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式喷淋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70982发布日期:2019-02-26 18:12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湿式喷淋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分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除尘器,特别是一种湿式喷淋除尘器。



背景技术:

湿式除尘器俗称“水除尘器”,它是使含尘气体与液体(一般为水)密切接触,利用水滴和颗粒的惯性碰撞或者利用水和粉尘的充分混合作用及其他作用捕集颗粒或使颗粒增大或留于固定容器内达到水和粉尘分离效果的装置。

发明人曾提出了多种湿式喷淋除尘器,如湿式除尘器(授权公告号CN200998635Y)、湿式多管旋风除尘器(申请公布号CN103157561A)、螺旋喷淋湿式除尘器(申请公布号CN107670441A)。本领域技术人员希望能够提出更多不同结构的湿式喷淋除尘器,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使用习惯,以及可根据不同的公开选择更合适的除尘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湿式喷淋除尘器,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出更多不同结构的湿式喷淋除尘器。

本发明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湿式喷淋除尘器包括竖直设置的筒体,筒体的侧壁底部开有进风口,筒体的顶壁上开口出风口,筒体的底壁上具有排水口;筒体的下方设有能用液体使排水口密封的水封结构;筒体的内腔下部设置有多组水雾喷淋组件,多组水雾喷淋组件沿筒体竖直方向分多层布置,筒体的内腔上部设置有水汽分离结构,水汽分离结构安装在筒体的侧壁上。

湿式喷淋除尘器中水封结构所需的液体与喷淋的液体相同,一般为水。通过水泵抽取水封结构采用的水,并供给给水雾喷淋组件;水雾自然沉降以及经水汽分离结构分离出的水经排水口重新流回至水封结构中,由此实现水循环利用。出风口处连接有风机,在风机的作用下气流从进风口进入,从出风口流出;由此含有粉尘和烟雾的气流从进风口进入筒体内,气流由下向上逐渐运动,在此过程中多层水雾喷淋组件持续喷出水雾,于是水雾与粉尘充分混合。筒体横截面面积远远大于与进风口横截面面积,因而气流速度快速下降,换言之筒体气流流速较低,进一步提高了水雾与粉尘充分混合;有效地保证了湿式除尘器捕集效率。

根据实际情况可灵活调整水雾喷淋组件层数以及单层水雾产生量,进而满足不同含尘浓度的工况以及保证捕集效率。

湿式喷淋除尘器中筒体内腔中死区空间极少,因而粉尘不易粘附和堆积,同时筒体内结构简单,可在侧壁上开设清洗门,便于清洗筒体内壁和筒体内部件,提高湿式喷淋除尘器运行安全性以及提高湿式喷淋除尘器使用寿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湿式喷淋除尘器通过产生大量的水雾和降低气流流速,保证水雾与粉尘和烟雾充分混合,实现保证湿式喷淋除尘器捕集效率。本湿式喷淋除尘器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以及维护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湿式喷淋除尘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湿式喷淋除尘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湿式喷淋除尘器中筒体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中筒体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三中筒体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体;2、进风管;3、水箱;4、回水管;5、水雾喷淋组件;5a、连接座;5b、喷雾头;6、水管;7、斜板;8、清洗观察窗;9、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湿式喷淋除尘器包括筒体1、水封结构、水雾喷淋组件5和水汽分离结构。

筒体1呈圆柱状,筒体1竖直设置,筒体1的侧壁底部开有进风口,筒体1的顶壁上开口出风口,筒体1的底壁上具有排水口。筒体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通过进风口与筒体1内腔相连通的进风管2,进风管2的一侧壁与筒体1的侧壁相切设置,这样进入筒体1内的气流具有一定地回旋力,即气流在筒体1内回旋流动,进而延长气流停留在筒体1内时长,实现提高湿式喷淋除尘器捕集效率。筒体1的顶壁呈圆锥台状,这样使气流流动更顺畅。筒体1的横截面面积与进风管2的横截面面积比值大于8,甚至可以大于10,这样能有效地保证筒体1内气流缓慢流动。

水封结构包括水箱3和回水管4,筒体1设置在水箱3上方,筒体1与水箱3之间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既提高湿式喷淋除尘器使用安全性,又能拆分便于运输。回水管4设置在水箱3内,回水管4的管壁与排水口的口缘固定连接,使得回水管4将筒体1内腔与水箱3内腔相连通;且当水箱3内存放有水且水面高于回水管4的下端口时,水使排水口密封。

水雾喷淋组件5的数量为多组,说明书附图给出水雾喷淋组件5的数量为3组,根据实际情况水雾喷淋组件5的数量可适应性地减少或增加。多组水雾喷淋组件5位于筒体1的内腔下部且多组水雾喷淋组件5沿筒体1的轴心线排列设置。该布置结构使水雾从中心向外围扩散,而气流则由外围向内旋转,由此有效地提高了水雾与粉尘和烟雾碰撞混合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湿式喷淋除尘器捕集效率。说明书附图给出水雾喷淋组件5包括与水管6固定连接的连接座5a和多个周向均匀分布的喷雾头5b;喷雾头5b与连接座5a通过螺纹相连接,连接座5a与水管6也通过螺纹相连接,这样根据不同类型的粉尘和不同的粉尘浓度,灵活地调整喷雾头5b的数量以及类型,进而既保证粉尘捕集率,又避免造成水资源浪费。

水汽分离结构设置在筒体1的内腔上部,即水汽分离结构位于水雾喷淋组件5的上方。说明书附图给出水汽分离结构包括多张安装在筒体1的侧壁上的斜板7,多张斜板7交错设置。根据实际情况,水汽分离结构可以是多个堆叠在一起的空心滤球。

进风管2内安装有多个喷雾头5b,这样水雾在进风口处便实现预混合,在气流旋转流动过程中,该水雾不断地被搅动,有效地提高了水雾与粉尘和烟雾碰撞混合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湿式喷淋除尘器捕集效率。

水流在气流作用下也会沿着筒体1内壁回转,以及水流在离心力作用下,会影响水排出流量;筒体1的底壁呈倒圆锥台状,这样有利于排出积水,但为了保证水排出流量大于供水流量,倒圆锥台的高度较大,导致筒体1制造成本增加以及高度较高,不利于运输。筒体1的底壁上固定有挡板9,挡板9能阻挡旋转的水,消除水流的回旋力以及降低气流对位于底壁上水流的影响,进而水流在重力作用下能快速地从排水口排出,以及可显著降低倒圆锥台的高度。挡板9的数量为多张,多张挡板9绕着排水口周向均分分布,挡板9的内端与排水口的外缘相切设置,以及挡板9呈弧形,这样能显著地提高挡水率以及水流流动顺畅性,进而保证排水效率以及显著降低油性物质和毛屑布屑在挡板9与排水口交接处堆积。

筒体1的侧壁上开有清洗窗口,筒体1的侧壁上安装有能封盖清洗窗口的清洗观察窗8,清洗观察窗8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或部分采用透明材料制成,这样人们还可透过清洗观察窗8观察筒体1内状态。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基本相同之处不再累赘描述,仅描述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如图4所示,筒体1呈方柱状,每层分布有5组水雾喷淋组件5;筒体1呈方柱状,有利于保证具有斜板7的水汽分离结构的水汽分离效率,换言之该结构尤其适合大水量喷淋的湿式喷淋除尘器。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基本相同之处不再累赘描述,仅描述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如图5所示,挡板9的数量为一张,挡板9以排水口开始向外逐圈旋绕直至筒体1的侧壁,即挡板9呈螺旋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