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用采血抗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2455发布日期:2019-07-06 12:13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用采血抗凝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采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疗用采血抗凝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采血就是因检验或相关需要,由医务人员经静脉、动脉采取血液标本的过程,采血的过程中需要用到采血管,采血管分为很多种,其中抗凝管就是采血管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由于抗凝管内部含有抗凝液,血液进入抗凝管后会与抗凝液接触,从而达到防止血液凝固的效果。

现有的抗凝管在使用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有的抗凝管在采血完毕后,采血人员需要将抗凝管轻微摇晃使得内部抗凝液充分溶解到血液中,且为了避免出现溶血的情况,摇晃力度和角度不易过大,但由于抗凝液因重力原因集中与管道的底部,小幅度的摇晃只能使得管道底部的血液与抗凝液接触,造成抗凝液很难溶解到管道顶部的血液中,使得抗凝效果不佳,而由于抗凝管为圆柱体且表面较为光滑,使得医务人员将针管从抗凝管顶端拔出时可能造成抗凝管从手部脱落的问题,并且当需要在抗凝管表面涂写标记时,也会存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用采血抗凝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抗凝管在采血完毕后,采血人员需要将抗凝管轻微摇晃使得内部抗凝液充分溶解到血液中,且为了避免出现溶血的情况,摇晃力度和角度不易过大,但由于抗凝液因重力原因集中与管道的底部,小幅度的摇晃只能使得管道底部的血液与抗凝液接触,造成抗凝液很难溶解到管道顶部的血液中,使得抗凝效果不佳,而由于抗凝管为圆柱体且表面较为光滑,使得医务人员将针管从抗凝管顶端拔出时可能造成抗凝管从手部脱落的问题,并且当需要在抗凝管表面涂写标记时,也会存在不便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疗用采血抗凝装置,包括矩形护筒,所述矩形护筒的内部开设有管槽,且管槽的内部设置有抗凝管,所述抗凝管的内壁设有两个收集环,所述抗凝管的内部设置有抗凝液,且收集环的内部容积为抗凝液体积的三分之一,所述抗凝管的顶部设置有管盖,所述矩形护筒的顶端外表面开设有第一外螺纹,且所述管盖的内部底端开设有与之相对应的第一螺纹槽,所述第一螺纹槽的直径与第一外螺纹的外直径相一致,所述矩形护筒的前表面设置有标签。

优选的,所述矩形护筒的一侧表面设有一体式的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内部对称设置有弹簧室,所述弹簧室的外侧连接有三角卡块,所述矩形护筒的另一侧表面设有一体式的连接座,且连接座的内部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块处于连接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抗凝管的顶端表面设置一体式的螺纹柱,且管盖的内部顶端开设有与之相对应的第二螺纹槽。

优选的,所述连接座的表面开设有与连接槽相通的矩形孔,且矩形孔位置与三角卡块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抗凝管的外壁与管槽的内壁并不相贴合,所述管盖的外表面均匀分布有一体式的防滑凸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抽血前先将抗凝管固定在矩形护筒内部,并将矩形护筒翻转一百八十度并翻回,使得抗凝管内部抗凝液被收集环分为三部分固定在抗凝管内部的不同高度,使抗凝液可以与不同高度的血液充分接触,避免了原装置由于抗凝液集中在底端导致无法与顶端血液充分接触问题,从而增加了抗凝液的使用效果,且由于矩形护筒的形状为矩形,避免原装置由于抗凝管的外壁呈圆柱形难以涂写标记问题,同时避免了抗凝管表面较为光滑导致抗凝管从手部滑落的问题。

2、当患者需要采集多管血液时,先将抗凝管固定在矩形护筒内部,然后再将多个矩形护筒之间进行组装,使得多个矩形护筒之间可以连接成一个整体,避免了医务人员需要不停地放置采集完毕的抗凝管并拿出待采集的抗凝管问题,从而增加了医务人员的采集效率,同时也避免了医务人员拿错采集管的问题,而在后续对抗凝管内部血液摇晃时,也可以将连接在一起的矩形护筒同时摇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抗凝管与矩形护筒连接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抗凝管与矩形护筒连接局部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收集环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管盖与抗凝管连接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矩形护筒组合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块与连接座连接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连接块与连接座连接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矩形护筒;2、管盖;3、连接座;4、标签;5、连接块;6、三角卡块;7、抗凝管;8、收集环;9、管槽;10、外螺纹;11、第一螺纹槽;12、螺纹柱;13、第二螺纹槽;14、连接槽;15、弹簧室;16、圆形卡块;17、圆形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医疗用采血抗凝装置,包括矩形护筒1,矩形护筒1的内部开设有管槽9,且管槽9的内部设置有抗凝管7,管槽9的尺寸为抗凝管7的尺寸的一点一倍,通过将抗凝管7固定在矩形护筒1的内部,避免了采血结束需要拔出针头时由于抗凝管7的表面较为光滑可能导致抗凝管7从手部滑落的问题,抗凝管7的内壁设有两个收集环8,抗凝管7的内部设置有抗凝液,且收集环8的内部容积为抗凝液体积的三分之一,通过设置收集环8,使得抗凝液可以被分为三部分固定在抗凝管7内部的不同高度,从而使得抗凝液可以与不同高度的血液充分接触,抗凝管7的顶部设置有管盖2,矩形护筒1的顶端外表面开设有第一外螺纹10,且管盖2的内部底端开设有与之相对应的第一螺纹槽11,第一螺纹槽11的直径与第一外螺纹10的外直径相一致,矩形护筒1的前表面设置有标签4,通过将标签4设置在矩形护筒1的前表面,避免了原装置由于抗凝管7的外壁呈圆柱形难以涂写标记问题。

为了多个矩形护筒1之间可以组成一个整体,从而在对一些需要抽取多管血液的患者采血时,可以避免拿错采血管的问题,同时也采血结束也可以将多管血液同时摇晃,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矩形护筒1的一侧表面设有一体式的连接块5,且连接块5的内部对称设置有弹簧室15,弹簧室15的外侧连接通过弹簧有三角卡块6,矩形护筒1的另一侧表面设有一体式的连接座3,且连接座3的内部开设有连接槽14,连接块5处于连接槽14的内部,通过设置连接块5与连接槽14,使得多个矩形护筒1之间便于连接固定。

为了后续对血液进行化验时,可以将管盖2从抗凝管7的顶端旋转卸下,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抗凝管7的顶端表面设置一体式的螺纹柱12,且管盖2的内部顶端开设有与之相对应的第二螺纹槽13,矩形护筒1底端尺寸为矩形护筒1顶端尺寸的一点一倍,避免了原装置由于抗凝管7的表面较为光滑可能导致抗凝管7从手部滑落的问题。

为了三角卡块6可以弹出至连接座3的表面将连接块5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连接座3的表面开设有与连接槽14相通的矩形孔,且矩形孔位置与三角卡块6相对应。

为了管盖2于矩形护筒1旋转连接时不会受到阻挡,同时后续需要将管盖2与矩形护筒1旋转分离时,不会使得抗凝管7与管盖2之间分离,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抗凝管7的外壁与管槽9的内壁并不相贴合,管盖2的外表面均匀分布有一体式的防滑凸块,通过设置防滑凸块使得管盖2便于拧动。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医疗用采血抗凝装置,包括矩形护筒1,矩形护筒1的内部开设有管槽9,且管槽9的内部设置有抗凝管7,管槽9的尺寸为抗凝管7的尺寸的一点一倍,通过将抗凝管7固定在矩形护筒1的内部,避免了采血结束需要拔出针头时由于抗凝管7的表面较为光滑可能导致抗凝管7从手部滑落的问题,抗凝管7的内壁设有两个收集环8,抗凝管7的内部设置有抗凝液,且收集环8的内部容积为抗凝液体积的三分之一,通过设置收集环8,使得抗凝液可以被分为三部分固定在抗凝管7内部的不同高度,从而使得抗凝液可以与不同高度的血液充分接触,抗凝管7的顶部设置有管盖2,矩形护筒1的顶端外表面开设有第一外螺纹10,且管盖2的内部底端开设有与之相对应的第一螺纹槽11,第一螺纹槽11的直径与第一外螺纹10的外直径相一致,矩形护筒1的前表面设置有标签4,通过将标签4设置在矩形护筒1的前表面,避免了原装置由于抗凝管7的外壁呈圆柱形难以涂写标记问题。

为了多个矩形护筒1之间可以组成一个整体,从而在对一些需要抽取多管血液的患者采血时,可以避免拿错采血管的问题,同时也采血结束也可以将多管血液同时摇晃,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矩形护筒1的一侧表面设有一体式的连接块5,且连接块5的内部对称设置有弹簧室15,弹簧室15的外侧连接通过弹簧有圆形卡块16,矩形护筒1的另一侧表面设有一体式的连接座3,且连接座3的内部开设有连接槽14,连接块5处于连接槽14的内部,通过设置连接块5与连接槽14,使得多个矩形护筒1之间便于连接固定。

为了后续对血液进行化验时,可以将管盖2从抗凝管7的顶端旋转卸下,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抗凝管7的顶端表面设置一体式的螺纹柱12,且管盖2的内部顶端开设有与之相对应的第二螺纹槽13,矩形护筒1底端尺寸为矩形护筒1顶端尺寸的一点一倍,避免了原装置由于抗凝管7的表面较为光滑可能导致抗凝管7从手部滑落的问题。

为了圆形卡块16可以将连接块5固定,且便于后续分离,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连接座3的表面开设有圆形卡槽17,且圆形卡槽17位置与圆形卡块16相对应。

为了管盖2于矩形护筒1旋转连接时不会受到阻挡,同时后续需要将管盖2与矩形护筒1旋转分离时,不会使得抗凝管7与管盖2之间分离,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抗凝管7的外壁与管槽9的内壁并不相贴合,管盖2的外表面均匀分布有一体式的防滑凸块,通过设置防滑凸块使得管盖2便于拧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由于管槽9的尺寸为抗凝管7的尺寸的一点一倍,且第一外螺纹10与第一螺纹槽11相匹配,先将抗凝管7放入管槽9的内部,然后将管盖2旋转使得第一螺纹槽11与第一外螺纹10紧密契合,从而使得抗凝管7被固定在管槽9的内部,然后将矩形护筒1翻转一百八十度,从而让抗凝管7内部的抗凝液从底端流动到顶端位置,此时将矩形护筒1再次翻回,翻回时抗凝管7内部抗凝液会从顶端位置沿着内壁自然往底端流动,当抗凝液在抗凝管7内壁流动到第一个收集环8位置时,抗凝液会流入收集环8内部的环形凹槽,且由于收集环8的容积为抗凝液的三分之一,使得第一个收集环8内部装满抗凝液后,抗凝液会从收集环8的顶端溢出并继续往抗凝管7的内部底端流动,从而继续将第二个收集环8内部装满抗凝液,并再次溢出剩下的三分之一抗凝液,且这部分抗凝液最终会流动至抗凝管7的内部底端,使得抗凝液此时被分为三部分固定在抗凝管7内部的不同高度,此时再将血液通过针管采入抗凝管7的内部,然后握住矩形护筒1并小幅度摇晃,由于抗凝管7内部抗凝液被分为三部分固定在抗凝管7内部的不同高度,使得抗凝液可以与不同高度的血液充分接触,避免了原装置由于抗凝液集中在底端导致无法与顶端血液充分接触问题,从而增加了抗凝液的使用效果,且由于矩形护筒1的形状为矩形,使得后续需要往标签4的表面涂写标记时,可以使得标签4较为平整,避免原装置由于抗凝管7的外壁呈圆柱形难以涂写标记问题,同时由于矩形护筒1底端尺寸为矩形护筒1顶端尺寸的一点一倍,使得医务人员在采血结束需要将针管从管盖2的顶部拔出时,可以更稳固的握住矩形护筒1,避免了原装置由于抗凝管7的表面较为光滑可能导致抗凝管7从手部滑落的问题;

当一些患者需要采集多管血液时,可先将抗凝管7固定在矩形护筒1的内部,然后再将多个矩形护筒1之间进行组装,组装时由于连接槽14的尺寸与连接块5的尺寸相匹配,只需握住矩形护筒1将连接块5对准连接槽14内部插入,插入时三角卡块6会受到挤压并缩入弹簧室15内部,当连接块5完全插入至连接槽14内部后,三角卡块6会与连接座3表面的矩形孔位置重合,此时三角卡块6会在弹簧室15内部弹簧的作用下从矩形孔弹出至连接座3的外侧表面,使得连接块5与连接座3固定连接,从而让多个矩形护筒1之间可以连接成一个整体,避免了医务人员需要不停地放置采集完毕的抗凝管7并拿出待采集的抗凝管7问题,从而增加了医务人员的采集效率,同时也避免了医务人员拿错采集管的问题,使得采集管道可以得到整齐明了的摆放,而在后续对抗凝管7内部血液摇晃时,也可以将连接在一起的矩形护筒1同时摇晃,避免了需要分别摇晃的问题,而当后续需要将多个矩形护筒1分离时,只需按下三角卡块6并将连接块5从连接座3内部拔出即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