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间氨气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55200发布日期:2019-06-29 01:52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间氨气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化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间氨气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一些化工生产车间时常会产生大量的氨气,但在氨气的吸收方面做得较差,仅仅采用淋稀硫酸的方式进行除氨效果并不明显,会导致部分吸收不完全的氨气排出。由于氨气味道较重,会严重污染车间的环境,氨气浓度高时还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所以亟需寻找一种车间氨气吸收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间氨气吸收装置,解决了生产车间内氨气吸收效果差影响环境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间氨气吸收装置,包括罐体、设置于罐体上的出液口,所述罐体侧面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内设置有朝上的动力波喷头,所述动力波喷头连接有位于进气管外部的动力泵,所述动力泵连接有稀硫酸补偿管,所述动力泵还与罐体相连,所述罐体内设置有装有稀硫酸的泡罩塔板,所述罐体顶部为向内收缩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连接有水平设置有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内设置有石灰石滤板。

目前在一些化工生产车间时常会产生大量的氨气,由于氨气味道较重,会严重污染车间的环境,氨气浓度高时还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所以本申请提供一种车间氨气吸收装置,通过在罐体侧设置进气管,进气管内设置朝上的动力波喷头,动力波喷头与动力泵相连,动力泵连接稀硫酸补偿管,并带动稀硫酸补偿管内的稀硫酸从动力波喷头喷出,稀硫酸与狭窄的进气管内的氨气进行充分接触并反应可以有效的增强除氨效果,反应后的溶液和多余的稀硫酸流进罐体,罐体内设置有装有稀硫酸的泡罩塔板,泡罩塔板上的稀硫酸淋下,可以对罐体内的氨气进行吸收,反应后的溶液和多余的稀硫酸落在罐体内。在罐体的出气口处还连接有水平放置的出气管,出气管内放置石灰石滤板,可以对将要排出的氨气进行进一步的吸收,通过三重氨气吸收,可以有效的保证排出的气体干净卫生。另外动力泵还与罐体连接,将罐体内的反应不完全的硫酸送至动力波喷头再次进行反应,循环利用可以有效的节约成本,在反应完全后通过罐体上的出液口排出,动力泵再从稀硫酸补偿管获取稀硫酸并工作。

进一步的,一种车间氨气吸收装置,所述泡罩塔板处开有稀硫酸入口。

进一步的,一种车间氨气吸收装置,所述石灰石滤板处开有更换口。通过泡罩塔开硫酸入口,石灰石滤板处开更换口,便于对泡罩塔板的稀硫酸进行补充,更换反应完全的石灰石滤板,维护更加方便,保证装置正常工作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案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

其中,1-罐体,2-进气管,3-动力波喷头,4-动力泵,5-稀硫酸补偿管,6-泡罩塔板,7-出气管,8-石灰石滤板,9-更换口,10-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

参见图1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一种车间氨气吸收装置,包括罐体1、设置于罐体1上的出液口10,所述罐体1侧面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进气管2,所述进气管2内设置有朝上的动力波喷头3,所述动力波喷头3连接有位于进气管外部的动力泵4,所述动力泵4连接有稀硫酸补偿管5,所述动力泵4还与罐体1相连,所述罐体1内设置有装有稀硫酸的泡罩塔板6,所述罐体1顶部为向内收缩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连接有水平设置有的出气管7,所述出气管7内设置有石灰石滤板8,所述泡罩塔板6处开有稀硫酸入口,所述石灰石滤板8处开有更换口9。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在罐体1侧设置进气管2,进气管2内设置朝上的动力波喷头3,动力波喷头3与动力泵4相连,动力泵4连接稀硫酸补偿管5,并带动稀硫酸补偿管5内的稀硫酸从动力波喷头3喷出,稀硫酸与狭窄的进气管2内的氨气进行充分接触并反应可以有效的增强除氨效果,反应后的溶液和多余的稀硫酸流进罐体1,罐体1内设置有装有稀硫酸的泡罩塔板6,泡罩塔板6上的稀硫酸淋下,可以对罐体1内的氨气进行吸收,反应后的溶液和多余的稀硫酸落在罐体1内。在罐体1的出气口处还连接有水平放置的出气管7,出气管7内放置石灰石滤板8,可以对将要排出的氨气进行进一步的吸收,通过三重氨气吸收,可以有效的保证排出的气体干净卫生。另外动力泵4还与罐体1连接,将罐体1内的反应不完全的稀硫酸送至动力波喷头3再次进行反应,循环利用可以有效的节约成本,在反应完全后通过罐体1上的出液口10排出,动力泵4再从稀硫酸补偿管5获取稀硫酸并工作。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以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