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波反应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9370发布日期:2019-05-07 22:02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波反应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波反应容器,属于实验耗材领域。



背景技术:

微波加热是近年发展起来并日渐成熟的加热技术,微波能以光速在物料中传播,瞬间就能把微波能转化为物质的热能,具有非接触直接加热、加热快速、加热均匀、节能高效等特点。

微波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实验方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微波加热迅速,会使热量快速积聚,反应液容易爆喷。由于实验用微波反应装置价格昂贵,因此出现了很多对家用微波炉的改造,比如专利CN2011203769474设计了一个微波诱导溶液燃烧合成的反应装置,专利CN2018103137042涉及一种浸出软锰矿的微波反应装置以及应用方法,均是对家用微波炉进行改进。这种改进的复杂结构均是针对特定的反应,而且反应的体系均较大,同时一般的实验人员也不具备改造微波炉的能力。在平时的实验中,对少量的样品进行微波反应,并不需要对微波炉进行改造,仅需要一个小型的反应容器即可,但常规的反应容器,如玻璃试管,转型烧瓶或者EP管等,均不是针对微波环境设计的,用起来极其不方便,容易瀑喷,污染微波炉,存在安全隐患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波反应容器,该容器能提高微量微波反应的适用性,不需要对微波炉进行改装,同时能提高安全性,防爆防污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微波反应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容器盖体、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板;容器本体一端为封端结构、另一端为敞口结构;容器盖体为两端均为开口的管状结构,容器盖体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为出气端,容器盖体的连接端盖合在容器本体敞口结构的一端;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板均有两块以上,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板相间设置在容器盖体内表面相对的两侧面上,相邻的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板的间距不为零。

本申请容器本体和容器盖体的一端、另一端,均指容器本体和容器盖体轴向上的一端、另一端。

上述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板相间设置在容器盖体内表面相对的两侧面上,也即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板分别设置在容器盖体内表面相对的两侧面上,且在容器盖体轴向上,依次为第一冷凝板、第二冷凝板、第一冷凝板、第二冷凝板、第一冷凝板、第二冷凝板……,依次类推。

容器盖体为管状结构,容器盖体的轴向与现有管子的轴向概念一致。

使用时,将反应液装入容器本体内,然后盖上容器盖体置于微波炉内的支架上即可,反应过程中,出气端的设置,可以使反应体系与外界通气,避免容器内局布过热后内压过大,而导致的盖子被冲出或容器爆裂,且向上喷起的物料需要从下而上依次经过所有的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板冷凝和阻挡后,才能到达容器盖体的出气端,有效避免了反应过程中由于瀑喷而导致的微波炉污染和实验失败等问题。

微波炉内的支架可以采用类似于试管架的结构:支架为包括上板和下板的双层结构,上板和下板之间的间距小于容器本体的轴向长度,上板上设有通孔,使用时,将容器本体底部穿过通孔到达下板上表面,即可,当然也可使用现有的一些夹具来进一步固定容器本体和容器盖体。

为了起到更好的阻挡和冷凝效果,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板均垂直于容器盖体的轴向设置。

为了起到更好的阻挡和冷凝效果,相邻的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板的轴向投影完全覆盖它们所在的容器盖体内的横截面。也即反应过程中,从容器本体出来的所有物料,均会被相邻的第一冷凝板或第二冷凝板阻挡和冷凝一次。

进一步优选,相邻的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板在容器盖体的轴向上有交叉。也即相邻的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板形成阶梯状。这样更好的保证了反应过程中,从容器本体出来的所有物料,均会被相邻的第一冷凝板或第二冷凝板阻挡和冷凝一次。

更优选,相邻的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板交叉部分的横向长度为3-12mm。

上述横向为与容器盖体轴向垂直的方向。

为了防止物料损失,容器盖体呈下大上小的圆锥状,容器盖体外径大的一端为大端、外径小的一端为小端,容器盖体的大端为连接端、小端为出气端。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板从下到上均呈依次缩小的状态。

本申请上下、左右、顶部、底部等方位词均指装置正常使用的相对位置。

为了进一步防止物料损失,容器盖体出气端沿周边设有内翻折边。利用本申请反应容器进行反应时,液体物料经过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的阻挡和冷凝后,会全部回到容器本体内,气体物料达到容器盖体出气端时,会先经过内翻折边的冷凝。

为了进一步保证反应容器的使用稳定性,容器本体敞口一端外侧设有本体连接口,容器盖体连接端内侧设有盖体连接口,盖体连接口与本体连接口相互匹配,容器盖体的连接端盖合在容器本体敞口结构的一端、并通过相互匹配的盖体连接口与本体连接口密闭。

为了进一步保证反应容器的密封性和使用稳定性,盖体连接口处或本体连接口处设置有密封圈。

更优选,盖体连接口与本体连接口的连接处设有锁扣连接装置或卡钩连接装置。能使反应容器与反应器盖子紧密连接。

为了保证更好的阻挡效果,同时节约材料,第一冷凝板比第二冷凝板的数量多0-1块,第二冷凝板的有2-15块,进一步优选为8-12块;相邻的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板的间距为3-10mm;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板的厚度均为1-3mm;容器盖体的轴向长度为容器本体轴向长度的1-1.5倍。

本实用新型未提及的技术均参照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微波反应容器,能提高微量微波反应的适用性,不需要特定的改装;出气端的设置,可以使反应体系与外界通气,避免容器内局布过热后内压过大,而导致的盖子被冲出或容器爆裂,且向上喷起的物料需要从下而上依次经过所有的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板冷凝和阻挡后,才能到达容器盖体的出气端,有效避免了反应过程中由于瀑喷而导致的微波炉污染和实验失败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微波反应容器结构示意图(容器本体和容器盖体处于分开状态);

图中,1为容器本体;2为容器盖体;11为本体连接口;21为第一冷凝板;22为第二冷凝板;23为出气端;24为盖体连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微波反应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容器盖体、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板;容器本体一端为封端结构、另一端为敞口结构;容器盖体为两端均为开口的管状结构,容器盖体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为出气端,容器盖体的连接端盖合在容器本体敞口结构的一端;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板均有两块以上,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板相间设置在容器盖体内表面相对的两侧面上,相邻的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板的间距不为零。

上述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板相间设置在容器盖体内表面相对的两侧面上,也即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板分别设置在容器盖体内表面相对的两侧面上,且在容器盖体轴向上,依次为第一冷凝板、第二冷凝板、第一冷凝板、第二冷凝板、第一冷凝板、第二冷凝板……,依次类推。

使用时,将反应液装入容器本体内,然后盖上容器盖体置于微波炉内的支架上即可,反应过程中,出气端的设置,可以使反应体系与外界通气,避免容器内局布过热后内压过大,而导致的盖子被冲出或容器爆裂,且向上喷起的物料需要从下而上依次经过所有的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板冷凝和阻挡后,才能到达容器盖体的出气端,有效避免了反应过程中由于瀑喷而导致的微波炉污染和实验失败等问题。

微波炉内的支架可以采用类似于试管架的结构:支架为包括上板和下板的双层结构,上板和下板之间的间距小于容器本体的轴向长度,上板上设有通孔,使用时,将容器本体底部穿过通孔到达下板上表面,即可,当然也可使用现有的一些夹具来进一步固定容器本体和容器盖体。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为了起到更好的阻挡和冷凝效果,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板均垂直于容器盖体的轴向设置。

实施例3

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为了起到更好的阻挡和冷凝效果,相邻的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板的轴向投影完全覆盖它们所在的容器盖体内的横截面。也即反应过程中,从容器本体出来的所有物料,均会被相邻的第一冷凝板或第二冷凝板阻挡和冷凝一次。

实施例4

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相邻的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板在容器盖体的轴向上有交叉,也即形成阶梯状,相邻的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板交叉部分的横向长度为3-12mm(当容器本体为10ml时,交叉部分的横向长度可选择为5mm)。这样更好的保证了反应过程中,从容器本体出来的所有物料,均会被相邻的第一冷凝板或第二冷凝板阻挡和冷凝一次。

实施例5

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容器盖体呈下大上小的圆锥状,容器盖体外径大的一端为大端、外径小的一端为小端,容器盖体的大端为连接端、小端为出气端。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板从下到上均呈依次缩小的状态。

实施例6

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容器盖体出气端沿周边设有内翻折边。利用本申请反应容器进行反应时,液体物料经过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的阻挡和冷凝后,会全部回到容器本体内,气体物料达到容器盖体出气端时,会先经过内翻折边的冷凝。

实施例7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为了进一步保证反应容器的使用稳定性,容器本体敞口一端外侧设有本体连接口,容器盖体连接端内侧设有盖体连接口,盖体连接口与本体连接口相互匹配,容器盖体的连接端盖合在容器本体敞口结构的一端、并通过相互匹配的盖体连接口与本体连接口密闭。

实施例8

与实施例7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为了进一步保证反应容器的密封性和使用稳定性,盖体连接口处或本体连接口处设置有密封圈。

实施例9

与实施例8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盖体连接口与本体连接口的连接处设有锁扣连接装置或卡钩连接装置。能使反应容器与反应器盖子紧密连接。

实施例10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第一冷凝板比第二冷凝板的数量多1块,第二冷凝板的有5块;相邻的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板的间距为5mm;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板的厚度均为2mm;容器盖体的轴向长度为容器本体轴向长度的1.2倍。

上述各例的微波反应容器,能提高微量微波反应的适用性,不需要特定的改装;出气端的设置,可以使反应体系与外界通气,避免容器内局布过热后内压过大,而导致的盖子被冲出或容器爆裂,且向上喷起的物料需要从下而上依次经过所有的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板冷凝和阻挡后,才能到达容器盖体的出气端,有效避免了反应过程中由于瀑喷而导致的微波炉污染和实验失败等问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