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2605发布日期:2019-07-03 03:57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过滤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目前空气污染已经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特别是金属,矿产,石材,木材,塑胶等产品的制造加工造成的粉尘,化学物质散发到空气中形成的工业废气,造成工厂及其周边空气环境污染严重。

目前针对制造加工造成的含有粉尘,化学物质的空气过滤技术有袋式除尘过滤,机械除尘过滤,静电除尘过滤,颗粒层除尘过滤,旋风除尘过滤。然而这些过滤技术分别有各种的缺点,比如袋式除尘过滤技术压力损失大,使用寿命短,不适合含有油雾、凝结水及黏结性粉尘的气体,也不耐高温。机械除尘过滤技术处理效率低。静电除尘过滤技术对粉尘的电阻值有要求(电阻值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处理效率低),且处理效率受温度和湿度等操作条件影响大。颗粒层除尘过滤技术压力损失大,且需要一个反吹周期,无法满足实时处理的需求。旋风除尘过滤对于颗粒和重量小的粉尘处理效率偏低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过滤系统,可过滤空气中的粉尘及化学物质。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气过滤系统,包括收集装置、导流过滤装置、水槽、抽风装置、排水装置、进水装置和用于控制水位高度且一部分位于水位下方的水位控制装置,所述导流过滤装置设置于水槽内,且连通收集装置和抽风装置,所述进水装置设置于收集装置的上方或下方,且与水槽连通,所述抽风装置设置于水槽的上方,所述排水装置设置于水槽的下部,所述水位控制装置设置于水槽的一侧。

所述的空气过滤系统中,在收集装置和水槽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对空气进行初步处理的预处理装置。

所述的空气过滤系统中,所述预处理装置包括前端喷淋装置,所述前端喷淋装置连接进水装置,且设置于收集装置的输出端。

所述的空气过滤系统中,所述前端喷淋装置的喷淋方向与收集装置的气流方向相反。

所述的空气过滤系统中,所述预处理装置还包括前端气水分离装置和前端废水收集装置,所述前端气水分离装置的一侧与前端喷淋装置连接,前端气水分离装置的另一侧与前端废水收集装置连接。

所述的空气过滤系统中,所述前端气水分离装置包括挡水管道、气出口部和水出口部,所述挡水管道的输出端与气出口部的输入端和水出口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挡水管道的输入端连接前端喷淋装置;所述气出口部的输出端连接水槽;所述水出口部的输出端连接前端废水收集装置,所述挡水管道向下倾斜预设角度设置。

所述的空气过滤系统中,所述前端废水收集装置包括废水收集管道、闭气装置和前端排水管,所述闭气装置的一端与废水收集管道连接,闭气装置的另一端与水出口部连接,所述闭气装置为S型弯管,所述闭气装置上还设置有检修盖。

所述的空气过滤系统,还包括后处理装置,所述后处理装置设置于水槽内,与抽风装置连接,所述后处理装置包括挡水装置。

所述的空气过滤系统中,所述后处理装置还包括后端喷淋装置和后端气水分离装置,所述后端喷淋装置一侧与进水装置连接,后端喷淋装置的另一侧与后端气水分离装置连接。

所述的空气过滤系统,还包括废水循环处理装置,所述废水循环处理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排水装置的输出端,所述废水循环处理装置的输出端连接进水装置的输入端。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气过滤系统,包括收集装置、导流过滤装置、水槽、抽风装置、排水装置、进水装置和用于控制水位高度且一部分位于水位下方的水位控制装置,使空气通过收集装置进行收集后进入水槽,并经水槽内的导流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后,再经抽风装置排出,同时用于对空气进行处理的水经进水装置将水引入水槽,再经排水装置排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有效过滤掉空气中的粉尘及化学物质,可用于改善工厂及周边空气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过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过滤系统中增加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过滤系统中增加预处理装置的空气流向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过滤系统的前端气水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过滤系统的前端废水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过滤系统的前端废水收集装置中的闭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过滤系统中增加预处理装置和后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装设于”、“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过滤系统,包括收集装置1、导流过滤装置2、水槽3、抽风装置4、排水装置5、进水装置6和用于控制水位高度且一部分位于水位下方水位控制装置7,所述导流过滤装置2设置于水槽3内,且连通收集装置1和抽风装置4,所述进水装置6设置于收集装置1的上方或下方,且与水槽3连通,所述抽风装置4设置于水槽3的上方,所述排水装置5设置于水槽3的下部,所述水位控制装置7的一部分位于水位上方,另一部分位于水位下方,使导流过滤装置2部分位于水中。空气通过收集装置1进行收集后进入水槽3中,并经水槽3内的导流过滤装置2进行过滤后,再经抽风装置4排出,同时用于对空气进行处理的水经进水装置6引入水槽3,再经排水装置5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过滤装置2的一部分置于水中,密封以导流过滤装置2为分隔点距收集装置1之间的区域,使水槽上部分为污染空气进入部分和清洁空气抽出部分,从而使空气必须经导流过滤装置2进行过滤后再进入抽风装置4,从而保证空气的洁净。

请一并参阅图2、图3、图4和图5,在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收集装置1和水槽3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对空气进行初步处理的预处理装置8,空气经收集装置1收集后经所述预处理装置8进行初步处理,再进入水槽3,可进一步提高空气洁净度。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处理装置8可以是机械过滤、化学处理、降温或喷淋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处理装置8包括前端喷淋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前端喷淋装置连接进水装置6,且设置于收集装置1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前端喷洒装置可以将空气中的粗颗粒物进行初步处理。具体的,所述前端喷淋装置的喷淋方向与收集装置的气流方向相反,使前端喷淋装置的喷水(雾)可以快速将附着在前端喷淋装置上的颗粒物清洗掉,避免所述前端喷淋装置的喷水(雾)方向与空气的流向相同时,空气中的部分颗粒物会附着在前端喷置上,而影响前端喷淋装置的使用寿命。

所述预处理装置8还包括前端气水分离装置81和前端废水收集装置82,所述前端气水分离装置81的一侧与前端喷淋装置连接,前端气水分离装置81的另一侧与前端废水收集装置82连接,空气进入所述前端喷淋装置进行初步处理可以大量减少空气中的粉尘,特别是粗颗粒的粉尘,起到初步过滤的作用。

进一步的,空气经所述前端喷淋装置处理后,在进入水槽3前,经所述前端气水分离装置81将前端喷淋装置处理时产生的废水输送至前端废水收集装置82排出,同时将初步处理后的空气输送导流过滤装置2进行过滤处理,通过所述前端废水收集装置82将废水收集后排出,使废水不直接进入水槽3,从而提高了水槽3内水的清洁度,进而提高了位于水槽3内的导流过滤装置2的过滤效果。

如图4所示,所述前端气水分离装置81包括挡水管道811、气出口部812和水出口部813,所述挡水管道811的输出端与气出口部812的输入端和水出口部81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挡水管道811的输入端连接前端喷淋装置;所述气出口部812的输出端连接水槽3;所述水出口部813的输出端连接前端废水收集装置82。使空气经前端喷淋装置喷淋后,废水经挡水管道811,再经水出口部813进入前端废水收集装置82,空气经气出口部812进入导流过滤装置2,达到分离废水和空气的目的。

具体的,所述挡水管道811向下倾斜预设角度设置,使气水混合物与挡水管道811的上侧内壁产生碰撞,由于重力作用,水和废气中较大的颗粒一起形成废水往下掉,经水出口部813进入前端废水收集装置82,初步处理过的空气则从气出口部812进入水槽3。

请参阅图5和图6,所述前端废水收集装置82包括废水收集管道821、闭气装置822和前端排水管823,所述闭气装置822的一端与废水收集管道821连接,闭气装置822的另一端与水出口部813连接,所述前端气水分离装置81产生的废水经前端废水收集管道821后,再依次经闭气装置822和前端排水管823排出。具体的,所述闭气装置822为S型弯管,所述闭气装置822上还设置有检修盖(图中未示出)。将所述闭气装置822采用弯管设计,可利用弯管畜水闭气,当废水中的颗粒沉淀堵塞弯管时,还可通过检修盖进行检修。

请参阅图7,所述的空气过滤系统,还包括后处理装置9,所述后处理装置9设置于水槽3内,与抽风装置4连接,所述后处理装置9包括挡水装置(图中未示出)。空气经导流过滤装置2过滤后,经所述后处理装置9处理,再经抽风装置4排出,使空气的清洁度更高。所述挡水装置的结构和过滤原理与所术挡水管道相同,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挡水装置可避免水槽中的水进入抽风装置内。

具体的,所述后处理装置9还包括后端喷淋装置(图中未示出)和后端气水分离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后端喷淋装置一侧与进水装置6连接,后端喷淋装置的另一侧与后端气水分离装置连接,空气经导流过滤装置2过滤后,经挡水装置处理后,再经后端喷淋装置喷淋,再经后端喷淋装置分离水分,最后经抽风装置4排出。通过所述后端气水分离装置将空气中的水和颗粒物一起分离出来,起到将气水分离的同时还可以起到对空气过滤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增加后端喷淋装置可以提升后端气水分离装置对空气的过滤效果。

所述后端气水分离装置包括挡板式、汽旋式或吸附式,所述挡板式、汽旋式或吸附式气水分离装置均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的空气过滤系统还包括废水循环处理装置,所述废水循环处理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排水装置5的输出端,所述废水循环处理装置的输出端连接进水装置6的输入端,将排水装置5排出的废水经所述废水循环处理系统处理后,回到进水装置6中,以节省空气过滤系统对空气进行过滤时所用水量。所述废水循环处理系统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过滤系统中,还可以采用多个后端喷淋装置和后端气水分离装置,可以更进一步提升后处理装置9对空气的过滤效果。如:

在第一种后处理装置9中:后处理装置9可采用两个后端气水分离装置和一个后端喷淋装置,空气经导流过滤装置2过滤,经后端气水分离装置分离水分后,再经后端喷淋装置喷淋,又经后端气水分离装置分离水分,最后经抽风装置4排出。

污染空气的路径依次经过导流过滤装置、端气水分离装置、后端喷淋装置喷淋、后端气水分离装置、抽风装置再排出。

在第二种后处理装置9中:后处理装置9中采用两个后端气水分离装置和两个后端喷淋装置,空气经导流过滤装置2过滤后,经后端喷淋装置喷淋,再经后端气水分离装置分离水分后,又经后端喷淋装置喷淋,再又经后端气水分离装置分离水分,最后经抽风装置4排出。

污染空气的路径依次经过导流过滤装置、后端喷淋装置喷淋、后端气水分离装置、后端喷淋装置喷淋、后端气水分离装置、抽风装置再排出。

在第三种后处理装置9中:后处理装置9中采用三个后端气水分离装置和两个后端喷淋装置,空气经导流过滤装置2过滤,经后端气水分离装置分离水分后,再经后端喷淋装置喷淋,又经后端气水分离装置分离水分后,再又经后端喷淋装置喷淋,经后端气水分离装置分离水分后,最后经抽风装置4排出。

污染空气的路径依次经过导流过滤装置、后端气水分离装置、后端喷淋装置喷淋、后端气水分离装置、后端喷淋装置喷淋、后端气水分离装置、抽风装置再排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气过滤系统,包括收集装置、导流过滤装置、水槽、抽风装置、排水装置和进水装置,所述导流过滤装置设置于水槽内,且连通收集装置和抽风装置,所述进水装置设置于收集装置的上方或下方,且与水槽连通,所述抽风装置设置于水槽的上方,所述排水装置设置于水槽的下部。空气通过收集装置进行收集后进入水槽,并经水槽内的导流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后,再经抽风装置排出,同时用于对空气进行处理的水经进水装置将水引入水槽,再经排水装置排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有效过滤掉空气中的粉尘及化学物质,改善工厂及周边空气环境。

进一步的,所述的空气过滤系统还包括预处理装置和后处理装置,通过所述预处理装置可对空气进行初步处理,再经导流过滤装置过滤,使空气进一步达到清洁的目的,还通过所述后处理装置进行处理,使空气的清洁度更高。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