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周进周出沉淀池进出水流导配模块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54438发布日期:2019-06-29 01:46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周进周出沉淀池进出水流导配模块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淀池的进出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高标准严要求时代的到来,国内污水处理厂提标提量需求已从二级处理延伸至深度处理,二沉池位于生化系统之后,深度处理之前,对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良好运行、保证出水水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受制于二沉池表面负荷及水厂可用地有限等因素限制,若不对二沉池进行优化改造或者新建,水量的提升导致二沉池出水效果不佳。

二次沉淀池广泛应用于各大污水处理工艺中,是污水处理厂核心构筑物之一,它是把生物池混合液出水,在重力作用下进行泥水分离,集中去除水中的污泥和各种悬浮物,达到固液分离污水净化的目的。按照池内水流方向可分为:平流式二沉池、竖流式二沉池、辐流式二沉池,其中辐流式二沉池包括中间进水周边出水的传统辐流式二沉池以及近年来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周边进水周边出水式辐流沉淀池。周边进水周边出水式二沉池具有表面负荷高、有效避免进水短流、出水效果好(悬浮物低)、节省占地面积等优势。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周进周出沉淀池配水系统及出水系统主体部分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进水渠采用渐窄截断面的单向配水形式,宽度曲线的施工难度高、精准度不容易保证,导致配水系统很难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周进周出沉淀池进出水流导配模块化装置,其将进出水流导配设置成模块化装置,显著降低了土建施工难度,本实用新型模块化装置具有现场安装便捷,结构精准、误差小、确保配水均匀等优势。

其技术解决方案包括:

一种周进周出沉淀池进出水流导配模块化装置,其整体为一箱体结构,安装在沉淀池的池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周进周出沉淀池进出水流导配模块化装置是由若干组模块化单元拼接而成,其中,每组模块化单元包括进水渠道、出水渠道、布水机构及导流裙板,所述的进水渠道和出水渠道共壁,二者之间通过隔板进行分隔;

所述的进水渠道采用渐窄截断面的单向配水形式,在所述进水渠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配水孔,相邻的配水孔之间为不等距排布,所述的布水机构设置在所述的配水孔下方,所述的导流裙板设置在所述隔板的下方;

在所述的出水渠道单侧设置有出水堰孔,所述的箱体还配设有盖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每组模块化单元的材质为碳钢防腐材料、不锈钢、聚丙烯或聚乙烯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上述的配水孔为圆形或矩形,上述的布水机构为三通管,上述的三通管的水平方向上的管两端平行于沉淀池的池壁,其出水口处形状为楔形。

进一步的,上述的盖体上设置有观察孔。

进一步的,上述的出水堰孔形状为圆形、卵形、三角形、梯形或矩形。

进一步的,相邻的配水孔之间的间距自进水渠的进水端开始依次变小。

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采用一体化进出水流导配模块化装置,很好的解决了由于传统周进周出沉淀池配水系统及出水系统主体部分钢筋混凝土结构,进水渠采用渐窄截断面的单向配水形式导致宽度曲线的施工难度高、精准度不容易保证、进水配水和出水收集的不均匀问题。

(2)有提标提量需求的情况下,非常适合中心进水周边出水沉淀池改造为周边进水周边出水的方式,具有模块化镶嵌、改造速度快、安装便捷、工程量小等优势。

(3)适合新建周进周出沉淀池,进出水流导配系统模块化装置,具有可塑性强,安装操作灵活便捷,结构精准、误差小、确保进水配水和出水收集的均匀性。

(4)沉淀池进出水流导配系统模块化装置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部分结构(进出水渠)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部分结构(布水器)示意图;

1、沉淀池,2、进水渠,3、配水孔,4、布水管,5、导流裙板,6、隔板,7、出水渠,8、出水堰,9、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周进周出沉淀池进出水流导配模块化装置,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确,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周进周出沉淀池进出水流导配模块化装置,其整体安装在沉淀池的池壁上,主要改进点之一就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模块化对进出水装置进行现场安装,与现有技术中的混凝土进出水相比,安装方便且误差小。

本实用新型装置由若干组模块化单元组成,如现场沉淀池为圆形,则所需模块化单元的具体数量根据现场沉淀池的圆周长度进行计算,如二沉池一周是20m,可以分成10组模块化单元,其中每块2m现场对这10组进行拼接,具体的模块化单元的分组结合现场情况进行合理计算,每组模块化单元包括进水渠2、出水渠7、配水孔3、布水管4、导流裙板5、隔板6、出水堰8和盖体9,其中,进水渠和出水渠7共壁设置,隔板6的两端为进水渠和出水渠,且进水一侧在内,为了便于安装,箱体的主体材质优选为碳钢防腐或不锈钢或PP或PE,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工程,确定模块化尺寸,设备加工完成,现场进行组装即可,相当于隔板与池体的池壁之间为可拆卸方式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如插接,在池体壁上设置凸起部,隔板的边缘为凹部,二者通过插接方式连接在一起,或诸如现有技术中其它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均可。

为了便于观察,在该箱体的上方加盖盖体9,除了方便观察,还能有效防止由于阳光照射导致藻类的滋生。在进水渠2的下方为具有配水孔3的布水管4、导流裙板,在出水渠壁设置单侧出水堰孔,出水堰孔形式可设置成:圆孔、卵形孔、三角堰孔、梯形堰孔、矩形堰孔,堰孔可以分为非淹没式和淹没式两种。布水管4为一三通管,水平方向上管两端平行于池壁,两端出水口为楔形,确保配水均匀。

进水渠采用渐窄截断面的单向配水形式,在进水渠的底部采用变孔距设置配水孔,为圆形或矩形,布水管固定在配水孔内。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将本实用新型沉淀池进出水流导配模块化装置应用到山东青岛某小型污水处理泵站。

该泵站设计处理量为6000m3/d,二沉池为周进周出式矩形沉淀池,设计表面负荷为1.36m3/(m2·d)。

该二沉池的进出水系统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进出水流导配模块化装置,减少土建施工量及难度、现场安装便捷、结构尺寸精准、误差小,确保进水配水和出水收集的均匀性。实际运行过程中,该项目二沉池出水效果好且运行稳定。

本实用新型将沉淀池进出水系统设置成一体化模块结构,不论是沉淀池优化改造还是新建,均可减少土建施工难度;现场安装便捷;结构尺寸精准、误差小,确保进水配水和出水收集的均匀性。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