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湿法脱硫节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71130发布日期:2019-02-26 18:13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烟气湿法脱硫节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湿法脱硫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烟气湿法脱硫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性能源革命的持续推进及国内环保政策持续收紧,以风、光、水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技术及装机迅速崛起,将在未来成为我国发电装机的主力军,国内已经大规模建设布局的燃煤发电机组将逐渐发挥其灵活性调峰的功能定位。为适应环保要求,燃煤电厂尾部烟气处理的脱硫脱硝系统已成为与电厂三大系统齐名的第四大系统,因此,如何使脱硫系统更好的适应主机灵活性运行,在满足排放要求的基础上达到节能目的,将成为一个重大命题。

传统的湿法脱硫技术的工艺流程为利用浆液循环泵将位于吸收塔底部浆池的石灰石浆液打入安装于吸收塔上部喷淋层,通过喷嘴喷出后,与通过原烟道引入吸收塔的烟气进行吸收反应,达到脱除烟气中SO2的目的。当前,为适应电厂负荷的复杂变化而对脱硫系统进行的节能改造往往局限于降低设备的耗电率,如图2为传统的烟气湿法脱硫系统示意图。目前湿法脱硫项目均是基于满足机组满负荷运行进行设计建造的,在机组在较低负荷运行或者运行负荷多变的情况下,脱硫系统没有有效的调节途径,以最优的运行方式匹配主机的运行负荷,造成脱硫系统的高位运行来匹配机组的低负荷运行,从而造成脱硫系统实际厂用电率偏高,最终结果为能耗偏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气湿法脱硫节能装置,解决现有脱硫系统无法灵活调节运行模式,通过增设烟气流量监测点以及伸缩烟气隔板,实现脱硫吸收塔的分级利用,节能运行。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烟气湿法脱硫节能装置,该装置包括:

湍流管栅,其设于吸收塔内部且位于入口烟道上方;

喷淋层,其设于所述湍流管栅的上方并通过循环泵与所述吸收塔下部的浆液池连接,所述喷淋层设有至少两层,且相邻的喷淋层之间设有伸缩隔板;

出口烟道,其设于每个所述喷淋层的上方的吸收塔壁上;且所述出口烟道位于所述伸缩隔板的下方;

烟气流量监测装置,其设于所述入口烟道处;

控制装置,其设于所述吸收塔外部,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烟气流量监测装置信号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有所述喷淋层、所有所述伸缩隔板和所有所述出口烟道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喷淋层设有三层,分别为第一喷淋层、第二喷淋层和第三喷淋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口烟道设有三个,分别为第一出口烟道、第二出口烟道和第三出口烟道;所述第一出口烟道设于所述第一喷淋层上方的吸收塔壁上,所述第二出口烟道设于所述第二喷淋层上方的吸收塔壁上,所述第三出口烟道设于所述第三喷淋层上方的吸收塔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伸缩隔板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伸缩隔板和第二伸缩隔板;所述第一伸缩隔板设于所述第一喷淋层和所述第二喷淋层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二出口烟道的上方,所述第二伸缩隔板设于所述第二喷淋层和所述第三喷淋层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三出口烟道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口烟道设有挡板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板门上设有第一开关,且通过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喷淋层上设有第二开关,且通过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伸缩隔板设有第三开关,且通过所述第三开关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伸缩隔板一端与所述吸收塔内壁连接,所述伸缩隔板另一端为自由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与所述伸缩隔板连接的吸收塔内壁上设有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烟气湿法脱硫节能装置能够实现脱硫系统的分级高效利用,精确匹配主厂运行负荷的灵活性调节,降低运行阻力;同时在实现主厂运行负荷灵活调节情况下,脱硫系统辅助设备的只能合理投运,避免高位运行造成的能耗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烟气湿法脱硫节能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烟气湿法脱硫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入口烟道;2、循环泵;3、第一喷淋层;4、第一伸缩隔板;5、第二喷淋层;6、第二伸缩隔板;7、第三喷淋层;8、湍流管栅;9、吸收塔;10、第一出口烟道;11、第二出口烟道;12、第三出口烟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是一种烟气湿法脱硫节能装置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

湍流管栅8,其设于吸收塔9内部且位于入口烟道1上方。烟气从入口烟道1进入吸收塔9中,先经过湍流管栅8,使烟气均匀地进入喷淋层中,避免烟气一股较为集中地进入喷淋层,从而降低脱硫效率。

喷淋层,其设于湍流管栅8的上方并通过循环泵2与吸收塔9下部的浆液池连接,喷淋层设有至少两层,且相邻的喷淋层之间设有伸缩隔板。循环泵2将吸收塔9下部浆液池中的浆液抽送至喷淋层对烟气中的硫予以吸收,为了使烟气中的硫被充分吸收,因此需设置多个喷淋层,具体数量需要根据吸收塔9能够处理烟气的量来决定,处理量越大则所需喷淋层数量越多,反之所需喷淋层数量越少。由于烟气流量不能一直保持恒定,因此为了降低能耗,在喷淋层之间设置了伸缩隔板,可以根据实时的烟气流量,通过控制伸缩隔板的开合来确定喷淋层工作的层数。若烟气流量较小,则选择展开部分伸缩隔板,仅开启下部的喷淋层对烟气予以脱硫,而上部的喷淋层即可停止工作,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出口烟道,其设于每个喷淋层的上方的吸收塔壁上;且出口烟道位于伸缩隔板的下方;只有喷淋层对烟气中的硫予以脱除后,干净的烟气才能从出口烟道予以排出,因此出口烟道需设置在喷淋层上方。同时为了使伸缩隔板发挥节流烟气的作用,因此出口烟道位于伸缩隔板的下方,否则当伸缩隔板展开时,脱硫后烟气则无法排出;或当伸缩隔板关闭时,脱硫后烟气可以通过出口烟道排出,但同时脱硫后烟气也会进入上一喷淋层,并未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烟气流量监测装置,其设于入口烟道1处;

控制装置,其设于吸收塔9外部,控制装置与烟气流量监测装置信号连接,控制装置分别与所有喷淋层、所有伸缩隔板和所有出口烟道电连接。

烟气流量监测装置实时监测进入吸收塔9内的烟气,从而将烟气流量信号传输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经过烟气总量及每个喷淋层能够处理烟气流量予以分析,最终得出所需开启喷淋层的数量,从而开启对应的伸缩隔板和出口烟道。

进一步的,喷淋层设有三层,分别为第一喷淋层3、第二喷淋层5和第三喷淋层7。

进一步的,出口烟道设有三个,分别为第一出口烟道10、第二出口烟道11和第三出口烟道12;第一出口烟道10设于第一喷淋层3上方的吸收塔壁上,第二出口烟道11设于第二喷淋层5上方的吸收塔壁上,第三出口烟道12设于第三喷淋层7上方的吸收塔壁上。

进一步的,伸缩隔板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伸缩隔板4和第二伸缩隔板6;第一伸缩隔板4设于第一喷淋层3和第二喷淋层5之间且位于第二出口烟道11的上方,第二伸缩隔板6设于第二喷淋层5和第三喷淋层7之间且位于第三出口烟道12上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了三个喷淋层,从而对应设置了三个出口烟道以及两个伸缩隔板。当烟气流量较小,仅开启一个喷淋层即可满足其脱硫需求时,则将第二伸缩隔板6展开,开启第三喷淋层7和第三出口烟道12,第三喷淋层7对烟气予以脱硫,脱硫后烟气从第三出口烟道12予以排出;当烟气流量中等,需开启两个喷淋层时,则将则将第二伸缩隔板6关闭,开启第二喷淋层5、第三喷淋层7、第二出口烟道11和第三出口烟道12,第二喷淋层5和第三喷淋层7对烟气予以脱硫,脱硫后烟气则通过第二出口烟道11和第三出口烟道12予以排出;当烟气流量较大,需开启三个喷淋层时,则将第一伸缩隔板4和第二伸缩隔板6均关闭,开启第一喷淋层3、第二喷淋层5、第三喷淋层7、第一出口烟道10、第二出口烟道11和第三出口烟道12,第一喷淋层3、第二喷淋层5和第三喷淋层7对烟气予以脱硫,脱硫后烟气通过第一出口烟道10、第二出口烟道11和第三出口烟道12予以排出。

进一步的,出口烟道设有挡板门。通过挡板门来实现出口烟道的开启和关闭。

进一步的,挡板门上设有第一开关,且通过第一开关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通过控制第一开关的闭合和断开来实现挡板门的开启和关闭。

进一步的,喷淋层上设有第二开关,且通过第二开关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通过控制第二开关的闭合和断开来控制喷淋层的开启和关闭。

进一步的,伸缩隔板设有第三开关,且通过第三开关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通过控制第三开关的闭合和断开来控制伸缩隔板的展开和关闭。

进一步的,伸缩隔板一端与吸收塔9内壁连接,伸缩隔板另一端为自由端。

进一步的,与所述伸缩隔板连接的吸收塔内壁上设有凹槽。

当伸缩隔板展开时,其自由端与吸收塔9内壁的另外一侧的内壁接触,从而达到截断烟气的作用;当伸缩隔板关闭时,其自由端则沿伸缩隔板的径向缩回至吸收塔内壁的凹槽中,从而不影响烟气向上传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