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板可调式电热恒温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8959发布日期:2019-04-16 23:44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板可调式电热恒温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恒温培养箱,特别涉及一种隔板可调式电热恒温培养箱。



背景技术:

电热恒温培养箱是供各医疗卫生、医药、生物、农业、科研等部门作储藏、培养、科研的必备设备。目前使用的电热培养箱,大都是在电热恒温箱中设置隔板,将整个电热恒温箱的空间分隔成若干层,大多数为三层,隔板的作用是为了可以放置不同的需要保温的物品,在使用过程中人们的操作过程中一般是打开箱门,然后将需要保温的物品放入保温箱中。

在目前无毒杀菌领域中,三价银离子技术,是将金属银单质化合到粒径3-5纳米以下。三价银杀菌效果是一般传统杀菌剂的数百倍,且杀菌范围广泛,能够杀死650种致病细菌,杀菌率达到99.999%。三价银物理杀菌,安全无毒,其杀菌制剂被称为“可以喝的抗菌液”。而在生产含有三价银杀菌制剂时,需要使用电热恒温箱对实验过程中的试剂进行恒温培养。

公告号为CN20486587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热恒温培养箱,包括箱体,与箱体铰接的箱门,箱体内设置有多个隔板,多个隔板之间可拆卸连接并组合成置物组件,置物组件与箱体滑移连接,箱门与置物组件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用以驱动置物组件滑出箱体。

上述的电热恒温培养箱,能够起到减少隔板置于内部放置物品时烫手的可能,但是在含有三价银的杀菌制剂的实际生产实验中,往往会使用不同规格高度的保温器皿,有时器皿高度大于相邻隔板的间距,将导致该物品无法置入电热恒温培养箱,大大降低了电热恒温培养箱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热恒温培养箱,可以放置不同高度的物料容器,可灵活利用电热恒温培养箱内部空间,具有提高电热恒温培养箱适用范围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隔板可调式电热恒温培养箱,包括箱体、与箱体铰接的箱门、设置在箱体内部的工作室,所述工作室内设置有多个水平隔板,每个所述隔板均竖直滑移在工作室相对的两个侧壁之间,所述工作室相对的两侧壁分别设置有用于调节隔板高度的升降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机构的设置实现了隔板高度的调节,能够实现相邻隔板间距可调的效果,从而可以在层板上放置不同高度的物料容器,可灵活利用工作室的内部空间,能够提高电热恒温培养箱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室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供隔板竖直滑移的滑道,每个所述隔板的四个角点处分别固定连接有与滑道适配的滑块,每个所述隔板均通过滑块与工作室侧壁滑移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通过滑块滑移在工作室侧壁上,从而在升降机构对隔板进行升降调节时,滑块对隔板起到导向作用,使得隔板更加平稳。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隔板底部通过两个升降机构支撑,两个所述升降机构分别固定在工作室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两个所述升降机构分别作用与隔板的长轴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升降机构分别作用于隔板底壁长度方向的两端,并且位于隔板的长轴上,从而使得隔板的升降更加平稳。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在工作室侧壁的U型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包括弧形驱动部和方形滑移部,所述弧形驱动部背离工作室侧壁的一侧垂直转动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穿过固定板并固定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轴向平行于固定板朝向工作室侧壁的端面;

所述驱动杆远离驱动轴的一端通过转轴一转动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远离驱动杆的一端通过转轴二转动连接有支撑块,所述转轴一和转轴二的轴向相互平行,所述转轴一的轴向平行于驱动轴的轴向;

所述支撑块设置在推杆朝向固定板的一侧,所述方形滑移部上开设有供支撑块滑移的滑孔,所述滑孔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工作室底壁,所述支撑块穿出滑孔并向外延伸形成支撑部;

所述驱动轴远离驱动杆的一端穿出固定板并固定连接有驱动柄,所述驱动柄上开设有指向弧形驱动部的固定孔,所述弧形驱动部上开设有若干与固定孔适配的限位螺孔,所有所述限位螺孔圆周阵列在驱动轴外周,所述固定孔内穿设有与限位螺孔螺纹连接的锁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驱动柄带动驱动杆转动,推杆在驱动杆的拉动作用下,沿滑孔的长度方向滑移,进而实现支撑块的升降,支撑块对隔板起到顶起的作用,当需要对隔板进行高度的降低时,仅需要支撑块滑移至滑孔靠近弧形驱动部的一端,在隔板自身的重力作用下,隔板随支撑块的降低而下降。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通过卡紧件固定在工作室侧壁上,所述卡紧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卡紧件分别设置在固定板相对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通过卡紧件与工作室侧壁固定连接,实现了固定板的可拆卸,进而实现升降机构的可拆卸,方便了对升降机构的拆装和维护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卡紧件包括开口朝向工作室中部的U形弹片和卡紧块,所述U形弹片设置在固定板的外侧;

所述U形弹片一端与固定板朝向工作室侧壁的一端边缘垂直固定,所述卡紧块设置于U形弹片远离固定板的一侧;

所述工作室侧壁开设有供U形弹片嵌入的定位缺口,所述定位缺口的侧壁设置有与卡紧块配合的卡紧槽;

当U形弹片嵌入定位缺口内时,所述卡紧块嵌入卡紧槽内,所述固定板与工作室侧壁之间形成供驱动杆和推杆转动的驱动缝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挤压U形弹片使其嵌入定位缺口内,此时U形弹片会通过自身的弹力使卡紧块嵌入卡紧槽内,从而能够实现固定板与工作室侧壁的紧固卡接;拆卸时只需压缩U形弹片使卡紧块脱离卡紧槽即可。预留的驱动缝隙为驱动杆和推杆的转动提供了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卡紧槽朝向工作室的侧壁设置有截面呈半球形的限位凹槽,所述卡紧块上设有与限位凹槽配合的半球形凸起;

当卡紧块嵌入卡紧槽内时,所述半球形凸起嵌入限位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半球形凸起嵌入限位凹槽内能够在卡紧块嵌入卡紧槽内时,使固定板与工作室侧壁的卡接更加牢固。

进一步的,所述U形弹片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挤压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当卡紧块嵌入卡紧槽内时,整个U形弹片均位于定位缺口内,再将其取出不方便操作,通过挤压挤压块便能够压缩U形弹片,从而方便了U形弹片的取出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挤压块上均匀分布有若干防滑凸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凸条能够增加接触挤压块时的摩擦力而不易打滑,从而在利用挤压块取出U形弹片时更加轻松。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升降机构的设置,可灵活利用工作室的内部空间,能够提高电热恒温培养箱的适用范围;

2.通过滑块和滑槽的设置,能够起到对隔板升降的导向效果;

3.固定板通过卡紧件与工作室侧壁固定连接,能够起到方便固定板拆装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升降机构与隔板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升降机构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固定板与箱体连接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用于体现卡紧件结构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箱体;11、箱门;12、工作室;121、滑道;122、定位缺口;123、卡紧槽;124、限位凹槽;2、隔板;21、滑块;3、升降机构;31、固定板;311、弧形驱动部;312、方形滑移部;313、限位螺孔;32、驱动轴;33、驱动杆;331、转轴一;34、推杆;341、转轴二;35、支撑块;36、滑孔;37、支撑板;38、驱动柄;381、固定孔;39、锁钉;4、卡紧件;41、U形弹片;42、卡紧块;43、半球形凸起;44、挤压块;45、防滑凸条;5、驱动缝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隔板可调式电热恒温培养箱,如图1所示,包括箱体1、与箱体1铰接的箱门11、设置在箱体1内部的工作室12。工作室12内设置有多个水平的隔板2,相邻的水平隔板2间距通过升降机构3调节。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隔板2设置为两个,上层的隔板2高度可调。上层隔板2的底壁设置有两个升降机构3,两个升降机构3分别固定在工作室12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并且两个升降机构3作用于隔板2长度方向两端的中部。

如图2所示,升降机构3包括固定在工作室12(参见图1)侧壁的U型的固定板31,固定板31包括弧形驱动部311和方形滑移部312。弧形驱动部311背离工作室12侧壁的一侧垂直转动连接有驱动轴32,驱动轴32穿过固定板31并固定连接有驱动杆33,驱动杆33的轴向平行于固定板31朝向工作室12侧壁的端面。驱动杆33远离驱动轴32的一端通过转轴一331转动连接有推杆34,推杆34远离驱动杆33的一端通过转轴二341转动连接有支撑块35。转轴一331和转轴二341的轴向相互平行,转轴一331的轴向平行于驱动轴32的轴向。支撑块35设置在推杆34朝向固定板31的一侧,方形滑移部312上开设有供支撑块35滑移的滑孔36,滑孔36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工作室12底壁,支撑块35穿出滑孔36并向外延伸形成支撑部。为了提高支撑部对隔板2的支撑作用,可在支撑块35顶部螺钉固定有支撑板37,支撑板37的尺寸大于支撑块35,支撑块35呈长条形。

如图2所示,驱动轴32远离驱动杆33的一端穿出固定板31并焊接固定连接有驱动柄38,驱动柄38上开设有指向弧形驱动部311的固定孔381。弧形驱动部311上开设有若干与固定孔381适配的限位螺孔313,所有限位螺孔313圆周阵列在驱动轴32外周。固定孔381内穿设有与限位螺孔313螺纹连接的锁钉39。逆时针转动驱动柄38带动驱动杆33转动,推杆34在驱动杆33的推动作用下,沿滑孔36的长度方向向上滑移,进而实现支撑块35的上升,通过锁定39实现支撑块35位置的固定,支撑块35对隔板2(参见图1)起到顶起的作用。当需要对隔板2进行高度的降低时,仅需要逆时针反转驱动柄38,支撑块35沿滑孔36原路返回下降,实现隔板2的降低作用;或者,继续顺时针转动驱动柄38,直至驱动杆33处于竖直状态时,支撑块35位于最高点,然后随着驱动柄38的持续转动,在推杆34的拉动作用下,支撑块35又随之下降,实现隔板2的降低。

如图3所示,固定板31通过卡紧件4固定在工作室12侧壁上。卡紧件4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本实施例中,卡紧件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卡紧件4分别设置在固定板31相对的两侧。

如图4所示,卡紧件4包括开口朝向工作室12(参见图3)中部的U形弹片41和卡紧块42,U形弹片41设置在固定板31的外侧。U形弹片41一端与固定板31朝向工作室12侧壁的一端边缘垂直固定,卡紧块42设置于U形弹片41远离固定板31的一侧。工作室12侧壁开设有供U形弹片41嵌入的定位缺口122,定位缺口122的侧壁设置有与卡紧块42配合的卡紧槽123。当U形弹片41嵌入定位缺口122内时,卡紧块42嵌入卡紧槽123内,同时固定板31与工作室12侧壁之间形成供驱动杆33(参见图2)和推杆34转动的驱动缝隙5,驱动缝隙5为驱动杆33和推杆34的转动提供了空间。

如图4所示,卡紧槽123朝向工作室12的侧壁设置有截面呈半球形的限位凹槽124,卡紧块42上设有与限位凹槽124配合的半球形凸起43;当卡紧块42嵌入卡紧槽123内时,半球形凸起43嵌入限位凹槽124内。U形弹片41远离固定板3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挤压块44,挤压块44上均匀分布有若干防滑凸条45。

如图3所示,为了提高隔板2升降的稳定性,工作室12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供隔板2竖直滑移的滑道121,每个隔板2的四个角点处分别固定连接有与滑道121适配的滑块21,每个隔板2均通过滑块21与工作室12侧壁滑移连接。从而在升降机构3对隔板2进行升降调节时,滑块21对隔板2起到导向作用,使得隔板2更加平稳。

具体实施过程:

分步组装升降机构3,将驱动柄38、驱动轴32、驱动杆33、推杆34、支撑块35与固定板31顺次组装起来,然后挤压U形弹片41使其嵌入定位缺口122内,此时U形弹片41会通过自身的弹力使卡紧块42嵌入卡紧槽123内,从而能够实现固定板31与工作室12侧壁的紧固卡接。在支撑块35顶部螺钉固定支撑板37,然后将隔板2搭接在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板37上。旋动驱动手柄,实现隔板2的升降,当隔板2升降到适宜的高度时,通过锁钉39实现驱动柄38位置的固定,进而实现对隔板2高度位置的固定,完成隔板2高度的调节。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