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升降的纳米研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23950发布日期:2019-07-19 23:14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能够升降的纳米研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墨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能够升降的纳米研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墨烯浆料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先将石墨粉与分散剂混合均匀,然后不断筛磨,使石墨粉与分散剂的混合液中的抱团粒径打开,还原物料的原始粒径,反复多次使物料细化剥离,形成所需的石墨烯浆料。

在分散机搅拌石墨粉与分散剂的混合液体的过程中,搅拌是十分重要,也是石墨烯浆料制备的基础,对石墨粉和分散剂进行均匀的搅拌能够使石墨烯浆料的制备更加顺利,而现有的分散机在安装后,的料桶内部的分散叶片的位置固定,难以对料桶内部的石墨粉与分散剂的混合液体进行充分均匀的搅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升降的纳米研磨装置,其通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够升降的纳米研磨装置,包括架体、固设于架体上的料桶、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于料桶上方架体上的分散机、与料桶连通的隔膜泵以及与隔膜泵连通的磨筛机,所述分散机的分散叶片位于料桶内部;所述架体上设有驱动分散机沿竖直方向滑移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设于架体上的导轨、固设于架体上的驱动电机、固设于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链轮、固设于架体上的从动链轮以及搭设在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上的链条,所述分散机与链条固定连接,所述链条的长度方向竖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分散机搅拌石墨粉与分散剂的混合液体,然后通过隔膜泵将混合液体泵入磨筛机内部,混合液体通过磨筛机后再次通入分散机内部,重复上述过程一直到混合液体形成达到标准的石墨烯浆料;在分散机搅拌混合液体的过程中,能够通过驱动电机,使电机带动链条运动,进而使链条带动分散机运动,实现分散机的分散叶片在料桶内部竖直移动,对料桶内石墨粉与分散剂均匀的搅拌的目的。

较佳的:所述磨筛机上设有朝向磨筛机的侧壁喷水的冷却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磨筛机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通过冷却组件能够加快磨筛机的散热过程,减小磨筛机受热时间过长导致的损坏。

较佳的:所述冷却组件包括水槽、与水槽连通的水管以及与水管连通的水泵,所述水管的一端朝向磨筛机的侧壁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水泵将水通过水管中后,朝向磨筛机的侧壁喷淋,对磨筛机的侧壁进行冷却,减小了磨筛机受热时间过长导致损坏的可能。

较佳的:所述水管朝向磨砂机设置的端部固设有第一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管沿磨筛机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冷却管的侧壁上连通有多个喷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沿磨筛机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冷却管使磨筛机的侧壁得到较为均匀的喷淋,使磨筛机的侧壁得到较为均匀的冷却,减小了磨筛机受热时间过长导致损坏的可能。

较佳的:所述水管朝向磨筛机设置的端部固设有第二冷却管,所述第二冷却管沿磨筛机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二冷却管的侧壁上连通有多个喷嘴,所述第二冷却管内的水流流向与第一冷却管内的水流流向相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对磨筛机喷淋的水是通过水泵提供动力流动的,所以水在第一冷却管内长度方向上的各处的压力并不均匀,所以第一冷却管两端处的水流也存在大小不同的可能,由于第二冷却管内的水流流向与第一冷却管内的水流流向相反,所以通过第二冷却管能够使磨筛机受到的冷却效果更加均匀,提高了冷却效果。

较佳的:所述水槽位于所述磨筛机的正下方,所述冷却管位于所述水槽的正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冷却管喷淋到磨筛机上的水流沿磨筛机的侧壁流淌至水槽内,能够重复利用,减小了水资源的浪费。

较佳的:所述冷却组件上设有散热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散热组件能够对冷却组件进行冷却,使冷却组件的冷却用水能够加速冷却,使冷却用水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重复利用,减小了水资源的占用和浪费。

较佳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与水管连通的散热管、连接在散热管上的散热栅以及连接在散热栅上的散热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风扇能够对水管施加风冷效果,加快水管内冷却用水的冷却速度,使水管内的冷却用水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重复的被使用,减小水资源的占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驱动组件使料桶内部的物料搅拌的更加均匀,提高了产品质量;

2.通过冷却组件和散热组件使磨筛机的温度得到了控制,减小了磨筛机温度过高导致无法工作或工作效率低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2是为表示实施例中料桶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为表示盖子结构的A部放大图;

图4是为表示实施例中冷却组件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为表示实施例中散热组件结构的B部放大图;

图6是图1中为表示喷嘴位置的C部放大图;

图7是为表示实施例中隔膜泵位置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为表示升降组件结构的D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磨筛机;2、隔膜泵;21、回料管;22、出料管;221、阀门;23、进料管;3、支撑台;31、驱动组件;32、驱动电机;33、主动链轮;34;从动链轮;35、链条;36、导轨;37、分散机;371、连接板;372、支撑板;38、分散叶片;39、料桶;391、盖子;392、活动盖;3921、卡块;3922、卡槽;393、固定盖;3931、卡板;394、回料孔;3941、活动孔;3942、固定孔;4、散热组件;41、散热栅;42、散热扇;43、散热管;5、冷却组件;51、水槽;52、水管;53、水泵;54、喷嘴;55、第一冷却管;56、第二冷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能够升降的纳米研磨装置,参见图1和图2,包括放置在地面上的磨筛机1,磨筛机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料管23,进料管23的一端与磨筛机1连通,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隔膜泵2,隔膜泵2的一端与进料管23的一端连通,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管22,出料管22的一端与隔膜泵2连通,另一端插接在料桶39内部,出料管22连接在料桶39的侧壁的底部,出料管22与料桶39连接处固设有用于开关出料管22的阀门221。料桶39的顶端连接有盖子391,盖子391包括放置在在料桶39顶端的固定盖393以及放置在料桶39顶端的活动盖392。回料管21从活动盖392的顶端穿过伸入料桶39内部。料桶39的一侧的地面上固设有支撑台3,支撑台3上连接有分散机37,盖子391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回料孔394,分散机37的输出轴竖直向下的插入回料孔394内。磨筛机1处设有冷却组件5,冷却组件5上连接有散热组件4。

参见图2和图3,料桶39呈圆柱状,固定盖393和活动盖392均呈半圆状。固定盖393上与活动盖392连接处固设有卡板3931,活动盖392上与固定盖393连接处固设有卡块3921,卡块3921的部沿竖直向上的方向开设有与卡板3931配合的卡槽3922,活动盖392与固定盖393形成盖子391时,卡板3931插接于卡槽3922内。

参见图4和图5,冷却组件5包括放置在磨筛机1下方的水槽51、与水槽51连通的水泵53以及与水泵53连通的水管52,水管52朝向磨筛机1设置。冷却组件5上连接有散热组件4,散热组件4包括散热栅41、固设于散热栅41内部的散热管43以及固设于散热栅41上的散热扇42,散热管43呈C字状,散热扇42朝向散热管43喷吹,且散热扇42的喷吹方向平行于散热栅41,散热管43与水管52连通。水管52朝向磨筛机1的端部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冷却管55,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冷却管56,第一冷却管55与第二冷却管56均与水管52连通,且第一冷却管55和第二冷却管56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磨筛机1的长度方向,第一冷却管55和第二冷却管56均位于磨筛机1的正上方。水槽51内的水经过水泵53后通入水管52内,然后经过散热管43后继续在水管52内流动,并在水管52靠近磨筛机1的端部分别流入第一冷却管55和第二冷却管56内。第一冷却管55内的水流流向与第二冷却管56内的水流流向相反。

参见图4和图6,第一冷却管55和第二冷却管56上均沿磨筛机1的长度方向固设有多个喷嘴54,喷嘴54分别与第一冷却管55和第二冷却管56连通,且喷嘴54均竖直向下的朝向磨筛机1的侧壁喷吹。

参见图7和图8,分散叶片38位于料桶39内部。分散机37上连接有驱动组件31,所述驱动组件31包括固设于支撑台3上的驱动电机32、固设于驱动电机32的输出轴上的主动链轮33、转动连接于支撑台3上的从动链轮34、搭设在主动链轮33和从动链轮34上别的链条35以及固设于支撑台3上的导轨36。主动链轮33与驱动电机32的输出轴同轴线,且主动链轮33位于支撑台3的顶端,从动链轮34位于支撑台3的底端,链条35竖直设置。主动链轮33、从动链轮34、链条35以及导轨36均由两个,且两条链条35均位于两根导轨36之间。两根导轨36上均沿导轨36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有连接板371,两个连接板371不与导轨36连接的端部固设有同一块支撑板372,驱动电机32固定连接于支撑板372上。

该能够升降的纳米研磨装置使用时的工作原理如下:在料桶39内加注分散剂和石墨粉,开启分散机37进行搅拌,在搅拌完成后通过出料管22进入隔膜泵2,并通过进料管23进入磨筛机1内,在磨筛机1内加工后,石墨粉与分散剂的混合液体经过出料管22重新回到料桶39内,继续上述步骤,直至形成符合标准的石墨烯浆料。在加工过程中,向水槽51内注水,通过水泵53将水槽51内的水喷淋在磨筛机1的侧壁上,达到给磨筛机1降温的目的,吸收了磨筛机1侧壁上的热量后的水会重新落在水槽51内,在给磨筛机1降温的同时也通过散热组件4给这些水进行了降温。在料桶39内部物料较多时,可以通过控制驱动组件31使分散叶片38升降,以达到搅拌均匀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