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油结构及滤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20780发布日期:2019-07-19 22:59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滤油结构及滤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滤油结构及滤油装置。



背景技术:

工厂生产食用辣椒油,其工艺是先对辣椒进行热油高温熬制后,再通过滤油装置将辣椒渣与油快速分离而得到辣椒油。

滤油装置通常包括过滤筛,过滤筛底部设有筛孔,辣椒油通过筛孔滤出,从而实现与辣椒渣的分离。

但是在过滤筛底部的筛孔滤油速度慢,故需要工作人员不断地铲动辣椒渣,才能提高滤油速度和滤油效果,故辣椒油生产效率低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滤油装置中,过滤筛底部的筛孔滤油速度慢,且需工作人员不断地铲动辣椒渣来提高滤油速度和滤油效果,故导致辣椒油生产效率低且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滤油效率高且滤油效果好的滤油结构及滤油装置。

一种滤油结构,包括底壁;侧壁,沿所述底壁周向设置,且与所述底壁连接;所述底壁及所述侧壁上均开设有滤油孔,所述底壁及所述侧壁围设形成一顶部具有进料口的容置腔,且所述容置腔的内径从所述底壁向所述进料口的方向逐渐增大。

上述的滤油结构,滤油结构的底壁及侧壁均设置滤油孔,使得辣椒油除了从底壁进行滤油,还可以从侧壁进行滤油,故滤油面积增大,另外,设置容置腔的内径从底壁向进料口的方向逐渐增大,可防止辣椒油从侧壁的滤油孔滤出时,不会出现堵塞现象,滤油更加顺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的截面形状呈倒梯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油结构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设置于所述侧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手包括两个,两个所述把手相对设置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且靠近所述进料口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油结构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沿所述容置腔的径向方向延伸,且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均固定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油结构的侧壁还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卸料口,所述卸料口延伸至所述底壁的边缘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油结构的材质为不锈钢。

一种滤油装置,包括外壳,具有收容腔;以及如上述的滤油结构,安装于所述收容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油结构的所述底壁及所述侧壁均与所述收容腔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收容腔包括接油腔,所述接油腔沿竖直方向位于所述滤油结构的下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油装置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收容腔的内壁;所述滤油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滤油结构外侧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限位部抵接,以使所述滤油结构限位于所述收容腔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的滤油结构的正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滤油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滤油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滤油装置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描述位置关系时,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当一元件被指为在另一元件“上”时,其能直接在其他元件上或亦可存在中间元件。亦可以理解的是,当元件被指为在两个元件“之间”时,其可为两个元件之间的唯一一个,或亦可存在一或多个中间元件。

在使用本文中描述的“包括”、“具有”、和“包含”的情况下,除非使用了明确的限定用语,例如“仅”、“由……组成”等,否则还可以添加另一部件。除非相反地提及,否则单数形式的术语可以包括复数形式,并不能理解为其数量为一个。

应当理解,尽管本文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和另一个元件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

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解释元件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元件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应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值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大约”、“近似”或“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在此不作限定。

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以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滤油结构100,包括底壁10、侧壁20及容置腔30。

侧壁20沿底壁10周向设置,且与底壁10连接,底壁10及侧壁20上均开设有滤油孔40。

底壁10及侧壁20围设形成一顶部具有进料口31的容置腔30,且容置腔30的内径从底壁10向进料口31的方向逐渐增大。

如此,在滤油结构100的底壁10及侧壁20均设置滤油孔40,使得辣椒油除了从底壁10进行滤油,还可以从侧壁20进行滤油,故滤油面积增大,另外,设置容置腔30的内径从底壁10向进料口31的方向逐渐增大,可防止辣椒油从侧壁20的滤油孔40滤出时,不会出现堵塞现象,滤油更加顺畅。

在一些实施例中,滤油结构100的材质为不锈钢。不锈钢方便清洁且不易生锈。

进一步地,滤油结构100可由钢板焊接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滤油结构100的底壁10呈矩形,对应的可包括两两相对的四个侧壁20。在其他实施例中,滤油结构100的形状也可以是桶状等其他形状,在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容置腔30的截面形状呈倒梯形。倒梯形的结构制造简单,且滤油过程不易受阻,使得滤油效率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滤油结构100的侧壁20还开设有与容置腔30连通的卸料口50,卸料口50延伸至底壁10的边缘处。如此,在完成辣椒油的过滤后,剩余在容置腔30内的辣椒渣即可从卸料口50直接排出,加快了滤油效率。

进一步地,卸料口50可以由去除滤油结构100的多个侧壁20中的一个而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滤油结构100还包括支撑杆60,支撑杆60沿容置腔30的径向方向延伸,且支撑杆60的两端均固定于容置腔30的内壁。设置支撑杆60可加固滤油结构100,防止侧壁20的变形。

进一步地,支撑杆60沿卸料口50的延伸方向设置。如此,可防止滤油结构100因开设卸料口50而刚性降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滤油结构100还包括把手70,把手70设置于侧壁20。滤油结构100通常较大,把手70的设置可方便工作人员操作以将滤油结构100安装或拆卸于对应的设备中。

进一步地,把手70包括两个,两个把手70相对设置于容置腔30的内壁,且靠近进料口31处。两个把手70设置于容置腔30的内壁,可避免将滤油结构100安装至对应设备时,受把手70设置位置限制,无法将滤油结构100安装到位。例如,当把手70位于侧壁10外侧时,对应的设备需要避开把手70的位置,导致对应的设备制造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把手70包括相对的两个,且靠近进料口31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使用把手70提拉滤油结构100时,操作方便且操作稳定。

如图4所示,基于上述滤油结构10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滤油装置,包括外壳210及上述滤油结构100,其中,外壳210具有收容腔211,滤油结构100安装于收容腔21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滤油结构100的底壁10及侧壁20均与收容腔21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收容腔211包括接油腔212,接油腔212沿竖直方向位于滤油结构100的下方。

如此,当辣椒油通过底壁10及侧壁20的滤油孔40滤出时,因收容腔211与底壁10及侧壁20之间均具有间隙,故辣椒油可顺利被排出且自动聚集至接油腔212内,之后再通过与接油腔212连通的管道或其他机构排出至滤油装置外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容腔211呈长方体型,过滤结构100呈倒梯体型,当过滤结构100放置于收容腔211内时,过滤结构100的侧壁与收容腔211的内壁之间形成夹角,以方便辣椒油滤出。

进一步地,外壳210的顶部还具有与收容腔211连通的安装开口213,过滤结构100从该安装开口213进入收容腔211内部进行安装。

请再次参看图1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滤油装置还包括限位部220,限位部220设置于收容腔211的内壁,滤油结构100还包括设置于滤油结构100外侧的抵接部80,抵接部80与限位部220抵接,以使滤油结构100限位于收容腔211内。使用限位部220与抵接部80抵接而使滤油结构100限位于收容腔211的方式简单,并且也方便滤油结构100从收容腔211内取出。具体地,当滤油装置从安装开口213处沿竖直方向向下放置于收容腔211内时,抵接部80可与限位部220抵接,即可判断滤油装置安装到位。

进一步地,限位部220沿收容腔211的周向设置,抵接部80沿滤油结构100的侧壁20的周向设置。如此,可使滤油结构100稳定设置于收容腔211内。

具体地,限位部220呈长条状,抵接部80位于滤油结构100的底部,且从侧壁20向外伸出。

更具体地,抵接部80由多根钢条组合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210还开设有与滤油结构100的卸料口50对应设置的出口,以方便辣椒渣排出。具体地,可在该出口处连通管道230以将辣椒油引出。

本实用新型中的滤油结构100及滤油装置,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在底壁10及侧壁20上均设置滤油孔40,使滤油面积增大,且容置腔30的内径从底壁10向进料口31的方向逐渐增大,可防止辣椒油从侧壁20的滤油孔40滤出时,不会出现堵塞现象,滤油更加顺畅;

(2)、通过设置容置腔30的截面形状呈倒梯形,使滤油过程不易受阻,使得滤油效率高;

(3)、通过在侧壁10上设置卸料口50,且卸料口50延伸至底壁10的边缘处,使得辣椒渣可从卸料口50直接排出,加快了滤油效率;

(4)、通过设置滤油结构100的底壁10及侧壁20均与外壳210的收容腔21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使得辣椒油在被滤出后,可顺利被排出且自动聚集至接油腔212内

(5)、通过在收容腔211内设置限位部220和在滤油结构100的外侧设置于限位部200抵接的抵接部80,使得滤油结构100限位与收容腔211的方式简单,也方便滤油结构100的取出。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