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阿维菌素的脱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0277发布日期:2019-07-17 06:07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阿维菌素的脱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阿维菌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阿维菌素的脱糖装置。



背景技术:

阿维菌素是由阿佛满链霉菌发酵生产的一组结构类似的十六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很强的杀虫活性。阿维菌素的提纯工艺包括浸取、过滤、浓缩、脱糖、结晶和重结晶,其中脱糖工艺采用甲苯进行有机萃取,即将阿维菌素油膏终点加入甲苯溶解后,加入盐水,搅拌、静置分层。

目前,授权公告日为2017.09.05、授权公告号为CN206463539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有机物萃取装置,包括底部安装有三根支撑腿的萃取罐,萃取罐内有鼓气系统,萃取罐顶部设有入液管,入液管配有端盖,萃取罐底部设有排液管,排液管安装有阀门,萃取罐底部安装有密度测量装置,密度测量装置通过数据线与安装在萃取罐表面的液晶显示器连接,萃取罐表面固定有充电电池,充电电池为密度测量装置和液晶显示器提供电能。该有机物萃取装置,在对阿维菌素进行脱糖处理时,通过安装密度测量装置和液晶显示器,对萃取溶剂、无机溶剂的排放进行监控,但是由于萃取溶剂和无机溶剂采用同一个排液管排放,在排液管由排放无机溶剂转换为排放萃取溶剂时,由于排液管内残留有无机溶剂,从而使萃取溶剂中混入无机溶剂,影响阿维菌素脱糖处理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阿维菌素的脱糖装置,在无机溶剂、有机溶剂交替排放时,通过对出液管进行冲洗,提高了无机溶剂、有机溶剂的分离效果,进而提高了阿维菌素的脱糖装置的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阿维菌素的脱糖装置,包括萃取罐、设置在萃取罐顶端且与其内部相连通的原料进液管、设置在萃取罐顶端且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有机进液管、设置在萃取罐顶端且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无机进液管、设置在萃取罐底端且与其内部相连通的出液管、设置在出液管上的出液电磁阀、设置在萃取罐内的第一搅拌组件,所述出液管包括与萃取罐内部相连通的连接管、固设于连接管远离萃取罐一端且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外侧壁依次设置有有机排液管、冲液排液管、无机排液管,且所述无机排液管位于冲液排液管远离萃取罐的一侧,所述有机排液管上设置有第一排液电磁阀,所述冲液排液管上设置有第二排液电磁阀,所述无机排液管上设置有第三排液电磁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阿维菌素油膏、甲苯、盐水加入萃取罐内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静置分层,形成无机溶剂、有机溶剂,之后开启出液电磁阀、第三排液电磁阀,无机溶剂依次经过连接管、排液管、无机排液管;待无机溶剂排放完毕后,关闭第三排液电磁阀、开启第二电磁阀,有机溶剂对连接管、排液管、无机排液管进行冲洗并形成冲洗液;待冲洗完毕后,关闭第二排液电磁阀、开启第一排液电磁阀,有机溶剂依次经过连接管、排液管、有机排液,完成阿维菌素油膏的脱糖处理。该用于阿维菌素的脱糖装置,在出液管由排放无机溶剂、有机溶剂进行交替时,通过对出液管进行冲洗,提高了无机溶剂、有机溶剂的分离效果,进而提高了阿维菌素的脱糖装置的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冲液排液管的下方设置有冲液储液箱,所述冲液排液管伸入冲液储液箱内,所述冲液储液箱底部和萃取罐顶部之间固设有实现两者相连通的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上设置有循环电磁阀和循环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冲液排液管内的冲洗液进入冲液储液箱内,在下一次进料时,通过循环管加入到萃取罐内,不仅实现了冲洗液的循环利用,提高了阿维菌素的产率,同时提高了用于阿维菌素的脱糖装置的稳定性、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萃取罐外侧壁沿其轴线方向缠绕有加热循环管,所述萃取罐上设置有温度检测器,所述萃取罐于出液管处设置有密度检测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热循环管内通入水蒸气对萃取罐进行加热,并通过温度检测器监控萃取罐内的温度,便于对萃取罐内的温度进行监控,由于有机溶液和无机溶剂的密度不同,通过密度检测器便对无机溶剂、有机溶剂的排放进行监控,从而使用于阿维菌素的脱糖装置的使用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原料进液管于位于萃取罐内的一端固设有朝向萃取罐内侧壁的原料斜管,所述原料斜管和萃取罐内侧壁之间形成过料间隙,所述有机进液管于位于萃取罐内的一端固设有朝向萃取罐内侧壁的有机斜管,所述有机斜管和萃取罐内侧壁之间形成过料间隙,所述无机进液管于位于萃取罐内的一端固设有朝向萃取罐内侧壁的无机斜管,所述无机斜管和萃取罐内侧壁之间形成过料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阿维菌素油膏通过原料进液管进入原料斜管内,原料斜管内的阿维菌素油膏沿萃取罐内侧壁流落到萃取罐底部;甲苯通过有机进液管进入有机斜管内,有机斜管内的甲苯沿萃取罐内侧壁流落到萃取罐底部;盐水通过无机进液管进入无机斜管内,无机斜管内的盐水沿萃取罐内侧壁流落到萃取罐底部。采用这种方式,降低了阿维菌素油膏、甲苯、盐水对萃取罐底壁的冲击力,提高了阿维菌素油膏、甲苯、盐水三者流动的稳定性和萃取罐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搅拌组件包括沿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搅拌轴、用于驱动第一搅拌轴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搅拌轴的轴线和萃取罐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一搅拌轴的外周面沿其长度方向固设有第一螺旋搅拌叶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搅拌时,启动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带动第一搅拌轴转动,第一搅拌轴带动第一螺旋搅拌叶片转动,第一螺旋搅拌叶片对萃取罐内的混合物进行搅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搅拌轴的底端固设有呈“十”形的搅拌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杆位于第一搅拌轴的下端,搅拌杆对萃取罐底部的混合物进行搅拌,提高了第一搅拌组件的搅拌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螺旋搅拌叶片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过液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合物能够穿过第一过液孔,降低了第一螺旋搅拌叶片对混合物的作用下,提高了第一螺旋搅拌叶片的搅拌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萃取罐内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加强搅拌效果的第二搅拌组件,第二搅拌组件包括沿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二搅拌轴、用于驱动第二搅拌轴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搅拌轴的外周面沿其长度方向固设有第二螺旋搅拌叶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搅拌时,启动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带动第二搅拌轴转动,第二搅拌轴带动第二螺旋搅拌叶片转动,第二螺旋搅拌叶片对萃取罐内的混合物进行搅拌。通过第一搅拌组件和第二搅拌组件相互配合,提高了对萃取罐内混合物的搅拌效果,降低了甲苯对阿维菌素油膏的萃取时间,提高了用于阿维菌素的脱糖装置的脱糖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螺旋搅拌叶片的螺旋方向和第一螺旋搅拌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螺旋搅拌叶片和第一螺旋搅拌叶片带动混合物反向转动,通过第二螺旋搅拌叶片和第一螺旋搅拌叶的相互配合,进一步提高了萃取罐内混合物的搅拌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螺旋搅拌叶片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过液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合物能够穿过第二过液孔,降低了第二螺旋搅拌叶片对混合物的作用下,提高了第二螺旋搅拌叶片的搅拌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阿维菌素的脱糖装置,在无机溶剂、有机溶剂交替排放时,通过对出液管进行冲洗,提高了无机溶剂、有机溶剂的分离效果,进而提高了阿维菌素的脱糖装置的处理效果。

2、在冲液排液管下方设置冲液储液箱,在冲液储液箱和萃取罐之间设置循环管,实现了冲洗液的循环利用,同时提高了阿维菌素的产率,提高了用于阿维菌素的脱糖装置的实用性。

3、通过在萃取罐上设置加热循环管和温度检测器,便于对萃取罐内的温度进行监控,通过在萃取罐上设置密度检测器,便于对无机溶剂、有机溶剂的排放进行监控,提高了用于阿维菌素的脱糖装置的实用性。

4、通过第一螺旋搅拌叶片和第二螺旋搅拌叶片的相互配合,提高了萃取罐内混合物的搅拌效果,降低了甲苯对阿维菌素油膏的萃取时间,提高了用于阿维菌素的脱糖装置的脱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为了表示原料斜管、有机斜管、无机斜管的部分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中为了表示循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为了表示第一搅拌组件、第二搅拌组件的部分剖视图。

图中,1、萃取罐;11、萃取本体;12、萃取料斗;21、原料进液管;211、第一电磁流量阀;212、原料斜管;22、有机进液管;221、第二电磁流量阀;222、有机斜管;23、无机进液管;231、第三电磁流量阀;232、无机斜管;3、支撑杆;4、出液管;41、连接管;411、出液电磁阀;42、排液管;51、有机排液管;511、第一排液电磁阀;52、有机储液箱;53、冲液排液管;531、第二排液电磁阀;54、冲液储液箱;55、循环管;551、循环电磁阀;552、循环泵;56、无机排液管;561、第三排液电磁阀;57、无机储液箱;6、第一搅拌组件;61、第一搅拌轴;62、第一驱动电机;63、第一螺旋搅拌叶片;631、第一过液孔;64、搅拌杆;7、第二搅拌组件;71、第二搅拌轴;72、第二驱动电机;73、第二螺旋搅拌叶片;731、第二过液孔;8、加热循环管;81、温度检测器;82、密度检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用于阿维菌素的脱糖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萃取罐1,萃取罐1包边萃取本体11,萃取本体11呈底端开口且中空的圆柱型设置,且萃取本体11的轴线沿高度方向设置。萃取本体11的底端固设有与其开口端相适配的萃取料斗12,萃取料斗12呈顶端开口且中空的圆台型设置,且萃取料斗12的轴线和萃取本体11的轴线重合,萃取料斗12顶端的外直径大于萃取料斗12底端的外直径。

如图1所示,萃取本体11的顶端设置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原料进液管21,原料进液管21用于输送阿维菌素油膏等。原料进液管21的一端位于萃取本体11内、另一端位于萃取本体11外,原料进液管21上设置有第一电磁流量阀211,且第一电磁流量阀211位于萃取本体11外。结合图2所示,为了降低阿维菌素油膏对萃取罐1底壁的冲击力,原料进液管21于位于萃取本体11内的一端延伸固设有原料斜管212,原料斜管212远离原料进液管21的一端朝向萃取本体11内侧壁设置,且原料斜管212和萃取本体11内侧壁之间形成过料间隙。

如图1所示,萃取本体11顶端于原料进液管21的一侧设置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有机进液管22,有机进液管22用于输送甲苯等。有机进液管22的一端位于萃取本体11内、另一端位于萃取本体11外,有机进液管22上设置有第二电磁流量阀221,且第二电磁流量阀221位于萃取本体11外。结合图2所示,为了降低甲苯对萃取罐1的冲击力,有机进液管22于位于萃取本体11内的一端延伸固设有有机斜管222,有机斜管222远离原料进液管21的一端朝向萃取本体11内侧壁设置,且有机斜管222和萃取本体11内侧壁之间形成过料间隙。

如图1所示,萃取本体11顶端于有机进液管22的一侧设置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无机进液管23,无机进液管23用于输送盐水等。无机进液管23的一端位于萃取本体11内、另一端位于萃取本体11外,无机进液管23上设置有第三电磁流量阀231,且第三电磁流量阀231位于萃取本体11外。结合图2所示,为了降低盐水对萃取罐1的冲击力,无机进液管23于位于萃取本体11内的一端延伸固设有无机斜管232,无机斜管232远离原料进液管21的一端朝向萃取本体11内侧壁设置,且无机斜管232和萃取本体11内侧壁之间形成过料间隙。

如图1所示,萃取料斗12的外侧壁沿其周向方向均匀固设有三个支撑杆3,萃取料斗12支撑在三个支撑杆3上。萃取料斗12的底端于中心处固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出液管4。

如图1所示,出液管4包括沿高度方向设置的连接管41,连接管41上设置有出液电磁阀411,连接管41的顶端固设于萃取料斗12底面且与其内部相连通,连接管41的底端固设有排液管42,排液管42沿水平方向设置。排液管42的外侧壁固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有机排液管51,有机排液管51沿高度方向设置,有机排液管51上设置有第一排液电磁阀511。有机排液管51的下方设置有有机储液箱52,有机储液箱52呈顶端开口且中空的圆柱型设置,有机储液箱52用于储放有机溶剂,且有机排液管51远离排液管42的一端伸入有机储液箱52内。

如图1所示,排液管42的外侧壁于有机排液管51远离萃取料斗12的一侧固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冲液排液管53,冲液排液管53沿高度方向设置,冲液排液管53上设置有第二排液电磁阀531。冲液排液管53的下方设置有冲液储液箱54,冲液储液箱54呈顶端开口且中空的圆柱型设置,冲液储液箱54用于储放冲液溶剂,且冲液排液管53远离排液管42的一端伸入冲液储液箱54内。

如图3所示,冲液储液箱54的底部固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循环管55,循环管55远离冲液储液箱54的一端固设在萃取本体11顶部,且循环管55和萃取本体11内部相连通,循环管55上设置有循环电磁阀551和循环泵552。

如图1所示,排液管42的外侧壁于冲液排液管53远离有机排液管51的一侧固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无机排液管56,无机排液管56沿高度方向设置,无机排液管56上设置有第三排液电磁阀561。无机排液管56的下方设置有无机储液箱57,无机储液箱57呈顶端开口且中空的圆柱型设置,无机储液箱57用于储放无机溶剂,且无机排液管56远离排液管42的一端伸入无机储液箱57内。

如图4所示,萃取本体11内设置有第一搅拌组件6。第一搅拌组件6包括沿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搅拌轴61,第一搅拌轴61的轴线和萃取本体11的轴线重合,第一搅拌轴61的顶端贯穿萃取本体11顶壁中心处固设有第一驱动电机62,第一驱动电机62固设在萃取本体11上。第一搅拌轴61的外周面沿其轴线方向固设有第一螺旋搅拌叶片63,第一螺旋搅拌叶片63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过液孔631。第一搅拌轴61的底端固设有呈“十”字形的搅拌杆64,搅拌杆64位于萃取料斗12内。

如图4所示,为了提高第一搅拌组件6的搅拌效果,萃取本体11内设置有第二搅拌组件7。第二搅拌组件7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二搅拌组件7对称设置在第一搅拌轴61的两侧。第二搅拌组件7包括沿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二搅拌轴71。第二搅拌轴71的顶端贯穿萃取本体11顶壁固设有第二驱动电机72,第二驱动电机72固设在萃取本体11上。第二搅拌轴71的外周面沿其长度方向固设有第二螺旋搅拌叶片73,第二螺旋搅拌叶片73的螺旋方向和第一螺旋搅拌叶片63的螺旋方向相反,第二螺旋搅拌叶片73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过液孔731。

如图4所示,为了实现对萃取本体11的加热以及监控,萃取本体11的外侧壁沿其周向方向缠绕有加热循环管8,加热循环管8内通入水蒸气用于对萃取本体11进行加热。萃取本体11内侧壁固设有温度检测器81。为了便于对无机溶液、有机溶液的排放进行监控,萃取料斗12底壁于出液管4处固设有密度检测器82。

用于阿维菌素的脱糖装置的具体使用过程:将阿维菌素油膏通过原料进液管21进入原料斜管212内,原料斜管212内的阿维菌素油膏沿萃取罐1内侧壁流落到萃取罐1底部;甲苯通过有机进液管22进入有机斜管222内,有机斜管222内的甲苯沿萃取罐1内侧壁流落到萃取罐1底部;盐水通过无机进液管23进入无机斜管232内,无机斜管232内的盐水沿萃取罐1内侧壁流落到萃取罐1底部,并形成混合物。启动第一驱动电机62、第二驱动电机72,第一驱动电机62带动第一搅拌轴61转动,第一搅拌轴61带动第一螺旋搅拌叶片63转动,第一螺旋搅拌叶片63对萃取罐1内的混合物进行搅拌;第二驱动电机72带动第二搅拌轴71转动,第二搅拌轴71带动第二螺旋搅拌叶片73转动,第二螺旋搅拌叶片73对萃取罐1内的混合物进行搅拌,此时甲苯对阿维菌素油膏进行萃取,待萃取完毕后,关闭第一驱动电机62、第二驱动电机72,静置分层,形成无机溶剂、有机溶剂,之后开启出液电磁阀411、第三排液电磁阀561,无机溶剂依次经过连接管41、排液管42、无机排液管56进入无机储液箱57内;待无机溶剂排放完毕后,关闭第三排液电磁阀561、开启第二电磁阀,有机溶剂对连接管41、排液管42、无机排液管56进行冲洗并形成冲洗液,冲洗液经过冲液排液管53进入冲液储液箱54内;待冲洗完毕后,关闭第二排液电磁阀531、开启第一电磁流量阀211,有机溶剂依次经过连接管41、排液管42、有机排液管51进入有机储液箱52内,完成阿维菌素油膏的脱糖处理。

该用于阿维菌素的脱糖装置,在出液管4排放无机溶剂、有机溶剂进行交替时,通过对出液管4进行冲洗,提高了无机溶剂、有机溶剂的分离效果,进而提高了阿维菌素的脱糖装置的处理效果。同时冲液储液箱54内的冲洗液在循环管55的作用下,在下一次进料的过程中加入到萃取罐1内,不仅实现了冲洗液的循环利用,而且提高了阿维菌素的产率,通过第一螺旋搅拌叶片63和第二螺旋搅拌叶片73的相互配合,进一步提高了萃取罐1内混合物的搅拌效果,降低了甲苯对阿维菌素油膏的萃取时间,提高了用于阿维菌素的脱糖装置的稳定性、实用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