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制砂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93679发布日期:2019-09-03 20:51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制砂楼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砂楼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制砂楼。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长期以来对天然河砂的过度开采,导致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资源越来越少,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价格飞涨,其供应和质量没有保障,质量不稳致使试验室经常调整配合比,导致混凝土拌合物的水泥用量明显偏大,严重拖累企业的生产和成本,于是精品机制砂被广泛推向市场。制砂楼是机制砂设备中常见的一种设备。因其生产率高、占地面积小、环保性能好、外形美观等特点,广泛适用于大中型建材场所。

现有的制砂楼功能较为低下,无法达到对破碎的砂粒进行除尘,并且现有的制砂楼一般通过滤网的过滤方式对砂粒进行过滤筛选,这样造成颗粒较大的砂粒堆积在滤网上。因此,发明一种多功能制砂楼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制砂楼,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制砂楼,包括框架主体、筛料装置和除杂装置,所述框架主体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破碎机,所述筛料装置设置于破碎机正下方,且除杂装置位于筛料装置顶端的破碎机底端两侧,所述框架主体的内腔中设置有第一输料带,且第一输料带一端设置于破碎机底端,所述第一输料带的另一端延伸至框架主体的外壁一侧,且筛料装置设置于第一输料带上,所述第一输料带外壁一侧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一端贯穿第一输料带一侧臂,且延伸至第一输料带的内腔中,所述出料管一端活动设置有密封装置,且密封装置一侧两端与所述第一输料带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出料管底端设置有第二输料带,且第二输料带的另一端呈盘旋式延伸至破碎机正上方,所述破碎机的内腔底端两侧呈交错设置有多个缓冲板。

优选的,所述筛料装置包括过滤板齿和推齿,所述过滤板齿和推齿均设置于第一输料带的内腔中,且推齿设置于过滤板齿一侧呈相互活动贴合,所述过滤板齿顶部固定设置有连接板,且连接板固定设置于第一输料带顶部,所述第一输料带另一侧设置有伸缩电机,所述伸缩电机输出端延伸至第一输料带的内腔中与推齿固定连接,所述伸缩电机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板。

优选的,所述除杂装置包括风机和收集网,且风机和收集网在同一水平面位于破碎机的底端两侧呈直线设置,所述风机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三固定板,且第三固定板一端与框架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收集网外壁套设有连接架,且连接架一端与框架主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密封板和弹簧,所述弹簧固定设置于密封板一侧两端,且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输料带外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缓冲板上设置有多个筛分粒,且多个所述筛分粒在缓冲板上呈直线均匀分布,所述缓冲板在破碎机内与破碎机底部水平方向呈45°-60°倾斜角设置。

优选的,所述框架主体的内腔底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板,且第一输料带、第二输料带和第一固定板均通过支撑柱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料带连接端还设置有总输料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筛料装置的设置,有利于对颗粒较大和颗粒较小的砂粒进行过滤,并且将颗粒较大的砂粒重新输送到破碎机中进行破碎,从而大大提高了砂粒的破碎率和破碎质量;

2、本实用新型通过除杂装置的设置,有利于利用风机所产生的强风将破碎后的砂粒中夹带的灰尘和杂质进行去除,并且通过收集网进行集中收集,从而大大提高砂粒的使用质量,避免了砂粒中夹带的灰尘和杂质影响砂粒的使用;

3、本实用新型通过缓冲板的设置,有利于达到对破碎后高速运动的砂粒进行减速,同时利用缓冲板上设置的筛分粒,可以达到对砂粒进行分割,避免了破碎后的砂粒集中从破碎机中掉落,从而影响除杂装置的除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筛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缓冲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架主体;2、筛料装置;21、过滤板齿;22、推齿;23、连接板;24、伸缩电机;25、第一固定板;3、除杂装置;31、风机;32、收集网;33、第三固定板;34、连接架;4、破碎机;5、第一输料带;6、出料管;7、密封装置;71、密封板;72、弹簧;8、第二输料带;9、缓冲板;91、筛分粒;10、第二固定板;11、总输料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多功能制砂楼,包括框架主体1、筛料装置2和除杂装置3,通过筛料装置2的设置,有利于对颗粒较大和颗粒较小的砂粒进行过滤,并且将颗粒较大的砂粒重新输送到破碎机4中进行破碎,从而大大提高了砂粒的破碎率和破碎质量,通过除杂装置3的设置,有利于将破碎后的砂粒中夹带的灰尘和杂质进行去除,从而大大提高砂粒的使用质量,避免了砂粒中夹带的灰尘和杂质影响砂粒的使用,所述框架主体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破碎机4,所述筛料装置2设置于破碎机4正下方,且除杂装置3位于筛料装置2顶端的破碎机4底端两侧,所述框架主体1的内腔中设置有第一输料带5,且第一输料带5一端设置于破碎机4底端,所述第一输料带5的另一端延伸至框架主体1的外壁一侧,且筛料装置2设置于第一输料带5上,所述第一输料带5外壁一侧设置有出料管6,所述出料管6的一端贯穿第一输料带5一侧臂,且延伸至第一输料带5的内腔中,所述出料管6一端活动设置有密封装置7,且密封装置7一侧两端与所述第一输料带5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出料管6底端设置有第二输料带8,且第二输料带8的另一端呈盘旋式延伸至破碎机4正上方,所述破碎机4的内腔底端两侧呈交错设置有多个缓冲板9,过缓冲板9的设置,有利于达到对破碎后高速运动的砂粒进行减速。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筛料装置2包括过滤板齿21和推齿22,所述过滤板齿21和推齿22均设置于第一输料带5的内腔中,且推齿22设置于过滤板齿21一侧呈相互活动贴合,所述过滤板齿21顶部固定设置有连接板23,且连接板23固定设置于第一输料带5顶部,所述第一输料带5另一侧设置有伸缩电机24,所述伸缩电机24输出端延伸至第一输料带5的内腔中与推齿22固定连接,所述伸缩电机24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板25,在使用时,过滤板齿21会自行进行过滤,砂粒颗粒较小的通过,而颗粒较大的进行阻拦,另外伸缩电机24会按照一定的频率进行工作,并且带动推齿22在第一输料带5的内腔中运行,使得过滤板齿21一侧颗粒较大的砂粒通过推齿22的推动经过出料管6输送到第二输料带8上,然后通过第二输料带8重新输送到破碎机4中进行破碎,以此提高砂粒的破碎质量。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除杂装置3包括风机31和收集网32,且风机31和收集网32在同一水平面位于破碎机4的底端两侧呈直线设置,所述风机31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三固定板33,且第三固定板33一端与框架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收集网32外壁套设有连接架34,且连接架34一端与框架主体1固定连接,利用风机31所产生的强风将破碎后的砂粒中夹带的灰尘和杂质进行去除,并且通过收集网32进行集中收集,从而大大提高砂粒的使用质量,避免了砂粒中夹带的灰尘和杂质影响砂粒的使用。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密封装置7包括密封板71和弹簧72,所述弹簧72固定设置于密封板71一侧两端,且弹簧72的另一端与第一输料带5外壁固定连接,通过密封装置7的设置,有利于达到对出料管6的密封效果,另外通过弹簧72将密封板71固定在第一输料带5上,利用弹簧72自身弹性势能的特性,可以使得密封板71运动更加灵活。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缓冲板9上设置有多个筛分粒91,且多个所述筛分粒91在缓冲板9上呈直线均匀分布,所述缓冲板9在破碎机4内与破碎机4底部水平方向呈45°-60°倾斜角设置,通过缓冲板9的设置,有利于达到对破碎后高速运动的砂粒进行减速,同时利用缓冲板9上设置的筛分粒91,可以达到对砂粒进行分割,避免了破碎后的砂粒集中从破碎机4中掉落,从而影响除杂装置3的除尘效率。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框架主体1的内腔底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板10,且第一输料带5、第二输料带8和第一固定板25均通过支撑柱与第二固定板1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料带8连接端还设置有总输料带11。

本实用工作原理:

工作时,各零件开始运行,首先砂粒通过总输料带11输送至第二输料带8上,砂粒通过第二输料带8输送到破碎机4中,砂粒在破碎机4中进行破碎后经过缓冲板9震动缓速呈粒的掉落至第一输料带5上,在砂粒掉落至第一输料带5上的同时,风机31会产生强风将砂粒中夹带的灰尘和杂质吹至收集网32中进行收集,当收集到一定时候后,通过人工对收集网32进行更换;

当砂粒在第一输料带5上进行输送时,过滤板齿21会自行进行过滤,砂粒颗粒较小的通过,而颗粒较大的进行阻拦,另外伸缩电机24会按照一定的频率进行工作,并且带动推齿22在第一输料带5的内腔中运行,使得过滤板齿21一侧颗粒较大的砂粒通过推齿22的推动经过出料管6输送到第二输料带8上,然后通过第二输料带8重新输送到破碎机4中进行破碎,以此提高砂粒的破碎质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