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脉冲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7733发布日期:2019-06-05 23:46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负压脉冲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负压脉冲除尘装置,属于除尘机械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除尘器是废气处理环节的重要设备,是利用多孔纤维材料的过滤作用将含尘气体中的粉尘过滤出来的收尘设备。在各个冒灰的地方设置吸尘罩,通过管道气路将含尘气体输送到除尘装置中,在其中进行气固分离后,将粉尘收集于该除尘装置内,而清洁的气体被引入总管或直接排入大气的整套设备,即是除尘系统,而除尘器是该系统中的重要组部分。从通风除尘的角度看,粉尘就是能够较长时间呈浮游状态存在于空气中的一切固体小颗粒,是一种分散体系,叫做气溶胶,其中空气为分散介质,固体颗粒为分散相。除尘器就是把这种固体小颗粒从气溶胶中分离出来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负压脉冲除尘装置,通过除尘装置中的旋转布袋除尘架和脉冲装置的配合,来实现无水除尘处理。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负压脉冲除尘装置,包括除尘室、脉冲装置、灰斗室、进烟口和出烟口,所述脉冲装置设置在除尘室的上方,所述除尘室与脉冲装置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除尘室与灰斗室相连通,所述除尘室内设有旋转布袋除尘架,所述旋转布袋除尘架包括电机、电机防尘罩、旋转架、布袋安装板和除尘布袋,所述电机设置在电机防尘罩中,所述旋转架包括竖直设置的轴和两个沿轴设置的上下相对的十字架型的固定板,所述轴穿过电机防尘罩与电机相连,所述布袋安装板安装在固定板上,所述除尘布袋安装在布袋安装板上,所述电机与电机防尘罩安装在隔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脉冲装置包括喷气管、脉冲阀、气体室、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作用于气体室,所述脉冲阀与气体室相连,所述喷气管与脉冲阀相连,所述喷气管穿过隔板伸入要除尘室中。

进一步的,所述布袋安装板均匀的设有用于安装除尘布袋的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进烟口设置在除尘室与灰斗室相连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出烟口设置在除尘室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负压脉冲除尘装置,通过旋转布袋除尘架上的除尘布袋,和烟气的接触,使得烟气中的粉尘附着在除尘布袋上作为一次尘,然后一次尘来过滤二次尘,随着时间的增加,收集在除尘布袋外侧的粉尘越来越厚,然后将脉冲装置打开作用于除尘室通过脉冲阀,使压缩空气通过喷口对滤袋进行喷吹清灰,使布袋室内空气对流加强,在反向气流的作用下,除尘布袋表的粉尘迅速脱离滤袋落入灰仓,避免了用水除尘的二次污染情况,且通过压缩空气除尘比利用水除尘更加减少企业的经济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旋转布袋除尘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负压脉冲除尘装置,包括除尘室1、脉冲装置2、灰斗室3、进烟口4和出烟口5,所述脉冲装置2设置在除尘室1的上方,所述除尘室1与脉冲装置2之间设有隔板7,所述除尘室1与灰斗室3相连通,所述除尘室1内设有旋转布袋除尘架6,所述旋转布袋除尘架6包括电机61、电机防尘罩62、旋转架63、布袋安装板64和除尘布袋65,所述电机61设置在电机防尘罩62中,所述旋转架63包括竖直设置的轴631和两个沿轴631设置的上下相对的十字架型的固定板632,所述轴631穿过电机防尘罩62与电机61相连,所述布袋安装板64安装在固定板632上,所述除尘布袋65安装在布袋安装板64上,所述电机61与电机防尘罩62安装在隔板7上。

所述脉冲装置2包括喷气管21、脉冲阀22、气体室23、空气压缩机24,所述空气压缩机24作用于气体室23,所述脉冲阀22与气体室23相连,所述喷气管21与脉冲阀22相连,所述喷气管21穿过隔板7伸入要除尘室1中。

所述布袋安装板64均匀的设有用于安装除尘布袋65的安装孔641。

所述进烟口4设置在除尘室1与灰斗室3相连接部。

所述出烟口5设置在除尘室1的上部。

在使用时,烟气经进烟口4进入除尘室1,除尘后经出烟口5排出,除尘室1内的电机61工作带动旋转布袋除尘架6开始旋转,安装在旋转布袋除尘架6的除尘布袋65在除尘室1开始旋转运动,通过和烟气的接触,使得烟气中的粉尘附着在除尘布袋65上作为一次尘,然后一次尘来过滤二次尘,随着时间的增加,收集在除尘布袋65外侧的粉尘越来越厚,然后将脉冲装置2打开作用于除尘室1,通过空气压缩机24压缩过的空气在气体室23与除尘室1形成压差,在用通过脉冲阀22的控制,使得高压空气不断冲击除尘布袋65,将附着在其上的粉尘震落入灰斗室3中收集。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