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02484发布日期:2019-12-13 19:32阅读:1089来源:国知局
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除锈的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加气混凝土板材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当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加气混凝土板材当中设置有钢筋网,用于加强加气混凝土板材的强度。

钢筋网在进行使用的时候首先需要对钢筋网进行除锈处理,首先在钢筋网的表面上涂覆一层除锈液,然后将钢筋网放入到烘干设备当中对钢筋网进行烘干,现有的烘干设备对钢筋网进行烘干的过程中都需要先将钢筋网一起放入到烘干设备当中,然后对钢筋网烘干,将钢筋网烘干之后将钢筋网取出,才能够进行下一批次的钢筋网的烘干,钢筋网烘干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烘干装置,其通过链条带动钢筋网在烘干箱中移动,只需一侧将钢筋网放入烘干箱,另一侧将钢筋网从烘干箱中取出即可,同时进行进料、烘干和出料,提高了钢筋网的烘干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烘干装置,包括顶部开口的烘干箱、固定连接在烘干箱底板顶部的加热杆、设置在烘干箱两端的转轴、固定连接在转轴上的齿轮、绕设在齿轮上的链条以及设置在烘干箱中用于对钢筋网进行悬挂的支撑架;

烘干箱的两端都设置有两个转轴并且位于烘干箱同一端的两转轴分别位于烘干箱的两侧,转轴的轴向方向水平设置并且与烘箱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位于烘干箱同一侧的两电机上的两齿轮上绕卷有一链条,烘干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分别带动两转轴进行转动的电机;

支撑架两端的底部设置有分别插入到两链条当中的配合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钢筋网悬挂到支撑架底部,然后将支撑架从烘干箱的一端放入到烘干箱当中,在链条的作用下,支撑架从烘干箱的一端向另一端进行运动,当支撑架运动到烘干箱另一端时,钢筋网刚好被烘干,将支撑架和钢筋网一起从烘干箱中取出,同时在烘干箱当中进行进料、烘干和出料,大大的提高了钢筋网的烘干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链条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两水平设置并且固定连接在烘干箱中的支撑杆,支撑杆的顶部与支撑架的底部相互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能够对支撑架和悬挂在支撑架上的钢筋网进行支撑,减少链条受到的向下的拉力,从而提高链条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一端的顶部中间位置开设有贯穿支撑杆的导向槽,支撑架底部固定连接有两分别与两导向槽相互配合的导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向块和导向槽能够在支撑架进行运动的过程当中对支撑架的运动放下进行导向,防止支撑架从链条上脱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杆在底板的顶部呈蛇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板上的加热杆呈蛇形设置,能够更加均匀的对钢筋网进行烘干,使得烘干箱当中各处的温度都更加均匀,减少钢筋笼在烘干箱当中的烘干时间,从而使得钢筋笼在烘干箱当中的运动速度得到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钢筋笼烘干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底部靠近两端的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两竖杆,靠近支撑架同一端的两竖杆的底部都设置有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竖杆上的横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钢筋网放置在横杆上方,并且通过两竖杆对钢筋网进行限位,从而通过支撑架对钢筋网进行悬挂,这样既便于将钢筋网悬挂到支撑架底部,又便于将钢筋网从支撑架上取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设置的竖板,竖板的一侧开设有贯穿竖板的让位孔,两竖板分别位于支撑架靠近两端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竖板和让位孔,能够更加便于将支撑架吊入和吊出烘干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烘箱两侧的侧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都固定连接有加热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板上固定连接有加热杆,能够进一步增加钢筋网的烘干速度,从而能够更好的提高钢筋网烘干的烘干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板上的加热杆在侧板上呈蛇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侧板上的加热杆呈蛇形设置,能够使得烘干箱内的烘干温度更加均匀,减少钢筋笼在烘干箱当中的烘干时间,从而使得钢筋笼在烘干箱当中的运动速度得到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钢筋笼烘干的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电机、齿轮、支撑架以及链条,链条带动钢筋网在烘干箱中移动,只需一侧将钢筋网放入烘干箱,另一侧将钢筋网从烘干箱中取出即可,同时进行进料、烘干和出料,提高了钢筋网的烘干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加热杆呈蛇形设置,能够使得烘干箱内的烘干温度更加均匀,减少钢筋笼在烘干箱当中的烘干时间,从而使得钢筋笼在烘干箱当中的运动速度得到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钢筋笼烘干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完整结构的轴测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的支撑架的轴测图;

图4为实施例体现加热杆的示意图。

图中:1、烘干箱;11、进料口;12、出料口;2、盖板;3、转轴;31、固定块;32、电机;4、齿轮;5、链条;6、支撑杆;61、导向槽;7、支撑架;71、导向块;72、配合齿;73、竖杆;74、横杆;75、竖板;751、让位孔;8、加热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烘干装置,参见附图1和附图2,包括烘干箱1、固定连接在烘干箱1顶部并且位于烘干箱1长度方向中间位置的盖板2、设置在烘干箱1两侧的转轴3、固定连接在转轴3上的齿轮4、绕设在齿轮4上的链条5以及设置在烘干箱1内沿烘干箱1的长度方向进行运动的支撑架7;盖板2的两侧分别为钢筋网的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烘干箱1的两端都设置有两个转轴3并且位于烘干箱1同一端的两转轴3分别位于烘干箱1的两侧,转轴3的轴向方向水平设置并且与烘干箱1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位于烘干箱1同一侧的两电机32上的两齿轮4上绕卷有一链条5;转轴3的两端都设置有固定连接在烘干箱1上的固定块31,转轴3转动连接在两固定块31上;烘干箱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分别带动两转轴3进行转动的电机32,电机32的输出轴与转轴3同轴并且电机32的输出轴与转轴3固定连接在一起;支撑架7两端的底部都与链条5顶部相互接触,在链条5的作用下,支撑架7从进料口11运动到出料口12。

电机32带动转轴3进行转动,转轴3在转动的过程当中带动链条5进行转动,将钢筋网悬挂到支撑架7的底部,将支撑架7从进料口11放入到烘干箱1中,然后在链条5的作用下支撑架7和钢筋网朝向出料口12处运动,支撑架7和钢筋网运动的过程中钢筋网被烘干,到达出料口12时,钢筋网被烘干,然后将支撑架7和钢筋网从出料口12处取出。能够在烘干箱1内同时对钢筋网进行进料、烘干和出料,从而大大的提高了钢筋网的烘干效率。

参见附图2,两链条5相互靠近的一侧都设置固定连接在烘干箱1上的支撑杆6,支撑杆6的长度方向与烘干箱1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支撑杆6的顶部一侧与支撑架7的底部一侧相互接触,支撑杆6能够辅助链条5对支撑架7和钢筋网进行支撑;支撑杆6一端顶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贯穿支撑杆6的导向槽61,支撑架7底部靠近两端的位置都固定连接有与导向槽61相互配合的导向块71。导向槽61和导向块71能够对支撑架7的运动方向进行导向。

参见附图3,支撑架7的两端都固定连接有插入到链条5当中的配合齿72,链条5在进行转动的过程当中,通过配合齿72带动支撑架7进行运动。支撑架7的底部靠近两端的位置都固定连接有两竖杆73,靠近支撑架7同一端的两竖杆73分别位于靠近支撑架7两侧的位置,位于支撑架7同一端的两竖杆73的底部设置有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竖杆73底部的横杆74。对钢筋网进行悬挂的时候,将钢筋网放置在横杆74顶部并且通过两竖杆73对钢筋网进行限位,并且钢筋网放置到横杆74上以及从横杆74上取下都方便快捷。支撑架7顶部靠近两端的位置都固定连接有两设置的竖板75,竖板75的一侧开设有贯穿竖板75的让位孔751,通过竖板75和让位孔751,便于将支撑架7吊入和吊出烘干箱1。

参见附图4,烘干箱1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热杆8,加热杆8在底板的顶部呈蛇形设置,烘干箱1的两侧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都固定连接有加热杆8,加热杆8在侧板上都呈蛇形设置。通过在底板和侧板上设置呈蛇形的加热杆8,能够更加快速的对钢筋网进行烘干,减少钢筋笼在烘干箱1当中的烘干时间,从而使得钢筋笼在烘干箱1当中的运动速度得到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钢筋笼烘干的效率。

该烘干装置在进行使用时的工作原理如下:电机32带动转轴3进行转动,转轴3在转动的过程当中带动链条5进行转动,将钢筋网悬挂到支撑架7的底部,将支撑架7从进料口11放入到烘干箱1中,然后在链条5的作用下支撑架7和钢筋网朝向出料口12处运动,支撑架7和钢筋网运动的过程中钢筋网被烘干,到达出料口12时,钢筋网被烘干,然后将支撑架7和钢筋网从出料口12处取出。能够在烘干箱1内同时对钢筋网进行进料、烘干和出料,从而大大的提高了钢筋网的烘干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