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回弹聚氨酯制备用反应釜的快速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5913发布日期:2019-08-31 01:55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回弹聚氨酯制备用反应釜的快速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回弹聚氨酯制备用反应釜的快速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一些工业化生产过程,经常需要大量的加热反应釜,这些反应釜需要均匀的温度场和快速的冷却降温,尤其是对于釜体笨重,且长径比较大的釜体。目前,通常采用的加热方式为一体式加热,其温度场的均匀性和效率性不好,并且一旦加热器损坏,整个失去加热功能,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在降温过程,现有的技术通常采用打开保温套自然冷却或者通风冷却的方式,冷却方式单一,远不能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且冷却的温度不易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回弹聚氨酯制备用反应釜的快速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高回弹聚氨酯制备用反应釜的快速冷却系统,包括反应容器,还包括恒温组件、冷却组件和回收组件,所述恒温组件包括恒温水箱、控温部件和连接部件,所述恒温水箱设置在反应容器的旁侧,所述控温部件设置在恒温水箱上用于控制恒温水箱温度,所述连接部件连通恒温水箱和反应容器,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部件和若干个固定器,所述冷却部件设置在反应容器内,所述冷却部件一端与连接部件连通,所述冷却部件另一端与回收组件连通,每个所述固定器固定设置在反应容器内部并与冷却部件卡接配合,所述回收组件包括回收箱和回收检测器,所述回收箱设置在反应容器的旁侧并与冷却部件连通,所述回收检测器设置在回收箱上。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部件包括第一储存管、第二储存管和若干个冷凝管,所述第一储存管设置在反应容器内部并与连接部件连通,若干个所述冷凝管均匀设置在第一储存管上并与第一储存管连通,每个所述冷凝管远离第一储存管的一端与第二储存管连通,所述第二储存管固定设置在反应容器内部并与回收箱连通。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固定器包括承载块和卡套,所述承载块固定设置在反应容器内侧壁上,所述卡套设置在承载块上并与承载块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冷凝管设置在一个固定器内。

进一步的,所述控温部件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控制器、调温旋钮和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恒温水箱内并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恒温水箱内并与恒温水箱电性连接,所述调温旋钮设置在控制器上。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件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一阀门,所述第一连接管设置在恒温水箱和第一储存管之间并与恒温水箱和第一储存管连通,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第一连接管上。

进一步的,所述回收箱上设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连通回收箱和第二储存管。

进一步的,所述回收检测器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显示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回收箱内部并与回收箱插接配合,所述温度显示表设置在第二温度传感器上。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回弹聚氨酯制备用反应釜的快速冷却系统,当需要对反应容器进行温度调节时,控温部件能够调节恒温水箱的温度,使得恒温水箱中的水温恒定,通过连接部件将恒温水箱中的水注入冷却部件中,因冷却部件中的水温和反应容器中的水温形成温度差,因此能够起到降低反应容器温度的作用,然后冷却部件中的水再次进入回收箱内,回收箱通过检测回水的温度进而推算反应容器内此时的温度,回收箱内的水还能够再次提供给恒温水箱利用,既能快速使得反应容器降低到最适宜的温度又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反应容器1,恒温组件2,恒温水箱2a,控温部件2b,连接部件2c,第一温度传感器2d,控制器2e,调温旋钮2f,加热器2g,第一连接管2h,第一阀门2i,冷却组件3,冷却部件3a,固定器3b,第一储存管3c,第二储存管3d,冷凝管3e,承载块3f,卡套3g,回收组件4,回收箱4a,回收检测器4b,第二连接管4c,第二温度传感器4d,温度显示表4e。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高回弹聚氨酯制备用反应釜的快速冷却系统,包括反应容器1,还包括恒温组件2、冷却组件3和回收组件4,所述恒温组件2包括恒温水箱2a、控温部件2b和连接部件2c,所述恒温水箱2a设置在反应容器1的旁侧,所述控温部件2b设置在恒温水箱2a上用于控制恒温水箱2a温度,所述连接部件2c连通恒温水箱2a和反应容器1,所述冷却组件3包括冷却部件3a和若干个固定器3b,所述冷却部件3a设置在反应容器1内,所述冷却部件3a一端与连接部件2c连通,所述冷却部件3a另一端与回收组件4连通,每个所述固定器3b固定设置在反应容器1内部并与冷却部件3a卡接配合,所述回收组件4包括回收箱4a和回收检测器4b,所述回收箱4a设置在反应容器1的旁侧并与冷却部件3a连通,所述回收检测器4b设置在回收箱4a上。

工作原理:当需要对反应容器1进行温度调节时,控温部件2b能够调节恒温水箱2a的温度,使得恒温水箱2a中的水温恒定,通过连接部件2c将恒温水箱2a中的水注入冷却部件3a中,因冷却部件3a中的水温和反应容器1中的水温形成温度差,因此能够起到降低反应容器1温度的作用,然后冷却部件3a中的水再次进入回收箱4a内,回收箱4a通过检测回水的温度进而推算反应容器1内此时的温度,回收箱4a内的水还能够再次提供给恒温水箱2a利用,既能快速使得反应容器1降低到最适宜的温度又节能环保。

所述冷却部件3a包括第一储存管3c、第二储存管3d和若干个冷凝管3e,所述第一储存管3c设置在反应容器1内部并与连接部件2c连通,若干个所述冷凝管3e均匀设置在第一储存管3c上并与第一储存管3c连通,每个所述冷凝管3e远离第一储存管3c的一端与第二储存管3d连通,所述第二储存管3d固定设置在反应容器1内部并与回收箱4a连通,第一储存管3c和第二储存管3d均固定设置在反应容器1的内侧壁上,连接部件2c将恒温水箱2a中的水注入第一储存管3c内,再由第一储存管3c通入若干个冷凝管3e中,最终从冷凝管3e流进第二储存管3d内完成反应容器1内的冷却降温。

每个所述固定器3b包括承载块3f和卡套3g,所述承载块3f固定设置在反应容器1内侧壁上,所述卡套3g设置在承载块3f上并与承载块3f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冷凝管3e设置在一个固定器3b内,承载块3f固定设置在反应容器1内,卡套3g能够固定在承载块3f上并将冷凝管3e卡接固定住。

所述控温部件2b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2d、控制器2e、调温旋钮2f和加热器2g,所述加热器2g设置在恒温水箱2a内并与控制器2e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d设置在恒温水箱2a内并与恒温水箱2a电性连接,所述调温旋钮2f设置在控制器2e上,第一温度传感器2d能够感知恒温水箱2a中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传递到控制器2e,调温旋钮2f能够设置控制器2e的控制温度,当第一温度传感器2d检测到的温度大于控制器2e设定温度时关闭加热器2g,当第一温度传感器2d检测到的温度小于控制器2e设定温度时打开加热器2g。

所述连接部件2c包括第一连接管2h和第一阀门2i,所述第一连接管2h设置在恒温水箱2a和第一储存管3c之间并与恒温水箱2a和第一储存管3c连通,所述第一阀门2i设置在第一连接管2h上,第一连接管2h能够起到引流作用,将恒温水箱2a中的水导流到冷却部件3a中,第一阀门2i能够控制第一连接管2h的打开和关闭。

所述回收箱4a上设有第二连接管4c,所述第二连接管4c连通回收箱4a和第二储存管3d,经过冷却部件3a的水通过第二连接管4c再回到回收箱4a内。

所述回收检测器4b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4d和温度显示表4e,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4d设置在回收箱4a内部并与回收箱4a插接配合,所述温度显示表4e设置在第二温度传感器4d上,第二连接管4c流出的水浇到第二温度传感器4d上,并由温度显示表4e显示温度。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