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胶管挤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4096发布日期:2019-04-05 20:48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胶管挤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挤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塑胶管挤出装置。



背景技术:

塑胶挤出机又称压出机,为塑胶制品生产中重要的工艺设备之一。在塑胶工业胶料加工成型中,塑胶管挤出机同压延机一起并列为两大主导生产机种,用途广泛。对于塑胶管挤出机加入的原料经常都是多种塑胶原料混合在一起,这些塑胶原料有块状;而现有的塑胶管挤出机经常会出现块状的塑胶原料还没完全加热融化就输送到塑胶管挤出机的挤出口,从而导致挤出的塑料管质量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胶管挤出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塑胶管挤出装置,包括外筒,外筒两端可拆卸设有安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内设有内筒;所述内筒两端均穿过安装盖,且与安装盖通过轴承配合连接;所述内筒的一端的外圆面套设有齿圈,齿圈配置有与其啮合的齿轮,齿轮配置有第一电机;所述内筒在外筒内侧的外圆面设有第一螺旋输送板;所述内筒一端设有端盖,另一端设有模套,模套中心设有通孔;所述内筒内设有转轴,转轴上设有第二螺旋输送板,且第二螺旋输送板与第一螺旋输送板的螺旋旋向相反;所述转轴的一端穿过端盖,且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设有模芯,模芯穿过模套的通孔与模套的端面对齐;所述模芯的外圆面设有螺纹,模芯的外圆面设有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的模芯套,模芯套外圆面与模套内圆面形成出料口;所述外筒配置有加热结构;所述内筒在外筒内侧的外圆面布满过液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与端盖通过轴承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远离端盖的一端套设有多个连接套,且连接套与转轴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套与内筒之间设有多个连接杆,便于支撑转轴。

进一步地,所述外筒两端均与安装盖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筒靠近模套的一端设有进料口。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结构包括多个电热丝加热圈和红外线加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电热丝加热圈与红外线加热器交替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转轴上的大皮带轮,大皮带轮配置有小皮带轮,大皮带轮与小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小皮带轮配置有驱动其转动的第二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外筒底部设有固定座。

采用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首先通过加热结构对外筒和内筒的空腔进行加热,然后将塑胶原料送入外筒内,通过第一电机带动齿圈转动,齿圈带动内筒转动,再通过内筒带动第一螺旋输送板对原料进行输送到外筒内部的另一侧,在这个过程中块状的原料在融化;经过融化后的液体通过过液通孔进入内筒空腔内,并通过第二螺旋输送板将其输送到模芯套与模套之间形成出料口,从而输出塑胶管;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塑胶管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塑胶管挤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塑胶管挤出装置的左侧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塑胶管挤出装置的右侧放大图;

图4是出料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当然的,还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另外的,还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者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塑胶管挤出装置,包括外筒1,外筒1两端可拆卸设有安装盖26;所述外筒1内设有内筒4;所述内筒4两端均穿过安装盖26,且与安装盖26通过轴承23配合连接;所述内筒4的一端的外圆面套设有齿圈22,齿圈22配置有与其啮合的齿轮14,齿轮14配置有第一电机15;所述内筒4在外筒1内侧的外圆面设有第一螺旋输送板3;所述内筒4一端设有端盖6,另一端设有模套16,模套16中心设有通孔;所述内筒4内设有转轴7,转轴7上设有第二螺旋输送板5,且第二螺旋输送板5与第一螺旋输送板3的螺旋旋向相反;所述转轴7的一端穿过端盖6,且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转轴7的另一端设有模芯19,模芯19穿过模套16的通孔与模套16的端面对齐;所述模芯19的外圆面设有螺纹,模芯19的外圆面设有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的模芯套18,模芯套18外圆面与模套16内圆面形成出料口17;所述外筒1配置有加热结构;所述内筒4在外筒1内侧的外圆面布满过液通孔24;所述转轴7与端盖6通过轴承23配合连接;所述转轴7远离端盖6的一端套设有多个连接套20,且连接套20与转轴7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套20与内筒4之间设有多个连接杆21,便于支撑转轴7;所述外筒1两端均与安装盖26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所述外筒1靠近模套16的一端设有进料口2;所述加热结构包括多个电热丝加热圈12和红外线加热器13。

多个电热丝加热圈12与红外线加热器13交替设置。电热丝加热圈12和红外线加热器13的配合使用能够给外筒1内提供足够的热能,两者的配合使用避免其中一方加热失效而降低保温效果,且红外线加热器13的设置能够精确控制温度。

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转轴上的大皮带轮8,大皮带轮8配置有小皮带轮9,大皮带轮8与小皮带轮9通过皮带25连接;所述小皮带轮9配置有驱动其转动的第二电机10;所述外筒1底部设有固定座11。

首先通过加热结构对外筒1和内筒4的空腔进行加热,然后将塑胶原料送入外筒1内,通过第一电机15带动齿圈22转动,齿圈22带动内筒4转动,再通过内筒4带动第一螺旋输送板3对原料进行输送到外筒1内部的另一侧,在这个过程中块状的原料在融化;经过融化后的液体通过过液通孔24进入内筒4空腔内,并通过第二螺旋输送板5将其输送到模芯套18与模套16之间形成出料口17,从而输出塑胶管;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塑胶管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