,可以吸附气体中的水分,再结合石墨烯微片上附着的碳酸酐酶可以有效催化二氧化碳的可逆水合反应,将气体二氧化碳转换成碳酸氢根,进一步可逆转化为碳酸根离子,从而到达吸附去除二氧化碳的作用。

为了提供稳定支撑,过滤框架包括两块板状体,板状体呈长方体状,板状体的一侧面上设有用于嵌入阻燃无纺布层的外侧部的条状凹槽,阻燃无纺布层的外侧部通过胶粘固定在条状凹槽内。两块板状体之间设有两根支撑杆,两根支撑杆中的一根设置在过滤网的上方,两根支撑杆中的另一根设置在过滤网的下方。

支撑杆可拆卸连接板状体。支撑杆的两端部均设有一螺栓孔,板状体上设有一通孔,通孔内穿过一螺栓,螺栓的一端部拧入螺栓孔内。便于更换、维修、提高重复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