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循环超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55346发布日期:2019-06-29 01:53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循环超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药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循环超滤系统。



背景技术:

超滤是一种加压膜分离技术,即在一定的压力下,使溶液穿过一定孔径的特制的薄膜,而使大分子溶质不能透过,被截留在膜的一边,成为浓缩液,小分子溶质和溶剂透过而留在膜的另一边成为滤清液,从而达到分离和纯化的目的。超滤膜的最小截留分子量为500道尔顿,在生物制药中可用来分离蛋白质、酶、核酸、多糖、多肽、抗生素、病毒等,超滤的优点是没有相转移,无需添加任何强烈化学物质,可以在低温下操作,过滤速率较快,便于做无菌处理等,所有这些都能使分离操作简化,避免了生物活性物质的活力损失和变性。由于超滤技术有以上诸多优点,故常被用作:大分子物质的脱盐和浓缩、大分子物质溶剂系统的交换平衡、大分子物质的分级分离、生化制剂或其他制剂的去热原处理等等,现如今超滤技术已成为制药工业、食品工业、电子工业以及环境保护诸领域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

超滤对原液浓度范围有一定要求,原液浓度太高易产生浓差极化现象,并对超滤膜产生直接的损坏,而原液浓度太低不利于效率的提高,而现有原液浓度控制大都采取一次检验的方式,而超滤过程为动态过滤,分离是在流动状态下完成的,生产过程中若原液出现问题并不能及时发现,从而导致不必要的损失,且一旦出现问题则需要拆卸下所有的超滤膜进行离线检测,维修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于提供一种双循环超滤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双循环超滤系统,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控制箱和至少两根管式超滤膜,管式超滤膜底部均设置有进液支管,进液支管与进液总管连接,管式超滤膜顶部均设置有滤液支管和浓液支管,其中滤液支管与滤液总管连接,浓液支管则与对应的管式超滤膜底部的进液支管连接,浓液支管还与浓液总管连接,所述进液总管和浓液支管上均设置有浓度传感器和观察部,所述进液支管和浓液支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浓度传感器和电磁阀均与控制箱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浓液支管上的电磁阀设置于与浓液总管的接口处,该电磁阀为三通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观察部为设置于进液总管和浓液支管上的透明短管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进液总管上设置有水泵。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管式超滤膜为管式陶瓷超滤膜。

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控制箱电连接。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双循环超滤系统,其与传统超滤装置相比具有的有点为,能实时在线监控原液的浓度,防止进液浓度过高或过低造成对超滤膜的损坏或超滤效率不高等现象的发生,同时本实用新型能对浓液支管的浓度进行检测,一旦浓液支管内的浓度超过预设值,则开启三通电磁阀连通浓液总管而排出,防止浓液无限进入循环而导致超滤效率的降低,也一定程度上降低浓差极化的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其中:1、机架;2、滚轮;3、进液总管;4、进液支管;5、水泵;6、管式超滤膜;7、滤液支管;8、滤液总管;9、浓液支管;10、浓液总管;11、控制箱;12、报警器;13、浓度传感器;14、观察部;15、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的一种双循环超滤系统的较佳实施例,其包括机架1,机架1上固定有控制箱11和两根管式超滤膜6,管式超滤膜6为管式陶瓷超滤膜,两根管式超滤膜6底部均设置有进液支管4,进液支管4与进液总管3连接,进液总管3上设置有水泵5,管式超滤膜6顶部均设置有滤液支管7和浓液支管9,其中滤液支管7与滤液总管8连接,浓液支管9则与对应的管式超滤膜6底部的进液支管4连接,从而可循环进入超滤过程,浓液支管9还与浓液总管10连接,从而浓液的浓度到达一定的程度时可通过浓液总管10排出,防止浓液无限进入超滤过程而加重浓差极化现象的产生;如图1所示,进液总管3和浓液支管9上均设置有浓度传感器13和观察部14,且进液支管9和浓液支管9上设置有电磁阀15,其中浓液支管9上的电磁阀15为设置于与浓液总管10的接口处的三通电磁阀,所有的浓度传感器13和电磁阀15均与控制箱11电连接。从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实时在线监测原液的浓度,从而防止原液浓度过高对超滤膜造成损伤以及浓度过低造成超滤效率降低,同时可实时在线监控大分子浓液的浓度,提高超滤效率,减少浓差极化的发生。本实施例中,观察部14为设置于进液总管3和浓液支管9上的透明短管结构,从而可实时观察管内的情况,对在线监测和控制系统起到辅助效果。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报警器12,报警器12固定于控制箱11上,报警器12与控制箱11电连接,从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进液总管4的浓度高于或低于预设浓度时可及时提醒操作人员调节。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