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皿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8949发布日期:2019-04-16 23:44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器皿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器材存放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器皿柜。



背景技术:

器皿柜是实验室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存放器皿的装置,目前最多的形式为整个柜体共有多层放置器皿的层板,层板下部特设有抽屉式的接水槽以达到控水的目的,柜门采取平开门的形式,并在平开门中间安装玻璃以观察内部情况。

然而现有的器皿柜中,器皿上水流至层板上,经层板上的孔洞流至下层层板上,逐层沥水最终流至接水槽中。在逐层沥水的过程中,上层层板的沥水会掉落至下方的器皿上,使下方器皿为潮湿状态无法直接使用,需重新干燥或使用前擦干,避免残留水对检测造成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器皿柜上层的水滴到下方器皿的情况的问题,提供一种器皿柜。

一种器皿柜,器皿柜的柜体中包括多层放置单元和设置于多层放置单元下方的接水槽;各放置单元的底板上设有与对应摆放器皿内径相应的开孔,开孔边缘设有突起的挡水板;

各底板从外侧向内侧向下倾斜设置,且内侧设有将底板的沥水引至接水槽的引流机构,底板的倾斜角度为2~4°。

进一步地,引流机构为引流板,引流板固定在底板内侧边缘,并向下倾斜设置,各放置单元的引流板的延伸长度从上至下逐渐缩短呈纵向错开设置。

进一步地,引流板沿外侧向内侧的延伸方向宽度逐渐减小,且引流板的边缘设有护板形成用于聚拢沥水的聚拢结构,各放置单元的聚拢结构呈横向错开设置。

进一步地,放置单元为抽屉,抽屉的底板与抽屉的后挡板间隔设置,形成流出缝;引流板从底板超出后挡板向内侧延伸。

进一步地,抽屉的前挡板上设有透明观察窗。

进一步地,挡水板呈锥台状,锥台底部与器皿内径相适应。

进一步地,放置单元的开孔大小从下至上逐渐缩小,且任一放置单元的开孔大小相同。

进一步地,器皿柜的顶部设有与通风装置连接的通风口。

上述器皿柜,器皿倒置于放置单元的底板相应开口位置处,残留水渍沿器皿壁流下,由于挡水板的遮挡,不会从开口处掉落至下方放置单元上。底板向内侧方向下倾斜2~4°,水渍向底板内侧流动经引流机构流至接水槽中,即各放置单元上的沥水均直接进入接水槽中,流至下方的放置单元上,器皿干燥后可保持干燥状态。由于该倾斜角度相对较小,同时挡水板的阻挡作用,可使器皿放置的较为平稳,不会出现自动滑落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器皿柜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方式的抽屉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放置单元;110、开孔;120、挡水板;130、底板;140、引流机构;141、引流板;

200、接水槽;

300、抽屉;310、前挡板;320、后挡板;

400、通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参照图1~2,一种器皿柜,其特征在于,器皿柜的柜体中包括多层放置单元100和设置于多层放置单元100下方的接水槽200;各放置单元100底板130上设有与对应摆放器皿内径相应的开孔110,开孔110边缘设有突起的挡水板120;各底板130从外侧向内侧向下倾斜设置,且内侧设有将底板130的沥水引至接水槽200的引流机构140,底板130的倾斜角度为2~4°。

器皿柜的放置单元100可以为固定或可抽拉活动的层板,也可为抽屉300式结构。器皿柜开启取出侧为外侧,反之为内侧。各放置单元100底板130的开口大小略小于相应器皿的内径,挡水板120突出于开孔110边缘。器皿倒置开口处,挡水板120伸入器皿中,可阻挡器皿滑落。由于水的张力,器皿的水渍多沿器皿壁流下至底板130上,很少直接从器皿中部掉落再经开口掉落至下方的放置单元100中。同时开口的设置有利于空气的流动,便于器皿干燥速度加快。

底板130从外侧向内侧向下倾斜设置,即外侧位置高内侧位置低。底板130上的水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向内侧流动,经引流机构140引流至接水槽200。底板130的倾斜角度为2~4°,在该角度下,水可自动沿底板130向下流动汇拢,同时器皿即使没有挡水板120的遮挡,也不容易出现自动滑落的现象。引流机构140可以是引流管或引流板141。

上述器皿柜,器皿倒置于放置单元100的底板130相应开口位置处,残留水渍沿器皿壁流下,由于挡水板120的遮挡,不会从开口处掉落至下方放置单元100上。底板130向内侧方向下倾斜2~4°,水渍向底板130内侧流动经引流机构140流至接水槽200中,即各放置单元100上的沥水均直接进入接水槽200中,流至下方的放置单元100上,器皿干燥后可保持干燥状态。由于该倾斜角度相对较小,同时挡水板120的阻挡作用,可使器皿放置的较为平稳,不会出现自动滑落的现象。

进一步地,参照图1~2,引流机构140为引流板141,引流板141固定在底板130内侧边缘,并向下倾斜设置,各放置单元100的引流板141的延伸长度从上至下逐渐缩短呈纵向错开设置。

引流板141的倾斜角度大于底板130的倾斜角度,引流板141为直板或为具有一定弧度的板材。引流板141延伸出一定长度,可避免隔层沥水沿从底板130边缘直接流至下方底板130上。上方放置单元100的引流板141的延伸长度长,而下方放置单元100的引流板141的延伸长度相对较短,使得各放置单元100的沥水在纵向错开流动,避免上方的沥水流动与下方的沥水在流动过程中交汇一起,水流溅射造成下方底板130的器皿溅湿的情况。

进一步地,引流板141沿外侧向内侧的延伸方向宽度逐渐减小,且引流板141的边缘设有护板形成用于聚拢沥水的聚拢结构,各放置单元100的聚拢结构呈横向错开设置。

引流板141在延伸的同时宽度逐渐减小且边缘具有护板,为扁平的漏斗形状,形成聚拢沥水的聚拢结构。各放置单元100的聚拢结构呈横向错开设置,及漏斗形状的漏斗开口横向错开,在引流板141横向错开基础上,使得沥水横向和纵向流动方向均错开,上方的沥水流动与下方的沥水在流动过程中不会交汇一起,更不容易出现水流溅射造成下方底板130的器皿溅湿的情况。

进一步地,参照图1~2,放置单元100为抽屉300,抽屉300的底板130与抽屉300的后挡板320间隔设置,形成流出缝;引流板141从底板130超出后挡板320向内侧延伸。

传统的平开门,在边缘处不能存放,而且如果多层放置会容易出现倾倒,器皿散落在地的情况,改为抽屉300式,抽屉300的前挡板310、后挡板320和两侧挡板均可对便于的器皿形成支撑,可以充分解决倾倒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毒性浸出实验较多的实验室,既能节约空间,亦能防止倾倒。抽屉300利用空间增大,同时外观也较美观,提高危险废物处置实验室整洁度。

进一步地,抽屉300的前挡板310上设有透明观察窗。透明观察窗如玻璃窗或石英窗可直观看到抽屉300内器皿摆放情况和干燥情况,操作更为方便。

进一步地,参照图1~2,挡水板120呈锥台状,锥台底部与器皿内径相适应。挡水板120呈锥台状,挡水板120与器皿内壁具有一定间隙,避免水渍在表面张力下,沿挡水板120内壁掉落至下方放置单元100上。

进一步地,放置单元100的开孔110大小从下至上逐渐缩小,且任一放置单元100的开孔110大小相同。

危废处置行业实验室毒性浸出实验用离心杯、烧杯、蒸发皿种类杂,数量较多,该结构的器皿柜能有利于器皿防尘、器皿分类摆放。如设置孔径分别为Φ30mm、Φ50mm、Φ50mm、Φ70mm、Φ100mm的抽屉300,同时在底部设有抽屉300式的接水槽200。在使用过程中,主要放置离心杯、烧杯、蒸发皿,将此类型器皿倒扣在抽屉300中,通过自然沥水,对器皿进行干燥。容量瓶和锥形瓶等长颈细口器皿不宜放置在该器皿柜中。根据孔径大小,下层孔径大放置大型烧杯。离心杯、蒸发皿、小型烧杯可根据孔径大小选择放置在合适的抽屉300。离心杯、小型烧杯、蒸发皿可以多层存放,充分利用空间。

进一步地,参照图1,器皿柜的顶部设有与通风装置连接的通风口400。通风口400可与通风设施连接,加强空气流动,加快了干燥速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