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烟气回收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7270发布日期:2019-02-15 21:23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沥青烟气回收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沥青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沥青烟气回收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一些以沥青为原材料的工艺生产过程中,反应釜中会有大量的沥青烟气挥发出来,由于现在的工艺管道中未进行管道保温,反应釜中的沥青烟在管道中会凝结积聚,附着在管道内壁上,随着附着物的增多,导致管道堵塞,对后续生产工艺将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相关技术中,沥青烟气的常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催化燃烧、活性炭吸附、UV光解等,然而这些处理方法的效果都不好;主要原因是沥青分子量较大,粘性高。并且,这些处理方法都会将沥青烟气中的沥青分子消耗掉,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沥青烟气回收处理系统。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沥青烟气回收处理系统,包括:动态降烟装置、保温管道和电捕捉塔;

所述动态降烟装置的入口与反应釜的出口连接,所述动态降烟装置的出口与所述保温管道的入口连接;所述保温管道的出口与所述电捕捉塔的入口连接;

所述动态降烟装置包括换热器,用于将反应釜中产生的沥青烟气冷却回收;所述电捕捉塔包括电捕捉装置,用于捕集回收沥青烟气中的沥青颗粒物。

进一步地,所述动态降烟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底端设置有入口,顶端设置有出口;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动态降烟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换热器表面的加热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管道为向上倾斜的管道,且管道的外壁上包裹有保温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电捕捉塔还包括均流器、收集器和收集容器;所述均流器设置在所述电捕捉塔的入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电捕捉塔的入口设置在顶端;所述均流器设置在所述电捕捉塔的入口下方;

所述均流器、所述电捕捉装置、所述收集器和所述收集容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电捕捉塔的出口设置在所述电捕捉装置的下方;

所述系统还包括主引风机和排气筒;所述电捕捉塔的出口、所述主引风机和所述排气筒依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釜的出口与所述动态降烟装置的入口之间设置有烟气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釜中设置有搅拌桨和搅拌电机;所述搅拌桨固定在所述搅拌电机的转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釜上设置有抽真空管道和氮气管道;所述抽真空管道用于连接抽真空接口,所述氮气管道用于连接氮气接口;

所述抽真空管道上设置有真空阀门,所述氮气管道上设置有氮气阀门。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系统首先通过动态降烟装置进行冷凝回收,再通过保温管道避免沥青烟气颗粒粘附在管道内壁,最后通过电捕捉吸附沥青颗粒;通过上述三个环节对沥青进行回收处理,保证沥青烟气实现达标排放;并且整个处理环节不会将沥青颗粒消耗掉,而是集中回收,能够节约资源。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沥青烟气回收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动态降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搅拌桨;2-反应釜;3-搅拌电机;4-真空阀门;5-抽真空接口; 6-氮气接口;7-氮气阀门;8-保温管道;9-动态降烟装置;901-外壳;902-换热器;903-入口;904-出口;905-循环水管;10-加热装置;11-冷水入口;12- 冷水截止阀;13-温水出口;14-烟气阀门;15-收集容器;16-主引风机;17- 收集器;18-电捕捉装置;19-均流器;20-电捕捉塔;21-排气筒;22-循环水泵; 23-制冷设施。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沥青烟气回收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沥青烟气回收处理系统包括:动态降烟装置9、保温管道8和电捕捉塔20。所述动态降烟装置9的入口与反应釜2的出口连接,所述动态降烟装置9的出口与所述保温管道8的入口连接;所述保温管道8的出口与所述电捕捉塔20的入口连接。

本申请的系统首先通过动态降烟装置9进行冷凝回收,再通过保温管道8 避免粘附在管道内壁,最后通过电捕捉吸附沥青颗粒;通过上述三个环节对沥青进行回收处理,能够对沥青烟气进行有效净化,实现达标排放,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并且整个处理环节不会将沥青颗粒消耗掉,而是集中回收,实现废物资源化回收。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应釜2的出口与所述动态降烟装置9的入口之间设置有烟气阀门14。所述反应釜2中设置有搅拌桨1和搅拌电机3;所述搅拌桨1固定在所述搅拌电机3的转轴上。所述反应釜2上设置有抽真空管道和氮气管道;所述抽真空管道用于连接抽真空接口5,所述氮气管道用于连接氮气接口6。所述抽真空管道上设置有真空阀门4,所述氮气管道上设置有氮气阀门7。

反应釜2在进行工艺生产时,搅拌电机3会带动着搅拌桨1在反应釜2 中旋转,搅拌的过程需要在真空的环境中进行,因此在开启搅拌电机3之前,先要打开真空阀门4,通过抽真空接口5来将反应釜2抽真空,保持一定的真空度后,整个工艺生产过程开始进行。

反应釜2在真空的条件下,反应物通过搅拌桨1搅拌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会放热,并伴有大量的沥青烟气挥发出来;此时打开氮气阀门7,通过氮气接口6向反应釜2内充入一定量的氮气载气,将挥发出的沥青烟气带出。这样能够防止大量沥青积聚在搅拌桨1轴上,不利于后期的换料,取产品。

为了减少沥青烟气的挥发量,在反应釜2的沥青烟气的出口处设置一个动态降烟装置9,能够有效减少沥青烟气的挥发量。

如图2所示,所述动态降烟装置9包括换热器902,用于将反应釜2中产生的沥青烟气冷却回收。换热器902上还依次连接有循环水管905、制冷设施 22和循环水泵23,形成用于冷却的循环管路。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态降烟装置9还包括外壳901;所述外壳901的底端设置有入口903,顶端设置有出口904;所述换热器902设置在所述外壳901 的内部。换热器902的表面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态降烟装置9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换热器902表面的加热装置10。具体地,所述加热装置10采用均布式微型电加热器。

动态降烟装置9在正式工作之前,需要进行预热:先将烟气阀门14打开,随后均布式微型电加热器启动加热,将换热导管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并保持一定的时间,以前使用时残留在换热器902导管上的沥青会熔化变成液体,回流到反应釜2中。附着在换热器902上的温度传感器会检测换热器902的温度,当温度超过内部设定的参数值时,电加热器便停止加热,预热过程结束。

在预热过程结束时,启动反应釜2的搅拌桨1,开始搅拌反应。并打开冷水截止阀12,接通冷水入口11,以降低换热器902导管的温度,使换热器902 与氮气带出来的沥青烟气发生换热,换热后的温水通过温水出口13回到制冷设施里。绝大多数沥青烟气遇到低温后会凝结成液滴,逐渐积聚形成沥青流体,并靠自身重力作用回流到反应釜2中继续反应。可见,动态降烟装置9 能够很好地降低沥青烟气的挥发量。

如图1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温管道8为向上倾斜的管道,且管道的外壁上包裹有保温材料。具体地,保温材料选用保温棉,能够有效保持管道的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保温管道8的坡度不小于1%,并且保温管道8应尽量布置得短一些,这样能够有效减少附着沉积在管道内壁的沥青。

如图1所示,所述电捕捉塔20包括电捕捉装置18,用于捕集回收沥青烟气中的沥青颗粒物。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捕捉塔20还包括均流器19、收集器17和收集容器15;所述均流器19设置在所述电捕捉塔20的入口处。具体地,所述电捕捉装置18为沥青烟气电捕捉板。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捕捉塔20的入口设置在顶端;所述均流器19设置在所述电捕捉塔20的入口下方。所述均流器19、所述电捕捉装置18、所述收集器17和所述收集容器15从上到下依次设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捕捉塔20的出口设置在所述电捕捉装置18 的下方。所述系统还包括主引风机16和排气筒21;所述电捕捉塔20的出口、所述主引风机16和所述排气筒21依次连接。

通过保温管道8后的沥青烟气会进入沥青烟气电捕捉塔20中进行收集处理。沥青烟气首先经过沥青烟气均流器19,然后均匀地进入到沥青烟气电捕捉板上。电捕捉板上接有高压直流电源,从而形成稳定的高压电场;沥青烟气由于自身带有一定的负电荷,在通过高压电场的过程中,会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阳极板运动,并粘附到阳极板上,同时自身所带负电荷将被中和。沥青颗粒物附着在阳极板表面,积累到一定程度,将聚集成液体糊状,并靠自身重力作用沿阳极板流入到沥青收集器17中。沥青收集器17与收集容器15 之间的管道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沥青能够流入到沥青收集容器15里,从而实现沥青烟气的资源化回收再利用。

沥青烟气经过沥青烟气电捕捉塔20处理以后,已经清洁无污染,可以通过主引风机16的带动作用,将净化后的气体引入排气筒21中高排。整个系统就实现了沥青烟气的资源化回收利用。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