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饲料原料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4097发布日期:2019-04-05 20:48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新型饲料原料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饲料生产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饲料原料搅拌机。



背景技术:

饲料的原料包含有玉米、大豆、谷物、鱼类肉类粉末等等等,在进行饲料生产时需要搅拌机将这些原料搅拌混合均匀。

现有的饲料搅拌机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搅拌后原料的残留量高,很多原料粘附在搅拌机的内壁上无法自动掉落,需要在搅拌完成后人工将这些残留的原料清理,十分麻烦;其次,搅拌机的加料方式是使用投料斗加料,加入的原料成股成堆,给搅拌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不但加长了搅拌的时间,还影响搅拌的效果;还有,搅拌机中的搅拌叶形状结构简单,搅拌叶之间的空隙较大,导致搅拌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型饲料原料搅拌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饲料原料搅拌机,其中,包括:

支架,用于支撑搅拌筒,支架可以设置在地面上。

搅拌筒,其架设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搅拌筒内部设置有搅拌腔,所述搅拌筒的上部开设有原料入口,下部开设有原料出口,所述搅拌腔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电机、搅拌轴和搅拌件,所述搅拌轴水平穿过所述搅拌腔且两端突出所述搅拌筒的两个端面,所述搅拌电机设置在所述搅拌筒的任意一端并驱动所述搅拌轴,所述搅拌件为三根等长的搅拌叶首尾相接形成的等边三角形结构,所述搅拌件的任意一个角固定在所述搅拌轴上以被搅拌轴带动进行搅拌,所述搅拌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搅拌件等距设置且每相邻两个搅拌件间距不超过10厘米;搅拌电机驱动搅拌轴转动,搅拌轴带动搅拌件进行搅拌;由于将搅拌件设置成等边三角形结构,搅拌件与原料的接触面积增大,搅拌效果更好,同时三角形结构能够增加搅拌件的结构稳定性,避免搅拌件断裂。间距设置为不超过10厘米可以提高搅拌效果,避免搅拌件间距过大导致的搅动原料效果不好。

散料装置,其包括矩形筒体、散料板和振动电机,所述矩形筒体的上端开口形成投料口,下端开口形成出料口,所述矩形筒体的出料口对接至所述原料入口,所述散料板包括第一散料板和第二散料板,所述振动电机包括第一振动电机和第二振动电机,所述第一散料板的一侧边铰接在所述矩形筒体的一侧壁上,所述第一振动电机支撑在所述第一散料板的下方,所述第二散料板的一侧边铰接在所述矩形筒体的对侧壁上,所述第二振动电机支撑在所述第二散料板下方,所述第一散料板和第二散料板之间具有供原料通过的间隙。原料从投料口进入落到散料板上,在振动电机的驱动下,散料板振动使得原料震散均匀,然后像瀑布一样散落到搅拌筒中,使得原料更加均匀的落入到搅拌筒中进而被搅拌,解决了传统设备原料成股成堆进入到搅拌筒造成的搅拌效果不好,搅拌时间长的问题。

优选的是,所述的新型饲料原料搅拌机中,所述原料出口设置有用于开启和关闭原料出口的门阀。搅拌完成后开启门阀可以将原料放出。

优选的是,所述的新型饲料原料搅拌机中,所述支架具有四根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底端固定有水平设置的板块,所述板块为正方形。板块增加了支撑脚与地面的接触,使得支架更加稳定,减少搅拌筒的振动的影响。

优选的是,所述的新型饲料原料搅拌机中,所述板块上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用于与地面进行螺钉连接。具有更好地连接固定作用。

优选的是,所述的新型饲料原料搅拌机中,所述搅拌筒与地面呈5-10°倾斜设置。轻微的倾斜使得原料在重力作用下慢慢的从搅拌筒移动到另一侧,便于搅拌筒更加容易将原料排出。

优选的是,所述的新型饲料原料搅拌机中,所述原料入口设置在所述搅拌筒较高一端的上部,所述原料出口设置在所述搅拌筒较低一端的下部。便于将原料排出。

优选的是,所述的新型饲料原料搅拌机中,还包括刮料机构,所述刮料机构包括:支撑杆,其第一端固定在所述搅拌轴上,第二端伸延至贴近搅拌筒内壁的位置;刮料片,其固定在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所述刮料片的一个侧边与所述搅拌筒的内壁贴合,所述搅拌轴通过支撑杆驱动所述刮料片沿搅拌筒的内壁运动以刮落粘附在内壁的原料。搅拌轴转动时刮料片贴着搅拌筒的内壁将粘附的原料刮落,减少了原料粘附和残留,解决了传统设备中原料残留过多,需要人工清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饲料原料搅拌机将搅拌件改进为三角形结构,三角形结构的搅拌件与原料的接触面积增大,搅拌效果更好,同时三角形结构能够增加搅拌件的结构稳定性,避免搅拌件断裂。同时搅拌件的间距设置为不超过10厘米可以提高搅拌效果,避免搅拌件间距过大导致的搅动原料效果不好。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饲料原料搅拌机设置了散料装置,散料装置中设置了散料板,散料板在振动电机驱动下产生振动以将原料震散摊匀,使得原料像瀑布一样更加均匀地投入到搅拌筒中进行搅拌,解决了传统设备成股成堆投料进入到搅拌筒中造成的搅拌时间过长,搅拌效果不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饲料原料搅拌机设置了刮料机构,刮料机构中的刮料片在搅拌轴的带动下沿搅拌筒的内壁运动,以将内壁粘附的原料及时刮落,减少了原料的残留,解决了传统设备需要人工清理残留原料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饲料原料搅拌机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饲料原料搅拌机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饲料原料搅拌机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饲料原料搅拌机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和2所示,一种新型饲料原料搅拌机,其中,包括:

支架1,用于支撑搅拌筒2,支架可以设置在地面上。

搅拌筒2,其架设在所述支架1上,所述搅拌筒2内部设置有搅拌腔,所述搅拌筒2的上部开设有原料入口,下部开设有原料出口3,所述搅拌腔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电机6、搅拌轴4和搅拌件5,所述搅拌轴4水平穿过所述搅拌腔且两端突出所述搅拌筒2的两个端面,所述搅拌电机6设置在所述搅拌筒2的任意一端并与搅拌轴通过齿轮连接以驱动所述搅拌轴4转动,所述搅拌件5为三根等长的搅拌叶首尾相接形成的等边三角形结构,所述搅拌件5的任意一个角焊接固定在所述搅拌轴4上,当搅拌轴4转动时可以带动搅拌件5对原料进行搅拌,所述搅拌件5设置有多个,多个搅拌件5等距设置且每相邻两个搅拌件5间距不超过10厘米以避免间距太大导致原料搅拌不到位;搅拌电机驱动搅拌轴转动,搅拌轴带动搅拌件进行搅拌;由于将搅拌件设置成等边三角形结构,搅拌件与原料的接触面积增大,搅拌效果更好,同时三角形结构能够增加搅拌件的结构稳定性,避免搅拌件断裂。间距设置为不超过10厘米可以提高搅拌效果,避免搅拌件间距过大导致的搅动原料效果不好。

散料装置,其包括矩形筒体7、散料板(9,10)和振动电机(11,12),所述矩形筒体7的上端开口形成投料口8,下端开口形成出料口,所述矩形筒体7的出料口对接至所述原料入口,所述散料板包括第一散料板9和第二散料板10,所述振动电机包括第一振动电机11和第二振动电机12,所述第一散料板9的一侧边铰接在所述矩形筒体的一侧壁上,另一侧边向对侧壁伸延距离对侧壁具有原料通过的间距,所述第一振动电机11设置在矩形筒体7的侧壁上并支撑所述第一散料板9的下方,所述第二散料板的一侧边铰接在所述矩形筒体的对侧壁上,另一侧边向第一散料板9铰接的侧壁伸延且具有一定间距以保证原料通过,所述第二振动电机12支撑在所述第二散料板12下方,同时所述第一散料板9和第二散料板10之间具有供原料通过的间隙。原料从投料口进入落到散料板上,在振动电机的驱动下,散料板振动使得原料震散均匀,然后像瀑布一样散落到搅拌筒中,使得原料更加均匀的落入到搅拌筒中进而被搅拌,解决了传统设备原料成股成堆进入到搅拌筒造成的搅拌效果不好,搅拌时间长的问题。

进一步,所述原料出口3设置有用于开启和关闭原料出口的门阀。搅拌完成后开启门阀可以将原料放出。

进一步,所述支架1具有四根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底端固定有水平设置的板块,所述板块为正方形。板块增加了支撑脚与地面的接触,使得支架更加稳定,减少搅拌筒的振动的影响。所述板块上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用于与地面进行螺钉连接。具有更好地连接固定作用。

进一步,所述搅拌筒2与地面呈5-10°倾斜设置。轻微的倾斜使得原料在重力作用下慢慢的从搅拌筒移动到另一侧,便于搅拌筒更加容易将原料排出。所述原料入口设置在所述搅拌筒较高一端的上部,所述原料出口设置在所述搅拌筒较低一端的下部。

进一步,如图3和4所示,还包括刮料机构,所述刮料机构包括:支撑杆13,其第一端固定在所述搅拌轴4上,第二端伸延至贴近搅拌筒2内壁的位置;刮料片14,其固定在所述支撑杆13的第二端,所述刮料片14的一个侧边与所述搅拌筒2的内壁贴合,所述搅拌轴4通过支撑杆13驱动所述刮料片14沿搅拌筒2的内壁运动以刮落粘附在内壁的原料。搅拌轴转动时刮料片贴着搅拌筒的内壁将粘附的原料刮落,减少了原料粘附和残留,解决了传统设备中原料残留过多,需要人工清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过程如下:

将玉米、大豆等原料从散料装置的投料口投入,振动电机驱动散料板将原料震散均匀后落入到搅拌筒内,搅拌电机驱动搅拌轴带动搅拌件对原料搅拌均匀,同时搅拌轴驱动刮料机构将搅拌筒内壁粘附的原料刮落,避免原料残留,搅拌完成后,开启原料出口可以将原料排出。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