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质定性分析溶液配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4702发布日期:2019-02-01 20:38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质定性分析溶液配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质处理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物质定性分析溶液配制装置。



背景技术:

定性分析的主要任务是识别和鉴定物质有哪些元素、原子团、官能团或化合物组成,解决物质由什么组成的问题。定性分析是分析方法的一种,分析方法还包括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定性分析常在定量分析之前进行,它为设计或选择定量方法提供有用的信息。

定性分析的手段通常分为分干法分析和湿法分析,前者所用的试样不须制成溶液,湿法分析则要将试样配成溶液。干分析法虽然简便,但是往往只能实现初步的分析,深入分析通常还是采用湿分析法。特别是对于固体物质,采用湿分析法更能全面的得出分析结果。在固体物质的分析中,溶液的配置成为关键的一步,固体物质通常需要先进行粉碎,然后才制成溶液,以增强固体溶质与溶剂的混合效果。现有技术中,以上两个步骤通常是人工分别进行,其溶液的配制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固体物质的湿法定性分析过程中,溶液人工分步配制效率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质定性分析溶液配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物质定性分析溶液配制装置,包括锥形瓶,锥形瓶嵌设在基座内,基座一侧上方设置有量筒,量筒底部通过带阀门的进液管连通锥形瓶,基座另一侧上方设置有固体研磨装置,固体研磨装置包括底部敞开的倒置的锥筒,锥筒顶部设置有电机,电机输出端连接有设置在锥筒内部带研磨块的转轴,研磨块为倒锥形,研磨块外壁与锥筒内壁之间的距离由上至下依次减小,锥筒下方的基座内部设置有储料腔,储料腔顶部开设有与锥筒底部连通的落料通道,储料腔一侧设置有连通锥形瓶的进料通道,储料腔中设置有帮助进料的推料机构。

进一步地,推料机构包括竖直的推板,推板位于相对落料通道的另一侧,推板一侧表面连接有水平的推杆,推杆末端伸出基座。

进一步地,推杆为空心杆,推杆位于储料腔中的一端设置有喷嘴,推杆位于基座外部的一端设置有气囊。

进一步地,储料腔底部设置有电子称,基座侧面设置有与电子称电连接的LED显示屏。

进一步地,基座内部在落料通道处开设有水平的安装槽,安装槽一侧与基座外部连通,安装槽中设置有过滤网板。

进一步地,锥形瓶上设置有插入瓶内的连杆,连杆末端连接有底端封闭的过滤筒,过滤筒上设置有若干滤孔,过滤筒一侧设置有矩形的缺口,缺口处设置有进料板,进料板底端通过扭簧与过滤筒底部铰接,进料板两侧通过柔性膜与缺口两侧的筒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操作人员可以利用本装置进行固体物质的破碎以及溶液的配制,实现溶液配制过程的连续进行;也就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配置溶液分布进行时,需要采用不同的仪器进行不同的步骤,较为麻烦,同时也避免了溶液配制原材料在不同仪器之间转移时容易出现撒漏的情况。

2、操作推杆通过推板的推动储料腔中的固定颗粒,使固体颗粒落入进料通道中,进而进入锥形瓶中,使固体更好进入锥形瓶中,防止固体颗粒的残留,保证了固体溶质的加入量。

3、利用气囊使喷嘴喷出空气,进而喷吹储料腔,使储料腔中固体颗粒可以全部通过进料通道进入锥形瓶中,进一步防止其残留在储料腔中,保证了配制后的溶液浓度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4、电子称可以精确的称量储料腔中收集的固定溶质的质量,并实时通过LED显示屏呈现,使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固定溶质的质量,通过量筒精确的称量所需溶剂的量。

5、利用过滤网板对研磨后的固定颗粒进行过滤,可以将颗粒较大的固体过滤出来,以避免较大的固体颗粒在溶剂中溶解缓慢,同时也可以过滤掉固体原料中一些无法破碎的柔性杂质。

6、利用过滤筒可以在溶质溶解后,分离出原有固体溶质中的不溶性物质,并加以去除,防止不溶性物质影响对溶液的后续检测分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过滤筒处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量筒,2-阀门,3-进液管,4-基座,5-锥形瓶,6-连杆,7-锥筒,8-电机,9-转轴,10-研磨块,11-落料通道,12-安装槽,13-过滤网板,14-推板,15-推杆,16-气囊,17-喷嘴,18-储料腔,19-电子称,20-LED显示屏,21-进料通道,22-进料板,23-柔性膜,24-扭簧,25-过滤筒,26-滤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物质定性分析溶液配制装置,包括锥形瓶5,锥形瓶5嵌设在基座4内,基座4一侧上方设置有量筒1,量筒1底部通过带阀门2的进液管3连通锥形瓶5,基座4另一侧上方设置有固体研磨装置,固体研磨装置包括底部敞开的倒置的锥筒7,锥筒7顶部设置有电机8,电机8输出端连接有设置在锥筒7内部带研磨块10的转轴9,研磨块10为倒锥形,研磨块10外壁与锥筒7内壁之间的距离由上至下依次减小,锥筒7下方的基座4内部设置有储料腔18,储料腔18顶部开设有与锥筒7底部连通的落料通道11,储料腔18一侧设置有连通锥形瓶5的进料通道21,储料腔18中设置有帮助进料的推料机构。

工作原理:将一定量的固体物质放入通过锥筒7顶部的开口放入锥筒7中,启动电机8,通过研磨块10外壁与锥筒7内壁的挤压实现固体物质的破碎,并且由于研磨块10外壁与锥筒7内壁之间的距离由上至下依次减小,可以对破碎后的固体进行研磨,研磨成颗粒的固体通过落料通道11进入储料腔18中统一收集,随后在推料机构的的推动作用下由进料通道21进入锥形瓶5内,量筒1中量取一定量的溶剂,用过进液管3进入锥形瓶5内,与瓶中的固体溶质混合制成溶液。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待检测的固体物质是硬度较小的柔性物质,可以将固体研磨装置换成刀片破碎装置,其转轴9上通过刀片替代研磨块10。具体的,电机8安装在顶板上,顶板通过螺栓与锥筒7顶部连接,通过螺栓即可拆卸固体研磨装置并进行更换。

操作人员可以利用本装置进行固体物质的破碎以及溶液的配制,实现溶液配制过程的连续进行;也就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配置溶液分布进行时,需要采用不同的仪器进行不同的步骤,较为麻烦,同时也避免了溶液配制原材料在不同仪器之间转移时容易出现撒漏的情况。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推料机构包括竖直的推板14,推板14位于相对落料通道11的另一侧,推板14一侧表面连接有水平的推杆15,推杆15末端伸出基座4。

以上改进优点在于:操作推杆通过推板的推动储料腔中的固定颗粒,使固体颗粒落入进料通道中,进而进入锥形瓶中,使固体更好进入锥形瓶中,防止固体颗粒的残留,保证了固体溶质的加入量。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推杆15为空心杆,推杆15位于储料腔18中的一端设置有喷嘴17,推杆15位于基座4外部的一端设置有气囊16。

以上改进优点在于:利用气囊使喷嘴喷出空气,进而喷吹储料腔,使储料腔中固体颗粒可以全部通过进料通道进入锥形瓶中,进一步防止其残留在储料腔中,保证了配制后的溶液浓度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储料腔18底部设置有电子称19,基座4侧面设置有与电子称19电连接的LED显示屏20。

以上改进优点在于:电子称可以精确的称量储料腔中收集的固定溶质的质量,并实时通过LED显示屏呈现,使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固定溶质的质量,通过量筒精确的称量所需溶剂的量。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基座4内部在落料通道11处开设有水平的安装槽12,安装槽12一侧与基座4外部连通,安装槽12中设置有过滤网板13。

以上改进优点在于:利用过滤网板对研磨后的固定颗粒进行过滤,可以将颗粒较大的固体过滤出来,以避免较大的固体颗粒在溶剂中溶解缓慢,同时也可以过滤掉固体原料中一些无法破碎的柔性杂质。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锥形瓶5上设置有插入瓶内的连杆6,连杆6末端连接有底端封闭的过滤筒25,过滤筒25上设置有若干滤孔26,过滤筒25一侧设置有矩形的缺口,缺口处设置有进料板22,进料板22底端通过扭簧24与过滤筒25底部铰接,进料板22两侧通过柔性膜23与缺口两侧的筒体连接。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锥形瓶5顶部的开口将连杆6连同过滤筒25放入锥形瓶5中,旋转连杆6以调整方位将进料板22调整至进料通道21下方,进料板22在扭簧24的弹力作用下绕底部铰接处旋转打开,以方便通过进料通道21落下的固体溶质可以准确的落入过滤筒25中,待溶质中的可溶物质溶解完毕后,拔出连杆6与过滤筒25,此时进料板22顶部与锥形瓶5的瓶壁相互作用,使进料板22绕底部铰接处方向旋转关闭,进而取出过滤筒25以清除其中的不溶性固体溶质。

以上改进优点在于:利用过滤筒可以在溶质溶解后,分离出原有固体溶质中的不溶性物质,并加以去除,防止不溶性物质影响对溶液的后续检测分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