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率箱式压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5558发布日期:2019-11-12 22:38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率箱式压滤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滤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效率箱式压滤机。



背景技术:

压滤机利用一种特殊的过滤介质,对对象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得液体渗析出来的一种机械设备,是一种常用的固液分离设备。在18世纪初就应用于化工生产,至今仍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冶金、染料、食品、酿造、陶瓷以及环保等行业;厢式压滤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板框压滤机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滤板两侧凹进,每两块滤板组合成一厢形滤室,省去滤框,滤板中心有一圆孔悬浮液由此流入各滤室,这种过滤机适用于需要在较高压力下过滤而滤渣不需要洗涤的悬浮液。

但是,现有的箱式压滤机没有设置两个油压泵,不能从两个方向给与滤板压力,不能避免单台油压泵在局部压力不充分的情况发生,不能减少油压泵的工作行程,不能提高压滤机的工作效率,没有设置可拆卸的滤板,不方便工作人员将行驶在横梁内部导轨上的滤板取出,从而不方便工作人员对滤板进行清洗,不方便工作人员根据现场加工的要求,选择压滤机内部滤板的数量,没有设置除尘装置,不方便工作人员能将除尘箱体内部的空气和灰尘抽出,不能起到静音的效果。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高效率箱式压滤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率箱式压滤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没有设置两个油压泵,不能从两个方向给与滤板压力,不能避免单台油压泵在局部压力不充分的情况发生,不能减少油压泵的工作行程,不能提高压滤机的工作效率,没有设置可拆卸的滤板,不方便工作人员将行驶在横梁内部导轨上的滤板取出,从而不方便工作人员对滤板进行清洗,不方便工作人员根据现场加工的要求,选择压滤机内部滤板的数量,没有设置除尘装置,不方便工作人员能将除尘箱体内部的空气和灰尘抽出,不能起到静音的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率箱式压滤机,包括压滤机,所述压滤机的外部设置有防尘箱体,所述防尘箱体的上方设置有除尘装置,所述压滤机包括第一油压泵、第二油压泵、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横梁和滤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设置有两个,所述横梁的内部均匀设置有滤板,所述滤板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压板,所述滤板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压板,所述第一压板的左侧端面贯穿第一挡板的右侧表面连接有第一油压泵,所述第二压板的右侧表面贯穿第二挡板的左侧表面连接有第二油压泵,所述压滤机通过第一油压泵和第二油压泵与防尘箱体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油压泵与第一压板之间连接有第一推杆,所述第二油压泵与第二压板之间连接有第二推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横梁的上表面位于第二压板的侧面位置处开设有开口槽,所述横梁的内部开设有导槽,所述滤板的侧面下方设置有出液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滤机的下方位于防尘箱体的内部位置处设置有蓄水池,所述压滤机的右侧设置有电机箱,所述蓄水池的一侧表面贯穿防尘箱体的侧表面连接有出水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除尘装置包括第一抽风机、第二抽风机和循环气箱,所述防尘箱体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一抽风机,所述第一抽风机的右侧安装有第二抽风机,所述第一抽风机和第二抽风机之间设置有循环气箱,所述第一抽风机与防尘箱体之间连接有第一防尘罩,所述第二抽风机与防尘箱体之间连接有第二防尘罩,所述循环气箱与防尘箱体之间连接有第三防尘罩,所述第一抽风机与循环气箱之间连接有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二抽风机与循环气箱之间连接有第二进气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循环气箱的上表面贯穿连接有第三进气管,所述循环气箱的内部上表面设置有储气桶,所述储气桶的下方设置有空压机,所述储气桶的下表面贯穿循环气箱的下表面连接有高压气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设置了两个油压泵,可以从两个方向给与滤板压力,从而使滤板内部原浆中的水分能充分的压缩出来,可以避免单台油压泵在局部压力不充分的情况发生,并且能降低油压泵的作用行程,从而提高了压滤机的工作效率。

2、设置了可拆卸的滤板,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将行驶在横梁内部导轨上的滤板取出,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滤板进行清洗,并且可以根据现场加工的要求,选择压滤机内部滤板的数量,从而可以节约油压泵的压力,进而可以节约燃料,节省了生产成本。

3、设置了除尘装置,方便工作人员能将除尘箱体内部的空气和灰尘抽出,从而能避免在压滤过程中灰尘跑进滤液内部的情况发生,影响液体过滤质量,同时第一抽风机和第二抽风机通过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可以将抽出的气体回送至储气桶内部,从而反复的净化防尘箱体内部的气体,保证防尘箱体内部相对无尘,并且设置在防尘箱体内部的压滤机能有效的将工作噪音隔离在箱体内部,从而起到静音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高效率箱式压滤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高效率箱式压滤机中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高效率箱式压滤机中压滤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高效率箱式压滤机中防尘箱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高效率箱式压滤机中横梁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压滤机;101、第一挡板;102、第二挡板;103、横梁;104、第一压板;105、第二压板;106、滤板;107、开口槽;108、出液管;109、导槽;2、防尘箱体;201、电机箱;202、蓄水池;203、出水管;3、第一油压泵;301、第一推杆;4、第二油压泵;401、第二推杆;5、第一抽风机;501、第一进气管;502、第一防尘罩;6、第二抽风机;601、第二进气管;602、第二防尘罩;7、循环气箱;701、储气桶;702、空压机;703、第三进气管;704、高压气管;705、第三防尘罩;8、除尘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高效率箱式压滤机,包括压滤机1,压滤机1的外部设置有防尘箱体2,防尘箱体2的上方设置有除尘装置8,压滤机1包括第一油压泵3、第二油压泵4、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横梁103和滤板106,第一挡板101和第二挡板102之间连接有横梁103,横梁103设置有两个,横梁103的内部均匀设置有滤板106,滤板106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压板104,滤板106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压板105,第一压板104的左侧端面贯穿第一挡板101的右侧表面连接有第一油压泵3,第二压板105的右侧表面贯穿第二挡板102的左侧表面连接有第二油压泵4,压滤机1通过第一油压泵3和第二油压泵4与防尘箱体2相连。

为了方便压滤机1从两个方向压实滤板106,第一油压泵3与第一压板104之间连接有第一推杆301,第二油压泵4与第二压板105之间连接有第二推杆401。

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安装与拆卸滤板106,横梁103的上表面位于第二压板105的侧面位置处开设有开口槽107,横梁103的内部开设有导槽109,滤板106的侧面下方设置有出液管108。

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将挤压后的液体取出,压滤机1的下方位于防尘箱体2的内部位置处设置有蓄水池202,压滤机1的右侧设置有电机箱201,蓄水池202的一侧表面贯穿防尘箱体2的侧表面连接有出水管203。

为了达到防尘箱体2内部无尘静音的目的,除尘装置8包括第一抽风机5、第二抽风机6和循环气箱7,防尘箱体2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一抽风机5,第一抽风机5的右侧安装有第二抽风机6,第一抽风机5和第二抽风机6之间设置有循环气箱7,第一抽风机5与防尘箱体2之间连接有第一防尘罩502,第二抽风机6与防尘箱体2之间连接有第二防尘罩602,循环气箱7与防尘箱体2之间连接有第三防尘罩705,第一抽风机5与循环气箱7之间连接有第一进气管501,第二抽风机6与循环气箱7之间连接有第二进气管601,循环气箱7的上表面贯穿连接有第三进气管703,循环气箱7的内部上表面设置有储气桶701,储气桶701的下方设置有空压机702,储气桶701的下表面贯穿循环气箱7的下表面连接有高压气管70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工作人员将原浆液注入压滤机1内部的滤板106当中,并开启防尘箱体2内部的电机箱201,给与压滤机1动力,从而使压滤机1上的第一油压泵3和第二油压泵4给与第一推杆301和第二推杆401向内的压力,使第一压板104和第二压板105向内给与中间的滤板106压力,从而使滤板106中填充的原浆液中的水分全部压出,并通过出液管108流入蓄水池202内部,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蓄水池202侧面开设的出水管203将蓄水池202中的液体取出;并且横梁103上开设有开口槽107,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将行驶在横梁103内部导槽109上的滤板106取出,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滤板106进行清洗,并且可以根据现场加工的要求,选择压滤机1内部滤板106的数量,从而可以节约油压泵的压力,进而可以节约燃料,节省了生产成本;其中,防尘箱体2通过第一抽风机5和第二抽风机6内部的抽风机的作用下将内部的浮尘以及空气抽离,从而可以防止浮尘进入压滤后的液体内部,影响提取液的质量,同时循环气箱7通过第三进气管703向储气桶701注入清洁的气体,并在空压机702的作用下通过高压气管704注入防尘箱体2内部,同时第一抽风机5和第二抽风机6通过第一进气管501和第二进气管601可以将抽出的气体回送至储气桶701内部,从而反复的净化防尘箱体2内部的气体,保证防尘箱体2内部相对无尘,并且设置在防尘箱体2内部的压滤机1能有效的将工作噪音隔离在箱体内部,从而起到静音的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