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回油卧式油雾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54949发布日期:2019-06-29 01:50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回油卧式油雾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雾收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防回油卧式油雾分离器。



背景技术:

在大型水力发电系统中,水轮机组通常配备上、下及推力轴承油槽,工作时,水轮发电机中的转轴会将油槽内的润滑油甩起,然后润滑油又被流动的气流冲散,形成更为细小的油雾。油雾会随发电机的冷却空气进入发电机内部,也会随流动的空气逸出到机组的其它部位而造成污染,会对定子线棒、引线、阻尼环、转子磁极等造成腐蚀、污染,还会产生安全隐患。

因此,我们通常通过安装油雾分离器,将逸出油雾进行分离、收集。如专利号“201220449901.5”介绍了一种卧式油雾分离器,包括箱体、油雾进口、滤芯组件和涡流风机等,可实现油烟雾的有效收集、分离。但目前现有的卧式油雾分离器油雾进口设置较远,油雾吸收效率较低;滤芯组多为M型,结构复杂不利于更换;且油雾分离器在工作时放油口放油困难,甚至存在回油情况,需要关停油雾分离器工作才能放油,给机器运行带来较大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回油卧式油雾分离器,具有油雾分离效率高、滤芯组件更换简单、放油简单、防止回油等特点,能较好的保证大型机组的工作稳定性,避免车间的环境污染,以及由于油雾累积在车间,易产生的火灾生产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回油卧式油雾分离器,包括集油箱,所述集油箱左侧设有油雾进口,所述油雾进口连接通油管道,所述通油管道位于集油箱内部;所述集油箱上部设有容器箱,所述容器箱内设有滤芯,所述滤芯底部与通油管道相连接;所述集油箱上部还设有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设有吸风管和出风管,所述吸风管与容器箱内部相连通,所述出风管通向大气;所述集油箱还分为进油区和储油区两部分,所述进油区设有与容器箱连通的进油管道,所述储油区下部设有出油口,所述进油区与储油区中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球阀开关。

作为本实用新型有的一种改进,所述防回油卧式油雾分离器的集油箱内设有两个电控液位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防回油卧式油雾分离器的滤芯为结构M型聚结式滤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防回油卧式油雾分离器的离心风机功率为0.55KW~3KW。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防回油卧式油雾分离器,将油雾进口设置于靠近滤芯组件,提高了油雾进气及处理效率;通过将集油箱内部分为进油区和储油区,并在进油区和储油区之间设置球阀开关,当储油区放油时,关闭球阀开关,将进油区变为临时储油区,这样就有效解决了油雾分离器工作时,放油困难,设置回油至容器箱的问题;同时,集油箱内设置了电控液位计,当油液位超出规定值时,便会自动报警提醒放油,避免了集油箱内油满溢出,也避免了人工定期检查的繁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回油卧式油雾分离器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回油卧式油雾分离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防回油卧式油雾分离器,包括集油箱1,所述集油箱1左侧设有油雾进口2,所述油雾进口2连接通油管道3,所述通油管道3位于集油箱1内部;所述集油箱1上部设有容器箱4,所述容器箱4内设有滤芯5,所述滤芯5底部与通油管道3相连接,所述滤芯5为结构M型聚结式滤芯;所述集油箱1上部还设有离心风机6,所述离心风机6功率为0.55KW~3KW,所述离心风机6设有吸风管7和出风管8,所述吸风管7与容器箱4内部相连通,所述出风管8通向大气;所述集油箱1还分为进油区(1a)和储油区(1b)两部分,集油箱1内设有两个电控液位计9,所述进油区(1a)设有与容器箱4连通的进油管道10,所述储油区(1b)下部设有出油口11,所述进油区(1a)与储油区(1b)中间设有隔板12,所述隔板12上设有球阀开关13;本实用新型的防回油卧式油雾分离器,通过设置进油区(1a)和储油区(1b),有效解决了在离心风机作用下,放油困难的问题,提高了油雾分离器工作效率。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中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