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气检测侧向吸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2547发布日期:2019-03-19 21:51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汽车尾气检测侧向吸收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尾气检测侧向吸收设备。



背景技术:

汽车尾气检测车间是对汽车尾气的排放量进行检测,以保证汽车尾气排放量合格的汽车才能流入市场。

现有技术中,可参考的申请公开号为CN106422533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汽车尾气检测车间用太阳能尾气吸收塔,包括吸风塔顶、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引风塔身和吸附底座;引风塔身上端与吸风塔顶连接,下端与吸附底座连接;吸风塔顶内设有吸风风机;太阳能光伏电池板连接蓄电池,蓄电池连接吸风风机,引风塔身内设有螺旋引风管道,螺旋引风管道上端与吸风风机出风口连接,下端接入吸附底座中。

汽车尾气在检测之后,如果汽车尾气从汽车的后方进行排放,则直接排到检测车间对应的出口内,而有的汽车的尾气从侧方进行排放,这样后方的出口就难以将这些尾气排出,如果工人吸收了这些尾气会严重影响工人的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尾气检测侧向吸收设备,具有将汽车尾气检测之后的侧向尾气吸走并过滤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汽车尾气检测侧向吸收设备,包括抽风装置和与抽风装置相连的出风过滤装置,所述抽风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相连的传动组件、与传动组件相连的转动杆和可拆卸固定连接于转动杆外环面上的多个转动叶片;所述抽风装置的外侧固设有外壳,所述转动杆转动连接在外壳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汽车的侧向尾气检测并排出之后,驱动电机工作,带动传动组件工作,进而实现转动杆的转动,转动杆带动转动叶片转动,将侧向的尾气抽走,并抽入到出风过滤装置内,出风过滤装置对尾气进行过滤之后排放到大气中,这样侧向排出的汽车尾气不会停留在汽车检测车间内,工人的工作质量更有保障。

较佳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设在驱动电机转轴上的第一带轮、固设在转动杆上的第二带轮和连接在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上的皮带。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驱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一带轮转动,第一带轮带动皮带转动带动第二带轮的转动,进而实现转动杆的转动,简单方便。

较佳的,所述转动杆对应转动叶片的位置处固设有连接片,所述转动叶片对应连接片之间螺纹连接有对两者进行固定的多个固定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多个固定螺栓实现连接片和转动叶片的稳定固定,当需要对转动叶片进行清洗或检修时,将固定螺栓拆下即可,稳定方便。

较佳的,所述外壳位于抽风装置的外侧,所述外壳的外侧固设有防尘网。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防尘网来防止一些灰尘或垃圾进入到抽风装置内,保证抽风的效率。

较佳的,所述防尘网的外侧设有设于墙体上的保护罩。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保护罩来防止工作人员碰触到抽风装置,保证了安全性。

较佳的,所述出风过滤装置位于墙体的外侧,所述出风过滤装置与抽风装置之间设有纳风箱。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纳风箱连接抽风装置和出风过滤装置,纳风箱能够存储一部分的废气,保证抽风和过滤的连贯性。

较佳的,所述通风管上套设有多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墙体上,所述支撑架与通风管之间连接有多个对两者进行固定的紧固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支撑架将通风管和墙体固定在一起,这样通风管支撑稳定。

较佳的,所述通风管内固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外环面上固设有螺旋叶片,所述通风管的内侧壁上固设有多个网罩。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废气被抽到抽风管内之后,只能进过螺旋叶片之间螺旋上升,这样在经过多层网罩过滤之后再进行排出,网罩能够过滤废气中的固体颗粒,减少废气的污染。

较佳的,每个所述网罩与通风管的内侧壁之间均固设有活性炭。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活性炭能够吸收废气中的有害气体,从而保证吹出的废气不会污染大气,并且由于活性炭设于通风管的侧壁上,不会对出风效率造成影响。

较佳的,所述通风管的出口处固设有风帽。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在通风管的出口处设置风帽来防止外界的灰尘进入到通风管内,并能起到一个防灌风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抽风装置将检测车间内的汽车侧向排出的废气抽出,并通过出风过滤装置对抽出的废气进行过滤;

2.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电机通过皮带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进而实现转动叶片的转动,稳定高效;

3.本实用新型废气通过进料通道螺旋进入到进料通道内,而后通风管内侧壁上的活性炭对废气中的有毒气体进行吸收,这样排出的废气不会污染空气。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应用工况图;

图2是实施例中整体结构图;

图3是实施例中抽风装置去外壳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转动叶片与转动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抽风过滤装置去抽风管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网罩与活性炭爆炸示意图。

图中,1、抽风装置;11、外壳;111、连接板;12、驱动电机;13、传动组件;131、第一带轮;132、第二带轮;133、皮带;14、转动杆;141、连接片;142、固定螺栓;15、转动叶片;16、防尘网;17、保护罩;2、纳风箱;3、出风过滤装置;31、通风管;311、支撑架;312、紧固螺栓;313、支撑柱;32、网罩;33、螺旋叶片;34、活性炭;35、风帽;4、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汽车尾气检测侧向吸收设备,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抽风装置1、纳风箱2和出风过滤装置3。抽风装置1设于墙体4内,出风过滤装置3位于墙体4外,纳风箱2设于抽风装置1和出风过滤装置3之间。

如图2和图3所示,抽风装置1包括外壳11、驱动电机12、传动组件13、转动杆14和转动叶片15。外壳11设于墙体4内,驱动电机12水平设置并且固设在外壳11的内侧壁上,转动杆14水平设置并设于外壳11的中部,外壳11前后两端对应外壳11的位置处均固设有竖直设置的连接板111,转动杆14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连接板111的中部。

传动组件13包括第一带轮131、第二带轮132和皮带133。第一带轮131竖直设置并且固设在驱动电机12的转轴上,第二带轮132竖直设置并且固设在转动杆14上,皮带133连接在第一带轮131和第二带轮132上。这样第一带轮131转动,带动皮带133转动,皮带133转动带动第二带轮132转动,进而实现转动杆14的转动,稳定方便。

如图4所示,转动叶片15共有多个并沿着转动杆14的外环面均匀设置,转动杆14对应每个转动叶片15的位置处均固设有连接片141,连接片141呈三角形,连接片141与转动叶片15之间螺纹连接有对两者进行固定的三个固定螺栓142,三个固定螺栓142呈三角形排布。这样通过三个固定螺栓142将转动叶片15稳定固定,在需要对转动叶片15进行清洗或者检修时,将三个固定螺栓142上的螺母拧下即可实现转动叶片15的拆卸,简单方便。

如图1和图2所示,外壳11的外侧固设有竖直设置的防尘网16,墙体4对应外壳11外侧的位置处固设有竖直设置保护罩17,防尘网16能够防止一些灰尘和垃圾进入到抽风装置1内,保护罩17能够防止工人碰触到抽风装置1,增加了安全性。

纳风箱2的进风端与外壳11的内侧壁紧贴,纳风箱2的出风端位于其上方,出风过滤装置3位于纳风箱2的正上方并与纳风箱2的出风端相连。这样通过纳风箱2连接抽风装置1和出风过滤装置3,纳风箱2能够存储一部分的废气,保证抽风和过滤的连贯性。

如图2和图5所示,出风过滤装置3包括通风管31、网罩32和螺旋叶片33。通风管31竖直设置并且其下端与纳风箱2的出风端固定连接,通风管31的外环面上均匀套设有三个水平设置的支撑架311,支撑架311呈U形并且其两端与墙体4(参考图1)固定连接,支撑架311与通风管31的相贴处螺纹连接有对两者进行固定的紧固螺栓312,从而保证对通风管31支撑的稳定性。

通风管31的内部中心位置处固设有竖直设置的支撑柱313,支撑柱313的下端与纳风箱2固定连接,螺旋叶片33竖直设置并且固设在支撑柱313的外环面上。

如图6所示,网罩32共有多个并均匀设于通风管31(参考图1)内侧壁上,每个网罩32与通风管31的内侧壁之间均设有活性炭34。

从通风管31下端进入的废气经过螺旋叶片33之后向上螺旋输送,在经过网罩32的时候,网罩32过滤掉废气中的固体颗粒,活性炭34将废气中的有害气体吸走,从而保证吹出的废气不会污染大气,通过这样设置,废气经过螺旋叶片33之间向上送出,不会影响废气的处理效率。

通风管31的上部固设有风帽35,这样外界的灰尘就难以掉落到通风管31内,同时能够防止外界的风吹入通风管31内,起到一个防灌风的技术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