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用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3325发布日期:2019-05-24 21:54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用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过滤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利用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水过滤器是在水处理行业中水过滤装置是一种很常见的配件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健康,由于部分地区地下水开采量超过补给量,人类逐渐意识到水是可以再生的资源,污水经过适当处理,可以重复利用,实现水在自然界中的良性循环,现有的过滤装置只能够将水流进行传输,无法针对杂物进行处理,并且流速较慢,不能够满足使用需求,水利用过滤装置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设备的无法增加内部压强,无法对杂物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水利用过滤装置,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设备的无法增加内部压强,无法对杂物进行处理的问题,达到设备的增加内部压强,能够对杂物进行处理的效果。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水利用过滤装置,包括主体、第一连接盖、出水口、连接扣、连接管、第二连接盖、底座、电源线、滤筒、压力表和增压泵,所述主体左侧与第一连接盖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盖左侧设有出水口,所述主体内侧与滤筒进行卡扣连接,所述主体左上方与压力表进行螺纹连接,所述主体右上方设有连接扣,所述主体右方与连接管进行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管右方与增压泵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增压泵右方与第二连接盖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盖顶部与底座进行铆接,所述第二连接盖外侧设有电源线,所述滤筒由筒体、过滤网层、调节圈、内筒和盖体组成,所述筒体外侧与过滤网层进行套接,所述筒体前端与调节圈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筒体内侧与内筒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筒体上方设有盖体,所述筒体与主体内侧右上方进行卡扣连接,所述增压泵由电机、密封盖体、叶轮、泵体、出水段和调节阀组成,所述电机左方与密封盖体进行铆接,所述密封盖体左方与泵体进行铆接,所述泵体下方与叶轮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泵体左方设有出水段,所述泵体上方与调节阀进行转动连接,所述过滤网层由过滤网和滤纸组成,所述过滤网内侧与滤纸进行粘接,所述过滤网与筒体外侧进行套接,所述电机与电源线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滤筒的长度为五十厘米,直径为十五厘米,能够过滤更多的水流。

进一步的,所述滤筒可通过连接扣与主体内部分离,并且滤筒可拆卸,方便使用者清洁滤筒。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扣可进行三百六十度转动,并且连接扣可拆卸,能够令滤筒与主体分离,将滤筒卸下。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的长度为十五厘米,并且连接管可伸缩,能够方便使用者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内筒可通过调节圈与筒体分离,能够方便将垃圾倒出。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盖右侧设有一个进水口,方便与外接电源对接。

进一步的,所述滤筒采用PPV塑料材质,耐热易清洁。

进一步的,所述增压泵采用不锈钢材质,不易生锈。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采用KLS-25型号。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无法增加内部压强的问题,本设计提出增压泵设计,通过将泵体内充满水流,通过叶轮快速转动,驱使水流转动,水流转动时依靠惯性向出水段流去,同时叶轮持续从泵体吸进水流进行持续转动,使水流得到转力而流出叶轮,这时水流的动能与压能均增大,令增压泵增加压强,达到设备的增加内部压强的有益效果;

2)、为解决无法对杂物进行处理的问题,本设计提出滤筒设计,当滤筒内有杂物时,能够通过过滤网层将进行吸附,令液体从内筒内流向出水口,使用者通过将过滤网卸下,将滤网和滤纸清洁即可清除杂物,达到能够对杂物进行处理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滤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增压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网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体-1、第一连接盖-2、出水口-3、滤筒-4、压力表-5、连接扣-6、连接管-7、增压泵-8、第二连接盖-9、底座-10、筒体-41、过滤网层-42、调节圈-43、内筒-44、盖体-45、电机-81、密封盖体-82、叶轮-83、泵体-84、出水段-85、调节阀-86、电源线-91、过滤网-421、滤纸-422。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方案中:

滤筒4、增压泵8、筒体41、过滤网层42、调节圈43、内筒44、盖体45、电机81、密封盖体82、叶轮83、泵体84、出水段85、调节阀86、过滤网421、滤纸422为本实用新型含有实质创新性构件。

主体1、第一连接盖2、出水口3、压力表5、连接扣6、连接管7、第二连接盖9、底座10、电源线91为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必不可少的连接性构件。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与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利用过滤装置:包括主体1、第一连接盖2、出水口3、连接扣6、连接管7、第二连接盖9、底座10、电源线91、滤筒4、压力表5和增压泵8,主体1左侧与第一连接盖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连接盖2左侧设有出水口3,主体1内侧与滤筒4进行卡扣连接,主体1左上方与压力表5进行螺纹连接,主体1右上方设有连接扣6,主体1右方与连接管7进行转动连接,连接管7右方与增压泵8进行螺纹连接,增压泵8右方与第二连接盖9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连接盖9顶部与底座10进行铆接,第二连接盖9外侧设有电源线91,滤筒4由筒体41、过滤网层42、调节圈43、内筒44和盖体45组成,筒体41外侧与过滤网层42进行套接,筒体41前端与调节圈43进行转动连接,筒体41内侧与内筒44进行滑动连接,筒体41上方设有盖体45,筒体41与主体1内侧右上方进行卡扣连接,增压泵8由电机81、密封盖体82、叶轮83、泵体84、出水段85和调节阀86组成,电机81左方与密封盖体82进行铆接,密封盖体82左方与泵体84进行铆接,泵体84下方与叶轮83进行转动连接,泵体84左方设有出水段85,泵体84上方与调节阀86进行转动连接,过滤网层42由过滤网421和滤纸422组成,过滤网421内侧与滤纸422进行粘接,过滤网421与筒体41外侧进行套接,电机81与电源线91电连接。

其中,所述滤筒4的长度为五十厘米,直径为十五厘米。

其中,所述滤筒4可通过连接扣6与主体1内部分离,并且滤筒4可拆卸。

其中,所述连接扣6可进行三百六十度转动,并且连接扣6可拆卸。

其中,所述连接管7的长度为十五厘米,并且连接管7可伸缩。

其中,所述内筒44可通过调节圈43与筒体41分离。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盖9右侧设有一个进水口。

其中,所述滤筒4采用PPV塑料材质,耐热易清洁。

其中,所述增压泵8采用不锈钢材质,不易生锈。

其中,所述电机81采用KLS-25型号。

本专利所述的滤筒4是一种用来进行过滤的筒状元件,一般分为用来过滤气体介质和过滤液体介质的滤筒,过滤液体状介质的滤筒一般安装于管道过滤器之内,外形常见锥状,故又称锥形滤网,增压泵8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增压的泵,其用途主要有热水器增压用、高楼低水压、桑拿浴、洗浴等加压用、公寓最上层水压不足的加压、太阳能自动增压、反渗透净水器增压用等等,凡是气源压力不够高,无论是机械或测试装置,均可采用增压泵。

工作原理:使用者首先需要将第二连接盖9外侧的电源线91连接外接电源,通过底座10将设备进行固定,然后将外接水管与第二连接盖9右侧的进水口对接,令水流进入泵体84,通过叶轮83持续转动,增加压强流向出水段85,再通过连接管7流向出水口3处,当使用者需要将主体1内的杂物清洁时,通过转动第一连接盖2连接扣6,令主体1和滤筒4分离,通过主体1左侧将滤筒4取出,转动调节圈43将内筒44取出,将过滤网层42拆卸,将过滤网层42进行清洁,最后,将滤筒4重新装进主体1内,使用连接扣6进行固定,主体1内部设有滤筒4,是用于过滤水流的部件,同时,内侧后端可置放活性炭将液体进行清洁,第一连接盖2和第二连接盖9均可转动,是令粉尘和其余杂质无法进入设备内部的保护部件,第二连接盖9外侧设有进水口,滤筒4是当滤筒4内有杂物时,能够通过过滤网层42将进行吸附,令液体从内筒44内流向出水口3,使用者通过将过滤网421卸下,将过滤网421和滤纸422清洁即可清除杂物,达到能够对杂物进行处理的有益效果,压力表5是能够检测主体1内水流压力的部件,连接扣6是能够控制滤筒4与主体1内部连接的部件,连接管7是连接主体1和增压泵8的部件,起到桥接的作用,增压泵8是通过将泵体84内充满水流,通过叶轮83快速转动,驱使水流转动,水流转动时依靠惯性向出水段85流去,同时叶轮83持续从泵体84吸进水流进行持续转动,使水流得到转力而流出叶轮83,这时水流的动能与压能均增大,令增压泵8增加压强,达到设备的增加内部压强的有益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