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气的微量进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3697发布日期:2019-01-22 23:01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标准气的微量进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气体的配气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标准气的微量进样装置。



背景技术:

标准气体的应用日益广泛,其种类及数量在不断的丰富,而对标准气体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标准气体的配制方法有静态配气法和动态配气法两大类。静态配气法包括:称重法、体积法和压力比法。其中称重法是国际上公认的配制标准气体的基本方法,它是利用高精度天平分别测定高纯组分气体和稀释气体的质量,并定量混合而配制标准混合气的方法。

现有的对于微量多组分的标准气都是采用多次稀释方法配置而成,这种方法能解决一部分微量的配置,但对于相对分子质量比较低、氧气中的易燃易爆气体,这种方法就存在很多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标准气的微量进样装置,提高对于微量标准气的配置的准确性以及易燃易爆气体配置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标准气的微量进样装置,包括气筒,所述气筒内分别滑动设置有活塞,所述气筒的筒端设置有出气嘴,所述出气嘴设置有橡胶连接套,所述橡胶连接套与连接软管的一端连通,所述连接软管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插头,所述连接插头与原料气瓶的瓶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如下特征:

所述出气嘴呈管状且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橡胶连接套的一端内壁设置有内螺纹与出气嘴螺纹连接,所述连接软管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头,所述橡胶连接套的另一端内壁设置有螺纹与连接头螺纹连接。

所述连接插头外设置有旋转手柄,所述旋转手柄呈环状且设置有辐条与连接插头的外壁连接。

所述连接插头呈管状且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原料气瓶的瓶口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插头与瓶口螺纹连接。

所述原料气瓶瓶口的内螺纹端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与连接插头的一端抵靠或分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的技术效果为:本装置与配气装置相连,根据体积法计算出气筒应该抽取的气体体积,打开瓶阀,瓶内处于负压状态,气筒中的气态通过压差进入原料气瓶中,然后按照体积方法计算出应加平衡气的量,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对于微量标准气的配置的准确性以及易燃易爆气体配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标准气的微量进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原料气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连接软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标准气的微量进样装置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标准气的微量进样装置,包括气筒10,所述气筒10内分别滑动设置有活塞20,所述气筒10的筒端设置有出气嘴11,所述出气嘴11设置有橡胶连接套40,所述橡胶连接套40与连接软管30的一端连通,所述连接软管30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插头31,所述连接插头31与原料气瓶50的瓶口51连通;

本装置与配气装置相连,根据体积法计算出气筒10应该抽取的气体体积,打开瓶阀,瓶内处于负压状态,气筒10中的气态通过压差进入原料气瓶中,然后按照体积方法计算出应加平衡气的量,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对于微量标准气的配置的准确性以及易燃易爆气体配置的安全性;

上述的气筒10通过连接软管30与原料气瓶50的瓶口51连通,从而可提高气筒10与原料气瓶50连接的方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出气嘴11呈管状且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橡胶连接套40的一端内壁设置有内螺纹与出气嘴11螺纹连接,所述连接软管30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头32,所述橡胶连接套40的另一端内壁设置有螺纹与连接头32螺纹连接。

为方便将连接插头31旋拧在原料气瓶50的瓶口51处,所述连接插头31外设置有旋转手柄311,所述旋转手柄311呈环状且设置有辐条与连接插头31的外壁连接。

所述连接插头31呈管状且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原料气瓶50的瓶口51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插头31与瓶口51螺纹连接。

为实现对连接插头31旋拧位置的限位,所述原料气瓶50瓶口51的内螺纹端部设置有挡板511,所述挡板511与连接插头31的一端抵靠或分离;

上述的挡板511可选用橡胶,不仅能起到对连接插头31旋拧位置的限位,还能起到密封的作用。

所述活塞20的一端设置有推杆21伸出气筒10的一端,方便推动活塞20。

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