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管材涂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91572发布日期:2019-08-09 21:49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管材涂油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电涂油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金属管材涂油机。



背景技术:

目前对金属管材和棒材的表面涂油均采用压缩空气雾化油料后直接喷射涂覆或者是浸泡式涂覆的方式完成材料表面涂油,此类传统工艺的缺点是雾状油料的导向性差,喷射范围不好控制,造成涂油量大且不均、无法精准控制涂油量等问题,尤其无法满足毫克级低涂油量的要求;同时,该类涂油方式通常会造成油料溅射,对环境污染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属管材涂油机,采用压缩空气雾化加静电非接触式涂覆原理来实现精准油量控制,耗油量少,更加经济环保。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金属管材涂油机,在机箱上部为涂覆装置、下部为油箱,涂覆装置底部与油箱顶部连通,在涂覆装置内部设有芒刺结构的高压电极,置于高压电极内的金属管材接地,在油箱内部底面上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一次雾化系统,油箱底部的左右两端分别外接一个二次进风系统,在二次进风系统里设有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一次雾化系统由调压阀、给压缩气体管路、虹吸式喷嘴和吸油口过滤器组成,给压缩气体管路与虹吸式喷嘴相连通,在吸油口过滤器内设有吸油管,所述吸油管顶部与虹吸式喷嘴相连通。

进一步地,在油箱内设有一个T型油雾筛选挡板。

进一步地,在涂覆装置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油雾回收管道,油雾回收管道的底部与对应一侧的二次进风系统顶部相通。

进一步地,在油箱内部的左右两侧面分别设有一个液位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新型公开的一种金属管材涂油机采用压缩空气雾化加静电非接触式涂覆的原理来实现涂油过程精准油量的控制,减少了防锈油的用量,控制了管材表面的涂油质量, 满足目前对金属管材表面低涂油量的要求,减少了传统工艺设备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金属管材涂油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机箱,2-涂覆装置,3-油箱,4-高压电极,5-一次雾化装置,6-二次进风系统,7-T型油雾筛选挡板,8-油雾回收管道,9-金属管材,10-喷嘴雾化范围,11-油雾移动路径,12-给压缩气体管路,13-虹吸式喷嘴,14-吸油口过滤器,15-吸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本新型公开一种金属管材涂油机,在机箱1上部为涂覆装置2、下部为油箱3,涂覆装置2底部与油箱3顶部连通,在涂覆装置2内部设有芒刺结构的高压电极4,置于高压电极4内的金属管材9接地,在油箱3内部底面上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一次雾化系统5,油箱3底部的左右两端分别外接一个二次进风系统6,在二次进风系统6内设有风机;在油箱3内设有一个T型油雾筛选挡板7;在涂覆装置2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油雾回收管道8,油雾回收管道8的底部与对应一侧的二次进风系统6顶部相通。

所述一次雾化系统5由调压阀、给压缩气体管路12、虹吸式喷嘴13和吸油口过滤器14组成,给压缩气体管路12与虹吸式喷嘴13相连通,在吸油口过滤器14内设有吸油管,所述吸油管顶部与虹吸式喷嘴13相连通,本新型公开的一次雾化系统5共设两个虹吸式喷嘴13,压缩空气通过调压阀调至适当的压力输送给与虹吸式喷嘴13连接的压缩空气入口处,油从吸油口过滤器14被吸至虹吸式喷嘴13处,之后被压缩空气雾化。

在油箱3内部的左右两侧面分别设有一个液位传感器,油料低于最低液位或高于最高液位设定值时液位传感器报警,最低液位设定值高于最低吸油口,最高液位设定值低于二次进风系统与油箱连接管高度。

具体工作流程为:一次雾化系统5利用压缩空气将油料雾化,雾化的油雾颗粒在二次进风系统6的作用下撞击T型油雾筛选挡板7,大颗粒油雾回流,小颗粒油雾向涂覆装置2内运动, 喷嘴雾化范围10和油雾移动路径11如图1所示,由于高压电极4为芒刺结构,尖端电晕放电后电离周边的油雾颗粒,高压电极4与接地金属管材9之间形成均匀的电场,当油雾颗粒将整个涂覆装置2充满,油雾颗粒被高压电极4电离荷上正电荷,并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被推斥到金属管材9表面形成涂覆,油雾颗粒最终被均匀地吸附在接地的金属管材9外表面,由于在涂覆装置2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油雾回收管道8,因此,在涂覆装置2的进出口形成负压,此结构可确保涂覆装置2内的油雾颗粒不外泄,减少对外界环境的污染;被抽出来的油气混合气体通过二次进风系统6后被送回到底部油箱3中,接着再次被二次进风系统6送入涂覆装置2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