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氨罐废氨气回收再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5139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氨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氨罐废氨气回收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化工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氨气,这些废氨水的直接排放不仅会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而且会对人类自身健康造成很大威胁,因此对废氨水进行有效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很多工厂将废氨气直接排放到厂区外的吸收槽中回收,然而,氨气作为一种气体,在通往吸收槽的过程中,很难保证氨气会全部进入吸收槽,使得氨气的回收不彻底,更无法对废氨气进行完全的再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氨罐废氨气回收再利用装置,废氨气回收彻底完全,且效率高,有利于氨水的再利用,整体上提高了氨气的利用率,既节约了能源,节约了成本,又大大降低了环境污染程度。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储氨罐废氨气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氨罐、设置于储氨罐上端的氨气处理罐、除盐水储存罐及板式换热器,其中,所述储氨罐顶部设置有一废氨气出口与一氨水入口,所述氨气处理罐内设置有一溢气管,该氨气处理罐顶部设置有一呼吸阀与一除盐水入口,且该氨气处理罐上还设置有若干废氨气入口与氨水出口;该废氨气出口通过一第一导气管连接至板式换热器,该板式换热器通过一第二导气管连接至废氨气入口,该氨水出口通过一导水管与氨水入口相连通,该除盐水入口通过一通水管与除盐水储存罐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氨气处理罐内且位于除盐水入口处设置有一除盐水槽,该除盐水槽下端设置有若干喷淋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水管与通水管上分别设置有一电磁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氨水出口位于氨气处理罐侧边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导气管包括与板式换热器相连接的纵向支管、及设置于纵向支管上的若干横向支管,且该若干横向支管与废氨气入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采用除盐水吸收废氨气形成高纯度氨水,除盐水与废氨气反应充分完全,再对高纯度氨水进行再利用,整个回收过程彻底完全,且效率高,有利于氨水的再利用,整体上提高了氨气的利用率,既节约了能源,节约了成本,又大大降低了环境污染程度。

上述是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储氨罐废氨气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储氨罐1、设置于储氨罐1上端的氨气处理罐2、除盐水储存罐3及板式换热器4。其中,所述储氨罐1顶部设置有一废氨气出口11与一氨水入口12,所述氨气处理罐2内设置有一溢气管5,且在该溢气管5 的外壁上设置若干溢气孔,该溢气管5的设置有利于废氨气充分与进入氨气处理罐2内的除盐水接触。该氨气处理罐2顶部设置有一呼吸阀6与一除盐水入口21,且该氨气处理罐2上还设置有若干废氨气入口22与氨水出口23;该废氨气出口11通过一第一导气管7连接至板式换热器4,该板式换热器4通过一第二导气管8连接至废氨气入口22,该氨水出口23通过一导水管9与氨水入口12相连通,该除盐水入口21通过一通水管10与除盐水储存罐3相连通,同时,所述导水管9与通水管10上分别设置有一电磁阀40。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氨气处理罐2内且位于除盐水入口21处设置有一除盐水槽20,该除盐水槽20下端设置有若干喷淋头30,有利于进入氨气处理罐2中的除盐水可喷洒于氨气处理罐2的内部空间,使除盐水与废氨气充分接触,使得除盐水快速有效的吸收废氨气,形成氨水。

同时,所述氨水出口23位于氨气处理罐2侧边底部,便于氨气处理罐2中一旦形成有氨水后,即可从氨水出口23流到储氨罐1中,即使形成的氨水很少,也可及时从氨水出口23流到储氨罐1中,使得废氨气回收再利用更完全更彻底。

所述第二导气管8包括与板式换热器4相连接的纵向支管81、及设置于纵向支管81上的若干横向支管82,且该若干横向支管82与废氨气入口22相连通。

本实施例采用除盐水作为吸收废氨气的水物质,由于除盐水是除去了悬浮物、胶体和无机的阳离子、阴离子等水中杂质后得到的高纯度水,因此,与废氨气作用形成的氨水纯度更高,更有利于后续再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主要在于,通过采用除盐水吸收废氨气形成高纯度氨水,除盐水与废氨气反应充分完全,再对高纯度氨水进行再利用,整个回收过程彻底完全,且效率高,有利于氨水的再利用,整体上提高了氨气的利用率,既节约了能源,节约了成本,又大大降低了环境污染程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其他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